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与DVT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性创伤急救中心EICU 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创伤患者资料,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创伤机制、损伤部位、入院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DVT发生率等指标.根据INR将患者分为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DVT的发生率.结果 入选创伤患者200例,60例(30%)患者出现ATC,87例(43.5%)患者发生DVT.凝血病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凝血病组(71.7% vs.31.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凝血病组DVT发生率是非凝血病组的5.74倍(OR=5.74,95% CI:2.80 ~ 11.74,P<0.01).在次危重(9≤ISS< 16)患者中,凝血病组DVT发生率的增加更加显著(OR=9.80,95% CI:2.09~45.90,P=0.004).同时脊髓损伤(OR=4.96,95% CI:1.17~ 20.95,P=0.029)和下肢长骨骨折(OR=4.80,95% CI:1.70~13.5,P=0.003)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伤后24 h内收住EICU的严重创伤患者,ATC的发病率较高.伴有ATC的创伤患者下肢DVT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尤其在次危重组(9≤ISS< 16)患者中更为明显.同时脊髓损伤和下肢长骨骨折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276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入院后是否合并下肢DVT, 将其分为DVT组(63例)和非DVT组(21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型、吸烟史、手术史、入院距离脊髓损伤的时间、脊髓损伤原因、骨折情况、脊髓损伤节段、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ISA)分级、合并症等相关指标, 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脊髓损伤患者合并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276例脊髓损伤患者中, 有63例(22.83%)出现下肢DVT, 其中84.13%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脊髓损伤患者合并下肢DVT, 与贫血[OR=2.753, 95%CI(1.233, 6.146), P=0.013]、低钠血症[OR=5.349, 95%CI(1.970, 14.525), P=0.001]、入院距离脊髓损伤的时间[74~195 d, OR=0.231, 95%CI(0.084, 0.636), P=0.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BM、VIP、CNKI和WanFang Data.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RCT,4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厄洛替尼组的反应率和疾病控制率与对照组相似,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9,95%CI (0.34,2.93),P=0.99; RR=1.17,95%CI (0.95,1.43),P=0.14].厄洛替尼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12,95%CI (0.03,0.52),P=0.005;OR=0.19,95%CI (0.04,0.91),P=0.04];两组Ⅲ~Ⅳ度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相似[OR=0.93,95%CI (0.12,7.08),P=0.95;OR=0.80,95%CI (0.24,2.68),P=0.71];厄洛替尼组腹泻和皮疹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5.96,95%CI(1.28,27.88),P=0.02; OR=6.77,95%CI (1.52,30.10),P=0.01].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厄洛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确切,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患者耐受较好.受限于纳人研究数量和质量,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穴位贴敷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妇科盆腔手术病人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术后应用穴位贴敷预防DVT发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穴位贴敷联合气压仪预防DVT发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凝血指标变化及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DVT发生率、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穴位贴敷能预防妇科盆腔术后DVT发生,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6期)、CNKI、VIP和WanFang Data,收集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6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个研究,共7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植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OR=0.93,95%CI(0.54,1.59),P=0.79],但术后随访1~3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OR=0.32,95%CI (0.15,0.65),P=0.002;术后随访2年:OR=0.19,95%CI (0.08,0.42),P<0.001;术后随访3年:OR=0.40,95%CI(0.24,0.67),P=0.004].植入组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OR=1.98,95%CI (0.92,4.25),P=0.08],但术后随访2年和3年生存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2年:OR=2.63,95%CI(1.17,5.91),P=0.02;术后随访3年:OR=2.42,95%CI (1.53,3.83),P=0.002].植入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2,95%CI(0.49,3.07),P=0.67].结论 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治疗胃癌可降低术后1、2年复发率,且提高术后随访2、3年生存率,且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二聚体能否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危险程度的预警信号,以帮助急诊医生对心梗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急诊入院的3134例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其年龄、性别、既往史,未接受治疗前的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电图变化,以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药物溶栓治疗2h后的CK-MB、cTnⅠ、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及发病至死亡时间;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拟合曲线,分析治疗前D-二聚体与心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1.109,95%可信区间(95% CI)为(1.073,1.147),P=0.000]、是否行急诊PCI[OR =4.162,95% CI (1.980,8.748),P=0.000]、治疗前D-二聚体[OR=1.001,95%CI(1.000,1.002),P=0.001]、LVEF[OR=0.946,95% CI (0.928,0.964),P=0.000]和治疗2hcTnⅠ[OR=1.011,95%CI(1.004,1.018),P=0.002]与28 d死亡相关.ROC曲线显示,年龄[曲线下面积(AUC)0.796、P=0.000]、是否行急诊PCI(AUC 0.704、P=0.000)、治疗前D-二聚体(AUC 0.797、P=0.000)与28 d死亡呈正相关,LVEF(AUC 0.261、P=0.000)与28 d死亡呈负相关;进一步绘制治疗前D-二聚体与发病至死亡时间及LVEF拟合曲线显示均不存在线性相关.结论 D-二聚体与心梗患者早期预后相关,但与发病至死亡时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早期D-二聚体升高对提示心梗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陈军  彭亚  毛锦娟  王钢胜  苏春燕 《华西医学》2021,36(11):1563-1569
目的 系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继发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8月,收集关于慢阻肺患者继发呼吸衰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病例组为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呼吸衰竭组),对照组为未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非呼吸衰竭组),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各自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病例对照研究,2417例患者,其中呼吸衰竭组856例,非呼吸衰竭组15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0.58岁,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0.18,0.97)岁,P=0.004]、年急性发作次数[MD=2.68次,95%CI(2.58,2.78)次,P<0.001]、年急性发作次数>3次[比值比(odds ratio,OR) =3.37,95%CI (2.40,4.73),P<0.001]、血清白蛋白水平[MD=-2.93 g/L,95%CI(-3.92,-1.94)g/L,P<0.001]、血清尿酸水平[MD=-59.91 mmol/L,95%CI(-66.57,-53.25)mmol/L,P<0.001]、院内感染[OR=4.53,95%CI (3.44,5.98),P<0.001]、未日常吸入糖皮质激素[OR=3.63,95%CI(2.95,4.48),P<0.001]、酸碱平衡紊乱[OR=13.22,95%CI (10.14,17.23),P<0.001]、慢阻肺病情极重[OR=1.82,95%CI(1.50,2.21),P<0.001]、心血管疾病[OR=2.73,95%CI (1.99,3.74),P<0.001]、肾功能不全[OR=3.62,95%CI (2.67,4.90),P<0.001]是慢阻肺继发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敏感分析结果显示,meta分析结果较为稳定.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为及时识别慢阻肺继发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提供参考,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呼吸衰竭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压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1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n=122)应用气压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药物治疗,B组(n=109)单纯应用活血药治疗,比较2组术后D-二聚体、凝血指标异常患者比例,比较2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发生D-二聚体异常10例(8. 20%),B组18例(16.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A组发生凝血时间异常18例(14. 80%),B组15例(13. 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9)。A组有5例(4. 10%)发生DVT,B组为13例(11. 90%),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结论气压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存活蛋白(Survivin)表达与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清华同方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病例对照试验,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Stata 11.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18个研究,其中1571例乳腺癌患者,339名正常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Survivin在乳腺癌组及正常对照组[比值比(OR)=51.34,95%可信区间(CI)=29.85~ 88.30]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结果显示:Survivin在乳腺癌肿瘤直径<2 cm与≥2 cm组(OR=1.38,95% CI=1.03 ~1.85),雌激素受体(ER)阳性与阴性组(OR=1.51,95%CI=1.13 ~2.03),临床分期Ⅲ+Ⅳ期与Ⅰ+Ⅱ期(OR=2.91,95% CI=2.08 ~4.07),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OR=2.95,95% CI=1.82 ~4.79),低分化组与中高分化组(OR=3.72,95%CI=1.97~7.03)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urvivin在乳腺癌年龄<50岁组与≥50岁组(OR=0.95,95% CI=0.69~ 1.30),乳腺癌绝经前患者与绝经后患者(OR=0.98,95%CI=0.69~ 1.40),孕激素受体(PR)阳性与阴性组(OR=1.51,95%CI=1.13 ~2.03)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urvivin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并且增加了其恶性行为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胸段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疗效及病程对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其病程将30例颈、胸段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并分别给予运动治疗、热疗及气压式四肢血液循环促进装置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分法(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6.170,P<0.000 1;t=6.00,P<0.000 1),并且早期组疗效优于晚期组(t=-5.014,P<0.01).结论对于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肌痉挛应尽早采取综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部围针结合体针在偏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90例患者分为头部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实验组),焦氏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对照组1),及康复组(对照组2)。判定标准为上田敏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头部围针组还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治疗前后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实验组ADL及下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其他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部围针是有效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28例,结果疗效与常规治疗的28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应用索他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59例。用药前、后分别测血压、心率、心电图QTc、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结果房性心律失常者有效率为60%,室性心律失常者有效率为87.2%,总有效率78.0%。用药过程中仅有心率减慢、QTc延长及早期收缩压下降。索他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剂量以160mg/d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系统化、针对性的康复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统一发放问卷,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出院后康复知识得分、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折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系统化、针对性的康复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统一发放问卷,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出院后康复知识得分、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折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 (IntravascularLaserIrradiationofBlood ,1L 1B)对血浆巯基物质的影响。方法 对球囊损伤动脉内膜犬行 1L1B ,观察 1L1B对血浆巯基物质的影响。结果  1L1B后血浆巯基物质含量可显著升高 (P <0 .0 1 )。结论  1L1B可提升血浆巯基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5-12月在本院分娩、无慢性躯体疾患、无精神障碍、新生儿出生时健康的初产妇4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产后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产后康复按摩,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产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疼痛、睡眠质量、排泄情况、子宫复旧、产后抑郁程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5—12月在本院分娩、无慢性躯体疾患、无精神障碍、新生儿出生时健康的初产妇4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产后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产后康复按摩,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产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疼痛、睡眠质量、排泄情况、子宫复旧、产后抑郁程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60例冻疮患者。结果治疗2周后,痊愈53例,痊愈率88.3%;有效7例,总有效率100%。未见不良反应。MEBO治疗冻疮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氟替卡松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 9例年龄 2~ 16岁的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纳入本研究。氟替卡松剂量为 :轻度哮喘 12 5~ 2 5 0 μg/d ,中度哮喘 2 5 0~ 3 75 μg/d ,重度哮喘 3 75~ 5 0 0 μg/d。根据病情按需使用 β2 受体激动剂。治疗时间共 12周 ,其间进行 3次随访 ,对患儿症状、体征及肺功能进行评价和计分 ,并记录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全部患儿临床症状在治疗后均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 (P均 <0 .0 1) ,肺功能治疗前后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 <0 .0 1或 0 .0 5 )。在合并过敏性鼻炎的 2 2例中 ,治疗后 17例鼻炎症状完全控制 ,4例症状减轻。总的疗效评定显示 ,2 2例达临床控制 ,13例显效 ,4例好转 ,无无效病例。在 12周的治疗中 ,未发现咽部感染、声音嘶哑及支气管痉挛等药物副作用。结论 氟替卡松具有疗效好、使用安全、副作用少等特点 ,适用于儿童哮喘的长期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