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153钐氯屈膦酸二钠(153Smclodronate)在原位人骨肉瘤裸鼠动物模型中的疗效。方法:以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接种SCID小鼠皮下,成瘤后经BALB/c裸鼠胫骨移植传代,再接种裸鼠胫骨建立原位人骨肉瘤裸鼠模型,测定153Smclodronate的生物分布,并通过外观、瘤体质量、钼靶X线片、组织学观察和生存期与153SmEDTMP、clodronate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注射后24 h生物分布示瘤骨分布远高于其他组织,放射性计数比瘤骨/血=4 627.11,瘤骨/正常骨=10.81,正常骨/肝脏=8.41。153Smclodronate治疗组较对照组溶骨反应轻,生存期显著延长,但是瘤体质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153Smclodronate浓聚于瘤骨,在原位人骨肉瘤裸鼠模型中的疗效较好,有进一步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腋下移植与原位移植两种骨肉瘤荷瘤裸鼠模型制作方法在成瘤率、成瘤时间、瘤体生长变化,特别是肺部转移情况的差别.方法 将骨肉瘤细胞分别接种到裸鼠左侧腋下及裸鼠股骨髓腔.6周后处死裸鼠,肉眼及光镜下观察两组肿瘤的肺部转移情况,比较两组肿瘤肺部转移率及转移灶的不同特点.结果 与原位接种方式相比,腋下接种方式操作简单、成瘤快,肿瘤组织表面容易较早发生摩擦破损(P<0.05),肿瘤内部也较早发生缺血坏死现象(P<0.05).在相同接种时间下,腋下接种组裸鼠肺部肿瘤转移率低(P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蜂毒素抑制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裸鼠骨肉瘤原位移植瘤模型,裸鼠18只,随机分3组:生理盐水组,蜂毒素组,顺铂组.观察各组裸鼠骨肉瘤体积和瘤体质量抑制率;应用免疫组化CD34与PAS双重染色法检测各组裸鼠瘤体血管生成拟态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TUNEL法检...  相似文献   

4.
用人成骨肉瘤细胞系LJH- OS的传代移植瘤组织作为移植材料,进行胫骨原位移植及皮下移植。结果发现胫骨原位移植的潜伏期较短,生长快。皮下移植瘤呈局限性膨胀性生长,有不完整的纤维包膜,未见肺转移,观察7 周无明显消瘦;而胫骨原位移植瘤浸润基层,无纤维包膜,且发生肺转移,7 周时有明显消瘦。原位移植的裸鼠血清ALP水平高于皮下移植者。说明裸鼠胫骨微环境较皮下组织更适于人骨肉瘤的浸润及转移表达,裸鼠胫骨原位移植模型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临床骨肉瘤患者的实际情况,该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为骨肉瘤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5.
MG-63骨肉瘤原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裸鼠股骨骨肉瘤原位模型.方法 体内连续传代筛选MG-63细胞系获得高成瘤率的细胞,MG-63细胞悬液或MG-63细胞皮下成瘤瘤组织块接种于裸鼠股骨下端.观察MG-63细胞在股骨骨肉瘤原位模型的成瘤特性,并比较两种成瘤方法的成瘤率,常规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两周内可见局部肿瘤形成.术后4周X线片可见股骨下段溶骨及成骨改变、肿瘤样骨形成.光镜下可见典型的骨肉瘤病理特征,成骨作用明显.细胞悬液法成瘤率70%,组织块法成瘤率100%,两种方法成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裸鼠股骨下段原位肿瘤移植模型,为骨肉瘤的研究提供了更接近人体内环境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戊巴比妥钠在裸鼠皮下-肝间接原位移植人肝细胞肝癌模型建立中的合适剂量.方法:共30例接种肝癌细胞株的皮下瘤雄性裸鼠取瘤后,对共150只雄性裸鼠行皮下-肝包膜下瘤体原位移植,观察供受体麻醉过程、药物剂量和效果.结果:供体手术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剂量以80 mg/kg合适,受体手术戊巴比妥钠麻醉剂量以70 mg/kg合适.结论:在裸鼠皮下-肝脏原位肝癌模型建立的手术中,戊巴比妥钠是一种理想的麻醉药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鼠UMR106骨肉瘤细胞株的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方法:采用完整瘤组织块原位移植到裸鼠右胫骨骺端,分不同时期处死,观察其生长及转移特性.结果: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为100%,移植后1~2w从髓内向髓外生长,3w已侵犯髓外软组织并有明显骨皮质破坏,4~5w有肺转移,6w左右裸鼠出现恶病质,且双肺广泛转移,最终全身衰竭死亡.结论:该模型成功率高,模拟了人类骨肉瘤临床发病和发展过程,可作为研究骨肉瘤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陶莹  于玮  王珏  贺志立  段雪晶  朱艳培  李晶  李宁  戴洁 《北京医学》2012,34(12):1065-1067
目的 探讨利用人肝癌细胞系,建立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在肝细胞癌自杀基因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取人肝癌细胞系Be17402和HepG2,制备皮下移植瘤,后将肿瘤组织接种于裸鼠肝内,建立裸鼠肝原位移植瘤模型.HE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裸鼠皮下成瘤率为100.0%(4/4).肝内接种肿瘤,裸鼠存活率100.0%(32/32),成瘤率81.3%(26/32);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成浸润性生长;肺、肠系膜淋巴结等组织器官未见肿瘤转移灶.结论 应用人肝癌细胞系建立的裸鼠肝原位移植瘤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人肝癌的解剖学特征,但肝癌转移模型的建立方法尚需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胃癌裸鼠胃原位移植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 .方法 :用人胃癌细胞悬殊液接种于裸鼠皮下 ,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 ,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裸鼠胃浆膜下 ,称为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 ,并与直接用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胃浆膜下、皮下、腹腔、尾静脉的移植瘤模型比较 ,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及组织学变化及细胞动力学改变等生物学特性 .结果 :肿瘤组织块保留了人胃腺癌的组织学特片 ,尾静脉注射与直接原位接种成瘤率均为6 0 % ,间接原位接种模型移植成瘤率为 80 % ,皮下与腹腔接种成瘤率均为 10 0 % .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肝脏转移率为6 0 % ,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肝脏转移率为 33.3% (P <0 .0 5 )尾静脉移植瘤模型仅见肝脏转移 ,实验过程中裸鼠衰竭处死后的肺脏经连续组织切片未见瘤细胞侵袭 .移植瘤细胞具有分泌CEA的功能 ,细胞动力学检测显示以五倍体细胞为主 .结论 :人胃癌裸鼠皮下 -胃原位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行学与人胃癌自然生长和转移过程相似 ,为研究人胃癌转移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模型 .  相似文献   

10.
人骨肉瘤自发性高肺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裸鼠体内建立人骨肉瘤自发性高肺转移模型。为探讨骨肉瘤肺转移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尽可能与临床条件相近的实验工具。方法 将裸小鼠腹腔筛选的人骨肉瘤高转移细胞亚群经裸鼠间传代,组织块原位植入胫骨骨髓腔,待裸鼠发生转移时,皮下扩增肺转移灶,再次原位移植,如此循环3个周期,观察各代肿瘤细胞致瘤率、脏器转移及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结果 各代肿瘤细胞致瘤率均为100%,肺转移率稳定友上,转移途径单一;体内增殖能力及染色体数目稳定。结论 建立了人成骨肉瘤自发性高肺转移模型。该骨肉瘤细胞系在裸鼠体内传代过程中生物学特性保持相对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