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为进一步观察和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抗小板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2009年12月~2011年3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氯吡格雷组)51例;实验组1(联用泮托拉唑80 mg/d组)62例;实验组2(联用雷贝拉唑10 mg/d组)41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 mg,后以氯吡格雷75 mg/d,拜阿司匹林片100 m/d维持。连续治疗7~10 d,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第7 d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用%表示),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1(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9.14±4.82,4.03±2.72),实验组2(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9.16±4.92,6.41±2.83)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10.34±6.84,5.24±6.40),3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活性度(paired-smaples test)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3组间两两比较治疗前(P=0.27,0.96,0.36>0.05),治疗后(0.18,0.32,0.2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是否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在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方面无差别。②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与雷贝拉唑相同均在近期内不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  相似文献   

2.
文微微 《当代医学》2014,(2):151-15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药方法、疗效。方法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1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2-经确诊即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嚼服治疗,三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三组治疗前后NIHSS总评分比较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1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2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治疗组1(P〈0.05);临床总有效率各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而确诊后立即嚼服作用优于常规口服,急性脑梗死早期尽早发挥双抗治疗的作用会使患者获得更大的受益。  相似文献   

3.
赵群 《当代医学》2016,(25):149-15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泮托拉唑短期应用对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以1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7例,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同时加用泮托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事件(3.0%)明显少于对照组(16.0%)(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4.8%,对照组为5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梗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同时短期应用泮托拉唑,不会增加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能够降低消化道出血事件的发生,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286例在我院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40mg/d+氯吡格雷75mg/d组(146例)和泮托拉唑40mg/d+氯吡格雷75mg/d组(140例),连续用药30d,观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奥美拉唑组心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37%、2.05%、3.42%、0.68%;泮托拉唑组分别为0.71%、2.85%、2.85%、0.7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奥美拉唑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7.53%、1.37%,泮托拉唑组分别为7.14%、0.71%,两组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6.16%)和9(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治疗的近期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5.
张善朋  刘永生 《河北医学》2009,15(7):832-83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60例和拜阿司匹林治疗60例,观察用药前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P〈0.05),对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和泮托拉唑联用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各种消化系统副作用及心血管异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消化系统副作用发生人数比对照组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不增加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比例,且消化道副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MP-140膜蛋白、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取得良好效果(P〈0.05);可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用与联合使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鄱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0例。阿司匹林组予以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予以常规治疗+氯吡格雷,联合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用药,均持续用药2周。对比3组临床疗效、血小板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途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有明显差异(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可更好地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与对照组,均给予阿司匹林300mg / d,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继以75 mg /d维持剂量抗血小板治疗,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结果:雷贝拉唑治疗前后两组间P-选择素、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及血小板聚集试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雷贝拉唑配伍对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362例高龄脑梗死患者,依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76例)和观察组(186例)。对照组患者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及凝血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映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及凝血指标、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安全,其疗效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2.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9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三天内新发脑梗塞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组(治疗组),持续治疗1周,对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NIHSS评分。站杲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组有效率为89.47%;阿斯匹林组总有效率为71.8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疗效更佳。对于高危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较强的适应症。安全性较高,临床有极少不良反应,未见严重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轻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8例符合条件的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均给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应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评估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4d、90d的功能状态,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治疗后90d两组患者功能恢复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d及90d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90d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轻型性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近期预后,使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血栓弹力图(TEG)抗栓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4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司匹林抗栓治疗;B组,氯吡格雷抗栓治疗;C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栓治疗;D组,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血小板抑制率,选择血小板抑制率高的抗栓药物治疗,每组46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微栓子(MES)阳性率改善情况,统计卒中复发率及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4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下降,而ADL评分提高(P?<0.05),且治疗后C、D组NIHSS评分低于A、B组,ADL评分高于A、B组(P?<0.05)。治疗后,C、D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P?<0.0167)。治疗后,4组患者的MES阳性率均降低(P?<0.05),且C组MES阳性率均低于A、B组(P?< 0.0167)。4组胃肠道不适、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两组复发率低于A组(P?<0.0167),但C、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B、D两组低于C组(P?<0.0167)。结论 采用基于血栓弹力图个体化治疗ACI的抗栓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单用,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双抗药物联合治疗带来的出血性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5.
张建强  邰迎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646-2647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短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30 例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2组疗程均为15 d.观察入院时及入院后3,7,15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短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和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司匹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3%和73.3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优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2):102-102
临床上氯吡格雷和质子泵抑制剂(PPI)的联合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霍(Ho)等发现,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增加服用氯吡格雷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出院患者死亡或再发心梗的风险[比值比(OR)分别为1.24和2.83]。吉拉德(Gilard)与斯莫尔(Small)证实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显著降低氯吡格雷的保护作用,使血小板反应指数显著升高(P〈0.05)。尤林克(Juurlink)发现PPI对氯吡格雷的影响不尽相同,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或者雷贝拉唑均增加服用氯吡格雷的ACS患者复发心梗的风险(OR=1.40),但泮托拉唑与心肌梗死复发再次入院无关(OR为1.02)。希勒(Siller)也证实了泮托拉唑不降低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其对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高龄急性脑梗死病人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组组病人给予拜阿司匹林150 mg,每天1次口服;观察组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50 mg,每天1次口服。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病人治疗前后的CD62p、CD63阳性率,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2组病人治疗前CD62p和CD63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治疗后3周与治疗后2周的CD62p、CD63和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病人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50 mg治疗高龄脑梗死病人的总体疗效比单用拜阿司匹林150 mg疗效好,CD63、CD62p的监测可以成为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短期联合治疗小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及根据危险分层选择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方案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小卒中/TIA患者,治疗组50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7天,以后根据ESSEN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及低危组,分别给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对照组50例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均持续1年。结果:随访1年,治疗组总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7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早期短期抗血小板,以后根据卒中复发危险分层选择不同抗血小板制剂进行二级预防治疗小卒中/TIA的临床策略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82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联合治疗组给予拜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1周,后改单服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服拜阿司匹林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并进行疗效、安全及卒中进展率复发率的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进展率复发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联合治疗组NIHSS与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3±2.86)、(60±13.76),对照组NIHSS与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6±2.38)、(75±1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对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率有明显抑制(P<0.01),但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拜阿司匹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