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脑钠肽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且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恶性肿瘤等并发症为CHD组,再根据临床分类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三组,10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中脑钠肽、D-二聚体浓度.结果 CHD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类型CHD组中,AMI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P组,UAP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SAP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存在差异,提示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的水平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反映其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D-二聚体( D-dimer)水平,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ACS患者[包括急性心梗(AMI)3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D-dimer水平。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ACS患者D-dimer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 ACS(包括AMI和UAP)组与对照组比较,D-dimer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MI组与UAP组Gensini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检验显示,ACS患者血D-dimer水平与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r=0.586,P<0.01)。结论 ACS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D-二聚体(D-dimer)水平,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0例ACS患者[包括急性心梗(AMI) 3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3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D-dimer水平.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ACS患者D-dimer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 结果 ACS(包括AMI和UAP)组与对照组比较,D-dimer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与UAP组Gensini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检验显示,ACS患者血D-dimer水平与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r=0.586,P<0.01). 结论 ACS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3月~2008年2月行冠脉造影的相关资料齐全的患者114例。入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一支或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同时依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再分为:轻度病变组24例:单支血管局限性狭窄≤50%;中度病变组29例:单支或两支血管管状狭窄病变,任一支狭窄在50%~75%;重度病变组47例:单支血管狭窄程度≥75%,或三支弥漫性病变。将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结果①冠心病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P<0.01)。②冠心病患者中AMI组及UAP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SAP组,尤以AMI组明显(P<0.05),SAP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冠心病患者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脉血管重度病变组的含量明显高于中、轻度病变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D在各病变组间无明显差异(P>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复杂病变组78例、简单病变组26例。选择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P<0.05);复杂病变组、简单病变组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杂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简单病变组(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联合检测上述3个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测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及程度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9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1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AMI组);按照冠脉血管病变的数目,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2例、双支病变组35例、三支及以上病变组33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proBNP及hs-CRP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法对病变的冠脉血管给予量化评分。结果 1SAP组pro-BNP、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UAP组pro-BNP、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SAP组,AMI组pro-BNP、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双支病变组、三支及以上病变组pro-BNP、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及以上病变组pro-BNP、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pro-BNP、hs-CRP水平分别与SAP组、UAP组和AMI组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pro-BNP、hs-CRP水平分别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及以上病变组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冠心病病变程度与pro-BNP及hs-CRP水平间具有相关性,可以用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刘致杰 《吉林医学》2013,34(18):3568-356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变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回顾性分析78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血浆D-二聚体及NT-proBNP水平测定,观察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表达。结果: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UA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血浆D-二聚体及NT-proBNP水平不仅能发现早期ACS,还可以反映冠脉损伤程度,对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青 《海南医学》2006,17(3):106-107
目的探讨D-二聚体、FDP和TNT在心肌梗死患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采用乳胶凝集法进行D-二聚体及FDP检测,采用干化学分析法进行TNT检测.结果AMI组与UAP组、SAP组、对照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AP组与对照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参考指标及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心绞痛鉴别的参考指标,TNT能对AMI做出早期诊断,并且有特异性,且灵敏度高,其检测迅速、方便,与D-二聚体、FDP联用有助于提高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探讨二者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因ACS入院的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UAP组,7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组,30例),另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与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AMI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UAP组及对照组(F=3.298、5.082,P<0.05),UAP组与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UAP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关(P>0.05),AMI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23,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冠状动脉内的炎症反应及斑块的稳定性有关,而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脑钠肽及和肽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病变程度与脑钠肽(BNP)、和肽素(Copeptin)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4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和2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BNP和Copeptin水平,比较4组受检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程度冠脉Gensini评分与BNP和Copepti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4组受检者BNP和Copeptin水平及Gensini积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I组、UAP组BNP和Copeptin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I组BNP和Copeptin水平与U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Copeptin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程度、冠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BNP和Copeptin的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可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邹志宝 《求医问药》2014,(19):69-70
目的 :探讨分析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钠肽(BNP)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6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这180例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这三组分别有45例、48例及87例患者。对这三组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监测,观察比较其血浆BNP水平、血浆hs-CRP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的数量及Gensini评分。结果 :检测结束后,AMI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人数明显多于SAP组、UAP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组患者发生单支、2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人数明显多于UAP组、AMI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组患者发生3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人数明显少于UAP组、AMI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MI组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最高,其次是UAP组患者,这两组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均显著低于UAP组、AMI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UAP组和AMI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CHD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和BNP水平的显著升高,代表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剧及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几率的升高。用这两个指标作为评价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辅助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水平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痛患者105例作为病例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另取30例体格检查正常,一般资料与病例组相匹配的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sdLDL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将SAP、UAP、AMl组的sdLDL与冠心痛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sdLD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SAP、UAP、AMI各组sdL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SAP,UAP,AMI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sdLDL与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相关性:SAP患者sdLDL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无明显相关性.UAP.AMI患者的sdLDL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成明显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显示sdLDL升高是发生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因素,sdLDL对于预测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病情进展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6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正常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零支病变组.测定血浆NT-proBNP、CK-MB和cTnI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严重程度.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组(P<0.05).冠脉病变组(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CK-MB和cTnI水平呈正相关.结论:NT-proBNP浓度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44-104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8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CS组286例(包括UAP组176例和AMI组11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SAP)组102例,检测各组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相比,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病变冠脉支数的增多,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下降,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逐渐升高。结论: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与ACS的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对三者的联合检测,将有助于ACS的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李明 《重庆医学》2015,(9):1215-1217,1220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住院部冠心病患者136例(A M I组46例,S A P组38例,U A P组52例)作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1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动力学方法检测血清Lp-PLA2,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和D-二聚体,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SAP组和UAP组,其中UAP组患者均明显高于SA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Ⅳ级患者,其中心功能Ⅲ级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Ⅳ级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比较发现,轻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低于中、高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且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上述指标亦明显低于高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42,0.651,0.608,P<0.05)。结论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在评估冠脉病变程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28例和健康对照组28例的静脉血中D-二聚体含量,与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范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二聚体阳性组的冠脉狭窄检出率及冠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 D-二聚体阴性组(P〈0.05).二聚体水平UAP患者多支狭窄组比双支狭窄组增高(P〈0.01),双支狭窄组比单支狭窄组增高(P〈0.01),单支狭窄组比无狭窄组增高(P〈0.05), 无狭窄组比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与UAP组比较, AMI组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UAP组(P〈0.05),但两组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及多支病变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呈正相关. D- 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对ACS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评价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血管病变种类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72例冠脉病变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SAP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并按Gensini评分,分为三组:轻度组(Gensini评分<50分),中度组(Gensini评分50~100分),重度组(Gensini评分>100分)。之后对各组患者外周血脑钠肽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SAP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USAP组(q=10.83,P<0.01),同时显著低于AMI组(q=9.82,P<0.01),而USAP组患者的hs-CRP水平也明显低于AMI组(q=3.71,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患者的hs-CRP水平均明显偏高(P<0.05);各组患者BNP水平表现为AMI高于USAP,USAP高于SAP(P<0.05)。重度组患者的BNP、hs-CRP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中度组患者的BNP、hs-CRP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患者体内BNP、hs-CRP水平与反应病变程度的Genisin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可作为冠脉血管病变的危险预测因子,可以用作临床上鉴别不同类型的冠状血管疾病及疾病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脏肌钙蛋白I(cTnI)、脑钠尿肽(BNP)及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5例及4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1)AMI组与UAP组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MI组高于UAP组,SA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hs—CRP和cTnI的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3)经过6个月的随访,发现有18例患者发生MACE,MACE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ACS患者[包括急性心梗(AMI)3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LPA。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ACS患者LPA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 ACS(包括AMI和UAP)组与对照组比较,LPA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与UAP组Gensini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检验显示:ACS患者血浆LPA水平与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r=0.828,P<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浆t—PA,PAI及D—二聚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74例住院心绞痛患者(其中SAP组26例,UAP组48例)的血浆t-PA活性、PAI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心绞痛患者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AI活性及D-一聚体含量显著增高;SAP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但PAI活性和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增高;UAP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和SAP组均显著降低且PAI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增高;揭示SAP患者有纤溶活性降低,但UAP患者纤溶活性降低更显著,并且有冠脉内微血栓形成的指标改变,这对了解UAP的发生及指导抗凝溶栓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