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原因。方法对我院近2年来3例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伸直位僵硬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从手术部位、手术材料、术后关节制动时间等方面来分析。结果 20例股骨干骨折手术患者发生膝关节僵直3例,发病率达15%.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手术部位、术后关节制动、手术操作的轻重度、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及骨折的严重程度。结论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由多种因素导致,妥善处理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进行有效功能锻炼可防止膝关节僵硬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因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接受改良肘关节松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范围是否均大于100°分为预后良好组(78例)和预后不良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手术相关资料,分析改良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的体重指数、受伤至松解时间及男性、患肢为右侧、开放损伤、高能量损伤、制动时间超过2周、术前有创伤后关节炎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存在创伤后关节炎、原始损伤为开放损伤、24.0kg/m2≤体重指数<28.0kg/m2为松解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存在创伤后关节炎、开放损伤、超重是改良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肘关节僵硬是外伤后肘关节经长期外固定而引起关节活动范围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肘关节僵硬,是肘部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笔者1998~2004年运用中药熏洗结合手法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62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2例均为门诊病例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为复杂的关节.创伤后膝关节内外骨折,关节内外软组织、韧带的损伤等以及创伤后长时间制动固定,是导致膝关节僵硬活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1,2].随着社会进步,生产、运输工具的机械化,高能量损伤病例发生率迅速上升.高能量损伤造成膝关节正常结构的严重破坏,以及伤后长时间关节制动治疗进一步加重了膝关节滑动机制的粘连,导致创伤性膝关节僵硬、功能严重障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手段也越来越多,治疗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笔者在此对创伤后膝关节僵硬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由于关节面完整性严重破坏,且常伴有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广泛撕裂,非手术疗法因不能重建关节面,肘关节长期制动,常导致患者肘关节功能丧失。而传统的手术治疗也因为暴露不充分,关节面复位不佳,内固定达不到早期活动要求及术后并发症多,而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显著。我们于2005年7月至2007年10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海桐松粘散外洗治疗因石膏外固定所致的上肢肘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 对石膏外固定后肘关节僵硬24例的临床患者应用海桐松粘散煎汤熏洗及护理,同时行肘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采用国际通用的刻度尺关节活动度测量法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结果 肘关节僵硬患者24例肘部屈伸功能均获得改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HSS肘关节评分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7.5%.结论 海桐松粘散熏洗,并给以相关护理,配合合理功能锻炼治疗肘关节僵硬,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述手术松解和术后康复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对14例肘关节僵硬进行手术松解,经内、外侧或联合入路,保留关节内侧副韧带的前束和外侧副韧带的尺束,将肘关节周围形成的异化骨、已经发生挛缩的次要韧带、关节囊等彻底清除干净,恢复肘关节活动度。术后配合康复理疗。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4-25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与手术之前相比,患者的肘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增加幅度为75°,平均最大伸展度达到了7.5°,平均最大屈曲度达到了112.9°。术后没有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关节不稳等相关并发症。依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术前关节功能良3例,中9例,差2例;术后关节功能优11例,良2例,差1例。结论对于创伤后肘关节僵硬,适时手术松解及术后康复有利于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肘关节骨折术后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12年6月间43例肘部骨折术后继发关节强直僵硬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行肘关节松解术者23例为A组,常规肘关节松解者20例为B组。治疗后随访12∽26个月,以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并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随访12∽26个月,A组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达116.5度,肘关节功能评分85.7分;B组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达75.3度,肘关节功能评分61.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尺神经损伤B组2例,A组无;术后切口感染、皮下血肿、切口愈合不良B组3例,A组无。[结论]采用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疗效显著,可有效增加僵硬肘关节的活动度及改善关节功能,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和比较切开松解术、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在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采用不同术式进行治疗的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观察对象,56例患者中采用切开松解术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56例患者中采用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联合应用切开松解术、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可以使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使其肘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切开松解术的单一实施,更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松解联合外支架治疗合并疼痛的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32例合并有疼痛的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平均39岁.32例中,25例轻中度疼痛患者作单纯肘关节松解术;4例重度疼痛患者合并有肘关节陈旧性脱位,在术中充分松解肘关节后直视下复位肘关节;3例肘关节炎严重,疼痛剧烈患者在作肘关节凇解术同时,作真皮移植间隔式肘关节成形术.共26例患者使用了铰链式外固定架辅助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和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关节功能改善程度:2例极重度僵硬改善为中度僵硬,19例中度以上僵硬患者改善为轻度僵硬,其余11例改善为无僵硬,改善率100%;术后疼痛缓解情况:6例中重度疼痛缓解为轻度疼痛,其余26例疼痛消失,疼痛缓解率100%.肘关节功能评定采用Mayo综合评分.术前评分:优0例,良6例,可14例,差12例.术后评分:优20倒,良8例,可4例,优良率87.5%.术后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松解联合外支架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和恢复肘关节僵硬术后的屈伸功能,对陈旧性脱位或肘关节炎引起的疼痛也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制动是骨关节损伤常用的治疗手段。但长期制动会引起骨关节功能障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关节粘连、退行性和创伤性关节炎。 70年代初提出CPM (comtinnouspassivemotion) ,通过模拟人体自然运动 ,激发人体的自然复原力 ,发挥组织代偿作用进行肢体关节功能的恢复训练 ,关节活动范围大 ,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有利于水肿的消退 ,避免了关节僵硬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我院从1998年 2月至 2 0 0 0年 8月对 58例四肢骨关节损伤术后病人使用CPM进行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功能锻炼 ,取得了满…  相似文献   

12.
肘关节僵硬手法钝性松解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肘关节僵硬是骨损伤后期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因就医条件的限制,缺少有效治疗方法,成为永久性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手法钝性松解肘关节僵硬,克服治疗中疼痛对治疗的影响,运用创伤治疗学,疼痛治疗学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恢复僵硬的肘关节功能,实行个性化、系统性的康复治疗,治疗和预防肘关节僵硬,手法钝性松解僵硬的关节,临床取得良好的效果。避免了手术松解肘关节僵硬再次粘连的风险,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四肢骨折后由于患者畏惧疼痛不行功能锻炼或长时间关节制动而致关节僵硬,笔者自2002年8月至2006年7月采用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免煎配方熏洗治疗骨折后康复期关节僵硬病人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对比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肘关节僵硬患者行松解术前及术后生存质量,探讨术后疼痛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2周分别行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估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术前SCL-90结果与2010年1890人常模作对比.结果 对比常模,肘关节僵硬患者术前SCL-90多个因子分数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关节活动改善效果明显,但SCL-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及焦虑三项因子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前VAS评分为(2.4±0.73)分,术后2周VAS评分为(5.83±0.36)分,术前与术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尽管在改善肘关节活动方面疗效显著,但术后的疼痛问题较明显,对患者术后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于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Mayo肘关节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Mayo肘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提高Mayo评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浩瑜 《中外医疗》2014,(13):40-41
目的探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月—2013年10月进入到该院进行治疗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手术患者51例,对这51例患者采用肘关节松解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后,51例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1%。手术前良好率15.7%,手术后良好率47.1%,患者肘关节的弯曲和伸展程度明显的大于手术之前,患者手术前手术后良好率、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的肘关节的弯曲和伸展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肘关节松解术进行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外固定联合应用在恐怖三联征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6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13例,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铰链式外固定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固定,术后给予康复治疗,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无复发性脱位、无关节僵硬发生,1例出现肘关节异位骨化,但未对关节功能造成影响,MEPS评分优9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84.6%。结论内外固定联合应用能提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关节稳定性,有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降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方法单纯松解术与手术松解联合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入院诊断为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松解术,观察组采用松解术联合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肘关节优良比例及肘关节活动度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8~13个月的随访,平均(11.2±2.1)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的Mayo评分、关节优良率及活动度均比术前增加,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增加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松解术联合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可能优于单纯松解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折后关节僵硬中的康复锻炼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4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4.0%)明显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锻炼对骨折后关节僵硬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创伤后患者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内、外侧联合入路松解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术后良好率要高于术前,术后患者肘关节舒展及弯曲程度要优于术前(P<0.05)。结论: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创伤后患者肘关节僵硬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术后肘关节的伸展及弯曲程度,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