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对照组17例行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腹部X线平片液气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液气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保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良好,优于传统鼻胃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机械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淮北市矿工总医院2013年5月至2017年11月收治30例肠梗阻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数字胃肠机透视下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至近端空肠后,定期透视复查导管位置、肠管扩张及液平面变化,经导管进行造影,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插管成功,置管后2 d至1周内患者的肠梗阻症状基本缓解。30例患者造影均呈现阳性征象。结论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雷忠 《中外医疗》2014,(28):94-95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鼻型肠梗阻治疗各类肠梗阻的优势。方法回顾性2011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普外科室收治的16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参照数字对比法将1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鼻胃管减压治疗,观察组直接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记录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环节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和影像学指标(腹部平片、CT)缓解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P〈0.01)。观察组对非癌性肠梗阻和大、小肠梗阻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导管减压治疗对非癌性肠梗阻、大肠梗阻的疗效要优于对癌性肠梗阻和小肠梗阻。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可迅速缓解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患者梗阻状况,且鼻型肠梗阻导管有助于动态观察肠运动、腹部影像学特征,从而帮助锁定梗阻部位,明确手术指证,对提高手术效果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3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3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别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组(治疗组)、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组(生长抑素对照组)、鼻胃管胃肠减压组(胃管对照组)保守治疗。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5例全部经保守治疗治愈,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长抑素对照组之间恢复排气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先行鼻胃管胃肠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48 h效果不明显时则换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怀疑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3年3月期间5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和普通鼻胃管组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情况、肠鸣音变化、腹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X线立卧位腹平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鼻胃管组相比较,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与排便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胃肠减压量显著增加。结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能更有效胃肠减压,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月10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其中采用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50例为A组,鼻胃管减压治疗56例患者作为对照为B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种减压方法对肠梗阻的疗效差异。 结果 肠梗阻导管组在临床症状缓解、实验室资料、影像学改变方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45、8.72、7.48、4.61、7.47,P均<0.05)。A组患者需手术治疗比例较B组低,总体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23.43,P均<0.05)。 结论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治疗中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鼻胃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妇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郏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11例EPISB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肠梗阻导管置入23~37 h后患者腹痛、腹胀明显缓解,中位时间为(26.8±1.8)h;6例置管后3~6 d、5例置管后7~8 d肛门排气、排便恢复,中位时间为(5.6±1.1)d,患者肠梗阻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出院随访3~6个月,11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妇科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满意,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辅助下鼻肠梗阻管置入技术在小肠梗阻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8例小肠梗阻患者,在使用常规鼻胃减压管治疗无效后在无痛胃镜辅助下置入鼻肠梗阻管,并进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置入时间、鼻肠梗阻管的位置、引流量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无痛胃镜辅助下鼻肠梗阻管置入十二指肠降部以下的操作时间10~25 min ,平均15.5 min;导管头端到达小肠梗阻部位时间为2~10 d ,平均3.2 d;置管后引流量增加,置管前胃肠引流量(350±30)m L ,置管后第1天胃肠引流量(1200±37)m L ,此后置管平均每天胃肠引流量(400±25)m L。经导管治疗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13例症状完全消失,5例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在插管过程中发生2例鼻黏膜出血,但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无痛胃镜引导下置入鼻肠梗阻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鼻肠梗阻管治疗小肠梗阻安全有效,并能协助手术定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防粘连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防粘连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防粘连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对腹部术后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206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5组.(1)胃管组(55例):为传统的经鼻胃管减压治疗;(2)胃管+泛影葡胺组(60例):为传统经鼻胃肠减压联合泛影葡胺治疗;(3)导管组(38例):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4)泛影葡胺组(23例):为单纯口服泛影葡胺治疗.(5)导管+泛影葡胺组(30例):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治疗.应用泛影葡胺组,口服或经鼻胃管以及肠梗阻导管注入60~100 mL 76%的泛影葡胺注射液,注药后夹管2 h,观察临床症状,并结合腹部X线摄片、螺旋CT动态观察梗阻加重和缓解情况.比较5组的腹部疼痛缓解时间、给予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有效率等情况明显优于传统鼻胃管、传统鼻胃管联合泛影葡胺、单纯泛影葡胺以及单纯肠梗阻导管组(P<0.05).结论 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可成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新手段、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鼻肠减压管在治疗恶性小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南  魏治鹏 《当代医学》2010,16(29):595-597
目的探讨鼻肠减压管在恶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恶性小肠梗阻患者在DSA透视下插入鼻肠减压管套件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附近,同时并不要求患者严格禁食。观察患者鼻肠减压管插入后的临床恢复情况以及引流管的引流量、引流管的深度以及术后引流管造影表现。结果 14例患者鼻肠减压管均顺利插入预定位置,临床缓解率100%,腹部体征缓解率100%,并且经过引流管造影发现阳性影像。结论鼻肠减压管在恶性小肠梗阻治疗中有应用价值,达到临床预期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经鼻小肠导管置入治疗小肠梗阻85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炯  沈妙莉 《当代医学》2009,15(11):228-229
目的探讨鼻-肠减压管插入后的护理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复习鼻肠管插入治疗小肠梗阻85例的病史资料,统计鼻-肠管插入术的技术、临床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X线透视下鼻-肠管顺利插过85例小肠梗阻病例的十二指肠屈氏韧带,技术成功率100%,其中76例患者的呕吐、腹痛、腹胀等小肠梗阻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临床成功率89.4%。9例症状没有缓解,经造影检查确认或存在第二梗阻或存在闭袢性的小肠梗阻。咽喉部不适或疼痛感几乎发生在所有病例,经耐心的心理护理后,仅1例感疼痛无法接受。鼻-肠管阻塞引流不畅45例,发生率为52.9%,经冲洗术后导管重新恢复引流。无出血、穿孔和吸入性肺炎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肠管插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流减压技术,尤适用于单纯性的低位小肠梗阻,但术后咽喉部疼痛和导管阻塞等相关的并发症十分常见,重视疼痛的心理护理和导管的冲洗护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16例反复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监视下将300 cm长的肠梗阻导管经鼻置入至空肠上段10cm以远处,边抽吸减压边随肠蠕动前行,达回肠末端行全小肠减压,保留导管13~25 d作为肠内支架起到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作用.15例治疗1次,1例治疗2次,随访8个月~2年未再出现梗阻.非手术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治疗粘连性小肠部分梗阻简便、安全、有效,可以多次重复置管.  相似文献   

14.
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30例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无术中并发症发生。经导管造影显示21例肠管通畅,6例肠管增粗、扭曲,3例肠管狭窄。治愈18例,好转6例,中转手术6例,临床有效率为80%。结论: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肯定,可以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鼻型小肠ED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研究2007-06~2010-10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非手术治疗27例,其中采用小肠ED导管治疗12例做为试验组,同期住院的采用鼻胃管减压治疗的15例做为对照组,将两组置管前5 d减压引流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置管天数、腹部X线平片设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胃肠减压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在试验组为(4.6±3.2)d,对照组为(7.8±4.3)d,置管天数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5.81±1.17)d vs(9.43±2.56)d,P<0.01]。结论小肠ED导管能有效施行肠减压,促进肠蠕动恢复,治疗小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lacement of a long tube into the small intestine under fluoroscopic guidance and to evaluate its decompression effect on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SBO).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with EPSBO requiring decompression between April 2010 and July 2014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Insertion of a long tube was guided by fluoroscopy. We first used the guide wire to pass the pylorus and then used the 10 Fr feeding tube as an exchangeable tube to put the superstiff wire into the duodenum. Finally the long tube could be passed over the guide wire through the pylorus into the intestine. The total procedure time, the radiation exposure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long tubes passed into the jejunum on initial insertion for all patients, so the success rate of this technique was 100%. The long tube was inserted into ileum in 18 patients. The mean total procedure time was 34.4±8.6 minutes, and the mean radiation exposure time 18.9±6.8 minutes. A total of 47 patients (87%) experienced full recovery following long-tube decompression and without the need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Conclusions Using the wire-exchange technique, it is easy to place a long tube into the small bowel under fluoroscopic guidance. This decompression method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management of EPSBO.  相似文献   

17.
陕大治  赵正杰 《中外医疗》2013,32(26):23-24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该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中筛选出140例进入研究,按照给予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及治愈率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如胃肠减压量、呕吐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较传统胃肠减压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徐辉  于静  陈虹彬  吕勇 《西部医学》2013,25(8):1234-1236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安置技术,评价其治疗小肠梗阻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例小肠梗阻病人(治疗组)将放置了导丝的肠梗阻减压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助手固定导管,术者经口腔插入胃镜,在胃镜辅助下将肠梗阻导管送至十二指肠降段,助手再次固定导管,术者退出胃镜,再将导管送入空肠上段,实施肠梗阻减压治疗;同时给予禁食水、灌肠等基础治疗。另选择32例小肠梗阻病人做对照(对照组),实施禁食、胃管减压、灌肠等传统治疗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28例病人安置导管均首次成功达到预期位置,成功率100%。安管时间8~30min,留管时间5~20天,术中均无相关并发症出现。治疗组病人的腹痛、腹胀、呕吐、肛门排便、排气等症状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为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镜辅助下安置肠梗阻减压管简单,成功率较高,在肠梗阻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应大力推广肠梗阻减压管安置术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良、恶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库利艾特公司生产的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管径为16F/18F,对105例良、恶性肠梗阻患者在DSA引导下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治愈率、导管引流情况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105例肠梗阻患者均顺利插入预定部位。随访7~180天(平均94天),临床缓解率与治愈率分别为90.5%(95/105)和29.5%(31/105);并发症有导管堵塞24.8%(26/105)、导管脱落2.86%(3/105)、肠穿孔0.9%(1/105)、肠出血0.9%(1/10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4.76%(5/105),未出现与死亡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在DSA引导下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引流良、恶性肠梗阻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操作易行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