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膜瘤生物学特性与MRI信号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膜瘤手术前MRI信号特征对手术中肿瘤生物学特性的预测价值。方法以WHO 2000年脑膜瘤病理分类为基础,追踪研究85例脑膜瘤患者,寻找肿瘤MRI信号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包括供血、质地以及瘤一脑界面是否清楚及其内在联系。结果不同病理亚型的脑膜瘤,表现出不同的MRI信号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多数良性脑膜瘤MRI信号均匀、形态规则,肿瘤周围水肿由肿瘤生长部位决定。非典型脑膜瘤MRI信号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肿瘤周围水肿不明显,间变型脑膜瘤周围水肿则非常明显。血管瘤型、间变型和部分非典型脑膜瘤血供丰富。微囊型、多数上皮型和多数血管瘤型脑膜瘤质地偏软,纤维型、化生型和砂粒体型则质地偏韧、硬。间变型、部分非典型和部分血管瘤型脑膜瘤的瘤一脑界面不清楚。结论脑膜瘤MRI信号特征的分析能为判断其病理亚型和生物学特性提供线索,有助于临床上制定手术策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膜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观察148例脑膜瘤病理组织学表现,部分脑膜瘤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结果低复发性脑膜瘤132例,其中脑膜瘤上皮型48例,纤维型32例.移行型20例,砂粒体型22例,血管瘤型10例;高复发性脑膜瘤16例,其中脊索瘤样型2例,透明细胞型3例.非典型5例乳头型4例,间变形(恶性)脑膜瘤2例。结论脑膜瘤的预后与肿瘤的组织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脑膜瘤瘤周水肿与病理学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膜瘤病理类型与瘤周水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病例,术前使用MRI Flair序列评价脑膜瘤瘤周水肿情况,结合脑膜瘤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在116例脑膜瘤患者中,无瘤周水肿46例(39.6%),有瘤周水肿70例(60.3%)。不同病理类型的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分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瘤周水肿程度与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血管瘤型、分泌型、不典型型及间变型脑膜瘤瘤周水肿明显;上皮型较纤维型脑膜瘤水肿明显。结论脑膜瘤瘤周水肿与病理学类型相关,对术前评价患者的预后及围手术期的风险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影像资料,对其MRI特点及病理基础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大脑镰旁15例,桥小脑角区3例,小脑幕旁5例,鞍结节2例,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软组织肿块;大部分病变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瘤内可见流空血管,占位效应明显而水肿轻;肿瘤内部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实性肿瘤均非常显著强化。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发病率较低,但其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检查有利于肿瘤术前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误诊原因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11例囊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门诊及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1例患者中,术前误诊为胶质瘤7例、转移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影像学Zee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1例。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者5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术后行伽玛刀放疗者5例。病理检查结果:8例患者为血管瘤型脑膜瘤WHOⅠ级,3例患者为非典型脑膜瘤WHOⅡ级。术后症状改善者9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随访6个月~3年,11例患者均存活,1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囊性脑膜瘤临床少见,术前容易误诊,其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类型有助于确诊及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病例资料,均采取手术治疗。总结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手术技巧及预后。结果血管瘤型脑膜瘤MRI扫描T1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多伴明显瘤周水肿,肿瘤内常可见粗细不等的血管流空影,增强后可见脑膜尾征,并呈显著明亮均匀强化。术中见肿瘤富含血管,血供极其丰富,除硬膜动脉供血外,常有脑表面分支动脉参与供血。本组SimpsonⅠ级切除16例,Ⅱ级切除6例。术后6个月~2年随访复查,无肿瘤复发。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以血管化生为主,富含血管,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肿瘤血供极其丰富,术中易出血,手术全切除肿瘤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脑膜瘤与瘤周脑水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132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影响脑膜瘤瘤周脑水肿的各种因素。发现:伴有瘤周水肿者,病程进展迅速,头痛、呕吐、眼底水肿、癫痫、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和病理反射的发生率随水肿程度的加重而增高。血管瘤型、间变型、合体型及血管成份增多的脑膜瘤易产生瘤周水肿;而纤维型和砂粒型则较少伴瘤周水肿。若肿瘤位于中颅窝底、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嗅沟和蝶骨嵴外侧部位时易产生瘤周水肿;而位于后颅窝、鞍结节和侧脑室部位时则不易产生瘤周水肿。大中型较小脑膜瘤易产生瘤周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脑膜瘤并发癫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ABC法研究一氧化氮合酶的3种亚型在并发术前癫的脑膜瘤患者的肿瘤切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脑膜瘤的组织切片中,nNOS呈散在分布,eNOS沿肿瘤内的血管壁分布,iNOS则呈点状或片状分布;按WHO的脑膜瘤恶性程度分类标准,nNOS和iNOS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按WHO的脑膜瘤组织病理分类标准,eNOS在血管瘤型脑膜瘤中的表达与其在其他组织病理类型的脑膜瘤的表达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按脑膜瘤的不同原发部位划分,nNOS的表达在额叶、顶叶和颞叶有显著性差异,iNOS的表达在各部位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O参与脑膜瘤术前并发癫的发作病理过程,iNOS是诱发脑膜瘤术前并发癫的内源性NO的主要合酶,nNOS增强iNOS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脑膜瘤并发癫癇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ABC法研究一氧化氮合酶的3种亚型在并发术前癫癇的脑膜瘤患者的肿瘤切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脑膜瘤的组织切片中。nNOS呈散在分布,eNOS沿肿瘤内的血管壁分布,iNOS则呈点状或片状分布;按WHO的脑膜瘤恶性程度分类标准,nNOS和iNOS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按WH0的脑膜瘤组织病理分类标准,eNOS在血管瘤型脑膜瘤中的表达与其在其他组织病理类型的脑膜瘤的表达之闻有显著性差异;按脑膜瘤的不同原发部位划分。nNOS的表达在额叶、顸叶和颞叶有显著性差异,iNOS的表达在各部位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O参与脑膜瘤术前并发癫癇的发作病理过程。iNOS是诱发脑膜瘤术前并发癫癇的内源性NO的主要合酶,nNOS增强iNOS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WHO脑膜瘤分级分型的病理及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2007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修改后脑膜瘤分级中各级脑膜瘤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95例脑膜瘤组织病理切片及影像资料.结果 295例脑膜瘤中WHOⅠ级脑膜瘤255例,Ⅱ级脑膜瘤34例,Ⅲ级脑膜瘤6例.影像学表现:①Ⅰ、Ⅱ、Ⅲ级脑膜瘤肿瘤最大径平均为4.2 cm、4.5 cm及4.6 cm.②Ⅰ级脑膜瘤多为类球形,Ⅱ级脑膜瘤中分叶状比率高于Ⅰ级,Ⅲ级大部分为分叶状.③Ⅰ、Ⅱ、Ⅲ级脑膜瘤边界不清者所占比率为23.9%、55.8%及100%.④硬膜尾征在Ⅰ、Ⅱ、Ⅲ级脑膜瘤中发生率为67.8%、55.9%及66.6%.⑤Ⅰ、Ⅱ、Ⅲ级脑膜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周边组织侵润.随访152例,8例复发,其中Ⅰ级1例、Ⅱ级4例、Ⅲ级3例.结论 脑膜瘤以Ⅰ级脑膜瘤多见,其中纤维型、上皮型、过渡型较常见,而分泌性、化生型、微囊型及淋巴细胞丰富型少见;Ⅱ级脑膜瘤以非典型性脑膜瘤居多,透明细胞型、脊索样型少见,且均有不同程度的核分裂像;Ⅲ级脑膜瘤少见,呈明显恶性性生长方式且均有明显的核分裂像及坏死区.Ⅰ、Ⅱ、Ⅲ级脑膜瘤肿瘤直径及硬膜尾征无明显差异性,Ⅱ、Ⅲ级脑膜瘤分叶状比率较Ⅰ级高,且边界多不清,各级脑膜瘤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侵袭性生长.术后复发率与脑膜瘤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1.
间变型脑膜瘤术后椎管内转移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间变型脑膜瘤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少见的脑膜瘤病理类型,伴术后椎管内转移更为罕见,我们确诊一例颅内间变型脑膜瘤并椎管转移病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中窝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对17例颅中窝血管瘤型脑膜瘤病人行手术治疗,3例术后行放射治疗。结果 SimpsonⅡ级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电凝皱缩1例。随访6个月~15年,2例复发。结论术前脑血管造影是必要的;颞下经颧弓人路视野开阔,便于处理肿瘤基底和增生骨质;术后放射治疗可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45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膜瘤(meningi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征.方法 对45例脑膜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分型及生物学行为分级,同时应用EMA、Vimentin、CD34、CK、S-100、GFAP、Ki-67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45例脑膜瘤中,年龄35~73岁,中位年龄57岁,脑膜瘤皮细胞型20例,纤维型11例,非典型性5例,其他类型9例,低危险性脑膜瘤中以皮细胞型为主,EMA呈阳性表达,Vimentin表达阴性或弱阳性,Ki-67<2%,高危险性脑膜瘤以非典型性为主,EMA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Vimentin表达阳性,Ki-67>5%.结论 EMA是诊断脑膜瘤的重要指标,Vimentin和Ki-67是脑膜瘤危险程度的参考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我科1999至2006年共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肿瘤115例,发现8例脑膜瘤.本文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例肿瘤达到显微外科手术伞切除.8例颈静脉孔区脑膜瘤3例为恶性.平均随访80.8个月,4例内皮型脑膜瘤仍然存活.2例(1例乳头型,1例间变型)患者术后短期死亡.2例(1例微囊型,1例间变型)患者分别存活3年和6年,最后死于病情恶化.结论 良性颈静脉孔区脑膜瘤应尽量追求手术全切除,其术后各种神经功能废损的发生率较此医其他良性肿瘸高.而且此区的脑膜瘤多为恶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膜瘤的病因、组织类型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脑膜瘤的认识.方法 对14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进一步确诊、分类.结果 脑膜瘤多见于中年女性,好发部位矢状窦旁、颞叶,组织类型以合体细胞型、纤维细胞型、过渡细胞型多见,几乎均表达Vim、EMA,多数表达AR、PR.结论 脑膜瘤的生长部位与预后有关系,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膜瘤手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报告10例SimpsonⅠ级切除脑膜瘤术后复发的患者,并再次行手术,脑瘤标本作病理检查。结果本组均为大脑凸面脑膜瘤,首次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纤维细胞型,按WHO脑膜瘤分级,良性8例,非典型性2例。术后3月~4年相继复发。病理证实恶变4例。结论脑膜瘤术后复发与肿瘤切除不彻底及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膜瘤瘤周水肿(PTBE)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分级及Ki-67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12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评估不同条件下PTBE的发生和水肿严重程度差异。结果发生PTBE 358例(50.3%)。非颅底较颅底脑膜瘤PTBE的发生率高(χ~2=14.686,P0.01),且水肿程度更重(χ~2=16.812,P0.01)。WHOⅡ级较Ⅰ级脑膜瘤PTBE发生率高(χ~2=32.403,P0.01),WHOⅢ级较Ⅱ级PTBE发生率高(χ~2=21.356,P0.05);且不同病理分级的PTBE水肿程度有差异(χ~2=40.482,P0.01)。在WHOⅠ级脑膜瘤中,血管瘤型、微囊型、分泌型和富于淋巴-浆细胞型4种脑膜瘤总PTBE发生率较其他5种类型脑膜瘤高(χ~2=48.078,P0.01),且与WHOⅡ、Ⅲ级总PTBE发生率相当(χ~2=3.238,P0.05)。Ki-67在同级别病理类型中随着PTBE严重程度呈现升高趋势(χ~2=33.35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级、Ki-67表达与PTBE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P0.01)。结论脑膜瘤PTBE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Ki-67的表达情况,为临床手术方案、围手术期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在脑膜瘤、血管外皮瘤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7例脑膜瘤组织标本,WHO I级脑膜瘤57例(纤维型10例、脑膜皮型10例、过渡型10例,血管瘤型10例、砂粒体型10例和微囊型7例);WHOⅡ级和WHOⅢ级脑膜瘤各10例,血管外皮瘤10例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3例.分析不同肿瘤组织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 脑膜瘤标本上皮膜抗原(EMA)阳性表达率为85.71%(66/77),其中WHO Ⅰ级脑膜瘤为87.72%(50/57),以脑膜皮型最高,为100%,过渡型和血管瘤型最低,均为80%;WHOⅡ级脑膜瘤阳性表达率为90%(9/10);WHOⅢ级脑膜瘤为70%(7/10);血管外皮瘤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均表达阴性.CD34、Bc1-2、S-100蛋白在3种肿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多数肿瘤组织和WHO Ⅲ级脑膜瘤组织波形蛋白和CD99呈阳性表达.Ki-67抗原标记指数在脑膜瘤标本中的表达水平随WHO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表达水平较低,而血管外皮瘤表达水平较高.脑膜瘤组织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1、-3、-4和-7阳性表达率为44.16% ~57.14%,其中WHO Ⅰ级脑膜瘤以脑膜皮型最高.而血管外皮瘤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表达阴性.脑膜瘤、血管外皮瘤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闭锁小带蛋白1均呈较高表达.结论 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1、-3、-4和-7在脑膜瘤组织中呈阳性表达,而血管外皮瘤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均表达阴性,特异性较强.提示,Claudin-1、-3、-4和-7可以作为脑膜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特异性标志.  相似文献   

19.
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诊断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8例脑膜瘤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学资料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脑膜瘤的瘤周水肿、肿瘤形态、瘤-脑组织界面、肿瘤钙化及瘤内坏死或出血等影像学特征与脑膜瘤的良恶性有密切关系,并且合体型与纤维型脑膜瘤瘤周水肿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合体型与纤维型脑膜瘤中分叶形脑膜瘤所占比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膜瘤的影像学与其病理诊断有密切关系,术前可根据肿瘤的影像学对其治疗和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CA)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3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头颅MRI或CT检查,其中30例MRI检查结果为海绵状血管瘤,与病理结果相符,4例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不相符。其他9例CT检查结果为脑内血肿。显微手术全部切除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无死亡,效果满意。结论:MRI对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于有明显临床表现的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病灶,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