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辉  秦宪斌  王廷刚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633-2633
目的 探讨小肠减压管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行经鼻留置小肠减压管保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22例患者中有18例经留置小肠减压管保守治疗后梗阻症状缓解,平均缓解时间为37 h,4例患者行肠减压保守治疗的同时动态观察病情无好转而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 经鼻留置小肠减压管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排列内固定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小肠内支架管从空肠近端置入至回盲部,保留2~4周,避免小肠弯曲部成角粘连梗阻。结果28例严重粘连性肠梗阻均行肠排列内固定术,手术方式:单纯粘连松解+肠排列内固定术18例,粘连松解+小肠部分切除吻合+肠排列内固定术10例,其中6例早期经内置管肠内营养治疗,切口感染4例,随访4月~11年,除1例出现慢性腹痛,未见肠梗阻发生。结论肠排列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和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汪一邨 《河北医学》2010,16(10):1219-1221
目的:观察逆行性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治疗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36例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5年,早期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肺部感染等,其中2例患者死亡;随访中1例患者因复发行再次手术,手术治愈率91.7%。结论:采用逆行性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肠内置管排列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2009年我院采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的26例小肠广泛肠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6年,远期有效率为100%(25/26)。主要并发症为肠漏3.8%(1/26)。结论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术式,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空肠造瘘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6月-2000年6月收治的采用经空肠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的25例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结果:25例均治愈,无肠瘘等近期并发症,随访期间2例术后丰在慢性腹痛,无肠梗阻复发,结论:经空肠造瘘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男7例,女1例,年龄25~62岁,8例中曾两次手术2例,3次手术5例、4次手术1例。5例既往有梗阻反复发作病史。全组病例均在入院后行保守治疗,病情不见好转,行粘连松解空肠造口置管小肠排列术,随访5例,1~7年未见复发。手术方法:在麻醉下剖腹分离粘连,如肠襻粘连不能分开,切除该处肠襻行肠吻合术。粘连全部分离完成后在空肠上段造口,将多孔双腔气囊导管或输液橡皮管通过全部小肠置入盲肠内,然后从回盲部15cm处的回  相似文献   

7.
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30例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无术中并发症发生。经导管造影显示21例肠管通畅,6例肠管增粗、扭曲,3例肠管狭窄。治愈18例,好转6例,中转手术6例,临床有效率为80%。结论: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肯定,可以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严重肠粘连性肠梗阻或其他类型复杂型肠梗阻而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手术后无死亡和肠瘘发生,术后有8例发生切口感染,45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到5年不等,均未再次发生肠梗阻.结论 小肠内置管法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再发肠梗阻并减少肠瘘发生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2年起对粘连性肠梗阻及单纯粘连松解术后与肠排列外固定术后再次梗阻的患者,实行肠排列内固定术(肠内置管排列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8~73岁,平均423岁。引起粘连及梗阻的原因为腹腔结核4例(男3例,女1例),腹茧症2例(男1例,女1例),其余均为既往腹腔手术后粘连所致梗阻,其中单纯粘连松解术后再次梗阻1例,肠排列外固定术后再次梗阻2例。手术方式:松解粘连,游离全程小肠。对于粘连较重无法分清或分离后破损较重的局限性肠段,本组中有23例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应用M-A氏管,采用由盲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及手术指征。方法 分析总结 4 0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采取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结果 该组 4 0例均为完全性梗阻 ,行粘连松解者 2 2例 ;切断纤维条索压迫带者 8例 ;肠坏死部分切除吻合者 8例 ;小肠广泛坏死切除后剩 90~ 10 0cm者 2例。关腹前均用大量温盐水灌洗腹腔 ,并放置乳胶管腹腔引流 1,2根。结论 单纯性和绞窄性的鉴别是非常必要的 ,单纯性梗阻 ,可先行保守治疗 ,绞窄性小肠梗阻 ,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是改善绞窄性小肠梗阻预后、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阑尾残端逆行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999~2007年住院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7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置管组和对照组,比较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结果:置管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2.9±9.4)h,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57.3±15.5)h,P〈0.01;置管组住院时间为(12.0±2.2)d,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8.2±4.5)d,P〈0.01;置管组切口感染或裂开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感染或裂开率23.7%,P〈0.05;置管组再次梗阻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再次梗阻率23.7%.P〈0.05。结论:经阑尾残端逆行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优于常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制肠梗阻导管联合中药在治疗黏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黏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黏连性肠梗阻随机分为用自制肠梗阻导管联合中药及开腹手术组,各20例,对比分析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其中分离致肠破裂或需肠切除者予以剔除。结果自制肠梗阻导管联合中药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方面优于单纯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肠梗阻复发率低于单纯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自制肠梗阻导管联合中药具有提高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机体恢复快,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肠梗阻4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梗阻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肠梗阻496例资料。结果:496例中,机械性肠梗阻423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246例(占58.2%),130例行手术治疗;肿瘤性肠梗阻72例(占17%),63例行手术治疗;腹外疝梗阻105例(占21.2%),105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近年来,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最常见,肿瘤性肠梗阻有明显增加,应予以重视。粘连性肠梗阻首选非手术治疗,肿瘤性肠梗阻可选择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在消化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例临床诊断消化道梗阻病例,口服或经胃管注入适量76%的泛影葡胺稀释液,进行透视观察并点片。结果 15名患者应用泛影葡胺造影后,胃肠道均显示清晰,其中经检查机械性肠梗阻12例:其中3例为肿瘤所致,9例为粘连性肠梗阻,另外3例未见明确梗阻征象。结论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能够较好的反应胃肠道功能情况,特别对于临床怀疑急性肠梗阻患者,能较好的显示梗阻部原因、病变部位等。此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用几丁糖配合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施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合并应用医用几丁糖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应用腹腔镜成功实施粘连松解术,未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至今无肠梗阻症状复发;2例中转开腹。结论医用几丁糖配合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处理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诊断、治疗难治性肠梗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难治性肠梗阻患者.结果 10例患者,3例治愈,2例中转手术,3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结论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难治性肠梗阻能够有效减压、缓解症状,能够帮助确定肠梗阻部位,能够治愈部分因粘连、炎性包块导致的肠梗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小肠支撑内排列治疗,总结手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该科对13例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支撑内排列小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小肠支撑内排列术能有效治疗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术后无复发,且能及早实施肠内营养。结论 采用小肠内支撑排列治疗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是经济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术后早期肠梗阻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概念、发生率、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9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研究中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发生率为1.1%,出现术后肠梗阻症状的时间为术后4~40 d;主要临床表现均为腹胀、腹痛、呕吐;影像学腹部X线平片有液气平面等相应梗阻征象;8例考虑与术后粘连和炎症因素有关,另外1例术中证实为空回肠交界处与第一次手术切口粘连成角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8例经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外周补液等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手术治疗缓解。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术后50 d之内出现梗阻症状和体征,并有影像学的参考证据,或经手术证实。粘连和炎症为发病主要因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要影像学的参考依据及外科医师的临床经验。治疗取决于引起梗阻的原因及临床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粘连性肠梗阻的泛影葡胺造影和腹腔镜松解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法,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准确性,并且评价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保守治疗2天无明显效果的4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给予口服76%泛影葡胺,进行胃肠道造影,并综合其他临床指征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其中的23例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对比各项临床结果,总结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法的准确性,以及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疗效。结果 数据统计显示,泛影葡胺溶液是否进入结肠与最终是否手术之间具有很强的一致性(P〈0.01)。应用腹腔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粘连松解术,解除肠梗阻,未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1年内未见有复发病例。结论 以泛影葡胺溶液在24小时内能否到达大肠,作为判断完全性肠梗阻的标准,在临床应用中的准确率非常高。腹腔镜松解术微创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安全实用、疗效可靠,是临床处理此类症状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