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或联合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及复发性小肝癌的价值. 方法 2001年9月~2004年9月,采用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方法治疗原发性小肝癌(肿瘤直径≤5 cm)11例和复发性小肝癌(肿瘤直径≤3 cm)13例,其中4例原发性肝癌和8例复发性肝癌结合肝动脉及门静脉栓塞化疗.结果在11例原发性小肝癌中,6例肿瘤直径≤3 cm者,MRI或CT提示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5例肿瘤直径3~5 cm者,MRI或CT提示4例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5.71%、68.57%.在13例复发性小肝癌中,单发组(7例)MRI或CT提示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多发组(6例)共15个瘤灶,MRI或CT提示12个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89%、77.78%、64.81%. 结论 PRFA为原发性及复发性小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对肿瘤直径超过3 cm以及复发性肝癌结合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有助于提高肿瘤坏死率,减少复发率,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肝癌射频消融技术及疗效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肝癌射频消融(RFA)的临床经验并探讨评价RFA疗效的方法 .方法 对49例肝癌病人进行了统一方案的RFA治疗,其中男43例,女6例;年龄39~72岁,平均(56.4±9.3)岁.肿瘤直径1.5~10 cm,其中≤3 cm 16例,3.1~5 cm 15例,>5 cm 18例.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41例,B级8例.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44例,胆管细胞性肝癌5例.采用RITA射频消融肿瘤治疗系统(RF-1500)行RFA.在RFA后3~4周常规行CT及TACE,以评价肝癌RFA的效果及巩固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RFA术后恢复顺利,总体1、2、3年生存率为77.5%、56.5%和44.0%,肝癌RFA后3~4周,AFP阳性(≥25μg/L)者转阴率62.9%(22/35).改进的肝癌RFA方法 可对直径5 cm以下的肿瘤进行比较彻底的消融,≤5 cm者1、2、3年生存率为100%、79.6%和61.9%.将肝癌消融近期疗效分为3个级别,RFA术后获得根治性消融(19例)、亚根治消融(9例)、姑息性消融(21例)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60.0%和24.3%.结论 肝癌RFA相当于从机能上切除了肿瘤,肝癌消融近期疗效三级分类法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价RFA的效果,以指导辅助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小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FA)治疗肿瘤直径≤5cm小肝癌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从1999年9月-2005年5月期间,采用RFA治疗肿瘤直径≤5cm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共130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86例,转移性肝癌44例。18例结合肝动脉栓塞化疗,20例同时行RFA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结果:1,3年总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1.3%,77.7%。治疗中7例发生并发症,分别为少量胆瘘、肠瘘、轻度皮肤灼伤,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RFA对肿瘤直径≤5cm的小肝癌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有可能达到与手术切除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射频治疗对原发性大肝癌 (直径 >3cm)的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本院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6月间行射频治疗的 44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 3 2例采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 ,12例行术中肿块射频治疗加门静脉、肝动脉分别置泵化疗。结果  44例肝癌者一次治疗完全消融为 5 1.5 % ( 2 4/ 44 ) ,接近完全消融 ( 90 %~ 99% )为 3 0 .3 % ( 12 / 44 ) ,部分消融 ( 5 0 %~ 89% )为18.2 % ( 8/ 44 )。 1个月时AFP复常率 47.1% ( 16/ 3 4) ;术中肿块射频治疗发现新癌结节患者 4例 ;3 9例患者随访 6个月 ,9例患者复发 ;患者治疗后可出现发热、右侧胸腔积液、肝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 射频治疗对大肝癌患者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术中肿块射频治疗相对优于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对于肿瘤直径大于 10cm的肝癌患者应分次治疗及术后积极的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RFA)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疗效及必要性。方法:对65例肝癌患者RFA后进行1次以上的TACE治疗。其中男54例,女11例。肿瘤最大长径1.5~10.0 cm,其中≤3 cm者14例, 3.1~5.0 cm者17例,>5.0 cm者34例。按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A级51例,B级14例。病理诊断肝细胞癌58例,胆管细胞性肝癌7例。采用RFA肿瘤治疗系统行RFA,并随后常规行CT以评价RFA的疗效,然后行TACE,术后1月行CT检查,以评价肿瘤消融情况,并观察生存率,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RFA后完全消融24例,基本消融15例,部分消融26例。RFA+TACE的近期效果为根治性22例、亚根治性13例和姑息性30例。肿瘤消融程度与近期疗效密切相关(r=0.877,P<0.001)。肝癌RFA+TACE治疗后总体1,2,3年生存率为78.2%,65.3%,44.0%。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消融程度,是最终与生存时间有关的因素,获得完全消融、基本消融或部分消融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73.5%,45.0%和0.0%。肿瘤较小的肝癌容易获得完全消融、近期及远期疗效较好;反之预后较差。结论:TACE对RFA后残余的癌灶或微小转移病灶可起治疗作用;中大肝癌RFA后联合TACE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局部疗效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局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72例肝癌 118个结节 ,肿瘤直径 1 0~ 8 8cm。对≤ 2 0cm结节单点消融 ,2 0cm以上者采用多点消融 ,能量输出每次 10min ,电极先端温度达到 95℃持续至少 6min。结果 结节完全消融(CA)率 89 0 % (10 5 / 118)。≤ 3cm结节CA率 97 6 % (82 / 84 ) ,>3cm者为 6 7 6 % (2 3/ 34) (P <0 0 0 1)。接近胆囊、胆管、胃肠、大血管等重要结构的肿瘤CA率 6 0 0 % (15 / 2 5 ) ,非接近者 96 8% (90 / 93) ,P <0 0 1。术后经 2~ 2 6个月随访 ,局部复发 11例 (9 7% )。≤ 3cm结节局部复发率 6 0 % (5 / 84 ) ,>3cm结节 2 0 0 % (6 / 30 ) (P <0 0 5 )。接近重要结构的肿瘤局部复发率 38 1% (8/ 2 1) ,非接近者 3 2 % (3/93) ,P <0 0 1。结论 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是影响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局部效果的重要因素。改进穿刺导向和布针技术 ,对特殊部位的肿瘤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 ,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局部疗效。  相似文献   

7.
经皮热消融治疗可再手术切除的复发性肝细胞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经皮热消融治疗可再手术切除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肝切除后 RHCC,肿瘤直径1.2~7.0 cm,平均(2.8±1.3)cm,临床评估可再切除但由于病人不愿意接受手术,采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或射频消融(RFA)治疗,观察局部疗效、治疗并发症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肿瘤完全消融率(完全灭活率)91.9%(34/37),其中直径≤3 cm结节为95.8%、3 cm 以上者84.6%。并发症发生率5.4%(2/37),无治疗死亡。平均随访(20.5±14.4)个月,肿瘤局部复发与肝内远处复发率分别为21.2%、72.2%。消融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5.9%、17.4%,中位无瘤生存期为6.7个月;消融后1、3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0%、35.3%和35.3%,中位生存期为32.6个月;初次肝切除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1%、63.4%、41.0%和37.6%,中位生存期47.0个月。结论经皮热消融技术是可再手术切除 RHCC 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军区总医院2013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RFA治疗的100例共101个肝血管瘤结节的病例资料。对RFA治疗前后最大瘤体直径的变化及治疗后出血、血尿、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1个结节中88个结节经RFA后完全毁损,完全毁损率87.1%;其中直径≤4 cm的血管瘤完全消融率92.1%(35/38),直径>4 cm的血管瘤完全消融率84.1%(53/63)。RFA术后1个月所有瘤体平均直径由从术前的(4.2±1.8) (2~11)cm降为术后的(2.1±1.8) (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一个血管瘤治疗前直径为11 cm,经RFA治疗后缩小54.5%。术后52%(52/100)的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7.5~38.5 ℃,物理降温后体温均可正常。未经抗生素处理,术后3~5 d后均未出现发热,未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特别是对于瘤体较小的血管瘤效果更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根据血管瘤的大小、局部毗邻关系及分布特点采用个体化的射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在超声引导局部麻醉下对 5 2例病人进行冷循环射频治疗肝脏肿瘤。肿块直径 1 0~ 13 6cm ,平均 3 6 7cm。结果 肿块直径 <3cm的完全消融 (CA)率为 88 4 % (38/4 3) ,3~ 5cm为 75 7% (2 8/37) ,>5cm为 33 3% (6 /18)。对其中 8个不完全消融肿块分别在术后 3~ 6个月再次行射频治疗。全组无术中死亡 ,无中转开腹手术 ,术后无病人出血。术中有 15 4 % (8/5 2 )出现腹痛 ,9 6 % (5 /5 2 )出现恶心 ,11 5 % (6 /5 2 )出现黄疸 ,32 7% (17/5 2 )出现一过性发热 ,1 9% (1/5 2 )出现胆漏。结论 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治疗对 <5cm肝脏肿瘤效果确切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小肝癌的疗效. 方法应用RFA治疗小肝癌(≤5 cm)181例,其中RFA治疗128例,经皮瘤内无水乙醇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PEI)-RFA治疗53例. 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46月(中位时间17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74.42%,49.88%.单发病灶直径<3.0 cm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63%,83.69%,70.47%;单发直径3.0~5.0 cm组为89.01%,69.39%,50.11%;多发病灶直径之和≤5.0 cm 组为78.28%,62.82%,0(P=0.041 9).RFA,PEI-RFA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23%,73.58%,45.97%和92.73%,76.83%,76.83%(P=0.316 8). 结论 R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其结果受病灶大小和肿瘤数目的影响,与PEI联合应用或许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军  李洁  刘进德  李志霞 《腹部外科》2007,20(3):150-152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e ablation,RFA)治疗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 liver cancer)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彩色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转移性肝癌.1月后行CT增强扫描,评价其治疗效果.所有病人均随访2年,计算其半年、1年、2年生存率.结果 本组37例,病灶总数76个,肿瘤直径4.8~12 cm,平均(7.1±3.2)cm.肿瘤直径<5 cm、10cm>直径≥5 cm、≥10 cm的病灶数目分别为43、27和6个.经消融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5.34%、60.92%和0;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4.75%、81.38%和63.62%.结论 RFA作为局部微创治疗方法,是肝转移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o-touch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直径≤3 cm单发肝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采用cooltip电极对直径小于3 cm单发肝肿瘤50例病人进行No-touch RFA治疗。其中,治疗原发性肝癌49例(初发31例、复发18例),转移性肝癌1例。肿瘤平均直径1.8 cm,治疗前、后检查肝功能、增强CT扫描、磁共振检查、超声造影以及细针肝穿刺活检。观察RFA治疗时间、次数和术后住院时间,RFA治疗后的并发症以及肿瘤完全毁损率,并随访病人的生存情况。结果 50例病人共行No-touch RFA治疗51次,其中1例病人1个月内连续治疗2次。每例平均为1.02次;每次治疗时间平均为8.2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2 d。Notouch RFA治疗后1个月内复查CT或磁共振,单次治疗后的肿瘤完全毁损率为98.0%,甲胎蛋白(AFP)阳性的22例病人在No-touch RFA治疗后6~12个月内有14例转阴,5例明显下降。50例病人随访时间从2015年9月开始至2017年6月止,其总体生存率为100%,术后总体无瘤生存率为90.0%(45/50)。结论 No-touch RFA对直径小于3 cm的单发肝肿瘤的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与再手术切除治疗直径≤5 cm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2月,直径≤5 cm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n=46)和再手术切除(n=66)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结果 射频消融组与再手术组肿瘤均完全清除.射频消融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峰值为(216.89±167.73) U/L,再手术切除组为(363.32±129.61) U/L,P=0.002.射频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再手术切除组为18.1%(P=0.009);射频消融组治疗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5±1.7) d,再手术切除组为(12.5±2.6) d,P=0.000.射频消融组和再手术切除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6.9%、12.4%、5.0%和43.9%、14.4%、8.2%,P=0.548,1、3、5年总生存率两组分别为82.6%、50.8%、20.5%和89.5%、54.3%、28.8%,P=0.780.结论 对于直径≤5 cm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可以获得与再手术治疗相同的长期生存率.射频消融具有微创、经济的优点,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冷循环射频消融(cool-tip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在恶性肝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38例共42个病灶;经超声引导下RFA治疗肝癌40例共44个病灶,治疗前后经超声造影、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明确诊断及评价疗效。结果 42个病灶经一次冷冻消融治疗后32个达完全消融,10例经再次冷冻消融后达到完全消融;44个病灶经一次RFA治疗后完全消融33个,11例经再次RFA后达到完全消融。两者一次完全消融率分别为76.2%(冷冻消融)和75%(RF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和冷循环RFA均能有效地原位灭活肝癌细胞,是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恶性肝肿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肝癌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1].近年来,有学者将RFA应用于肝海绵状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HCH)的治疗,初步显示了疗效确定、微创、安全等优点以及良好的应用前景[2-4].但目前尚未见对于巨大HCH(直径≥10 cm)行RFA治疗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RFA已经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肝癌RFA的研究方兴未艾,从最开始的治疗晚期肝癌到现在应用于早期小肝癌的治愈性治疗,RFA在肝癌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肝癌54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消融(RFA)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技术治疗肝癌以其微创、并发症少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2000年3月至2003年8月期间应用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技术治疗肝癌患者54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4例,男46例,女8例;年龄34~66岁,平均43.3岁。原发性肝癌6例(11.1%),肝癌切除术后复发46例(85.2%),胃癌术后和卵巢癌术后肝转移各1例(1.85%),肿块直径<5cm者,共48例(88.9%),直径>5cm者6例(11.1%),单发结节45例(83.3%),1个以上结节者9例(16.7%)。2.治疗方法:采用美国生产的RF120型号射频治疗仪于B超引导下将8个钩状的…  相似文献   

18.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射频消融(RFA)进行肝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今本院的156例进行RFA治疗性肝癌患者,治疗后无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7例术后出现肝区疼痛及低热对症治疗1~2天治愈。1例出现轻度黄疸,10例肝功能轻度损害,经保肝、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3周B超及增强CT检查显示,肿瘤所在区域完全坏死率96.2%(150/156);AFP转阴率91.1%(92/101)。术后1年随访150例肿瘤所在区域完全坏死者中,13例患者AFP检测阳性(〉20ng/L),总复发率为8.3%,所复发的13例患者肿瘤直径均≥5.0cm。死亡6例,为肿瘤直径≥5.0cm,RFA治疗肿瘤区域未完全坏死者,总死亡率为3.8%。结论应用射频消融进行肝癌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肝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肝尾状叶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肝尾状叶原发性肝癌患者16例,均先行TACE治疗,再行CT引导下RFA治疗,随访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结果 15例患者实现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为93.75%(15/16)。完全消融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为19.35个月。16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为44.62个月,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8.23%、66.65%及33.18%。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肝尾状叶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行经皮射频消融(RFA)后的疗效、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67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分析,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67例术后复发的肝癌患者经皮RFA治疗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62%、50%,1、3、5年无瘤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6%、39%、26%。根据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肿瘤直径分为小肝癌组(≤3 cm,n=47)和中肝癌组(3 cm且≤5 cm,n=20),小肝癌组及中肝癌组行经皮RFA治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7%、54%及86%、55%、40%,小肝癌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中肝癌组(P=0.007)。通过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病灶直径、术后甲胎蛋白(AFP)水平是影响患者经皮RFA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经皮RFA治疗术后复发性肝癌疗效确切,能以较小的创伤达到治疗的目的,小肝癌及术后AFP低行RFA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