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3年11月~1984年10月对广州市286例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了ETEC调查。标本除检出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的致病菌,不作ETEC外,从检出的大肠杆菌147株中查出ETEC24株,阳性率为16.3%。广州流行的ETEC以LT大肠杆菌为主,有18株(占75%)。ST与LT/ST各3株(各占12.5%)。24株ETEC对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妥布霉素、庆大霉索、新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广州市1983~1985年急性腹泻患儿病原学调查。共检查腹泻类便1363宗,检获致病菌326株,检出率为23.92%。二种混合感染病原菌19宗。引起腹泻致病菌以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为主,占37.42%,志贺氏菌占30.98%,沙门氏菌属占13.5%,空肠弯曲菌占10.74%,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LT-ST)占7.37%。并在1983年11月~1984年10月从286例婴幼儿粪便中查出优势大肠杆菌147株,进行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分型,共检出ETEC24株占16.2%。广州市流行的ETEC以LT为主,占75%,ST与LT/ST各占12.5%。结果与国内外报导基本相符。对痢疾杆菌、ETEC菌株作了药敏试验,供预防医学和临床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闽东农村1582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细菌性病原调查,在208例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致泻菌246株,检出率为42.26%,其中ETEC77株(13.23%).EIEC19株(3.26%).空肠弯曲菌17株(2.92%),沙门氏菌6株(1.03%),亲水性气单胞菌2抹(0.34%)。表明致泻大肠杆菌(ETEC,EPEC,EIEC)是我区婴幼儿致泻主导菌群,占检出菌的66.3%。混合感染率在农村腹泻患儿中高达17.3%,值得临床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4.
福州市儿童腹泻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3年来本市儿童腹泻病原菌属、种(型)分布,监测其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按规范取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鉴定,并对分离病原菌(含条件致病菌)作药敏试验。结果从220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42株病原菌(含条件致病菌),分离率为64.5%。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49株占34.5%,沙门氏菌、EPEC、ETEC、EIEC、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有5株、6株、3株、2株、3株,部分菌株产ESBLs。结论儿童腹泻病原菌分布较广,条件致病菌所占比例较高,多数菌株耐药谱广,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用30种抗生素对海南省和广东省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70株产肠毒紊性大肠杆菌(ETEC)进行了药敏试验。其中热敏感肠毒素(LT)阳性49株,LT阴性21株。有80%(56/70)的菌株对呋喃妥因、痢特灵、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先锋霉素和氯霉素敏感。有73.5%~100%的菌株对红霉素、四环素和青霉素G具有抗药性。ETEC的多重抗药性(多抗性,下同)严重,最低的抗9种(r—9),最高的抗20种(r=20)。LT阴性菌株的多抗性强度显著大于LT阳性菌株(P>0.01),但未发现地区间差别。发现ETEC存在7种抗药模式:3种ETEC耐药模式,4种志贺氏菌耐药模式。有20个菌株(28.6%)符合耐药模式,提示ETEC与志贺氏菌在抗药性上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腹泻致病菌的检出率.方法:将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1月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接种SS、MAC、4号琼脂等5种培养基,分离鉴定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1230份粪便标本检出620株病原菌,检出率为50.4%,其中致病菌292株(48.7%),条件致病菌328株(52.9%),292株致病菌中志贺菌94株(32.19%),沙门菌44株(15%),致病菌大肠艾希菌94株(32.19%),条件致病菌的优势生长菌为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等.结论:志贺菌、沙门菌不是唯一引起本地急性腹泻的致病菌,应重视条件致病菌在腹泻病原学上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了解广州市腹泻病人中香港海鸥型菌(LH)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感染情况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方法2008年9月~2009年10月于广州某医院采集了646例门急诊腹泻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用EC肉汤进行增菌,并分别采用麦康凯平板及头孢哌酮麦康凯平板进行ETEC和LH的分离培养;用生物梅里埃API20NE和API20E进行生化鉴定;用PCR方法进行基因鉴定;K-B纸片扩散法作耐药性检测。结果646例标本中未检出LH,检出38例ETEC,检出率6%。药敏结果显示ETEC对头孢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及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广州市LH的人群感染率可能较低;ETEC引起的腹泻较10年前有降低倾向,仍需进一步做多中心调查。食用水产品可能是ETEC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治疗ETEC类腹泻建议首选头孢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腹泻171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细菌性腹泻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成人肠道及儿科门诊急性腹泻患者为对象,对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591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共检出171株致病菌,分离率为28.9%。其中弧菌属51株,志贺菌属66株(其中福氏4c生物亚型36株),气单胞菌属47株,其它7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可作为细菌性腹泻的首选药,福氏志贺菌对头孢三代敏感性较好。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志贺菌属是急性细菌性腹泻的第一位病原菌,且以F4c生物亚型为主。弧菌属、气单胞菌属也占较高比例,亦不容忽视。应根据鉴定结果及耐药性监测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983年3月至1984年2月26例亲水气单胞菌肠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800例成人急性腹泻患者粪便细菌培养结果:痢疾杆菌170株、空肠弯曲菌6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28株、亲水气单胞菌26株、副溶血弧菌16株、沙门菌12株;检出率分别为21.25%、7.5%、3.5%、3.25%、2%和1.5%。从中看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种类繁多,且亲水气单胞菌亦可成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一种致病菌。添加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为分离本菌的较理想培养基。本菌均经形态学、生长特性和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定,且作肠毒素试验。药敏检测结果显示本菌对氨基甙类抗生素等呈敏感,与国外报告相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0-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致泻大肠埃希菌(DE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来自腹泻病人和健康人群的1 714份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对其进行DEC的分离培养,生化及PCR鉴定与分型,再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DEC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共检出DEC阳性160人,检出率为9.3%,其中感染性腹泻病人中检出率为9.7%(117/1 204);健康人群中检出率为8.4%(43/510)。人群中DEC的检出类型以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为主,占45.0%,其次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和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分别占32.5%、18.7%;腹泻人群和健康人群中检出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以ETEC为主(59.8%),后者以EPEC为主(60.5%)。135株DEC样本菌株共分为123种PFGE带型,其中70株ETEC共分为60种PFGE带型,37株EPEC分为36个带型,23株EAEC分为22个带型,病人和健康人群之间检出了带型一致的EAEC菌株。结论研究地区DEC的基因型多样,人群感染类型以ETEC为主。ETEC可能存在优势克隆菌株的感染流行,存在暴发感染的可能;腹泻人群和健康人群之间可能存在同源克隆菌株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正> 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Campylobacter fetus subsp jejuni简称空肠弯曲菌)是引起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972年Dekeyser等从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到该菌,1977年,Skirrow应用选择培养基在儿童和成人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到此病原体,以后世界各地报道了本菌约占腹泻病例分离率的5—14%;上海市卫生防疫站等单位于1981年7至9月在O—3岁婴幼儿腹泻病例中检出率为14—15%。为了探索空肠弯曲菌在我省的流行情况,我们从1983年3月16日以来从鸡粪便中分离出11株,从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出10株,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88年3月—5月在广州远郊九佛农村两个自然对342名不足5岁儿童的ETEC腹泻作定点研究。发生腹泻186人次,估算发病率为1.26次/人/年。检出病原体6种71株,检出率38%(71/186),依次为ETEC45株:轮状病毒和志贺氏菌各11株,气单胞菌2株,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各1株。ETEC的三种肠毒素基因探针(热敏肠毒素LT,热稳定肠毒素ST-H和ST-P)的检测结果依次为16.2%(30/186)、3.7%(7/186)、1.7%(3/186),另外,同时具有二种肠毒素(LT+ST)的ETEC有5株占2.6%(5/186)。ETEC的抗药性普遍存在,多抗性尤为严重,最少的抗9种,最多的竟抗20种。LT阴性(LT-)菌的多抗性强度显著大于LT~+菌(P<0.05)。两种菌对痢特灵,呋喃妥因、床大霉素、卡那霉素都高度敏感,对青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新生菌素、麦迪霉索具有较强抗性。ETEC中存在7种耐药模式,其中3种为ETEC模式,4种志贺氏模式,这在国内未见报道,对深入研究志贺氏菌的耐药机理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SLTEC)在小儿腹泻中的病原学地位。方法:根据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0157:H7SLT1、SLT2、eaeA基因片段设计了3对引物,采用PCR法检测大肠埃希菌中SLT1、SLT2、eaeA毒力基因。结果:29株标准致泻大肠埃希菌(EHEC、EPEC、ETEC)和10株其它肠道病原菌中,只有1株EHEC检出SLT1、SLT2、eaeA毒力基因,其它均为阴性。从1032例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的474株未定型大肠埃希菌中,检出SLT1 20株(4.2%),SLT2 7株(1.5%);74株产志贺样毒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SIEC)中检出SLT115株(20.3%),SLT2 5株(6.8%)。结论:SLTEC是太原地区引起小儿腹泻的一种重要的致泻病原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粪便培养法,分析其鉴定结果。结果本组120份粪便标本检出病原菌29株,其检出率为24.17%。其中以志贺氏菌属最多12株,占41.38%;肠球菌属7株,占24.14%;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属4例,占13.79%;真菌3株10.34%。本组试验中以志贺氏菌属、肠球菌属导致患者腹泻为主要致病菌,其药敏试验结果志贺氏菌属对头孢噻肟阳性检出率高达66.67%,肠球菌属对头孢噻肟阳性检出率高达71.14%,其中复方星诺明敏感性最低。结论近年来抗菌性药物大量使用,导致菌株耐药性逐年升高,因此医师临床治疗腹泻患者应以药敏试验为标准进行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3-2015年淮安市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情况和流行特征,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从淮安市各哨点医院和社区医院腹泻门诊患者的795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大肠埃希氏菌,使用多重PCR方法筛查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再结合生化实验验证。结果在795份腹泻标本中共检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80株,检出率为10.06%。其中ETEC 34株,检出最高,其余依次为EAEC 18株、EPEC 16株、EIEC 7株和EHEC 5株。按季节分布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秋两季为主要流行时段。城市和农村的地域分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人群分布分析,不同性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淮安市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主要流行型别为ETEC,夏秋两季为主要流行时段,≤5岁和6~18岁为易感人群,今后应加强对重点时段和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腹泻患者空肠弯曲菌检出结果和药敏试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Campylobacter fetus subsp jejuni,简称空肠弯曲菌),目前已被认为是人类肠道感染的一种常见和重要的病原体,在急性腹泻患者中与其他检出的肠道致病菌相比占首位。为了解空肠弯曲菌对不同年龄、性别腹泻患者的致病力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现将398例急性腹泻患者新鲜粪便分离出的41株空肠弯曲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探讨我院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及流行病学特征。我科于2004年1月-2006年1月对来我院就诊的40例急性腹泻患儿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检测对象有腹泻症状起病5天内,未经治疗的15岁以下的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本组640例病例中,男414例,女226例,1岁以下患儿423例,占73.7%。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发生改变。病程一般在(5~15)天,采用抗生素治疗后迅速痊愈。2标本来源培养基,生化反应试剂及生化反应,购自杭州天和试剂公司。诊断血清购自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3检测方法取新鲜粪便或肛拭子常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1640例患儿粪便培养结果致病菌215株,阳性检出率33.5%。其中病原菌120株,占55.8%,疑为病原菌95株,占44.2%。120株病原菌构成分布见表1。检出的95株疑为病原菌中,迟钝爱法华菌29株,普通变形杆菌13株,费劳地枸橼酸肠杆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11株,产碱普鲁威登斯菌10株,摩根摩根菌8株,产碱克雷伯菌6株,蜂房哈夫尼亚菌4株。讨论国内报道[1]病原菌腹泻检出率在20%~50%之间,我们表1120株病原菌构成分布细菌名称株数构...  相似文献   

18.
2880例急性腹泻的病原菌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腹泻病原菌的种类及流行特征.方法:用人工普通培养法检测2880例急性腹泻粪便或肛拭子标本.结果:2880例急性腹泻标本分离出致病菌585株23种,总阳性率为20.3%.结论:引起急性腹泻除常见的福氏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属菌外,应特别注意霍乱弧菌、念珠菌及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江维平  张长 《浙江医学》1990,12(6):53-55
从638例急性腹泻患者中共检出致腹泻大肠杆菌56株,检出率为8.78%,其中EPEC、EIEC、ETEC(LT)的检出率分别为3.92%、1.72%、3.13%.EPEC的菌型分布比较分散;EIEC以O_(28)acK_(73)和O_(124)K_(72)c为主;ETEC(LT)以O_(20)K_(17)和O_(25)K_(19)为主.三种大肛杆菌腹泻的临床表现不同.药敏检测显示对常用氨基甙类抗生索及痢特灵多数敏感.治疗主要为补液及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981年6月至1983年5月我院对成人急性细菌性腹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并首次报道1983年3月开展亲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分离工作以来所发现的5例亲水气单胞菌肠炎。2097例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接种SS或(与)麦康凯培养基,分离得痢疾杆菌373株(检出率为17.79%),其中福氏菌206株。检获沙门菌16株,其中鼠伤寒沙门菌11株。此外,检得伤寒杆菌1株,副伤寒丙杆菌2株,绿脓杆菌3株,变形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和溶藻弧菌各1株。对824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