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目的:构建一种集成有浓度梯度及微阀结构的微流控芯片,并利用该芯片探讨菟丝子黄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凋亡坏死的影响。方法:设计和构建一种集成有浓度梯度及微阀结构的微流控芯片,以大鼠HSC-T6细胞活力、形态等特征检验芯片的适用性;同时利用芯片探讨8种不同浓度菟丝子黄酮作用HSC-T6细胞24、48和72 h后的凋亡坏死情况。结果:细胞在芯片中生长状态良好,增殖活力强,存活率达到96%;菟丝子黄酮具有明显促细胞凋亡坏死作用,其作用细胞24 h、48 h及72 h后,细胞凋亡坏死率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一定浓度下,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呈现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该芯片重复性及适用性良好,可极大简化药效筛选中操作的复杂性,为中药新药药效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水红花子复方含药血清对肝肿瘤SMMC-7721细胞的凋亡坏死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的影响。方法:设计与制作玻璃-PDMS复合浓度梯度芯片,并对芯片药物浓度梯度进行表征;将SMMC-7721细胞长期培养在芯片中,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AO/EB法检测细胞死活率;将预制备的含药血清通入微流控芯片,分别作用于SMMC-7721细胞24h和48h,凋亡坏死试剂盒检测凋亡坏死率;收集各通道的细胞上清液,ELISA法测定VEGF的蛋白含量。结果:细胞在芯片中培养7d,细胞增殖活性良好,培养72h期间细胞存活率≥97%。芯片可产生稳定的浓度梯度,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4。芯片中含有药物血清的培养液分别作用SMMC-7721细胞24h和48h后,发生凋亡坏死细胞的数量随含药血清作用浓度升高而逐渐升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含量随含药血清作用浓度升高而逐渐减少,都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结论: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进一步证明水红花子复方含药血清对肝肿瘤SMMC-7721细胞具有促凋亡作用,且能抑制其分泌VEGF从而间接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达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索轶平  李天娇  孟宪生  王帅  包永睿 《中药材》2016,(10):2355-2358
目的:研究木鸡颗粒中核桃楸皮总黄酮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细胞凋亡坏死试剂盒检测核桃楸皮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凋亡坏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变化。结果:木鸡颗粒中核桃楸皮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促凋亡作用,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的结果显示,核桃楸皮总黄酮能调节人肝癌细胞SMMC-7721 G1/S转换,使癌细胞发生S期阻滞,阻断细胞的DNA合成和复制,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凋亡。ELISA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癌细胞分泌VEGF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本实验室自制的微流控芯片适用于药物筛选方面,木鸡颗粒中核桃楸皮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一定的促凋亡作用,抗肿瘤活性较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肿瘤细胞S期细胞数目和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6,(10)
目的:研究木鸡颗粒中核桃楸皮总黄酮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细胞凋亡坏死试剂盒检测核桃楸皮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凋亡坏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变化。结果:木鸡颗粒中核桃楸皮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促凋亡作用,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的结果显示,核桃楸皮总黄酮能调节人肝癌细胞SMMC-7721 G1/S转换,使癌细胞发生S期阻滞,阻断细胞的DNA合成和复制,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凋亡。ELISA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癌细胞分泌VEGF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本实验室自制的微流控芯片适用于药物筛选方面,木鸡颗粒中核桃楸皮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一定的促凋亡作用,抗肿瘤活性较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肿瘤细胞S期细胞数目和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微流控器官芯片技术的学术研究正在蓬勃发展,其在毒效学方面也又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该技术能实时地、连续地进行指标测量,可实现药物毒性的动态评价。其次,该技术可将药物代谢过程与靶器官的损伤过程进行整合,实现药物代谢物的毒效评价。最后,器官芯片上如全部采用人源细胞,可有效避免因种属差异带来的假阳性/假阴性。正是由于上述优势,多种脏器的微流控器官芯片都曾用于药物的毒性评价研究,本文将重点介绍用于肝毒性、肾毒性、心脏毒性的器官芯片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探讨姜黄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细胞传代培养:培养人膀胱癌T24细胞,施加不同浓度姜黄素,观察对细胞的增殖、凋亡作用;应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碘化丙啶染色)。结果:姜黄素各组较对照组增殖降低,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姜黄素各组较对照组凋亡升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姜黄素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姜黄素促进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林嘉伟  杨依霏  夏冰  李春  卢晨娜  张亚  刘婷 《中草药》2023,54(24):8105-8116
目的 使用一种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以模拟体内微环境为主要特征的微流控肝器官芯片技术,评价雷公藤提取物(Tripterygium wilfordii extract,TWE)和雷公藤多苷片提取物(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ablet extract,TGE)的肝脏毒性,比较微流控-精密肝切片、静态-精密肝切片、微流控-HepaRG细胞培养体系的差异性。方法 将新鲜的大鼠肝脏进行精密切片处理后,分别置于静态/微流控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微流控-HepaRG细胞培养体系则是将HepaRG细胞接种到已预先接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培养小室中加药培养;TWE终质量浓度为0.30、0.60、1.20 mg/mL(以生药量计),TGE终质量浓度为31.25、62.50、125.00μg/mL,共孵育24 h后进行肝脏损伤标志物的测定及形态学观察。结果 在不额外添加药物的正常培养情况下,微流控/静态精密肝切片培养上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蟾毒灵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为膀胱癌的治疗寻找新的策略。方法:将实验分为空白组和蟾毒灵组(蟾毒灵组分为不同浓度组)。用CCK-8法评价蟾毒灵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测定各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Bax及Bcl-2的表达。裸鼠成瘤实验检测蟾毒灵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蟾毒灵可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生长,浓度、时间依赖性明显,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蟾毒灵有明显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作用,其凋亡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Western-blot结果显示:蟾毒灵可明显上调Caspase-3、Caspase-9、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裸鼠皮下瘤生长实验示:蟾毒灵不同浓度干预组细胞种植瘤的平均体积均明显低于空白组,且蟾毒灵浓度越高,其抑制瘤体生长的趋势越明显。结论:蟾毒灵可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可显著诱导T24细胞凋亡,并能有效抑制裸鼠模型肿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上调凋亡蛋白Caspase-3、Casepase-9、Bax的表达并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膀胱癌细胞侵袭性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膀胱癌细胞株T24后,采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法观察SFN对T24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FN作用T24细胞后EMT标志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0μmol/L SFN作用24h后的T24细胞穿透能力显著下降,明显诱导EMT标志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增高并下调vimentin的表达(P0.05)。结论:SFN能降低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膀胱癌细胞EMT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203-207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表柔比星及两药联合应用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膀胱癌T24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复方苦参注射液60μl/ml组、表柔比星4.6μmol/L组及联合给药(复方苦参注射液60μl/ml+表柔比星4.6μmol/L)组。CCK-8法观察膀胱癌T24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膀胱癌T24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膀胱癌T24细胞凋亡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复方苦参注射液60μl/ml和表柔比星4.6μmol/L能显著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P<0.01),且联合用药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P<0.01)。复方苦参注射液60μl/ml和表柔比星4.6μmol/L能显著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P<0.01),两药联合使用促进凋亡作用更加明显(P<0.01)。复方苦参注射液60μl/ml和表柔比星4.6μmol/L能下调膀胱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ro-Caspase 3和Bcl-2的表达(P<0.05),上调Cleaved PARP、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表达(P<0.05),降低Bcl-2/Bax比值(P<0.05),联合用药作用更加明显(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与表柔比星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两药联合应用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的刺五加果实中初生代谢产物及酚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为刺五加果实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与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技术测定不同发育阶段刺五加果实中的初生代谢产物与酚类次生代谢物,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发育阶段刺五加果实的代谢差异。结果 利用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刺五加果实中共扫描到274个色谱峰,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筛选鉴定得到24个初生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磷酸戊糖途径、半乳糖代谢以及抗坏血酸和醛糖代谢途径。其中,磷酸戊糖途径、半乳糖代谢在转色后被激活,糖类在此时累积较多。抗坏血酸和醛糖代谢途径在转色前较为活跃,其终产物抗坏血酸在此时有较高的累积。利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靶向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中的28个酚类物质,其中,黄酮类主要在转色前的绿熟期累积,酚酸类主要在转色后累积。结论 不同发育阶段的刺五加果实中初生代谢物及酚类的累积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基于UPLC-MS/MS的细胞代谢组学研究策略,从肿瘤细胞整体层面探究薯蓣皂苷元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法考察薯蓣皂苷元对12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获得相应的半抑制浓度(IC_(50)),检测分析薯蓣皂苷元干预48 h后细胞内的代谢物,采用化学计量学和多维数据统计方法比较干预后的细胞与空白组细胞代谢物的差异,并分析其代谢通路。结果:在薯蓣皂苷元的干预下,细胞内共有11种代谢物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涉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氨酰-tRNA的生物合成,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嘌呤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5条代谢通路;薯蓣皂苷元对于不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差异显著。结论:该研究丰富了薯蓣皂苷元的体外抗肿瘤谱,在体外细胞水平和代谢通路上提供了该药物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薯蓣皂苷元的后续肿瘤药理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晨宇  尚新悦  姚国栋 《中草药》2022,53(2):590-598
癌症是一种以细胞代谢重编程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通过有氧糖酵解的方式消耗葡萄糖并促进肿瘤细胞中生物质的大量合成.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材,药效广泛并起到整体治疗的作用.随着对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部分醌类、酚类、黄酮类、萜类等中药活性成分能够通过靶向糖酵解限速酶丙酮酸激酶M2 (pyruvate kinase M2,PK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nano LC-LTQ-Orbitrap-MS/MS技术筛选白头翁皂苷抑制人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的差异表达蛋白,初步推测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NCI-H460,人卵巢腺癌细胞SK-OV-3,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白头翁皂苷的抗肿瘤活性;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及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运用nano LC-LTQ-Orbitrap-MS/MS技术对白头翁皂苷干预后NCI-H460细胞全蛋白进行分析与鉴定;利用Thermo Proteome Discoverer 1. 4软件进行蛋白质鉴定,Sieve 2. 1软件对所有样本蛋白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筛选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后,通过DAVID Bioinformatics Resources 6. 8和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白头翁皂苷对NCI-H460,SK-OV-3及SGC-7901细胞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诱导NCI-H460细胞的凋亡。白头翁皂苷主要通过调节核糖体的生物功能、糖酵解/糖异生、碳代谢、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mRNA的代谢等生物进程来影响NCI-H460细胞的增殖及凋亡,可能通过干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调控Caspase途径来诱导NCI-H460细胞的凋亡。结论:白头翁皂苷具有抑制NCI-H460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MAPK信号通路和调控Caspase途径等有关,为研究白头翁皂苷抗肿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燥救肺汤对肺癌磷酸戊糖能量代谢途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活性及其调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50只雄性C57BL6J小鼠,通过随机分组,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右腋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建立肺癌荷瘤模型,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11,5.5,2.8 g·kg^-1·d^-1造模前2周开始灌胃给药,环磷酰胺组以50 mg·kg^-1·(2 d)-1腹腔注射给药,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接种后继续给药2周后处死各组小鼠并取瘤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G6PD活性及小鼠活性氧(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癌组织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亚基单位gp91phox和p22phox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及环磷酰胺组G6PD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及环磷酰胺组ROS含量,NADPH氧化酶亚基单位gp91phox,p22phox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清燥救肺汤可能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表达,减少ROS含量,抑制G6PD的表达,发挥抑制肺癌细胞能量代谢及细胞增殖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rTMS(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代谢物调节作用的影响,从代谢物层面探究该治疗方法的作用特点。方法 招募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真实世界临床场景中患者实际接受的治疗方式,分到暴露组(rTMS联合针刺治疗)和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两组患者每周6次治疗,持续2周。基于代谢组学平台,测定暴露组治疗前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代谢组学,得到原始谱图与原始数据。观察暴露组治疗前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治疗前、两组治疗后是否存在差异。之后通过统计分析筛选出组间差异代谢物。结果 筛选缺血性卒中患者53例,纳入43例,接受首次抽血11例,拒绝二次抽血5例,其中暴露组2例,对照组3例,最终暴露组3例,对照组3例,共6例纳入统计分析。暴露组治疗前后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提示3种血清差异代谢物,其中去甲氧胆酸、β-脱氧胆酸上调,3_甲基戊酸下调。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提示3种血清差异代谢物,其中吡咯_2_羧酸上调,棕榈酸、吲哚_3_羧酸下调。对照组与暴露组治疗前差异不大,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提示11种血清差异代谢物,其中葡萄糖6_磷酸、扁桃酸、吡啶甲酸、鸟苷酸、猪去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12_羟基硬脂酸、熊去氧胆酸、水杨酸上调,磷酸核糖、2,3_二氨基丙酸下调。结论 与单纯针刺治疗后相比,rTMS联合针刺治疗后显示出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糖酵解、嘌呤代谢的主要生物标志物变化,提示rTMS联合针刺比单纯针刺治疗可能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发挥了更多的神经保护、炎症调节与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aicalin on blood glucose, insulin and cytokine levels. Rat diabetes was in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p.) injection of nicotinamide and streptozotocin. Diabetic rats were dosed with i.p. baicalin or oral metformin daily for 8 days. Blood glucose, insulin and hepatic glycogen were determined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The activity of hepatic hexokinase was determined using a coupled assay with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Serum levels of interleukin‐6 (IL‐6),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adiponectin were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dministration of baicalin at 50 or 100 mg/k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lasma glucose levels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The serum insulin level was not increased by baicalin treatment. Administration of baicalin at a high dose (100 mg/kg)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liver glycogen content and a reduction of serum TNF‐α. The activity of hepatic hexokinas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dosing baicalin at 25, 50 or 10 mg/kg. Administration of baicalin (50 or 10 mg/kg) or metformin (10 mg/kg) significantly alleviated the morphological injury to the pancreas caused by STZ.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the hypoglycemic effect include increasing the hepatic glycogen content and glycolysis, and reducing the serum levels of TNF‐α.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维泰醇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0细胞糖酵解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机制。方法:以小鼠黑色素瘤B16F0细胞为研究对象,不同浓度维泰醇处理小鼠黑色素瘤B16F0细胞,另设空白组,采用磺酰罗丹明(SRB)法检测维泰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维泰醇对B16F0细胞ATP含量影响,试剂盒检测B16F0细胞培养液中乳酸含量影响,放射同位素法测定维泰醇对B16F0细胞葡萄糖摄取影响,试剂盒检测维泰醇对B16F0细胞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维泰醇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B16F0细胞ATP的产生和乳酸的释放,减少B16F0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浓度依赖性的降低PK和LDH的活性(P0.05,P0.01),但对HK的活性无显著性影响。结论:维泰醇可抑制B16F0细胞糖酵解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葡萄糖摄取,下调糖酵解的关键酶PK和LDH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增强UV-B对黄连代谢及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黄连根中小檗碱含量对不同UV-B辐射强度的响应,为提高黄连小檗碱含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实验设置了CK(自然光),UL(0.05 W·m-2),UM(0.10 W·m-2),UH(0.20 W·m-2)4个处理组,探讨UV-B辐射下初生代谢中光合特性、PPP途径和次生代谢中酪氨酸酶及黄连根中的小檗碱含量的变化特性.结果:在UH辐射胁迫下,黄连叶片中光合色素、PSⅡ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初始荧光(Fo),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根中小檗碱含量均较其他组低.而处于UM辐射下的黄连,光合作用能力、PPP途径、酪氨酸酶活性以及小檗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产生了胁迫应激反应来抵御适度的UV-B辐射.结论:黄连处于UM辐射时,通过增强光合作用及PPP途径,能提供较多的次生代谢物前体物及次生代谢物所必需的NADPH,进而小檗碱的含量也相应提高,为黄连栽培种植中提高小檗碱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姜黄素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人膀胱癌细胞株EJ为模型,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对EJ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姜黄素对EJ细胞PTEN/PI3K/AKT通路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黄素以浓度及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EJ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姜黄素作用于EJ细胞24 h后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Western Blotting显示50μM姜黄素作用EJ细胞后,PTEN、GSK-3β、C-raf、Bad、caspase-9、caspase-3的活性增强,PARP的裂解增加和Akt、PDK1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姜黄素能增加EJ细胞PTEN的表达,进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继之激活下游GSK-3β,caspase-9和Bad等多种促凋亡分子的表达,诱导EJ细胞发生凋亡。该研究表明PTEN/PI3K/Akt信号通路在姜黄素诱导的EJ膀胱癌细胞凋亡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