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党明  宗晓  何涛 《新中医》2021,53(2):197-200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技术联合中医情志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按照随机奇偶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情志护理干预。比较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遵医行为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HAMA、HAMD、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按时用药、合理饮食、配合锻炼、定期复诊评分及总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情志干预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改善遵医行为,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拟调神汤对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调神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自拟调神汤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收集青年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NIHSS评分的变化以评估音乐疗法对青年卒中后合并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青年卒中后合并抑郁病例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音乐治疗组(治疗组)各30例,对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NIHS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而治疗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示都有临床意义的下降,而治疗组的患者相关评分下降得更加明显(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进一步改善青年卒中后合并抑郁患者的情绪障碍评分,缓解病情,对缓解其精神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神经功能缺损相关症状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对病情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健脾养心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7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入组顺序以1∶1比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养心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西汀片,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14d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当略优,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减少,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较对照组增加,两者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肝解郁、健脾养心中药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抗抑郁疗效与氟西汀相当略优,且疏肝解郁、健脾养心中药能明显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刺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针刺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从270例脑卒中患者中筛选出的7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抗抑郁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盲方法,将治疗组患者加用针刺神庭、本神等抗抑郁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论HAMD量表、ESS评分及ADL评分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抗抑郁治疗不但有利于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康复,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是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药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PS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60例分为针灸组、药物组、针药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组均给予卒中单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同时针灸组加用针刺治疗,药物组加用安神合剂治疗,针药组加用针刺及安神合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第8、24周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患者的睡眠状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定患者的卒中恢复情况,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4组HAMD、PSQI、NIHSS、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4组HAMD、PSQI、NIHSS及Barthel评分治疗后均有变化(P0.05);治疗第8、24周组间比较显示,针灸组、药物组和针药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均较同时段对照组有差异(P0.05),针药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均较同时段针灸组和药物组有差异(P0.05)。结论:针药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及睡眠障碍程度,有助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血通脉颗粒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疏血通脉颗粒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1周、第4周及3个月,治疗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指数)、神经功能评估(C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脉颗粒联合多奈哌齐防治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明显,同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疏肝合营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60例,按照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脑梗死的神经科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同时加用名老中医顾自悦经验方疏肝合营汤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天及治疗后的第2周、第6周和第8周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来进行评分,以针对疏肝合营汤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症状情况给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前好转(P0.05),但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未见明显好转(P0.05)。结论:疏肝合营汤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肯定,并兼顾改善PSD患者的卒中症状还能够促进脑梗死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进一步恢复,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在生活中自理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养血柔肝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在相同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盐酸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加用养血柔肝针法治疗,疗程均为每日2次,6 d为1个疗程,休息1 d后,继续第2个疗程,共计4星期。治疗前后进行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BI)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MESSS评分、BI指数方面,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症候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观察组抗抑郁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血柔肝针法可以显著改善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卒中后疲劳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主观疲劳程度(F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在治疗4周前后,患者的FSS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组,比较患者治疗4周前后的FSS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分值均显著减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疲劳程度,同时还能改善卒中后疲劳患者可能合并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老年脑梗伴抑郁症状患者分别于中医药治疗前和3周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比较,同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与40例老年脑梗不伴抑郁症状患者及40例健康老人进行对照。结果:①入组时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HAMD量表分)全血黏度(120s-1、70 s-1和30 s-1)、与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②伴抑郁组42例(HAMD总分17分)与40例不伴发者比较,伴发组的全血黏度(120s-17、0 s-1和50 s-1)、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非伴发组和健康组,P0.01),通过中医药治疗后这种差异减轻甚至消失(P0.05~0.01);③伴抑郁组全血黏度(120 s-17、0s-1和30s-1)、与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经中医药治疗3周的变化值与抑郁量表的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密切,伴抑郁症状的老年脑梗患者的高黏滞血症更突出,其高黏滞的程度与抑郁症状平行,通过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与疾病好转相关程度,为中医药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归脾汤防治老年胃癌化疗相关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替吉奥化疗联合归脾汤治疗)42例,对照组(替吉奥化疗联合最佳支持治疗)4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疲乏程度、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体质量以及老年抑郁程度等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治疗组重度疲乏发生率2.3%(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体质量较治疗组减轻4.06 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抑郁发生率2%(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4%(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治疗组未见3/4级胃肠道不良反应,且1/2级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血液学毒性方面,治疗组未见3/4度骨髓抑制,且1/2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较低。[结论]归脾汤通过明显缓解老年替吉奥单药化疗患者的血液学及胃肠道不良反应,改善抑郁状态,增强老年患者体力达到预防患者化疗相关疲乏的目的,且改善疲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伤寒六经辨证治疗独居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独居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200例,依据干预方法分为辨证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辨证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伤寒六经辨证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状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状态,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估依从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和干预前、干预后1、3、6个月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结果:辨证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前者MMAS-8得分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辨证组患者干预后1、3、6个月的HAMA和HAMD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伤寒六经辨证治疗可有效改善独居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还可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记忆抱怨主诉(SMC)与客观认知损害、抑郁状态及中医肝郁证候因素的关系.方法 临床招募SMC受试者102例,分为SMC认知正常组(52例)与SMC认知下降组(50例),并选择无SMC且客观认知功能正常的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记忆抱怨主诉视觉评价量表(SMC-VAS)自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客观认知功能评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抑郁状态评价,及中医肝郁相关证候调查.结果 SMC认知正常组HAMD-17平均得分高于SMC认知下降组和对照组(P<0.05和P<0.01);SMC认知正常组中医肝郁相关证候平均得分高于SMC认知下降组(P<0.05);SMC认知正常组SMC-VAS总分与MoCA总分无明显关联,与HAMD-17得分(P<0.01)、中医肝郁相关证候(P<0.05)呈正相关;SMC认知下降组SMC-VAS总分与MoCA总分成负相关(P<0.05),与HAMD 17得分(P<0.01)、中医肝郁相关证候得分(P<0.01)呈正相关. 结论 并不是所有SMC人群的认知抱怨都与客观认知损害有关;SMC人群无论有无认知下降,都与抑郁状态、中医肝郁证候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老年卒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对中医药与艾司唑仑改善患者睡眠后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5-羟色胺(5-HT)和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39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口服替勃龙片,2.5 mg/次,1次/d;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20 mg/次,1次/d。观察组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并内服半夏泻心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8周。进行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改良Kupperman(KI),肝郁脾虚证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生活质量评定量表(MENQOL)评分;检测治疗前后5-H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进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17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抑郁症疗效优于对照组(Z=2.074,P<0.05);观察组抑郁程度轻于对照组(Z=2.157,P<0.05);观察组患者的HAMA,KI和肝郁脾虚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Z=2.046,P<0.05);观察组MENQOL量表血管舒缩症状和心理症状2个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高于对照组,BDNF高于对照组(P<0.01),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加减能进一步改善抑郁、焦虑和围绝经期综合(PMS)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可抑制促炎因子,增强5-HT,BDNF表达,且无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单纯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予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SDS、SAS和SAQ评分,在出院时进行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SAS、SDS评分均下降,心理干预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心理干预组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显著(P均<0.01);而SAQ评分与SAS、SDS评分出现相反的变化。心理干预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理干预组临床疗效总体评价优于对照组(2=10.904,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补中益气汤对老年重症肌无力(MG)患者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老年MG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老年MG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醋酸地塞米松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老年MG患者中药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分型与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QMG)比较、辅助性T细胞17(Th17)频数、调节性T细胞(Tregs)水平、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23%,高于对照组(61.76%,P=0.01)。治疗后,2组老年MG患者的QMG评分、Th17细胞频数、Treg细胞及AchR-A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激素使用,能够有效缓解老年MG患者的临床症状使QMG评分降低,调节免疫细胞,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血清AchR-Ab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归纳相关资料,对命题进行分析。[结论]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用药及护理措施,预防患者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91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临床疗效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1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组(31例)、化疗组(30例)及中医加化疗组(30例)。中医组采用中药汤剂加中成药静脉滴注治疗;化疗组单纯接受化疗方案治疗;中医加化疗组采用化疗方案治疗的同时服用中药汤剂,均以28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采用中医原发性肺癌症状分级量化表、骨髓抑制评分、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等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同时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对患者PFS产生影响的有利及危险因素。结果中医组与中医加化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加化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较化疗组低,骨髓抑制程度也较化疗组轻,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P=0.299);PFS中医加化疗组为202天,中医组168天,化疗组129天,中医加化疗组优于化疗组(P=0.0157);经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晚期NSCLC患者PFS有统计意义的预后因素有:治疗因素(中医治疗和中医加化疗为有利因素)、手术史(无手术史为有利因素)及治疗前行为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1为有利因素)。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改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症状;中医加化疗对老年患者PFS可能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