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肝内胆管结石并发周围型胆管癌1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加强对肝内胆管结石并发周围型胆管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 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经病理证实的 1 1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周围型胆管癌的临床资料 ,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1 1例周围型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 5 1 %(1 1 / 2 1 5 ) ,左肝占 6 4 7% (7/ 1 1 )。 1 1例均经手术治疗 ,术前诊断率为 2 7% (3/ 1 1 ) ,术中漏诊率为1 8% (2 / 1 1 ) ,根治性切除率为 2 7% (3/ 1 1 ) ,手术死亡率为 9% ,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72 7% ,以感染性并发症为主。术后 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33%和 1 1 %。结论必须警惕肝内胆管结石并发周围型胆管癌的可能 ,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率低 ,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24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24例肝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3.1%(24/760),均经手术治疗;术前诊断率为50%(12/24),术中诊断率为100%;根治性手术率33.3%(8/24),获随访7例,平均生存18个月;姑息性手术率66.6%(16/24),获随访6例,平均生存4个月。结论必须警惕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可能,提高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争取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 对1993-2007年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收治的32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肝胆管癌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1.9%,术前确诊率为59 .4%(19/32)。其中周围型胆管癌占43.8%(14/32),肝门部胆管癌占50%(16/32)。肿瘤根治性切除率为31.3%(10/32),姑息性手术46.9%(15/32)。有随访资料的28例中,根治组平均存活时间22个月,姑息手术组平均存活9个月。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造成的胆管系统内慢性炎症环境可能是诱发胆管癌的重要原因。对于有长期肝内胆管结石病史以及胆道手术史的病人,必须警惕并发肝胆管癌的可能。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附24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发生的关系及提高早期诊断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收治的24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肿瘤在所有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中占2.8%(24/860),癌肿均发生于含结石胆管处,部分切片中可见癌与不同程度的胆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同时存在。术前B超、CT和MRI/MPCP对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占位病变诊断率分别为40.9%(9/22),53.8%(7/13)和66.7%(4/6);手术切除率70.8%(17/24),根治性切除率为33.3%(8/24)例,姑息切除率为37.5%(9/24)。术后1.3年生存率:根治组为62.5%,25.0%,姑息性组为33.3%,11.1%,活检组为0%。结论长期肝内胆管结石反复发作是引起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原因;结石型肝内胆管癌的延误诊断率高、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重视结石型肝胆管癌临床延误诊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避免措施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内胆管癌(primary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指起源于二级及以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肝脏原发恶性肿瘤5%~30%[1]。ICC在浸润方式和肉眼形态上与肝外胆管细胞癌相近,但在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上又明显不同于肝外胆管细胞癌。本病症状隐匿、早期即出现转移、手术切除率低。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回顾性对我院2005-2010年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细胞癌13例术前漏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0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肝胆管癌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5.5%,术前诊断率为66.7%(20/30)。30例均经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10例,术后平均生存25个月。姑息性手术20例,术后平均生存14个月。结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可明显减少肝胆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胆管细胞癌临床特点及其与肝细胞癌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并与肝细胞癌比较 ,以指导临床诊治 ,提高生存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所 1980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行手术探查的胆管细胞癌 31例和肝细胞癌 2 75 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胆管细胞癌病人中HBsAg和甲胎蛋白 (AFP)阳性率分别为 2 3% (7/31)和 16 % (5 /31)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43%、13%、7% ;2 75 8例肝细胞癌病人阳性率则分别为 73% (2 0 11/2 75 8)和 72 % (1972 /2 75 8) ,生存率分别为 78%、5 5 %和 44 %。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 ,手术切除 (P =0 0 0 0 8)、肝门周围淋巴结转移 (P =0 0 0 0 96 )是影响胆管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多因素分析 ,肝硬化程度 (P =0 0 3)、手术切除 (P =0 0 0 0 89)、肝门周围淋巴结转移 (P =0 0 49)是影响胆管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HBsAg阴性、AFP阴性及肝门淋巴结转移对诊断胆管细胞癌有重要价值。其预后较肝细胞癌差。手术切除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肝胆管结石和肝胆管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Sanes和MacCallum1952年首先报道两例胆管癌发病同时合并肝胆管结石以来,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一直是临床肝胆疾病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Chijiwa等报道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约为7.3%,Kubo等报道为2%~10%。国内报告肝胆管结石发生肝胆管癌为0.36%~10%。这种发病率的差异与治疗对象、诊断方法、随诊时间的长短有关[1]。一、病因及发病机制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远远超过胆管细胞癌,因此,有人认为肝内胆管结石是肝内胆管癌的病因之一,病理学观察分析可以发现,胆管粘膜的不典型增生有逐渐移行成腺癌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结石伴晚期肝内胆管癌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研究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而行手术治疗患者中,术中方明确诊断为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而仅行剖腹探查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预防发生此种情况的方法。方法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自2006年6月-2008年6月连续收治499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36例合并存在胆管细胞癌,发病率为7.2%,有7例术中方明确诊断为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而仅行剖腹探查术,7例CA199阳性中强阳性6例,合并腹水6例。7例均在术后8月内死亡。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继发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恶性程度较高,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CA199强阳性并且合并腹水的患者,应考虑到已发生癌变及已发生肿瘤扩散的可能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对56例病理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ICC占同期手术的原发性肝癌8.74%,本组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胆管结石17例。术前确诊率为75%(42/56),发生在左肝34例,右肝22例。胆管细胞癌根治性切除率为51.79%(29/56)。姑息性手术35.71%(20/56),探查活检术10.71%(6/56)。根治性切除(R0切除)1、3、5生存率分别为80.83%、36.11%、12.90%,姑息性切除(R1、R2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8.77%、0、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4.07,P0.05)。淋巴结阴性组28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6%、33.68%、14.03%;淋巴结阳性组19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05%、7.29%、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5.20,P0.05)。而肿瘤生长部位及是否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对生存无影响。结论术前详尽的影像学检查是及早发现胆管癌的重要途径,术前影像学提示肿瘤境界不清,尤其大网膜增厚、腹水存在应想到腹腔广泛转移的可能,应用腹腔镜探查,减少剖腹探查几率。规则性肝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是ICC主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诊治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结石伴发肝胆管癌的发生率为11.8%。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该合并症术前诊断困难,术前能明确诊断者仅占11.1%。根治性切除率仅占51.8%,根治性切除者预后较未切除者为好(P≤0.05)。结论长期反复发作的肝胆管结石易合并胆管癌,该病早期诊断困难,疗效差,预后不良,因此,肝胆管结石,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肝胆管结石应及早手术。对于术中确诊为肝胆管癌者,应争取行根治性切除,可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与继发性肝胆管癌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探讨原发性肝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的关系。总结本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81-1998年间收治的20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术后并发肝胆管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均有10-40年肝胆管结石病史,曾经过1-5次胆道手术。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胆管炎发作和持续右上腹疼痛。由于本病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病人在手术时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仅5%,80%病人在术后1年内死亡。病理诊断大多为腺癌。结论原发性肝胆  相似文献   

13.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在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15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15例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4.3%(15/350)。术前诊断率为40%(6/15)。5例行根治性切除(33.3%),术后平均生存27个月。姑息性手术治疗10例,术后平均生存8个月。结论对50岁以上,病史较长,反复胆管炎发作,短期内消瘦,进行性黄疸加重的肝胆管结石病人,应高度警惕并发胆管癌可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对1990-2009年肝内胆管结石伴肝内胆管癌8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病例的4.6%(84/1840),术前明确诊断47例;肿瘤均发生于含结石的胆管处,以左肝多见;病程1~40年,平均18年.20例迟发性肝内胆管癌发生于取石后6-16年,平均9年.临床表现为久治不愈的肝脓肿、难以控制的肝内感染、肝内阻塞性进行性黄疸和影像学提示结石部位的肿瘤性改变.84例中晚期病例65例(65/84,77.4%).行根治性切除者仅35例,姑息性切除26例,射频消融4例,单纯活检19例.结论 (1)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内胆管癌的概率较高.(2)对所有肝内占位性病变行术前、术中活检是避免误漏诊的重要方法.(3)早期诊断者行根治性切除可获得良好疗效.(4)对肝内结石伴胆管狭窄、肝段萎缩纤维化者行病灶肝段切除对继发胆管癌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我科在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4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癌术前诊断率为42.9%(6/14)。14例均经手术治疗,4例行根治性切除,根治性切除率28.6为%(4/14),痊愈出院。术后死亡1例,为重度感染致肝功能衰竭,1例为病情加重而自动出院,其余10例好转出院。术后平均生存33个月,姑息性手术10例,术后平均生存3个月。结论对50岁以上,病史较长,反复胆管炎发作,短期内消瘦,进行性黄疸加重的肝胆管结石病人,应高度警惕并发胆管癌可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分析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治经过,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2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术前诊断率为28.6%(8/28);根治性手术率75.0%(21/28),中位存活时间30个月;姑息性手术率17.9%(5/28),中位存活时间8个月;探查活检术率7.1%(2/28),分别存活2个月和4个月.结论 肝内胆管癌的发生与肝内胆管结石有关,合并结石的肝内胆管癌的早期诊断率低,预后差;应重视肝内胆管结石的早期根治性治疗;姑息性手术可提高肝内胆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Hepatolithiasis associated with cholangiocarcinoma: a report of 32 cases JIANG Li??CHEN Xiao-ping. Institute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CHEN Xiao-ping, E-mail??chenxp@medmail.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patolithiasis associated with cholangiocamin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2 patients with hepatolithiasis associated with cholangiocarcinoma admitted from 1993 to 2007 at Tongji Hospital of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Cholangiocarcinoma occurred in 1.9% of patients with hepatolithiasis, with diagnosis established preoperatively in 19 (59.4%)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peripheral cholangiocaminoma and hilar cholangiocaminoma was 43.8% and 50% respectively. Only 10 (31.3%) patients underwent radical resection, and other 15(46.9%) patients received palliative management. In the 28 patients followed-up closely, average survival time was 22 months in radical surgery group, whereas the average survival time was about 9 months in palliative operation group. Conclusion Long-term chronic inflammation due to hepatolith within the bile duct system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olangiocarcinoma. The radiologic and clinical findings of patients with long-term hepatolithiasis and a history of biliary operation should be attentively investigated for the possible presence of a cholangiocarcinoma, of which the prognosis is still poor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to achieve early diagnosis and radical res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