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作者 1998年至 2 0 0 0年有关日本血吸虫 (大陆株 )成虫基因表达谱研究的结果 ,主要包括 :已测定 5 5 1条EST ,其中 5 19条EST已送入国际基因数据库 (GenBank/dbEST) ,并获得了GenBank的登录号。经同源整合后 ,5 19条EST序列归类为 388个基因序列 ,其中 ,2 4条 (6 19%)为日本血吸虫已知基因序列 ;18条 (4 6 4 %)EST与曼氏血吸虫已知基因序列同源 ,90条 (2 3 19%)EST与其它生物的已知基因序列同源 ,同源基因包括精氨酸酶、酰胺酸酶、微纤维蛋白、肌动蛋白、细胞色素C氧化酶、二硫异构酶、加长因子、热激蛋白 70、Y盒结合蛋白和抗凋亡因子等。其余的 2 5 6条 (6 5 98%)EST在Gen Bank中未发现有已知基因的同源序列。将非日本血吸虫同源序列EST或未检索到同源序列的EST初步定义为日本血吸虫亲基因 /未知基因序列EST ,共 36 4条。已克隆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基因、Y 盒结合蛋白基因和抗凋亡 1因子 3个新基因的全长cDNA ,其GenBank的登录号分别为AF4 0 2 6 15、AF36 7371和AF33376 5。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血吸虫基因组数据 ,并为进一步筛选日本血吸虫疫苗候选基因或药物靶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报告作1998年至2000年有关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早基因表达谱研究的结果,主要扬:已测定551条EST,其中519条EST已送入国际基因数据库(GenBank/dbEST),并获得了GenBank的登录号。经同源整合后,519长EST序列归类为388个基因序列,其中,24条(6.19%)为日本血吸虫已知基因序列;18条(4.64%)EST与曼长血吸虫已知基因序列同源,90条(23.19%)EST与其它生物的已知基因序列同源,同源基因包括精氮酸酶、酰胺酸酶、微纤维蛋白、肌动蛋白、细胞色素C氧化酶、二硫异构酶、加长因子、热激蛋白70、Y盒结合蛋白和抗凋亡因子等。其余的256条(65.98%)EST在Gen-Bank中未发现有已知基因的同源序列。将非日本血吸虫同源序列EST或未检索到同源序列的EST初步定义为日本血吸虫亲基因/未知基因序列EST,共364条。已克降日本血吸虫精氮酸酶基因、Y-盒结合蛋白基因和抗凋亡-1因子3个新基因的全长cDNA,其GenBank的登录号分别为AF402615、AF367371和AF333765。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血吸虫基因组数据,并为进一步筛选日本血吸虫疫苗候选基因或药物靶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thioredoxin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鉴定日本血吸虫新基因。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大陆株)成虫cDNA库中获取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用电子拼接的方法延伸序列,用NCBI提供的BLAETx程序和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分析以筛选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日本血吸虫成虫mRNA中扩增筛选基因并预测和分析;扩增产物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结果 筛选出日本血吸虫Thioredoxin全长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克隆全长cDNA至PET原核载体并表达成功。结论 结合EST、电子延伸和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高效筛选S.jiaponicum功能基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Bian G  Yu X  Wu Z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10):1517-1520
目的:运用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技术快速、节约、有效地获得有关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早表达基因的知识。方法:随机挑取日本血吸虫(中男大陆株)成虫cDNA库单个重组克隆进行部分测序以获得EST,获得的EST通过BLAST程序同EMBL寄生虫数据库和GeneBank数据库进行比较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随机挑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库单个重组克隆314个,获得了132个有EST价值的序列,其中113个成功在GeneBank dbEST中登录。7.6%有EST价值的序列为日本血吸虫已知序列,4.5%为日本血吸虫同源序列。曼氏血吸虫或其他生物的同源序列占有EST价值的序列的23.5%,未知序列占57.6%。通过同源性分析,发现了几个令人感兴趣的基因,另外,大多数同源序列具有看家基因功能。结论:EST方法具有快速、有效地获得有关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表达基因的知识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机挑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单个重组克隆进行部分测序以获得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获得的EST通过 BLAST程序同EMBL寄生虫数据库和GeneBank数据库进行比较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在随机挑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150个单个重组克隆中,获得了56个有价值的EST序列,其中47个在GeneBank dbEST中登录。7.1%EST序列为日本血吸虫已知序列,3.6%为日本血吸虫同源序列,曼氏血吸虫或其他生物的同源序列占25%,未知序列占55.6%。通过同源性分析可知,大多数同源序列具有看家基因功能。另外,也发现了几个有价值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日本血吸虫可能的多药物抗性基因的发掘和所编码的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应用前景分析。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的在线分析工具BLASTx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和CBS Prediction Servers提供的蛋白序列在线分析工具,结合Vector NTI suite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以华支睾吸虫小蛋白多药物抗性基因(smr)为“饵”,从GenBank日本血吸虫基因数据库中发掘出其同源基因,预测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并分析其应用前景。结果从GenBank中找到了一个功能未知的日本血吸虫同源基因AY813157,氨基酸序列与华支睾吸虫smr蛋白的一致性达67%,相似性达80%;该基因含有一个完整的编码区,编码189个氨基酸;预测氨基酸序列具有主要协助因子超家族的结构特征,含有5段跨膜区,其中3段跨膜区中含有保守的精氨酸和组氨酸残基,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和T、B细胞表位。拓扑学分析表明N端在胞内,C端在胞外,线性B细胞表位均位于胞外区。结论日本血吸虫AY813157基因可能编码一个小蛋白型多药物/代谢物排出蛋白,与阴离子型药物(如吡喹酮)的抗药性或有毒性的阴离子代谢物的排出有关;该蛋白可能定位于皮层的表膜,是一个日本血吸虫免疫诊断和疫苗的候选靶分子,在研究日本血吸虫的耐药机制及免疫诊断和疫苗方面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鸟分枝杆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代谢。方法:筛选基因库和亚克隆。结果:得到了鸟分枝杆菌的编码烟酸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基因pncB的全序列。结论:用筛选基因库的方法寻找新基因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日本血吸虫(Schistosorna japonicum,Sj)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日本血吸虫新基因,为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药物靶标或候选疫苗。方法 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随机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再对新基因序列进行步移法测序获取全长cDNA,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了1个编码日本血吸虫核苷二磷酸激酶新基因的cDNA序列(AY226980),全长594bp,编码157个氨基酸,编码蛋白与人类或鸽、鸡、鼠及果蝇的核苷二磷酸激酶高度同源。结论 利用表达序列标签法、步移法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三者相结合,成功获得了编码日本血吸虫核苷二磷酸激酶基因的cDNA序列。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基于基因组学的日本血吸虫序列分析平台。[方法]基于工作站和Linux操作系统,利用公开的日本血吸虫或相关资源,收集有关生物信息学序列分析工具,并自行编写相关软件实现多种资源的有机整合。[结果]构建了本地化的日本血吸虫序列分析平台,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了日本血吸虫EST序列的电子延伸系统、基于日本血吸虫EST数据库的同源全长cDNA序列检索系统和序列自动注释系统等。[结论]所构建的序列分析平台不仅可以完成常规的序列分析工作,还可成功地完成EST序列的电子延伸,同源全长cDNA序列的检索以及序列的自动注释,它可对大规模日本血吸虫序列进行快速、方便、高效的分析,为充分利用血吸虫基因组开展疫苗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基于基因组学的日本血吸虫序列分析平台。[方法]基于工作站和Linux操作系统,利用公开的日本血吸虫或相关资源,收集有关生物信息学序列分析工具,并自行编写相关软件实现多种资源的有机整合。[结果]构建了本地化的日本血吸虫序列分析平台,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了日本血吸虫EST序列的电子延伸系统、基于日本血吸虫EST数据库的同源全长cDNA序列检索系统和序列自动注释系统等。[结论]所构建的序列分析平台不仅可以完成常规的序列分析工作,还可成功地完成EST序列的电子延伸,同源全长cDNA序列的检索以及序列的自动注释,它可对大规模日本血吸虫序列进行快速、方便、高效的分析,为充分利用血吸虫基因组开展疫苗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者尿液中特异性的诊断抗原,以尿液为样本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方法用IgG的亲和层析柱分离和纯化抗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抗体并用生物素标记分离纯化的IgG抗体;Western blot检测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和日本血吸虫感染者尿液中存在的日本血吸虫主要的循环抗原分子。结果日本血吸虫患者尿液中存在日本血吸虫的特异性循环抗原,Western blot显示其尿液中主要循环抗原分子与虫卵可溶性32kD抗原分子相同。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者尿液中的32kD循环抗原分子可能来自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可作为血吸虫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日本血吸虫Calpain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其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上的应用。方 法用重组Calpain蛋白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测定特异性IgG抗体的动态变化及其IgG亚型(IgG1,IgG2a,IgG2b,IgG3)产生特征;同时用重组Calpain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粪检血吸虫病阳性患者血清作为一抗,肝吸虫阳性患者血清作为考核交叉反应血清。结果 重组Calpain抗原免疫小鼠后,产生了一个极高的抗Calpain特异性抗体,免疫4周IgG类抗体达到高峰,与对照组鼠相比较免疫鼠血清中IgG1,IgG2a,IgG2b特异性抗体也显著上升;Calpain重组抗原血清检测日本血吸虫和粪检的符合率为100%,粪检阳性EPG低的个体抗Calpain抗体滴度高,EPG高的患者抗Calpain抗体滴度反而低,与肝吸虫的交叉反应率为37%。结论 日本血吸虫Calpain是一个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能够激发宿主产生高水平的免疫球蛋白,能够敏感地测定日本血吸虫的感染,提示Calpain可以发展成为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抗原和日本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Recently congenital infection with Schistosoma japonicum (S. japonicum) has been domonstrated in pigs, rabbits, mice and dogs. We explored the rabbit as an animal model for the congenital infection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and assessed the effect of a congenital S. japonicum infection on the resistance of rabbit kittens to a postnatal challenge infection.Methods Sixteen pregnant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infected with a single dose of S. japonicum cercariae. The exposed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gestation age at the time of infection. Diagnosis of prenatally acquired S. japonicum infection in the rabbit kittens was primarily based on serological tests in combination with parasitolog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Congenitally infected kittens were challenged percutaneously with 100 S. japonicum cercaria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 congenital S. japonicum infection on kitten resistance to a postnatal challenge infection.Results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congenital infection in offspring of infected mothers was 20% (12/60). The congenital infection rate in group L (late gestation) was much higher than in group E (early gestation) and group M (mid-gestation) (P<0.05). After a postnatal challenge infection, prenatally infected kittens had a 54.66% worm reduction rate, 41.45% egg reduction rate, and 51.76% granuloma size reduction rate compared to nave kittens.Conclus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possibility of congenital infection of S. japonicum in rabbits and the resistance of congenitally infected kittens to a postnatal challenge infection. Thes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not only for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but also in designing government control programs for schistosomiasis.  相似文献   

14.
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比较不同抗原SjSEA、SmAWA和SmBW与日本、曼氏和埃及血吸虫病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结果显示:3种抗原致敏的绵羊红细胞(SRBC)与其相应的血吸虫病人血清反应率分别为100%(SjSEA),96%(SmAWA)和98%(SmBW);与不同种血吸虫病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在79%~95%,其中以SjSEA最高。结果提示:SjSEA除可用于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外,也可作为诊断曼氏和埃及血吸虫病的候选抗原。此外,本试验还发现IHA抗体滴度与病人排出的虫卵数量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血吸虫感染者尿液中特异性IgG及亚类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者尿液特异性循环抗体在日本血吸虫诊断上的应用。方法 采集类检确诊的日本血吸虫患者尿液,ELISA法测定尿液中抗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G及亚类(IgG1,IgG2,IgG3)抗体;同时肝吸虫阳性患者尿液作为考核交叉反应样本,无寄生虫感染液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粪检阳性日本血吸虫患者尿液中抗日本血吸虫IgG抗体的检出率为81.0%(17/21),其中IgG1为81.0%(17/21),IgG2为19.0%(4/21),IgG3为23.8%(5/21),肝吸虫患者尿液中IgG1抗体与日本血吸虫抗原有25.0%(2/8)的交叉反应,IgG2和IgG3均未发生交叉反应。结论 日本血吸虫患者尿液中存在抗日本血吸虫的特异性循环抗体,肝吸虫患者尿液中的IgG1抗体与日本血吸虫抗原有一定的交叉反应;但IgG2和IgG3无交叉反应现象,提示尿液中的IgG抗体可以作为血吸虫感染的诊断,尿液中的IgG2和IgG3抗体可以作为日本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低感染度宿主血清的DNA检测方法,为血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考核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并优化巢式PCR反应体系用于检测不同感染度家兔血清中的日本血吸虫特异性基因片段。结果在仅存活3~5对成虫的感染后家兔血清中均能扩增到特异性目的条带,尤其是感染后3d即可检出。结论巢式PCR可用于日本血吸虫低感染度宿主血清DNA检测,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糖细胞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内的糖类物质。方法 :将 32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制成细胞悬液 ,接种在小盖玻片上 ,置含 2 0 %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RPMI 16 4 0培养基中培养 ;至培养第 6d ,用高碘酸雪夫 (PAS)法显示培养细胞中的糖类物质 ;阿新蓝 PAS法显示培养细胞中的酸性粘多糖 ;用淀粉酶处理后的PAS染色以鉴定细胞内的糖原。在Olympus BH2 显微镜下观察 ,统计细胞类型 ,拍照 ;HPIAS 2 0 0 0图像分析仪测定含量 ,统计分析不同细胞类型间的差异。结果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的类型不同 ,所含的糖类成分有所不同 ,有较多培养细胞内既有糖原 ,也有酸性粘多糖 ,以及中性粘多糖、粘蛋白、糖蛋白、糖脂等其它糖类物质 ;大多数细胞几乎不含糖原和酸性粘多糖 ;另有少数细胞仅含糖原和酸性粘多糖 ,以糖原为主 ,极少数细胞以酸性粘多糖为主。结论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内既含糖原 ,也含酸性粘多糖 ,以及中性粘多糖、粘蛋白、糖蛋白、糖脂等其它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D8+T细胞中Tc1(CD3+CD8+ IFN-γ+)?Tc2(CD3+CD8+IL-4+)和调节性CD8+T细胞(CD8+CD28-)亚群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导致的小鼠肝脏免疫病理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取正常小鼠及日本血吸虫感染8周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c1?Tc2和调节性CD8+T细胞亚群分别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绝对数量,并分析感染血吸虫不同时期的CD8+T细胞亚群与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肉芽肿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比较,日本血吸虫感染后小鼠脾脏的单个核细胞绝对数显著增加(P < 0.001);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中T细胞(CD3+)和CD8+T细胞(CD3+CD8+)的比例及绝对数均显著增加(P均 < 0.05);此外,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c1?Tc2?调节性CD8+T比例均显著增加(P均 < 0.001);与正常小鼠相比,感染小鼠Tc2/Tc1比率显著增加(P < 0.001)?此外,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c2和调节性CD8+T细胞是影响血吸虫感染所致肝脏免疫病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CD8+T细胞及其Tc1?Tc2?调节性CD8+T细胞亚群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的肝脏肉芽肿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中,Tc2和调节性CD8+T细胞可能分别促进/抑制血吸虫感染所致的肝脏免疫病理?  相似文献   

19.
免疫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基因的亚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亚克隆免疫筛选日本血吸虫cDNA文库得到的基因。方法 在体外将血吸虫cDNA文库基因的PCR产物和pGEM-T载体连接,转染大肠杆菌XL1-Blue,经抗生素及呈色底物X-gal粗筛,再用限制性内切酶及PCR方法进一步鉴定。结果 成功地将文库中4个大小不同的日本血吸虫基因片段连接到载体中,获得4个重组子。结论 为可能编码保护性抗原的血吸虫基因测序和将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Malate dehydrogenase (MDH) isozymes in S japonicum (Chinese mainland strain) are separ- ated by disc electrophoresis using polyacrylamide gel, 3 sharp bands referred to as MDHi, MDH2 and MDH3 are obtained. This shows that the MDH isozyme pattern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strain of S japonicum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Yamanashi, Taiwanese, Philippine and Indonesian strains and also from that of S mansoni (Puerto Rican str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