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73岁,排尿不畅,夜尿增多5年,1周来尿频尿急、尿线细入院.无肉眼血尿及尿潴留病史.查体:全身状况好,心肺无殊,肛门指检:前列腺增生约3 指,中央沟变浅,未触及结节,质地中等.血PSA(前列腺特异抗原)5.2ng/ml,血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4ng/ml.B超:前列腺形态饱满,中叶向膀胱内突出,前列腺容积(5.4cm×5.1cm×4.5cm)65cm3,残余尿10m1,双肾、双侧输尿管未见异常.术前平均尿流率1.2m1/s,最大尿流率8.0m1/s.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简称PSA)对前列腺增生或尿潜血阳性患者中早期诊断或筛查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76例在我院已诊断前列腺增生疾病(含7例前列腺癌)或伴有尿潜血阳性的患者进行PSA测定,将测定结果在不同的年龄组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276例患者中,PSA >4ng/ml的116例,占42.1%;PSA≤4ng/ml的160例,占57.9%;7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3例PSA >4ng/ml,4例PSA≤4ng/ml;117例年龄在 70~79岁的患者中,PSA >4ng/ml的62例,PSA≤4ng/ml的55例,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其差异性显著;107例前列腺增生同时伴有潜血阳性的患者中,PSA >4ng/ml值的40例,PSA≤4ng/ml值的67例,潜血与PSA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PSA对早期诊断或筛查前列腺癌意义不大,它只能对高度疑视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提供一个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3.
留置导尿对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对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含量影响。材料和方法  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 ,分为两组。A组为尿潴留 ,留置导尿 ,B组未留置导尿。结果 留置导尿患者平均PSA值 1 9 42± 1 8 92ng/ml,未留置导尿组平均PSA值 5 63± 3 49ng/ml。两者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留置导尿后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血清中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PSA(f-PSA)及f/t-PSA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9例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原、游离PSA,并计算f/t-PSA比值。结果:血清PSA在4ng/ml~10ng/ml时,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组的特异性抗原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游离PSA、f/t-PSA比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诊断灰区,同时检测游离PSA、特异性抗原,并应用f/t-PSA比值诊断前列腺癌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特异性抗原,是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新参数,不但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并减少了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和痛苦。  相似文献   

5.
原发于膀胱的粘液腺癌在临床十分少見,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9岁。排尿困难,肉眼血尿,少尿伴颜面浮肿、呕吐2月余。病人人院前1个月在外院检查发现:血尿素氮47.51mmol/L、血肌酐1 429μmol/L,B超示双输尿管全程扩张并双肾积液,膀胱內异常回声。在外院行经皮双肾穿刺速瘘术,术后肾功能有所恢复。入院查体:双肾区、输尿管区无叩痛、压痛。膀胱镜检查见肿物边界不规整,基底广,触之易出血,前列腺尿道部、膀胱三角区均可见肿物,无法找到双侧输尿管口。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检验:血尿素氮12.1 mmol/L、血肌酐301 μmol/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87 ng/ml、胃肠癌相关抗原(CA-199)0.08U/ml、血清癌胚抗原(CEA)1.8μg/L、甲胎蛋白(AFP)1.3 μg/L。  相似文献   

6.
孙丽  翁跃颂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5):371-372,385
目的探讨血清F-PSA、T-PSA及F/T PSA比值测定在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用Beckman/Coulter公司生产的DXI8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配套T-PSA、F-PSA试剂盒测定72例正常人、72例前列腺增生(BPH)和72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F-PSA、T-PSA及F/T PSA比值进行分析。结果BPH和PCA的T-PSA值在诊断灰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F/T PSA比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F/T PSA比值〈0.16时,对PCA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和89.5%。结论F/T PSA比值的检测对血清T-PSA值在灰区范围内的患者对诊断PCA有良好的临床价值,是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可靠参数,能有效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不同前列腺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27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了PSA及PSAD值的测定。结果:前列腺炎组PSA平均值1.07ng/ml,PSAD平均值0.04。前列腺增生症组PSA平均值4.57ng/ml,PSAD平均值0.087。这两组PSAD值无特异性。前列腺癌组PSA平均值>100ng/ml,PSAD平均值0.75,其特异性明显增高。结论:PSA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中鉴别诊断的特异性不高,而采用PSAD值时提高了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莉红  隆电熙 《海南医学》2012,23(10):101-102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手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BPH手术患者,对其按血清PSA值分为三组:A组<4 ng/ml;B组4~10 ng/ml;C组≥10 ng/ml.比较各组间年龄、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测定的前列腺总体积及移行区体积大小、膀胱残余尿量;对其按是否出现尿潴留分两组:尿潴留组为因BPH入院并有急性尿潴留;无尿潴留组为因BPH入院而无尿潴留.比较组间年龄、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测定的前列腺体积大小、血清PSA值.分析其血清PSA升高相关因素.结果 不同血清PSA值组间患者的前列腺总体积及移行区体积大小、残余尿多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组和无尿潴留组患者年龄、前列腺总体积、移行区体积大小及血清PS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手术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总体积及移行区增大、残余尿的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9.
血清f-PSA、t-PSA及其比值f/t诊断前列腺癌的临术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 PSA (f- PSA)和总 PSA (t- PSA )及其比值 f- PSA / t- PSA (f/ t)作为前列腺癌指标的价值。方法 :用微粒子免疫发光法测定 98例未经治疗的前列腺增生 BPH病人和 32例前列腺癌病人血清 f- PSA和 t- PSA,并计算 f/t比值。结果 :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的 t- PSA、 f- PSA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诊断灰区 (t- PSA为 4.0~ 10 .0μg/ L )中 ,f/ t可有效区分 BPH和前列腺癌 (P <0 .0 0 1) ;t- PSA界限值 >4.0μg/ L时 ,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87%、6 9%、 74% ,t- PSA >4.0μg/ L且 f/ t的界限值 <15 .0 %时 ,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80 %、 99%、 94%。结论 :应用 t- PSA、 f- PSA / t- PSA比值联合诊断前列腺癌可显著地提高特异度与诊断符合率 ,更有效地诊断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6岁,2007年5月14日因进行性排尿困难3年,加重伴不能自行排尿,留置导尿半年入院.体格检查:腹部略膨隆,双下肢略浮肿.直肠指诊:前列腺处饱满触及不规则结节约4 cm×5 cm,质地较硬,有压痛,双侧精囊腺触不清.膀胱镜检查示前列腺两侧叶增大压迫后尿道,膀胱内及双侧输尿管开口未见出血,前列腺部未见出血.前列腺超声示前列腺区可见一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的肿块约5 cm×4.5 cm×4.6 cm,内部回声低,不均匀向膀胱内突出.双肾盂轻度积水,实验室检查血CRE186.4 μmol/L,BUN7.78mmol/L,前列腺特异抗原(PSA)27.3 ng/ml,高于正常,但是患者长期导尿,也可能引起PSA升高.前列腺CT提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拒绝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1.
崔伟 《中外医疗》2014,(12):9-10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BPH人员资料,分析年龄、前列腺体积、血清PSA的关系。结果220例查体人员中,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组患者前列腺体积分别为(44.0±26.13)mL、(56.9±34.25)mL、(57.1±29.11)mL、(84.9±57.35)mL,血清PSA值分别为(7.33±5.35)μg/L、(6.77±4.55)μg/L、(6.38±5.66)μg/L、(11.89±10.56)μg/L,前列腺体积及PSA值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19, P<0.01;r=0.21,P<0.01),血清PSA值与前列腺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18,P〈0.01),对年龄因素进行控制后,前列腺体积<30 mL组、30~49 mL 组、50~99 mL 组、≥100 mL 组患者 PSA 值分别为(3.92±2.77)μg/L、(4.72±3.77)μg/L、(9.23±8.51)μg/L、(11.60±8.43)μg/L,血清PSA与前列腺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31,P〈0.01)。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值与前列腺体积、年龄呈正相关,对于血清PSA轻度升高的BPH患者,应同时结合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大小及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给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急性尿潴留(AUR)后血清肌酐、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其膀胱尿道功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随机选择的36例已留置尿管48h以上的BPH并AUR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且同日行血清肌酐、PSA检测并分为两组:DI(逼尿肌不稳定)组(22例)和无DI组(14例),分析血清肌酐、PSA与膀胱功能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36例患者中逼尿肌收缩力很弱(VW)占10例,其游离PSA(f PSA)均<1.0 ng/m L,DI组中血清肌酐与膀胱顺应性、总PSA(t PSA)有相关性(r分别为0.406、-0.340,P值分别<0.01、0.05);DI幅度与膀胱顺应性、逼尿肌收缩力、t PSA有相关性(r分别为-0.309、0.677、0.304,P值分别<0.05、0.01、0.05);DI组与无DI组的f PSA与逼尿肌收缩力均有相关性(r分别为0.375、0.464,P值均<0.05)。DI组血清肌酐与f PSA、DI幅度、逼尿肌收缩力无相关性(r分别为-0.282、-0.301、-0.184,P值均>0.05);无DI组t PSA与血清肌酐、膀胱顺应性、逼尿肌收缩力无相关性(r分别为0.278、0.348、0.365,P值均>0.05)。结论 BPH并AUR患者的血清f PSA越低(<1.0 ng/m L),间接反映逼尿肌收缩力受损越严重,DI影响t PSA及肌酐水平。  相似文献   

13.
DELFIA检测血清PSA、fPSA及fPSA/PSA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DELFIA)检测血清PSA、fPSA及fPSA/PSA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DELFI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34例)、前列腺炎组(46例)、前列腺增生症组(123例)及前列腺癌组(39例)血清PSA、fPSA含量及fPSA/PSA。结果:前列腺癌组PSA、fPSA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前列腺癌组fPSA/PSA明显降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DELFIA检测PSA、fPSA含量及fPSA/PSA是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更为有效的方法,尤其对前列腺癌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与前列腺增生之间的快速鉴别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需要可靠方法进行分类预测.目的 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分类预测模型,识别癌症风险因素并分析其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前列腺癌数据集"(2019年由解放军总医院国家临床医学科学数据中心,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提供)中获取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数据,在数据预处理基础上按照7:3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应用XGBoost算法构建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分类模型;基于训练集确定模型参数,并在测试集上完成模型的有效性验证,利用SHAP方法分析模型特征的临床意义.结果 共纳入前列腺癌患者122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1255例,平均年龄分别为65.86岁、67.70岁;选取年龄、体质量指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系列指标及其他生化检验指标共23个特征构建分类模型.模型对前列腺癌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准确率、召回率、精确率和F1值分别为0.81、0.74、0.70、0.72、0.74;游离PSA/总PSA、总PSA、无机磷、游离PSA是前列腺早期诊断中最重要的4个指标;SHAP分析结果表明游离PSA/总PSA≤0.132与无机磷 ≥1.09 mmol/L是前列腺癌诊断中需要被关注的分界值.结论 应用XGBoost算法可构建前列腺癌预测的有效分类模型,利用SHAP分析获取的特征指标分界值可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早期筛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140例前列腺癌的诊断情况。结果:直肠指检示前列腺增大,质地坚硬或触及结节100例(71.4%),PSA>10ng/ml118例(84.3%),其中PSA<20ng/ml发生骨转移4例,PSA>40ng/ml发生骨转移46例。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114/122例(93.4%),经腹B超诊断符合率55.1%,经直肠B超诊断符合率92.9%,CT,MRI诊断符合率61.9%,ECT诊断符合率80.3%。说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仍是一个难题,临床症状,直肠指检,PSA,前列腺活检及影象学检查是诊断前列腺癌的基本方法,开展前列腺癌知识宣教工作,增强患者就诊意识和定期体检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祝旭飞  王立新 《中国医疗前沿》2011,(23):39+70-39,70
目的分析影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数值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所有患者均行PSA检测,并均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以进一步确诊。调查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对可能影响PSA数值的各种因素如直肠指检、膀胱镜操作、留置导尿、前列腺炎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等进行分析。结果 259例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为40.5%。体检发现PSA增高(对照组)穿刺阳性率为60.4%。前列腺增生组穿刺阳性率41.7%。曾行侵入性器械操作组穿刺阳性率为19.0%。前列腺炎组穿刺阳性率为36.1%,肛诊组穿刺阳性率为38.6%。PSA在4-10ng/ml穿刺阳性率17.3%,10-40ng/ml阳性率65.2%,PSA〉40ng/ml阳性率90%。结论常规的直肠指检、膀胱镜操作、留置导尿、前列腺炎症、良性前列腺增等生都可影响血清的PSA值,随着PSA的增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也随之增高。掌握PSA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合理分析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临床情况、影像学检查及指检可大大提高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SA诊断前列腺癌.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80例泌尿外科男性患者血清PSA水平.结果:测得非前列腺疾患、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三者血清PSA的含量分别为(1.92±1.26)ng/ml、(8.70±9.24)ng/ml、(201.82±163.49)ng/ml.三者血清PSA浓度差异显著(P<0.01).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PSA能够较好地区分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其它非前列腺疾患,是目前检测PSA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升勤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2990-2990
目的:探讨PSA检测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PSA水平。结果:前列腺疾病组与无前列腺疾病组PSA水平有显著差异,Pca组、BPH组、CP组、AP组PSA阳性率分别为81.81%、26.2%、30.2%、14.28,组之间有较大的重叠区。影响了特异性与灵敏度结论:PSA可作为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PSA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近、远期变化,探讨TURP术前后PSA变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TURP的50例BPH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5天、术后2周的血清PSA水平变化。结果术前PSA水平为2.559±1.037ng/ml,术后1天为12.390±4.674ng/ml,术后5天为9.129±3.848ng/ml、术后2周为1.567±1.139ng/ml,术后第一天血清PSA水平是术前的5.7±3.43倍,术后2周后降致术前的60%,四段时间PSA水平互相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增生的前列腺移行区及尿道周围腺体表达PSA影响其血清水平。监测BPH患者TURP术后远期血清PSA水平。能减少前列腺癌(PCa)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PSA mRN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男性前列腺癌患者53例作为受试对象,同时选取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SA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mRNA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增生患者总PSA小于10 ng/ml,而前列腺癌患者总PSA大于10 ng/ml.当PSA小于4 ng/ml和大于10ng/ml时,PSA和PSAmRN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金标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SA在诊断灰区4-10 ng/ml之间时,PSA mRNA与金标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而PSA低于金标准(P<0.05).结论 血清PSA及PSA mRNA的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检测PSA的同时进行PSA mRNA的检测,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尤其对PSA在诊断灰区的前列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