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英霞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7):2289-2292
目的:对短舌紫菀Aster sampsonii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以甲醇-石油醚-乙醚1∶1∶1提取,用氯仿进行萃取,对氯仿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NMR,HMBC等)进行结构鉴定,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实验。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4αR,4′αR,5S,5′S,9αR,9′αR)-4,4′,4α,4′α,5,5′,6,6′,7,7′,8,8′-dodecahydro-3,3′,4α,4′α,5,5′-hexamethyl-2H,2′H-9α,9′α-binaphtho[2,3-b]furan-2,2′-dione(1),furanoligularenone(2),(4αR,5S,8αR)-4α,5,6,7,8,8α-hexahydro-8α-hydroxy-3,4α,5-trimethylnaphtho[2,3-b]furan-2(4H)-one(3),(4αR,5S,8αS)-4α,5,6,7,8,8α-hexahydro-8α-hydroxy-3,4α,5-trimethylnaphtho[2,3-b]furan-2(4H)-one(4),methyl 1′-hydroxy-2′,6′-dimethoxy-4′-oxocyclohexanacetate(5),1′-hydroxy-2′-methoxy-4′-oxocyclohexanacetate methyl(6),loliolide(7),jacaranone(8),β-谷甾醇(9),木栓酮(10),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弱的抑制作用。结论:其中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甘草酸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防治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采集35例ALI病人和2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血清样本,q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ELISA检测IL-6、TNF-α的含量;再脂多糖(LPS)处理肺上皮细胞株(A549)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甘草酸干预治疗,ELISA、qPCR、WB的方法检测HIF-1α、IL-6、TNF-α的表达,CCK8检测细胞抑制率,然后干扰HIF-1α基因表达后再检测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ALI患者血清中HIF-1α、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同时,体外LPS复制的ALI模型组细胞HIF-1α、TNF-α和IL-6的表达也较未处理的对照组显著升高,表明HIF-1α、TNF-α和IL-6和ALI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CCK8结果显示LPS能显著抑制细胞生长,但甘草酸能明显改善LPS对细胞的生长抑制,同时,甘草酸干预细胞的HIF-1α、TNF-α和IL-6表达均显著低于ALI模型组,表明甘草酸通过降低炎症相关因子来发挥保护ALI的作用;干扰HIF-1α后,和阴性对照组相比,LPS诱导的TNF-α和IL-6的释放显著降低,说明HIF-1α在TNF-α和IL-6的释放中发挥关键作用;LPS诱导的模型细胞的四种处理中,甘草酸+shRNA-HIF-1α组TNF-α和IL-6的表达要显著低于对照组、shRNA-HIF-1α组和单纯加甘草酸组,表明甘草酸可能通过降低HIF-1α来抑制LPS诱导的TNF-α和IL-6的释放。结论 HIF-1α、TNF-α和IL-6参与到AL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甘草酸可能通过降低HIF-1α表达来抑制TNF-α和IL-6的释放,从而起到保护ALI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丽红豆杉树皮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长在中国东南部的美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树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生长在中国东南部的美国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了11个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7β,9α,10β,19-五乙酰氧基-5α,11α-二羟基-12,16-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19-去苯甲酰基-19-乙酰基紫杉宁M)(1)、2α,7α,9α,10β-四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1β-羟基-12,16-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紫杉吉酚,2)、4α,10β,13α-三乙酰氧基-2α-苯甲酰氧基-1β,7β,9α-三羟基-5,20-环氧-紫杉烷-11-烯(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Ⅲ,3)、2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3α-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二氢紫杉宁,4)、5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羟基-13α-(Z)-桂皮酰氧基-紫杉烷-4(20),11(12)-二烯(5)、2α,5α,13α-三乙酰氧基-1β,7β,9α,10β-四羟基-4,20-环氧-紫杉烷-11-烯(南方红豆杉醇C,6)、2α,5α,10β,13α-四乙酰氧基-1β,7β,9α-三羟基-4,20-环氧-紫杉烷-11(12)-烯(10-乙酰基南方红豆杉醇C,7)、2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3α-羟基-13,16-环氧-紫杉烷-4(20),11-二烯(紫杉佐匹定J,8)、9α,10β-二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3,11-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9)、2α-羟基-9α,10β-二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3(11)-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10)、7β-木糖基-10-去乙酰基紫杉醇(11)。结论化合物1~5、8~10为首次从美丽红豆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美丽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抑制作用与TNF-α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PCR法对健康人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EL ISA法检测TNF-α的量。结果TNF--α308非G/G纯合子基因型健康志愿者PBM C经脂多糖(LPS)刺激后TNF-α的分泌量明显较TNF--α308 G/G纯合子基因型的志愿者高;雷公藤甲素能够抑制TNF--α308 G/G纯合子基因型健康志愿者PBM C分泌TNF-,α而对TNF--α308非G/G纯合子基因型健康志愿者PBM C分泌TNF-α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雷公藤甲素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的量与TNF-α基因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生长在加拿大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生长在加拿大的东北红豆杉的针叶中分离得到了10个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9α-二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013-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酮(10-去乙酰基紫杉宁,I)、2α,10β二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9α-羟基一紫杉烷-4(20),11-二烯一13一酮(9-去乙酰基紫杉宁,Ⅱ)、2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3α-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二氢紫杉宁,13-去乙酰基紫杉宁E,紫杉佐匹定,Ⅲ)、2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3a-羟基-13,16-环氧-紫杉烷-4(20),11-烯(taxezopidine J,1V)、2α,7β,9α,10β,13-五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1α-羟基一紫杉烷-4(20),12-二烯(紫杉平,taxuspine D,V)、2α,7α,9α,10β-四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一11伊羟基一12,16一环氧一紫杉烷-4(20)-烯-13-酮(紫杉吉酚,taxagifine,V1)、2α,7β,9α,10β,19-五乙酰氧基-5α,11α-二羟基-12,16-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19-去苯甲酰基-19-乙酰基紫杉宁M,Ⅶ)、2α,5β,13α-三乙酰氧基-1β,7β,9α,10β-四羟基-4.20-环氧一紫杉烷-11-烯(7β,9α,10β三去乙酰基-1β-羟基一巴卡亭I,南方红豆杉醇,taxumairol C,Ⅷ)、4a,1013,13a·三乙酰氧基-2α-苯甲酰氧基-1β,7β,9α-三羟基-5,20-环氧一紫杉烷-11-烯(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Ⅲ,Ⅸ)、4αa,13α-二乙酰氧基-2α-苯甲酰氧基一7β.9α,10β,15-四羟基-5,20-环氧-11(15-1)重排紫杉烷-11-烯(7,9,10-三去乙酰基重排巴卡亭Ⅵ,Ⅹ).结论 化合物Ⅷ、Ⅹ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针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胡芦巴生品和酒制品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抑制活性作用的差别,筛选抑制活性的有效部位,并研究其酶反应动力学。方法:利用萃取法获得胡芦巴生品和酒制品80%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水层4个不同极性部位,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和α-淀粉酶抑制模型,测定生胡芦巴和酒胡芦巴4个不同极性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酶促动力学与Lineweaver-Burk曲线推断各有效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及α-淀粉酶抑制类型。结果:生胡芦巴和酒胡芦巴只有水层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酒制品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优于生品,生胡芦巴和酒胡芦巴水层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作用为非竞争可逆。生胡芦巴和酒胡芦巴的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对α-淀粉酶有抑制作用,酒制品的抑制作用优于生品,且均为非竞争可逆。结论:胡芦巴经酒制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α-葡萄糖苷酶及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酒胡芦巴水层萃取物有开发成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价值,酒胡芦巴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具有开发成α-淀粉酶抑制剂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存在较低水平的TNF-α,某些病理状态TNF-α水平升高。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脑梗塞患者发作期及治疗期血清中TNF-α的含量的变化研究,以探讨TNF-α与脑梗塞发病的关系,指导治疗,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8.
刘丽华  王丽军  任天坤  史清文  张嫚丽 《中草药》2013,44(11):1380-1385
目的 研究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云南红豆杉种子中分离得到12个紫杉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表-10-去乙酰基紫杉醇(1)、9α,10β-二乙酰基-2α-羟基-5α-桂皮酰基-3,11-环化紫杉烷-4(20)-烯-13-酮(2)、2α,7α,10β-三乙酰基-9α-羟基-5α-桂皮酰基-3,11-环化紫杉烷-4(20)-烯-13-酮(3)、2α-乙酰基-9α,10β-二羟基-Sα-桂皮酰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酮(4)、2α,7β,9α,10β-四乙酰基-5α-桂皮酰基-11,12-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5)、7β,9α,10β-三乙酰基-5α-桂皮酰基紫杉烷-4(20),11-烯-13α-醇(6)、9-去乙酰基紫杉宁A(7)、5α-去桂皮酰基紫杉欧吉酚(8)、2α,5α,10β,13α-四乙酰基-1β,7β,9α-三羟基-4,20-环氧紫杉烷-11-烯(9)、7β,9α,10β-三乙酰基-2α,5α,13α-三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0)、7,9,10,13-tetra-O-deacetylabeobaccatin Ⅵ (11)、taxacustin (12).结论 化合物2、3、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张海凤  董亚琳  胡萨萨  任少君 《中药材》2008,31(7):1024-1027
目的:比较大鼠小肠黏膜α-葡萄糖苷酶提取液和市售α-葡萄糖苷酶建立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微量筛选模型;筛选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较强的中药。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比较两种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确立最优反应条件,并对五倍子等五种中药水煎液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进行比较。结果:五种中药对两种不同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的作用最强。结论:一定浓度下,两种不同来源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一定差异,但对体外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研究结果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化钴诱导缺氧离体星形胶质细胞HIF-1α、SDF-1α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用不同终浓度氯化钴培养离体星型胶质细胞4小时,以未加入氯化钴培养组作为对照组;50μmoml/L氯化钴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不同的时间,以未加入氯化钴培养组作为对照组;RT-PCR检测各组缺氧模型HIF-1αmRNA和SDF-1α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HIF-1α表达很弱甚至不表达,而SDF-1α有一定的表达;50μmoml/L氯化钴培养的星型胶质细胞不同时间组:不同时间点HIF-1α、SDF-1α的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SDF-1α表达时相一致,具有正相关性;不同浓度氯化钴培养星型胶质细胞4小时组:不同浓度HIF-1α、SDF-1α的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SDF-1α表达时相一致,具有正相关性。结论:缺氧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HIF-1α、SDF-1α的表达增高,两者间存在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TGF-β/Smads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怡肾汤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TGF-β1和ColⅢ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怡肾汤组和依那普利组,每组8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均采用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第1、2、3周末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肌酐、尿素氮含量。第21天处死大鼠,分离肾脏,应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Ⅲ型胶原(ColⅢ)的表达,结果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怡肾汤组及依那普利组与正常组比较均呈现程度不同的病理损害。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显示怡肾汤组肾间质TGF-β1、ColⅢ的表达量均少于模型组(P〈0.05)。此外,怡肾汤还能降低血BUN、Scr水平。结论怡肾汤可能通过下调TGF-β1、ColⅢ水平,减少ECM沉积,从而达到防止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成纤维细胞被激活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yoF)转化角度,探讨健脾清化方对阿霉素致局灶节段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urular sclerosis,FSGS)模型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40只)。采用左侧肾切除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备大鼠肾脏局灶节段性硬化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健脾清化方组、健脾方组、清化方组和尿毒清组,每组8只,共5组,每组给予相对应的药物,每次2 mL,共56天。观察健脾清化方对模型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mRNA、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Ⅲ,ColⅢ)mRN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mRNA、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ColⅣ)mRNA的影响。结果健脾清化方能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P〈0.01);亦可明显降低α-SMA、ColⅢ、FN、ColⅣ mRNA水平(P〈0.01),且优于尿毒清组。与健脾方组比较,健脾清化方组和清化方组ColⅢ、F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健脾清化方对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的肾功能和肾脏纤维化有改善作用,且疗效优于尿毒清和健脾方,该机制可能与健脾清化方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虫草菌粉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模型大鼠肾小管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安冲剂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安冲剂小剂量组和肾安冲剂大剂量组、泼尼松加缬沙坦组。对除正常组外的其余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8、12、16周末分批处死,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α-SMA、CTGF和Col-Ⅰ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Col-Ⅰ、CTGF和α-SMA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且以肾安冲剂大剂量组最显著。结论:肾安冲剂可能通过下调肾组织TGF-β1、Col-Ⅰ、CTGF和α-SMΑ的表达而抑制ECM的合成,从而达到延缓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冼启经  曾莉 《新中医》2011,(3):128-130
目的:观察尿毒清胶囊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模型,中药组以尿毒清灌胃,依那普利组则以依那普利灌胃,空白组以蒸馏水灌胃,另设假手术组作正常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磷酸化的Smads信号蛋白2/3(P-Smad2/3)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梗阻性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尿毒清胶囊、依那普利治疗可以明显抑制肾组织TGF-β1、P—Smad2/3的表达(P〈0.05),显著下调肾组织α-SMA的表达(P〈0.05)。结论:尿毒清胶囊与依那普利均可显著抑制大鼠梗阻性肾病α-SMA的表达,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TGF-β1、P-Smad2/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实脾固肾化瘀方对阿霉素诱导肾纤维化大鼠I型胶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层黏连蛋白(LN)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福辛普利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4 mg/kg)制作肾纤维化模型。造模后2周,治疗组和福辛普利钠组分别灌胃给予实脾固肾化瘀方浸膏(43 g/kg)和福辛普利钠溶液(2 m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均为1次/d。给药30 d后,检测尿蛋白,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I型胶原蛋白、层黏连蛋白(L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变化。结果治疗组肾组织 I 型胶原蛋白、LN、TGF-β1及α-SMA 表达[分别为(24.64±0.67)、(18.71±0.72)、(14.71±0.68)、(17.64±0.74)]较模型组[分别为(32.86±0.88)、(28.35±0.87)、(18.35±0.96)、(25.86±0.85)]下降(P<0.01),与福辛普利钠组[分别为(27.33±0.73)、(20.44±0.81)、(15.44±0.85)、(19.33±0.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底膜增生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实脾固肾化瘀方可下调阿霉素诱导肾纤维化大鼠I型胶原蛋白、LN、TGF-β1和α-SMA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降糖三黄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1、Co1-Ⅳ的影响,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1只、造模组69只。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进一步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给药量0.027 g·kg-1·d-1)、降糖三黄片组(给药量0.675 g·kg-1·d-1),给药8周后处死。于治疗前、模后4周、8周各组大鼠测血糖、称体重;造模成功后、实验结束前收集24 h尿液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实验结束后摘取肾脏,去包膜称重;分别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smad1、Ⅳ型胶原(Col-Ⅳ);用双抗体夹心法(ELASA)检测肾组织TGF-β1。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降糖三黄片、厄贝沙坦与模型组比较,肾重/体重指数下降(P0.01)。降糖三黄片、厄贝沙坦与模型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下降(P0.05)。降糖三黄片与模型组、厄贝沙坦组相比,能较好地降低血糖(P0.01);降糖三黄片、厄贝沙坦均能明显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P0.01)。免疫组化染色表明厄贝沙坦组和降糖三黄片组比模型组smad1、Col-Ⅳ阳性表达程度显著减弱。免疫组化图像染色指数及荧光定量RT-PCR法结果提示降糖三黄片能降低smad1、Col-Ⅳ水平(P0.05),且与厄贝沙坦作用相近。结论:降糖三黄片可通过抑制肾组织TGF-β1/smad1通路的表达,降低Col-Ⅳ的沉积,使肾脏的异常结构得到改善,延缓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肝肾同源"理论,观察加味消渴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4蛋白(drosophila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protein-4),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肾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50只糖尿病肾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小、中、大剂量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其中西药组予氯沙坦(5.2 mg/kg·d)灌胃,中药组予加味消渴康灌胃(小、中、大剂量分别为13.125 g/kg·d,26.25 g/kg·d和52.5 g/kg·d),正常组及模型组每日灌服2 ml蒸馏水,共灌胃12周。各组大鼠于第12周末处死取出肝脏,运用ELisa法观察大鼠肝组织TGFβ1、Smad-4、MMP-9和TIM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组大鼠肝中TGF-β1,Smad-4和TIMP-1表达明显升高,而MMP-9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药治疗后,各组大鼠TGF-β1,Smad-4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IMP-1和MMP-9的表达则分别具有降低和升高的趋势。结论加味消渴康对DN大鼠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逍遥散提取物对瘦素诱导人肝星状细胞活化相关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瘦素刺激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HSC-LX2)活化,用逍遥散提取物进行干预;24 h后,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SMA和TGF-β1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COL-Ⅰ、COL-III和H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瘦素刺激组α-SMA和TGF-β1的蛋白表达以及COL-Ⅰ、COL-III和HA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与瘦素刺激组比较,逍遥散组α-SMA和TGF-β1的蛋白表达以及COL-Ⅰ、COL-III和H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逍遥散提取物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肝细胞中α-SMA和TGF-β1蛋白的异常表达,降低胶原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