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颈臂痛综合症是临床常见病症,目前仍多称为颈椎病。本病的发病因素系多源性,机理十分复杂。据我们临床观察,该病症主要由于颈肩背部软组织、颈椎骨及小面关节的退变、外伤、劳损、寒湿因子等诸因素复合作用所致,临床特点表现为颈臂疼痛。现将我科五年来诊治的此病患者248例作一小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生理曲度的范围,明确颈曲变化与颈痛的关系。方法试验组为2013-04-06,因"颈痛"到我院就诊的患者110例,对照组为同期无颈痛的体检者110例。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角(CSA),根据角度不同,试验组分为前凸组、前凸减小组、反屈组、S型组;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颈痛程度。进行疼痛的亚组分析和颈椎曲度与颈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测量对照组颈椎角为(22.21±3.09)°。2实验组亚组间,疼痛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VAS和CSA之间,F显著性检验显示,F=16.502,P=0.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VAS)=7.266+(-0.037)X(CSA),R2=0.166,相关系数r=-0.427,P=0.0000460.05。由此可见,颈曲前凸组、颈曲减小组和颈椎反屈组受试者的颈椎角与颈痛程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结论颈曲变化与颈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对于颈痛患者的鉴别诊断和脊椎矫正、颈椎牵引等临床干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颈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随着人们对颈椎关节突关节研究的深人,许多证据表明,颈椎关节突关节病变是颈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退行性变波及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一部分或全部,呈现损伤性关节炎反应,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者,谓之颈椎关节突关节退变性关节炎.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引起慢性颈痛、颈源性头痛及继发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力学测量在评估颈痛及手法治疗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手法是治疗颈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短期缓解颈痛症状上有一定优势。近年来,运用不同类型的力学传感器及影像学设备配合计算机软件,研究人员发现了颈痛患者与正常人在颈椎活动方面的区别,分析了手法作用于颈椎的运动学、力量大小及相关结构应力应变等力学参数。对于这些生物力学问题的研究揭示了颈痛所导致的活动功能异常,反映了颈椎调整手法的安全性,并解释了患者颈椎的异常应力以及手法的调整作用。相对而言,这些研究与临床的结合度较低,而对组织内部应力应变的分析也较为有限,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认识颈痛、规范化手法治疗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颈臂痛在临床上很常见,其中大多由软组织劳损性病变所引起,因为对肌肉、神经的正常机能和功能紊乱的知识不足,颈臂痛的早期表现与颈部活动受限的意义常被忽视,另外,软组织疼痛在临床诊断上缺乏客观依据,极易误认作颈椎病。  相似文献   

6.
颈椎综合征     
过去四年遇到130例颈椎综合征,失访25例,105例随访了三个月以上。这里所说的颈椎综合征是临床概念,并不是诊断和以颈痛,颈  相似文献   

7.
刘峰  陈冰 《颈腰痛杂志》2023,(5):868-870
目的 分析慢性颈痛对颈椎关节位置误差(joint position error, JPE)的影响,并分析中青年与老年慢性颈痛患者JPE值的差异性,以及疼痛程度与颈椎JPE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40例慢性颈痛患者,纳入慢性颈痛组;按照年龄“±3岁”的1:1匹配原则,选择同时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正常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测试两组受试者在颈椎屈曲、伸展、左旋、右旋时的JPE值,并进行以下分析:(1)与健康成人相对比,观察慢性颈痛患者的颈椎JPE特征;(2)分析慢性颈痛患者JPE在不同年龄层(<60岁,≥60岁)的差异性;(3)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慢性颈痛的疼痛程度与颈椎JPE值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颈痛组在屈曲、伸展、右旋和左旋时的颈椎JPE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慢性颈痛组的亚组分析中,年龄<60岁和年龄≥60岁慢性颈痛者在屈曲、伸展、右旋和左旋时的颈椎JP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颈痛VAS评分与颈部屈曲、伸展、右旋和左旋时的颈椎JPE值之间,均呈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影像学退变与年龄、性别、颈痛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本院进行颈椎MRI检查的老年患者113例纳入本研究,年龄60~80岁,平均(71.29±4.45)岁。男62例,女51例。分析颈椎退行性变与年龄、性别、颈痛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77例表现为MRI颈椎退变,占68.14%。高年龄组退行性变影像学评分高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中重度颈痛患者的退变影像学评分明显高于轻度颈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性别、骨密度与颈椎退变无相关性(P0.05),而颈痛(β=0.643,P0.001)及年龄(β=0.218,P=0.004)与颈椎退变呈正相关。[结论]颈椎退行性变与年龄有关,颈痛是提示颈椎退行性变发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颈前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治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9~58岁,平均44.3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6个月。临床表现:急性发病者伤后即可出现颈神经根或颈髓压迫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本组11例的表现有单侧或双侧的上肢及手部放射性疼痛、麻木或无力,下肢步态不稳,其中有2例症状重者站立困难易跌倒,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8例慢性发病者早期症状多为颈痛、肩背痛和/或向上肢放射痛、麻木或无力。均有颈后伸痛和颈椎活动受限。2.影像学检查:颈椎平片表现为颈椎退变…  相似文献   

10.
颈部疼痛程度与颈椎曲度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部疼痛程度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6月~2011年4月在我院颈椎专家门诊就诊的颈部疼痛患者121例,男性56例,女性65例,年龄17~79岁,平均51.2±17.7岁。对所有患者的颈痛程度进行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分,根据中立位颈椎X线侧位片的颈椎曲度(颈椎角)分为4组,即前凸组、曲度变直组、反屈组和S型组,比较各组之间颈痛程度,并对颈痛程度与颈椎曲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1患者中颈椎前凸37例,曲度变直26例,反屈31例,S型27例,其NRS评分分别为4.81±1.90分,5.63±3.64分,5.15±2.47分,6.81±4.65分,颈椎曲度变直组和曲度S型组患者的颈痛程度NRS评分与颈椎前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颈痛程度与颈椎角成弱负相关(r=-0.218,P=0.039)。结论:颈部疼痛程度与颈椎曲度有关,颈痛程度与颈椎角成弱负相关,在治疗颈椎疾患时应注意对颈椎曲度的矫正。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外伤、劳损或退变等使单个或多个颈椎内外平衡失调 ,压迫或刺激颈部血管、交感神经、神经根和脊髓而引起头痛、头眩、失眠、眼花与颈、肩和手麻痹、颈椎活动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本人 1980— 2 0 0 0年采用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 6 0 0例 ,收到一定疗效。1 临床资料6 0 0例中男性 2 6 4例 ,女性 336例。年龄 12~ 6 8岁 ,平均 4 0岁。颈部痛、头晕、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和颈椎纵轴挤压试验阳性 36 8例 ;只有颈痛 ,伴肩、背和手麻木者 112例 ;颈疼痛 ,伴头痛 ,眩晕者12 0例。X线片显示颈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39例颈椎后路钢板固定以探讨颈椎后路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9年2月-7月间共39名经颈椎后路作钢板内固定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月(3-7月),结果:颈痛明显改善者为19例(25例存在颈痛症)占76.0%,25例肌力有较明显改善,占64.1%,5例(12.6%)出现一侧钢板螺钉松动,4例(10.3%)出现一侧上肢的麻木疼痛加重。结论:颈椎后路钢板加植骨能提供较稳定的固定,有效改善颈痛,钢板螺钉松动与神经根损伤是并发症之一,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与安装技术,颈椎后路钢板固定最治疗颈椎疾病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弧度与年轻颈痛患者颈椎间盘膨隆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39例年轻颈痛患者,其中男251例,女288例,年龄18~40(32.2±6.3)岁。通过颈椎X线和MRI检查测量患者的颈椎弧度和颈椎膨隆程度,并根据颈椎弧度将患者分为颈椎前凸组(颈椎弧度>7 mm)175例,颈椎直立组(0<颈椎弧度≤7 mm)163例和颈椎后凸组(颈椎弧度≤0 mm)201例。比较3组患者间颈椎间盘膨隆程度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颈椎弧度与颈椎间盘膨隆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颈椎前凸组、颈椎直立组、颈椎后凸组的颈椎间盘膨隆分别为(0.83±0.24)mm、(1.47±0.58)mm、(2.96±1.11)mm,颈椎前凸组的颈椎间盘膨隆程度小于颈椎直立组和颈椎后凸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椎间盘膨隆程度与颈椎弧度呈显著负相关(R=-0.561,P<0.05)。结论:年轻颈痛患者的颈椎间盘膨隆程度与颈椎弧度减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药加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作炎 《中国骨伤》1999,12(3):17-17
我们采用中药与颈椎牵引,治疗100例颈性眩晕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30~80岁;病程3月~15年。所有病例均有眩晕,颈痛,颈椎旁肌肉痉挛,压痛,以C1、C2棘突旁压痛最明显,无放射痛;45例伴有耳鸣...  相似文献   

15.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颈椎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eal joints)又称椎间小关节(facet joints),由相邻上、下颈椎关节突的关节面组成。双侧的关节突关节同前方的椎体及椎间盘一起构成颈椎的椎间关节,共同维持颈椎的稳定。近年来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关节突关节损伤、退变是引起慢性颈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被喻为慢性颈痛的发动机。颈椎关节突关节增生退变也是引起颈椎不稳和神经根受压的重要原因。笔者就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杨春生 《中国骨伤》1988,1(3):28-29
颈椎病通称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是一种以颈项,肩胛上背上胸臂及上肢疼痛或麻痛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临床上因无特效药物治疗,往往久治不愈,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少年颈痛患者的颈椎失稳与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少年颈痛患者59例(颈痛组)及健康青少年17例(对照组)的基本信息和生活习惯,拍摄颈椎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分析颈椎失稳特点及颈椎失稳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生活习惯比较,颈痛组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多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每天运动时间多于颈痛组。颈椎失稳测量结果,颈痛组失稳发生率大于对照组;在过屈位时,颈痛组在C_3-C_4,C_4-C_5,C_5-C_6之间的椎体角位移大于对照组;颈痛组自身C_4-C_5段过屈位角位移大于过伸位,C_6-C_7段过伸位角位移大于过屈位。颈痛组生活习惯与颈椎失稳的相关分析,C_4-C_5角位移值在过伸位与使用手机时间呈正相关(r=0.275,P=0.035),过屈位与使用手机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577,P0.001),与每天运动时间呈负相关(r=-0.279,P=0.032)。C_5-C_6角位移在过屈位与每天运动时间呈负相关(r=-0.292,P=0.025),在过伸位角位移与每天使用电脑时间呈负相关(r=-0.262,P=0.045)。结论:青少年颈痛患者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多于正常青少年,而运动时间少于正常青少年,且颈椎失稳出现率较高,以C_3-C_4,C_4-C_5,C_5-C_6节段为主。每天运动时间越长,C_4-C_5,C_5-C_6角位移测量值就越小;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越长,C_4-C_5角位移测量值就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周围注射得宝松复合液治疗颈腰根性痛的临床疗效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不伴肌力下降的颈腰根性痛患者进行临床注射研究,其中49例颈椎根性痛和156例腰椎根性痛均采用选择性脊神经根周围注射得宝松复合液治疗术,术前术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询问表进行综合评定。结果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周围注射得宝松复合液治疗颈腰根性痛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6个月内患者的疼痛无复发,总有效率为96.6%。结论该方法治疗颈腰根性痛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9.
正颈型颈椎病临床上又称局部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头、颈、肩、臂疼痛,相应部位表现为压痛,X线检查无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以及椎间隙狭窄,但可表现为颈椎生理曲线变化,较严重者还可出现轻度骨质增生以及椎体间不稳定等~([1])。本文探讨推拿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颈型颈椎病的物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  相似文献   

20.
颈部疼痛风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痛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3月-2007年10月的非特异性颈痛门诊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同时以同期无颈痛体检人员作为对照。对研究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性别及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颈痛的风险因素。结论颈痛由多种因素导致,需多学科协作进行治疗,前瞻型研究是颈痛较为合理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