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20,(1):76-79
目的:研究探索轻刮子宫内膜对骨桥蛋白(OPN)、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胞饮突、整合素α_Vβ_3的表达水平和反复妊娠失败患者再次妊娠结局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例反复妊娠失败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月经第2天行子宫内膜轻刮术;对照组未进行此项手术。B超监测患者排卵情况,卵泡直径达到18 cm以上时指导患者同房。选择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患者胚胎着床期子宫内膜中OPN、LIF、整合素α_Vβ_3表达情况,扫描电镜下观察胞饮突表达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经轻刮术后,患者子宫内膜中OPN、LIF及整合素α_Vβ_3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强,胞饮突较对照组表达更丰富;妊娠率及活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妊娠者子宫内膜中OPN、LIF及整合素α_Vβ_3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非妊娠者,胞饮突丰富表达者比例明显高于非妊娠者,表达较少者比例明显低于非妊娠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中OPN、LIF、整合素α_Vβ_3及胞饮突是胚胎着床期的重要相关因子,子宫内膜轻刮术可明显增强其表达,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着床率,改善反复妊娠失败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QH  Yu M  Chen LN  Li H  Luo C  Chen SM  Quan S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8):1365-1368
目的探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方法选择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患者104例,在IVF-ET前1自然周期排卵后7 d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子宫内膜上皮胞饮突及MVD测定。追踪助孕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50例)和未妊娠组(54例)。结果随机抽取临床妊娠组(4例)和未妊娠组(4例)共8例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行扫描电镜检查,均观察到胞饮突,证实所取的子宫内膜组织均在围着床期。临床妊娠组MVD[(4.12±1.84)%]高于未妊娠组MVD[(3.46±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7,P=0.036),但MVD预测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仅为0.598,用于判断妊娠特异性不高。结论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测量子宫内膜MVD评价子宫子宫内膜容受性有一定意义,但是特异性欠佳。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8):1062-1063
目的:分析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关系,为着床不利因素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孕龄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在月经20~24d子宫内膜诊刮,测定孕激素水平,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分为活动性感染组、未感染组和既往感染组,定量分析子宫内膜上性激素受体以及整合素β3亚单位变化,并分析临床妊娠率。结果:三组妇女孕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子宫内膜标本HE染色均未出现细胞形态学改变、淋巴细胞侵润炎症反应。三组患者雌激素和雄激素受体无明显差异(P>0.05),活动性感染组整合素β3表达(1.6±0.5)显著低于既往感染组(2.8±0.3)和未感染组(2.9±0.4)(P<0.05),既往感染组组整合素β3表达与未感染差异不明显(P>0.05)。未感染组(68.7%)和既往感染组患者临床妊娠率(61.5%)显著高于活动性感染组(31.8%)(P<0.05)。结论: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整合素β3亚单位下降,对性激素受体无明显影响,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血补肝肾方对胚胎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β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胚胎着床的分子基础。【方法】将90只雌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每组30只,其中,治疗组小鼠予以中药益气血补肝肾方治疗(包括经后增殖方8 mg/kg和促黄体方8 mg/kg),在妊娠第4天(Pd4)上午8∶00采用米非司酮诱导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胚胎着床障碍,12 h后处死小鼠(每组20只),剖腹取小鼠子宫,小心刮取子宫内膜,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在m 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整合素β3在各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其余小鼠(每组10只)于Pd4剖腹取小鼠子宫,固定于体积分数2.5%戊二醛溶液中,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整合素β3 m RNA与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可显著升高整合素β3 m RNA与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胞饮突在模型组中的表达少于治疗组和正常组,而胞饮突在治疗组和正常组的表达相似。【结论】中药益气血补肝肾方可上调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的表达,对胞饮突在Pd4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有正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助孕增膜方对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着床窗期子宫内膜胞饮突及整合素β3和骨桥蛋白时序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病证结合模型。造模成功后,将200只妊娠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给予助孕增膜方灌胃,剂量为44.4 g·kg~(-1)·d~(-1))、西药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灌胃,剂量为0.02 mg·kg~(-1)·d~(-1)),每组50只。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小鼠在妊娠第4天晚21∶30-22∶00时(第1时间点,T1)和妊娠第5天上午9∶30-10∶00时(第2时间点,T2)2个时间点子宫内膜表面胞饮突的表达。另在4组小鼠中,每组取5只小鼠于合笼第0、2、4、6、8天5个时间点取小鼠子宫内膜,并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PCR检测各组小鼠着床窗期整合素β3和骨桥蛋白的蛋白表达及其mRNA的时序表达。【结果】(1)正常组T1时子宫内膜表面表达大量发育中的胞饮突,T2时则表达大量发育完全的胞饮突;模型组胞饮突表达迟滞于正常组,中药组胞饮突的表达接近于正常组。(2)着床窗期模型组整合素β3和骨桥蛋白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组整合素β3和骨桥蛋白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3)正常组小鼠整合素β3和骨桥蛋白mRNA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合笼日表达较弱,随后逐渐增强,在妊娠第4天(小鼠胚胎植入当天)达到高峰(P0.01),之后表达逐渐减弱,妊娠第8天仍高于非孕水平(P0.05)。中药组、西药组及模型组小鼠整合素β3和骨桥蛋白mRNA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上的时序表达规律类似于正常组。【结论】整合素β3及骨桥蛋白可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客观标志。中药助孕增膜方能使着床窗期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胞饮突的表达同步,并上调整合素β3和骨桥蛋白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HRT-FET)周期子宫内膜的最佳容受时间。方法  根据子宫内膜暴露于黄体酮天数的不同(3、4、5、6和7 d),将52例行HRT-FET的患者依次定义为P3组、P4组、P5组、P6组及P7组,分别观察各组胞饮突形态及覆盖面积,并检测整合素αvβ3、同源框基因A10(HOXA10)及LIF 3种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多数患者在黄体酮补充6 d时,其子宫内膜胞饮突发育程度与αvβ3、HOXA10及LIF 3种蛋白表达水平一致性达到最高。结论  将胞饮突发育程度检测作为冻融胚胎移植时间评估的参考依据是可行,于黄体酮补充3 d时对胚胎进行移植,可能是实现子宫内膜与胚胎同步化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低种植率始终是生殖医学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也是限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胚胎的成功着床取决于胚泡的侵入能力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然而,大量的临床试验发现即使胚胎质量良好,胚胎的种植率仍然较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可能是导致低种植率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内膜容受态的建立能促进胚胎与内膜的相互作用,利于胚胎着床。明确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是改善内膜容受性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成为生殖领域的热点,该文主要对内膜容受性的经典标志物如胞饮突、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同源框A 10(HOXA10)基因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黄体功能不全(LPD)不孕患者和正常育龄妇女着床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的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应用单克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8例组织学诊断黄体功能不全的不孕妇女和13例健康育龄妇女尿黄体生成激素(LH)峰出现后6~10 d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两组着床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特点.结果 LPD患者着床期子宫内膜腺上皮整合素β3表达缺失,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扫描电镜下观察LPD组子宫内膜细胞胞膜转换延迟,胞饮小泡发育滞后于正常对照组2 d以上.结论 LPD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学上的成熟延迟和整合素β3表达缺陷,延迟开放的着床窗和受损的内膜容受性影响了胚胞的着床,是导致LPD不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了解内膜容受性的情况,对治疗不孕不育的女性具有积极作用。尽管已经发现很多具有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来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如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整合素αvβ3以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等,但能够被应用于临床工作的分子标志物仍没有被确认。在本文中作者综合分析子宫内膜容受性主要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方案超排卵下小鼠子宫内膜种植窗期整合素β3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uan HC  Huang HF  Jin F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0):857-860
目的 以超排卵下小鼠子宫内膜种植窗期整合素β3的表达为指标,比较不同超排卵方案对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模拟人类超排卵长周期,对小鼠进行超促排卵。根据超排卵方案的不同,按随机表顺序将40只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检测小鼠子宫内膜种植窗期整合素β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GnRHa组小鼠整合素β3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23),GnRHant组和PMSG组小鼠整合素β3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01);与PMSG组小鼠相比,GnRHa组小鼠整合素β3的表达明显增高(P=0.001),而GnRHant组整合素β3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768);RT-PCR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相符。结论 与小鼠自然周期相比,3种超排卵方案均使小鼠子宫内膜种植窗期整合素β3的表达明显下降,可能降低了子宫内膜容受性;与单一PMSG超排卵方案相比,GnRHa辅助超排卵方案能明显改善小鼠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而GnRHant辅助超排卵方案则对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炎性因子IL-6对在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例)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例)腹腔液及窗口期子宫内膜,进行IL-6ELASA法和整和素αvβ3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表面上皮、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而腹腔液中IL-6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IL-6浓度增高时整合素αvβ3的表达进一步减少,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IL-6浓度增高,同时在位子宫内膜在移植窗口期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减少,且二者呈负相关性,表明高浓度的IL-6抑制了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从而影响了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相似文献   

12.
机械刺激对C型子宫内膜种植窗期胞饮突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机械刺激对C型子宫内膜种植窗期胞饮突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机械刺激C型子宫内膜10例与自然周期C型子宫内膜10例(对照组)种植窗期胞饮突的形态特征。结果在扫描电镜下:在120倍观察,C型子宫内膜表面发育较A型子宫内膜差;在2500倍下见C型子宫内膜为发育中的胞饮突,A型子宫内膜大多为完全发育胞饮突。结论1.机械刺激可促进C型子宫内膜在种植窗期腺体和胞饮突发育。2.机械刺激对于改善C型子宫内膜容受性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轻微吸刮术对反复流产妇女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100例反复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月经第2天行子宫内膜轻微吸刮术,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两组受检者在B超显示卵泡≥18 cm时指导同房,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流产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妊娠率36%、流产率6%、活产率30%,对照组临床妊娠率30%、流产率24%、活产率6%,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有升高趋势;实验组流产率比对照组降低(P<0.05),活产率升高(P<0.01),实验组病人在进行子宫内膜搔刮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子宫内膜轻微吸刮术显著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流产率,提高临床活产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盐酸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观察患者排卵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将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诱发排卵的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就诊的20例自发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待排卵后第7天采取内膜,分别测定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PR)及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结果:用药后,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观察65个周期,其中排卵周期20个,总排卵率为30.8%。观察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内膜厚度[(1.17±0.30)cm]高于对照组内膜厚度[(0.71±0.27)cm],整合素αv整合素β3。的表达高于对照组,间质及腺体PR、ER、AR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盐酸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具有诱导作用,显著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其容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后增加使用屈螺酮炔雌醇。随访6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月经正常率、复发率、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月经正常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观察组疾病复发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13.33%(4/3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为(6.2±1.2)mm,小于对照组的(9.6±1.7)mm(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月经、子宫内膜厚度并有效控制疾病复发率,并且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杨珈苹  苏翠滢  贾英 《重庆医学》2023,(7):1015-1020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相关性卵巢癌(EAOC)的临床及预后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12年30日于该院治疗的114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包括卵巢透明细胞癌(CCOC)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ENOC)。根据是否合并EMs分为EAOC组47例和非EAOC(NEAOC)组67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生存情况。结果 EAOC组确诊年龄小于NEAOC组[(48.57±6.76)岁vs.(52.27±9.58),P=0.017)];EAOC组患者腹部不适发生率低于NEAOC组(31.91%vs. 58.21%,P=0.006);EAOC组患者术后残留病灶≥2 cm比例高于NEAOC组,而残留病灶<2 cm低于NEAOC组(6.4%vs. 0,93.6%vs. 100%,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AOC组3年和5年存活率高于NEAOC组(70.2%vs. 52.2%,53.2%vs. 32.8%,P=0.100、0.0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提示月经异常(P=0.032、0.004)、残留病灶(均P&...  相似文献   

17.
阿胶对诱导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胶对诱导排卵助孕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方法将56例68周期在诱导排卵周期中接受夫精人工授精(AIH)或指导同房助孕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自月经周期第7天开始给予阿胶口服治疗,每天用生胶量30g,至下次月经或证实临床妊娠为止。结果月经周期第7天至排卵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增长值A组为(3.10±1.32)mm,B组为(3.88±1.54)mm,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每日增加数分别为(0.49±0.23)mm和(0.62±0.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彩色B超监测排卵日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B组较A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胶能增加诱导排卵助孕周期子宫内膜的厚度,加速子宫内膜的增长并改善子宫动脉血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对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24日龄雌性SD大鼠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的麻油溶液制作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对照组(Con)同期皮下注射麻油.PCOS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克罗米芬组(C)、克罗米芬+针刺组(C+A),其中M组不作任何处理,其它各组均于80日龄起进行干预5 d.治疗结束后,各组部分大鼠断头处死,留取子宫和子宫内膜标本.以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同源盒基因A10(HOXA10)、白血病抑制因子(LIF)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R、PR、HOXA10、LIF及整合素αvβ3(Integrin αvβ3)蛋白的表达.各组其余大鼠与雄鼠交配,于妊娠第8天处死,观察大鼠胚泡着床情况.结果 与C组相比,C+A组大鼠子宫内膜发育更好,上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志分子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也更接近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能显著改善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导致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状态,可能通过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志分子蛋白及mRNA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雌激素受体(ER)在胚胎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殖中心就诊,且胚胎移植3次均失败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期选取首次冷冻胚胎移植获得临床妊娠的73例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患者子宫内膜IGF-1R、ER mRNA表达水平;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胞饮突发育状况,记录发育完全的胞饮突数目;采用Pearson法分析IGF-1R、ER与发育完全胞饮突数量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使用天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SH)、获卵数、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目、移植优质胚胎数目、受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IGF-1R、ER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子宫内膜胞饮突发育完全例数较多,观察组胞饮突发育中/退化例数较多;观察组子宫内膜胞饮突完全发育数目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R、ER与完全发育的胞饮突数量均呈正相关(r=0.699、0.650,P均<0.05)。结论 IGF-1R、ER表达水平与胚胎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3与白血病抑制因子在正常妇女与输卵管积水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取70例输卵管积水患者自然周期(积水组)和55例正常妇女自然周期(对照组)子宫内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整合素β3与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整合素β3与白血病抑制因子在正常妇女子宫内膜着床期的表达高于在增生期的表达(P<0.05).积水组子宫内膜着床期的整合素β3与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弱于在对照组的表达(P<0.05).结论 输卵管积水患者子宫内膜着床期的整合素β3与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减弱,影响到子宫内膜容受性,这可能是输卵管积水患者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