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
3.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与DVT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性创伤急救中心EICU 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创伤患者资料,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创伤机制、损伤部位、入院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DVT发生率等指标.根据INR将患者分为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DVT的发生率.结果 入选创伤患者200例,60例(30%)患者出现ATC,87例(43.5%)患者发生DVT.凝血病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凝血病组(71.7% vs.31.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凝血病组DVT发生率是非凝血病组的5.74倍(OR=5.74,95% CI:2.80 ~ 11.74,P<0.01).在次危重(9≤ISS< 16)患者中,凝血病组DVT发生率的增加更加显著(OR=9.80,95% CI:2.09~45.90,P=0.004).同时脊髓损伤(OR=4.96,95% CI:1.17~ 20.95,P=0.029)和下肢长骨骨折(OR=4.80,95% CI:1.70~13.5,P=0.003)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伤后24 h内收住EICU的严重创伤患者,ATC的发病率较高.伴有ATC的创伤患者下肢DVT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尤其在次危重组(9≤ISS< 16)患者中更为明显.同时脊髓损伤和下肢长骨骨折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目前医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 调查点:山西医科大学.调查对象:首先对我校的医疗系和非医疗系进行整群抽样,抽取医疗系:2008级和2009级的临床医学、儿科系、药学系;非医疗系:2008级和2009级的英语系、信息管理系、社会工作系.然后在此群体中通过随机抽样得到调查样本.调查内容:着重调查本校学生对交通事故、运动事故、溺水、触电、地震等突发事件的急救处理措施的掌握程度.调查方法: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Ⅰ期调查后进行日常急救知识干预,然后进行Ⅱ期调查.结果 Ⅰ期调查显示,医疗系比非医疗系的得分高,说明他们对日常急救进行了解的程度高;对医疗系08级与09级比较中可以看出,高年级比低年级的掌握情况更好;非医疗系的08级与09级比较,高年级与低年级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差别不明显.通过对一期与二期总体分数以及心肺复苏得分的比较,可以得知我们发放急救知识宣传册的中间干预措施是有效的.结论 我校学生对日常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大学生有必要进行急救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对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AHF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计算SHR,SHR=入院即刻血糖(mmol/L)/[(1.59×HbA1c)-2.59]。根据患者1年内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根据SHR中位数分组绘制Kaplan-Meier曲线。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307例,年龄83(74,87)岁,其中男性153例。死亡组年龄、SHR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hormon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高于存活组[84(78,88)岁 vs 82(72,86)岁、1.11(0.91,1.51) vs 1.02(0.86,1.27)、5 351(2 098,14 039) μg/L vs 4 243(2 294,7 565)μg/L],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存活组[53(45,57) % vs 58(4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SHR水平升高是AHF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OR=2.397,95% CI:1.285~4.471, P<0.05)。以SHR中位数分组绘制生存曲线,高SHR组累积生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HR能够识别危重的AHF患者,是AH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究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对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AHF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计算SHR,SHR=入院即刻血糖(mmol/L)/[(1.59×HbA1c)-2.59]。根据患者1年内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根据SHR中位数分组绘制Kaplan-Meier曲线。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307例,年龄83(74,87)岁,其中男性153例。死亡组年龄、SHR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hormon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高于存活组[84(78,88)岁 vs 82(72,86)岁、1.11(0.91,1.51) vs 1.02(0.86,1.27)、5 351(2 098,14 039) μg/L vs 4 243(2 294,7 565)μg/L],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存活组[53(45,57) % vs 58(4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SHR水平升高是AHF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OR=2.397,95% CI:1.285~4.471, P<0.05)。以SHR中位数分组绘制生存曲线,高SHR组累积生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HR能够识别危重的AHF患者,是AH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骨钙素(Osteocalcin,OC)是成骨细胞分泌并沉积在骨基质中的非胶原蛋白,参与骨的矿化。糖代谢可以影响成骨细胞活性,最近研究发现羧化不全骨钙素(uncarboxylatedostecalcin,ucOC)可以促进小鼠胰岛β细胞增殖,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进而调控血糖。在糖尿病人群中也发现骨钙素含量与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存在相关性,这将有助于在控制血糖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基因多态性与创伤患者预后性别差异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入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的360例成年钝性创伤患者.其中排除重症颅脑损伤及高位颈椎损伤患者,记录其余患者基本资料,观察预后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因素与院内感染(NI)、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及病死率的相关性.根据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损伤严重度及致伤机制等指标,对NI、MOF及死亡患者进行配对,分别比较NI组与非NI组、MOF组与非MOF组、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IRAK-1基因型的差异性.结果 入选的360例患者中,IRAK-1 C/C基因型患者268例(74.4%),其中男性患者C/C基因型比例高达82.3%.控制混杂因素,男性患者MOF的发生率约是女性的4倍(0R=3.855,95%CI:1.329~11.181,P=0.013),病死率约是女性的6倍(OR=5.742,95%CI:1.429 ~23.066,P=0.014),但在NI的发生率上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2.117,95% CI:0.932 ~4.807,P=0.073).将NI、MOF及死亡患者分别配对比较,MOF组(P=0.014)及死亡组(P =0.008)患者中IRAK-1 C/C基因型比例显著增高,而N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结论 创伤患者预后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发生MOF与死亡的风险显著低于男性患者.而男性患者中IRAK-1 C/C基因型占极大比例(82.3%),这可能是影响创伤预后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士长隐性缺勤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长健康生产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重庆市6所医院的232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长隐性缺勤得分为19.09±4.18,高隐性缺勤率为54.31%;不同工龄、年龄、婚姻状况、聘用类型、职称、担任护士长时间、健康状况和收入满意度的护士长隐性缺勤得分及高隐性缺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健康状况、工龄、个人成就感、情感衰竭是护士长隐性缺勤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护士长隐性缺勤现象较严重,尤其是工龄较短的护士长。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措施改善护士长群体的健康状况,降低其职业倦怠,以减少隐性缺勤行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