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引起无血缘关系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URD—HSCT后GVH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键。现将我院40例接受URD—HSCT的白血病患者分别采用环孢菌素A(CsA)、甲氨蝶呤(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霉酚酸酯(MMF)四联方案以及CsA、MTX、ATG三联方案预防GVHD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LA-Cw配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与GVHD的发生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对HLA6个位点(A、B、DR/DQ)全相合的同胞供者9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10例脐带血移植进一步进行HLA-Cw配型,分析HLA-Cw配型与GVHD发生的关系。结果16例HLA-Cw相合者,共植入15例(94%),其中Ⅰ-Ⅱ度急性GVHD发生11例(69%),Ⅲ度急性GVHD2例(12.5%),慢性GVHD15例(94%),无复发病例。在HLA—Cw不相合3例中,2例发生Ⅲ度GVHD并且早期死亡,1例早期复发。在HLA—Cw配型相合与不相合两组间,急性Ⅰ~Ⅱ度及Ⅲ度GVHD的发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Cw配型相合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利于减少植入后急性GVHD发生及复发,提示HLA-Cw位点配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异基因移植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成功的主要并发症。采用目前的预防和治疗GVHD措施,对于同胞相合Allo—HSCT,急性GVHD发生率仍可高达30%~60%,因而,预防和治疗GVHD一直是移植领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以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BT),是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其它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急慢性GVHD仍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GVHD的发生主要机制包括:(1)受者的预处理。(2)供者T淋巴细胞的激活;(3)效应细胞介导的GVHD。T细胞活化是GVHD的中心环节,通过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其它新的通过免疫耐受的诱导使异基因抗原反应性下细胞失活是预防GVH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常见和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程度与移植成败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中肠道GVHD因其临床症状重、对全身状况影响大,在GVH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但是肠道GVHD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和治疗困难.所以肠道GVHD的诊断与治疗是allo-HSCT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科在allo-HSCT工作中有3例患者发生严重的腹疼、腹泻、消化道出血,经临床和辅助检查诊断为重度肠道GVHD,现将诊疗经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单倍相合未去T细胞的骨髓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对8例白血病儿童(1.9岁-9岁)接受父/母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疗效进行了评价。对5例患儿采用了含全身照射(TBI)的预处理方案,它包括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全身照射(Ara-C/CTX/TBI);对另外3例不加TBI,单用马利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Bu/Ara-C/CY)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措施包括供者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受者接受环孢菌素A(CsA)、氨甲蝶呤(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CD25单克隆抗体和霉酚酸酯(MMF)联合治疗。结果显示:8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数大于0.5×109/L的平均天数是16天,血小板数大于20×109/L的平均天数是17天,骨髓植活的直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移植后急性重度GVHD的发生率低,仅1例发生急性肠道Ⅱ-Ⅲ度GVHD(1/8);5例出现慢性GVHD,其中4例为局限性慢性GVHD,1例为泛发性(合并有肺部GVHD)。在180天内无移植相关死亡,期间无致死性严重感染发生,髓系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较快。中位随访33个月(范围7-56月),2例死亡,均死于白血病复发,其中1例移植后22月死于供者源复发。结论:对儿童白血病进行单倍相合未去T细胞骨髓移植时采用上述预处理方案和GVHD预防措施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是移植物中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识别宿主抗原而致敏,增殖分化,直接或间接攻击受者靶细胞而导致的全身性病症。主要见于骨髓及小肠移植。肝移植术后GVHD(liver transplant associatedGVHD,LTxGVHD)发生率较低,国外报道约为1%,但病死率高。现将本院1例肝移植术后GVHD患者成功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T淋巴细胞在移植物抗白血病(GVL)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中占有中心地位,但也能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后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将单纯疱诊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染T淋巴细胞,GVHD发生后给予前体药物丙氧鸟苷(GCV)诱导T淋巴细胞死亡,从而治疗和管制GVHD,国外已进行I~Ⅱ期临床试验。本就近年来HSV-TK基因治疗GVHD的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疗效及副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白血病复发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仍然是移植失败的最重要原因。allo-HSCT治愈白血病并非完全依赖移植前大剂量放、化疗,更重要的是通过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达到的。但GVL常伴发GVHD,如何将GVL与GVHD分离,调控GVL效应成为目前allo—HSCT研究热点之一。我们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潜在的致命并发症,白介素18在急、慢性GVHD的发病和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方法,但其主要并发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MSC)具有免疫抑制作用,降低GVHD的发生率;具有造血支持和促进造血干细胞植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DC)分泌exosomes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模型中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用TGF-β1和IL-10诱导从C57BL/6小鼠骨髓来源产生rDC,负载DBA/2小鼠来源的抗原,应用流式检测rDC表型。采用超速离心结合膜超滤的方法分离纯化rDC分泌的exosomes,电镜检测exosomes形态。在以DBA/2小鼠为受鼠,C57BL/6小鼠为供鼠的急性GVHD模型中,尾静脉注射rDC分泌的exosomes,观察受鼠急性GVHD症状的改变。结果rDC的I—A/I—E(MHC一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量均比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低,其分泌的exosomes为直径小于100nm的小囊泡。在小鼠急性GVHD模型中,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0、7、14d静脉注射rDex(15μg/只)治疗的小鼠,GVHD表现较对照组症状轻,生存期较长,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静脉注射rDex30pg/只的治疗效果好。结论rDC分泌的exosomes能够提高GVHD小鼠生存率,可应用于治疗急性GVHD。  相似文献   

13.
1986年美国西雅图建立的环孢素(Cs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MTX)方案由于明显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及改善长期生存而成为预防GVHD的金标准方案,但临床明显的急性GVHD(aGVHD)(Ⅱ~Ⅳ度)的中位发生率仍达40%。随着多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出现,GVHD的预防方案亦在不断得到改进和替代。霉酚酸酯(MMF)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免疫抑制剂已广泛用于非清髓性移植及无血缘关系供者移植,而用于同胞HLA相合清髓性移植报道有限。我们采用CsA联合MMF方案预防GVHD用于42例HLA相合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修复、支持造血、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应用MSCs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本文就MSCs在治疗急、慢性GVHD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70例allo-PBSCT患者肺部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31例次发生肺部合并症.感染性并发症共20例次,包括细菌性、真菌性、巨细胞病毒(CMV)间质性肺炎和肺结核,其中部分为2种以上的混合性感染;非感染性并发症共11例次,其中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LONIPC)9例,肺水肿1例,放疗所致间质性肺炎1例.由肺部疾病导致的死亡9例(12.9%).不含甲氨蝶呤(MTX)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方案,重度急性GVHD和慢性广泛性GVHD是allo-PBSCT后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而移植时疾病处于晚期状态及慢性广泛性GVHD则与LONIPC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肺部并发症是allo-PBSCT后的主要合并症,针对病原的抗感染治疗及针对LONIPC的及早诊治甚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望治愈血液系统疾病、部分先天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方法,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重要并发症,并引发受者死亡,直接影响移植效果。众多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了GVHD的发生,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的CD4+IL-17+T细胞(Th17细胞),IL-17和Th17细胞成为了感染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免疫和GVHD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就IL-17和Th17细胞在GVHD免疫调控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HLA的DNA高分辨配型施行;预处理方案的改进,避免大剂量放疗,新型药物,如氟达拉滨(Fludarabine)、Campath的应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的加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菌素(CsA)、甲氨喋呤(MTX)联合预防GVHD,无关供者骨髓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有效率和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小鼠经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时体内IL-22的细胞来源。分别以C57BL/6和BALB/c小鼠为供受鼠,受鼠经致死剂量全身照射后输注供鼠骨髓和脾淋巴细胞悬液,建立GVHD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normal)、单纯照射组(TBI)、骨髓移植组(BMT)和骨髓联合脾细胞诱导GVHD组(BS)。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中IL-22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IL-22的细胞来源及所属亚群情况。结果表明,Bs组小鼠血浆中IL-22水平最高,与正常小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S组小鼠脾、淋巴结和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均可产生IL-22,且IL-22+CD4+T细胞百分率高于IL-22+CD8+T细胞;除Th22细胞外,Th1细胞和Th17细胞也是GVHD小鼠体内IL-22的细胞来源,但以Th22细胞分泌IL-22为主。结论:GVHD小鼠体内可产生高水平的IL-22,其主要来源于IFN-γ-IL-17-IL-22+的Th22细胞。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观察激活的供、受者NK细胞能否减轻骨髓移植后GVHD和增加移植成活率。以C57BL/6小鼠作为供者,将接受6.5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的BALB/c受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1组(无任何处理)、对照2组(骨髓移植)、实验1组(骨髓移植同时输注激活的受者NK细胞)和实验2组(骨髓移植同时输注激活的供者NK细胞),观察每组小鼠的活存期、嵌合率、GVHD临床和病理改变。结果表明:对照1组全部活存,实验1组比对照2组活存期短(P〈0.05),实验2组比对照2组活存期延长(P〈0.01)。实验1组GVHD临床及病理评分高于对照2组(P〈0.05),实验2组GVHD临床及病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2组(P〈0.01)。实验1组和实验2组嵌合率均较对照2组高(P〈0.05),实验2组的嵌合率比实验1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激活的供者NK细胞能延长实验小鼠的活存期,降低GVHD严重程度,增加移植成活率;而激活的受者NK细胞却缩短实验小鼠的活存期,加重GVHD严重程度。受者NK细胞也增加移植成活率,但比供者NK细胞作用小。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观察骨髓腔内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对异基因小鼠外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外周血IL-4和球N-γ水平的影响。以雌性C57BL/6小鼠为受鼠,接受全身照射(TBD预处理后,先骨髓腔移植雄性BABL/c小鼠来源的经rbG—CSF动员后的外周造血千细胞,然后分别经尾静脉和骨髓腔内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建立异基因GVHD模型,观察移植后小鼠的生存状态和GVHD发生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显示:骨髓腔内-DLI组的受鼠GVHD发生比例和严重程度较尾静脉一DLI组明显减低(P〈0.01);与尾静脉-DLI组比较,骨髓腔内-DLI组IL4分泌增多,IFN-γ分泌减少(P〈0.01)。结论:与尾静脉-DLI相比,IBM—DLI有利于减少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