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分析陕西省2004-2013年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陕西省2004-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全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40起,中毒1 950人,病死率为0.36%.9月份发生食物中毒起数(9起)和发病人数(469)最多.季度分布主要是第三季度和第一季度.农村地区食物中毒起数、发病人数和病死率均高于城市,场所主要是学校集体食堂(8起)、农村自办酒席(7起)和家庭(5起).食物中毒致病因子主要是微生物类,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37.50%、53.03%.化学类中毒的病死率高(4.07%).中毒原因多为食物污染、变质和误食.结论 预防秋季、农村地区、细菌性的食物中毒是减少陕西省食物中毒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4-2012年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为有关部门制定食物中毒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2年黑龙江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2年黑龙江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58起,中毒2 084例,死亡9例,病死率为0.43%。事件类别以"一般"事件居多(占50.00%);多发于6-10月和哈尔滨市辖区;查明的致病因素以植物类为主,无动物类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结论黑龙江省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较多的是植物类和微生物类食物中毒,植物类食物中毒重点防控场所为建筑工地食堂;应加强基层人员和设备投入,减少不明原因食物中毒比例。  相似文献   

3.
2006-2010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全国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及分布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食物中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将所有食物中毒报表和调查资料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软件按食物中毒发生时间、中毒原因、场所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2 024起,中毒62 828人,死亡973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61起;食物中毒时间主要集中有7、8、9月份;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以微生物为主;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结论加强突发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执行效力,加大防控食物中毒事件的宣传力度,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慧  杨海霞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7):1024-1027
目的 分析2004-2010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为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对2004-2010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甘肃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68起,中毒病例2 143例,死亡47例,病死率为2.19%;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6-10月,其中9月中毒例数最多(720例).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28起,有毒植物性13起,化学性22起;致死人数较多的因素依次为农药/鼠药(25例)、毒蘑菇(7例)、肉毒梭菌(4例)、亚硝酸盐(3例)和其他(8例).结论 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所导致食物中毒仍是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农药/鼠药中毒和蘑菇中毒是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5.
收集2002-2016年国内文献报道的学校食物中毒暴发事件,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CNKI)、生物医药数据库、维普全文电子期刊数据、超星数据库等4个数据库,以“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和“暴发”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分析国内报道的学校食物中毒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文献报道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557起,累计发病33 467例,住院16 564例,无死亡病例.食物中毒多发生在4-6月、9-11月;华东地区报告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居首位(168起,占30.16%);事件引发环节以多环节最多,其次是加工不当、储存不当;原因食品主要为粮食类、蔬菜类和肉类,分别占事件总数的17.41%,10.77%,7.54%.致病因素以生物污染物为主,占事件总数的70.56%.结论 学校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忽视,学校应加强夏秋季生物性污染物的控制以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西省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暴发的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收集2011年山西省11个市119个县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子系统"报告的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年,山西省共报告集体食堂食物中毒12起,中毒631人,无死亡。12起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2起,植物性食物中毒6起,原因不明4起;1季度4起,2季度2起,3季度5起,4季度1起;单位食堂5起,工地食堂6起,学校食堂1起。[结论]控制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是降低山西省食物中毒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的关键,预防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是全年都应关注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了解我国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有效防控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4-2011年突发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各类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1年中国共报告学校食物中毒事件940起,累计报告病例31 945例,死亡40人.在致病因子明确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是主要的致病因子,事件数和病例数分别占56.17%和60.35%.化学物是引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死亡的主要因素,占已知病因事件死亡人数的77.14%.9月是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时期.食物污染或变质是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最为常见的引发原因,占明确事件总数的50.83%.结论 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目前影响中国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首要因素.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是降低学校食物中毒死亡人数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应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江苏省2011-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5年,江苏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52起,累计报告发病人数12 009例,死亡人数34例,波及人数645 038人。事件等级以一般事件(I级,346起,占76.55%)、传染病事件(419起,占92.70%)为主,涉及疾病主要有水痘(170起,占37.61%)、流行性腮腺炎(59起,占13.05%)、其他感染性腹泻病(51起,占11.28%)、手足口病(40起,占8.85%)、流行性感冒(25起,占5.53%)、霍乱(17起,占3.76%)。中毒类突发事件主要为食物中毒(28起,占6.19%)和急性职业中毒(2起,占0.44%)。传染病类和食物中毒类事件有明显季节分布特征,高峰期前者为3-6月、10-12月,后者为7-9月。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和家庭/社区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场所。结论传染病类事件是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应加强流行季节呼吸道类、消化道类传染病的控制,及食物中毒高发季节的食品安全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9.
国卫办应急发〔201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疾控中心、监督中心:2014年,我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160起,中毒5657人,其中死亡110人。与2013年同期数据相比,报告起数、中...  相似文献   

10.
分析2004-2014年云南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征,为探讨学校食物中毒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云南省2004-2014年突发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4年云南省共报告学校食物中毒事件138起,累计报告病例5 873例,死亡14例,分别占同期云南省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的19.63%,28.04%和2.31%.学校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农村中小学,4月和9月是中毒高峰,有毒植物和微生物是主要致病因素,化学物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结论 农村中小学校应是云南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防控的重点.要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开展对食堂从业人员、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陆建雄  蒋有琴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084-2086
目的探讨安顺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寻找控制对策。方法对安顺市2006-2010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安顺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1起,波及164 000人,发病7 337例,死亡18例,罹患率4.47%,死亡率0.01%,病死率0.25%;报告较大级事件4起(均是食物中毒),一般级事件97起,未分级事件140起,罹患率、死亡率、病死率以较大级最高(χ2=552.971、1 739.06、656.99,P〈0.005);报告传染病类事件225起6 911例,食物中毒类事件15起423例,环境因素类事件1起3例,罹患率、死亡率及病死率以环境因素类事件最高(χ2=140.163、057.28、171.41,P〈0.005);传染病类均是一般级事件及未分级事件,以呼吸道(占89.78%)、消化道(占7.11%)传染病为主;食物中毒类罹患率以植物性食物中毒最高,死亡率以不明食物中毒最高(χ2=146.45、13.43,P〈0.005);报告时间以第二季度(占49.79%)、第四季度(占27.80%)为主;8县(区)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起数及发病数以西秀区最高分别占31.32%、26.96%,罹患率以黄果树区(16.20%)最高(χ2=1788.90,P〈0.005);发生场所在学校的204起占84.65%,其次是农村村庄(占8.71%),罹患率以集体食堂最高(8.33%),其次为学校(5.30%)(χ2=821.20,P〈0.005)。结论 2006-2010年安顺市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一般级和未分级事件为主,事件分类以传染病类为主,其次是食物中毒类;发生场所主要是学校,其次是农村村庄;发病季节主要在第二季度、第四季度,与学生返校周期相符。应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尤其是呼吸道、消化道等易传播传染病,落实传染病"五早"制度,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应加强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杜绝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2006年8月收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79起(其中,27起较大事件,252起一般事件),报告病例4128人,死亡202人。8月报告的各级别事件中,以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为主,占事件总数的9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病例数、死亡数较去年均明显增加,造成上升的主要原因为传染病类一般事件的增加。所报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以传染病及食物中毒事件为主,其中传染病事件占74%,食物中毒事件占21%。专家分析认为,随着学生返校,预计9月份学校发生的传染病事件及食物中毒事件将有所增…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区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福田区2006-2014年所有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4年深圳市福田区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51起,中毒533人,无死亡,中毒规模平均10.45人/起。各街道办均有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福田街道办报告事件数最多,福报街道办报告中毒人数最多。第三季度高发,共报告21起,占总起数的41.18%。以食堂和餐饮服务也报告事件数最多,占总起数的86.28%。微生物,特别是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50.98%。结论 福田区食物中毒事件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应基于流行特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2012年,我部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174起,中毒6685人,死亡146人,无特别重大和重大级别食物中毒事件报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甘肃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甘肃省2004-2010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食物中毒资料及学校食堂卫生现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甘肃省共报告学校突发食物中毒事件14起,发病886入,涉及学生5647名,发病率为15.69/10万.学校食物中毒事件以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主要发生在中小学和幼托机构.结论 农村学校和幼儿园是突发食物中毒事件防范的重点.要切实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和卫生监督,提高食堂从业人员、教师和学生的食物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7-2011年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食物中毒类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2007-2011年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并对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1年全省17个地市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148起,各年分别为24、52、34、24和14起;中毒3107例,死亡27例。4川月份为食物中毒高发月份,共90起(占60.81%);城市为高发地区,共72起(占48.65%);微生物污染是主要致病因素,共66起(占44.59%),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共30起(占20.27%,30/148);误食毒蘑菇和农药是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死亡人数分别为5和6例;集体食堂和家庭聚餐是本次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为57起(占38.51%)和28起(占18.92%)。结论广东省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针对广东省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主要致病因素和重点场所等特点,规范水产品的流通管理,加强对消费者和餐饮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安徽省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全省共网络报告29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发病21 291例,死亡120例,病死率5.64‰。传染病类事件177起,食物中毒65起,职业中毒49起,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年事件报告最多,后逐年下降,目前趋于平稳。41.14%事件发生在学校,学校事件以农村中小学最多,传染病类事件为主。结论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当前趋势平稳,农村地区学校传染病、江淮之间和沿淮淮北的食物中毒、江淮之间的职业中毒事件的预防控制是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分析贵州省2011-2018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防控依据.方法 收集贵州省2011-2018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资料,对食物中毒暴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8年贵州省学校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8起,中毒1 506人,住院869人,死亡1人;5月是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峰期,分别占学校事件总数和中毒人数的20.51%(16/78),27.36%(412/1 506);中小学食堂是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场所,占学校总事件的83.33%(65/78).中毒食品最多的是植物类及其制品,占50.00%(39/78),其中变质或受污染大米引发的食物中毒居于首位,占总事件的16.67%(13/78).结论 中小学生是学生食物中毒高发群体.应加强学校食堂及周边学生集中进餐场所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食品加工人员及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杨晓华  朱鑫 《预防医学论坛》2011,(5):440-442,444
[目的]了解洛阳市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及经济损失评估情况,为完善突发事件经济损失评估机制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对2004~2009年洛阳市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9年,洛阳市共报告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起,夏秋季(8~9月)多发,占36.36%,以细菌性食物中毒(8起,占72.73%)多见。在11起事件中,有5起进行了经济损失评价,仅占所有事件的45.45%;5起事件直接经济损失填报完整性为20.00%,逻辑符合率为60.00%,间接经济损失填报完整性为100.00%。这5起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 250~38 000元,间接经济损失为2 000~30 000元。地域间、同类事件间经济损失评价存在不平衡,标准不统一。[结论]应重视突发事件经济损失评估工作,逐步开展评估体系和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绵阳市2004~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9年间发生在绵阳市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6年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5起,发病1562例,死亡13例,罹患率4.83%,病死率0.83%.事件分级以一般事件为主,事件类型主要为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每年5~9月为事件高发期,事件发生场所主要在学校、农村和家庭.结论 绵阳市应加强夏秋季节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重点应放在学校和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