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自体棘突椎间植骨在颈椎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切除的棘突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一期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自体棘突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57例,随访分析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JOA评分,影像学测量患者C6、C7棘突的长、宽、高及植入后椎间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影像学测量C6、C7棘突的大小符合椎间植骨块的要求,随访1年~6年,平均32个月,JOA评分由术前(7.6±2.8)分提升至(14.7±1.6)分,JOA评分改善率75.5%。随访X线片显示75个节段全部获得椎间融合,椎间高度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无椎间高度丢失,未见植骨块塌陷移位或脱入椎管,无钛板、螺钉松动及再"关门"现象。结论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自体棘突可为前路椎间融合的理想植入物,避免取髂骨的并发症,减少了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 2008年4月,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连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2例;前路椎间减压单节段23例、双节段29例.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的JOA评分,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前凸角、颈椎前凸角的变化.[结果] 52例共随访24~40个月(平均30个月).52例患者在术后2周内均感到神经症状明显好转;没有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主诉四肢感觉、肌力、活动均较前明显改善,颈椎X线检查可见椎间已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完好,无融合器移位、下沉、断裂发生.平均JOA评分由术前(7.3±0.5)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14.1±0.7)分,术后12个月(14.7±0.6)分,术后24个月(14.9±1.2)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优21例,良25例,可6例,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6个月无明显改变.[结论]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获得颈髓前后方的充分减压及满意的临床疗效,能获得满意的颈椎曲度、稳定性重建及椎间融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应用一期后路单开门及前路减压、Cage植人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一期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18.7个月.显示椎间隙高度与颈椎生理曲度恢复,骨性融合率100%,融合时间平均4.5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3.5%,优良率82.2%。随访中未发现有Cage移位、下沉、假关节形成、椎间隙高度丢失、椎管再狭窄等问题。结论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同时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满意.前路减压后以Cage植入椎间隙可获得良好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提高了植骨融合率并可长期保持椎间隙的高度和颈椎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4.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2月~2006年2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86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侧前方内固定52例,后路内固定34例。根据术前、术后X线平片分析植骨融合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结果:随访8个月~4年,平均23个月。除1例术后2周出现切口皮下血肿、4例1年后仍存在髂骨供骨区疼痛外,无其他并发症;无复发。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术前Cobb角平均为33.6°,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为平均15.6°、18.6°。结论: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经3~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大块自体髂骨/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8~24个月.[结果] 1例脊柱结核复发(3%).23例植骨融合,植骨融合率为96.9%,植骨愈合时间 4~8个月(平均6个月).无窦道形成.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80%.[结论] 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经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0个月,平均18.5个月。JOA评分由术前7~10分(平均8.2分)恢复至术后12~15分(平均13.7分),疗效显著(P0.05),植骨在12~16周内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腰椎后路椎体间采用不同植骨方式的融合效果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植骨方式对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6年间采用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26例病例,通过其术后X线融合率或CT进行效果评价。结果365例获得随访(平均1.7年),术后结果:自体棘突椎板植骨融合率为91.9%,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率94.0%,异体骨植骨融合率87.5%,椎间融合器融合率94.0%。结论自体棘突椎板植骨是一种可靠,简单有效的植骨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8.
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经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8年4月,本院对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对临床结果进行JOA 评分;观察并发症情况;1、2、3、6、9、12个月摄片,观察植骨融合效果.[结果]32例获得6~24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JOA评分,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和消失,由术前7~10分(平均8.6分)恢复至术后12~14分(平均12.8分);平均植骨融合时间12周,植骨融合率100 %;1例术后3 h颈部血肿形成,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1例术后1个月螺钉松动,延长颈围外固定时间至术后6个月,固定节段融合.[结论]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张海波 《颈腰痛杂志》2004,25(4):256-257
目的 总结前路减压榫状楔形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或混合型颈椎病(本文指脊髓和神经根合并型颈椎病,即CSM CSR)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9例CSM或CSM CSR采用前路减压、榫状楔形增高植骨及固定带锁钢板进行治疗。结果 经平均11个月随访,按照JOA评分及Hirabayrashi恢复率评定,疗效优良率为82.8%。CSM CSR的8例中,7例臂丛神经压迫症状和体症消失或好转。术后3~5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内植物并发症。重建的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无丢失。结论 前路减压榫状楔形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SM或CSM CSR具有下列优点:前路减压彻底的同时后路间接减压、植骨块固定牢靠且融合率高、有效维持重建的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后路一期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的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对本组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后路椎板切除、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2例;后路椎板切除、前路病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1例;后路椎板切除小关节复位、小关节间植骨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内固定2例。结果脱位均获完全复位,脊髓获得有效减压,椎间植骨6个月后均获骨性融合。4例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气管及食道损伤,未发生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结论早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连续3或4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均行术前X线、MR I和术后X线片检查。均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分。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时间3~48(28±20)个月。患者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植骨块不愈合、内置物下沉等并发症发生。JOA评分术前平均为(8.20±2.26)分,术后3个月平均为(13.50±1.28),改善率为60.2%,植骨融合率100%。结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术具有减压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恢复颈椎曲度、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u KW  Jin DD  Wang J  Chen JT  Wang JX  Jiang JM  Qu DB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6):1091-1093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远期疗效和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1月—2000年12月开展并获得长期(5年以上)随访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116例,其中男80例,女36例,年龄36~76岁,平均51岁,术前病程2个月~20年,平均19个月。病变累及节段:单节段65例(56.0%);双节段44例(37.9%);三节段7例(6.0%)。发病过程:缓慢发病98例,无诱因突然发病并迅速加重18例。采用以下三种前路术式: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前路减压+TFC椎间融合术;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采用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JOA评分系统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术后远期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7年3个月(5~12年)。JOA评分术前(9.34±1.81)分,术后2周(10.35±1.85)分,末次随访(14.09±1.90)分,术后改善率63.2%。术后疗效评价:优27例(23.3%),良47例(40.5%),可23例(19.8%),差19例(16.4%),优良率63.8%。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手术疗效与发病年龄、病程、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病变的范围(节段数)密切相关,而与选择融合和固定方式无关。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后应严密观察,早期采取前路减压和稳定手术可获得较好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Zephir钢板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或颈椎椎间融合器(钛网或Cage)融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0.5—3年。结果临床结果按JOA颈椎病疗效判定标准评定,优16例,良19例,有效7例,无效1例,恶化0例。优良率为81.39%,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12周,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Zephir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提高了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完整随访手术治疗的颈椎OLF合并OPLL患者18例,一期行后路椎板成形术,术后严密观察6~9个月,一期术后症状改善有限,影像学检查发现前方骨化的韧带压迫脊髓,二期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并切除骨化的韧带+植骨内固定术。术前、一期和二期术后行JOA评分并计算恢复率,测量颈椎前凸值,比较术前、术后颈椎前凸值、JOA评分和恢复率。结果椎板成形术后出现不全瘫痪症状加重者1例,C5神经根麻痹症状1例,脑脊液漏3例;二期前路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麻痹2例,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随访时间26.3个月,术前JOA评分(7.2±1.3)分,颈椎前凸值(5.7±4.1)°;一期术后JOA评分(12.6±3.8)分,改善率为(51.6±19.3)%,颈椎前凸值(9.3±3.8)°;二期术后JOA评分(14.8±1.6)分,改善率为(72.7±13.4)%,颈椎前凸值(15.5±3.2)°。JOA评分、改善率以及颈椎前凸值在一期、二期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OLF合并OPLL患者术后JOA评分、恢复率和颈椎前凸值,是治疗OLF合并OPLL的一种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15.
Sheng WB  Liu ZJ  Hua Q  Dang GT  Ma QJ  Liu XG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9):1174-1177
目的 评价同种异体骨联合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5例颈脊髓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同种异体骨植入联合前路钢板内固定并分析其结果。术前JOA评分4—15分,平均8.7分。结果 本组35例患者,次全切除椎体69个,其中单椎体次全切7例,双椎体22例,三椎体6例,完成减压104个间隙,无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11—37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植骨稳定,未发现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植骨融合率100%;融合时间约6—15个月,平均9.3个月;术后JOA评分7—17分,平均14.8分,改善率为73.5%,优良率为82.8%。结论 在颈脊髓病椎体次全切减压术中,使用同种异体骨结合颈前路钢板进行融合和固定可以简化手术步骤、减少创伤,且融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0月,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1例患者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54~74岁,平均58.1±4.9岁,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颈肩肢体疼痛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行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钛网等内固定情况,测量C2~C7颈椎椎体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评估植骨融合情况。并记录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2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5~72个月,平均52.7±3.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为1.6±0.6分,低于术前的7.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6.1±4.2分,高于术前的8.8±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末次随访时,患者颈椎椎体高度及颈椎曲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27例患者共出现19例次并发症,脑脊液漏3例,一过性吞咽困难2例,轴性症状1例,C5神经根麻痹2例,邻近节段退变6例,钛网下沉2例,内固定松动、移位2例,螺钉断裂1例。结论: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前方受压为主的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有效恢复颈椎高度和维持颈椎曲度,其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颈椎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中的作用。方法 14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前路减压后自体髂骨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获得随访病例132例,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 单节段与两节段病变者术后3月均获得骨性愈合,融合率为100%,16例3节段病变者融合体为81.3%,内固定并发症为5/132(3.8%)。术后椎间高度与生理曲度均获得满意重建。JOA记分平均改善率65.8%。结论 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中应用带锁钢板内固定可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并有助于后路间接减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男25例,女23例;3节段病变39例,4节段9例;术中采用1个椎体次全切除加1或2个椎间隙减压,同时行植骨融合钛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颈椎正侧位及屈伸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采用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结果手术时间70~220min,平均87min,术中出血量120~800 ml,平均210 ml。全部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9个月,平均6.2个月。术前JOA评分为(6.3±3.2)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3.2±3.6)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善率为72.8%±16.2%,优良率为89.6%。结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可靠术式,可获得理想的植骨融合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率。  相似文献   

19.
We studied 23 patients with severe myeloradiculopathy involving multiple (more than three) levels of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 of the cervical spine, who were treated with laminoplasty to enlarge the spinal canal. The resected spinous processes were used as bone grafts to support the opened laminae. Thes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pre- and postoperatively with a neurological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 system for cervical myelopathy. Follow-up was from 2.0 to 5.3 years with an average of 31.5 months.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31 patients with the same degree (multilevel) of OPLL who had been operated upon previously by laminectomy (14 cases) or anterior resection (17 cases). Postoperative neurological recovery by improvement ratio of the JOA score was observed in 81.2% of those who had undergone expansive laminoplasty, in 72.4% of those with laminectomy, and in 63.6% of those with anterior decompression. We concluded that expansive laminoplasty is a safer procedure with fewer complications. Stability is achieved by fixing the expanded laminae permanently with a bone graft. The neurological recovery following our technique of laminoplasty and fusion appears to be superior to that with laminectomy or anterior decom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