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西洋参 DNA导入大豆后代的异黄酮类成分、大豆苷 (daidzin)、大豆黄素(daidzein)、染料木苷 (genistin)、染料木素 (genistein)的含量 ,采用 U nisil Q C1 8柱 ,4.6 mm× 2 5 0 m m,流动相乙腈 - 0 .0 0 3mol/L 磷酸氢二钠 (17∶ 83) ,流速 1.0 m L/min,检测波长 2 5 4nm,结果表明 ,4种成分分离效果好 ,成分含量发生了广泛变异 ,从中可筛选出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2.
张立 《中草药》2001,32(2):118-119
目的:建立RP-HPLC法分离检测大豆提取物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大豆苷、染料木苷4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用ZorbaxSB-C18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1%,磷酸(30:8:62)和甲醇-乙腈-0.1%磷酸(16:24:60)为流动相分别测定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大豆苷、染料木苷、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大豆苷、染料木苷4成分的平均回 分别为98.7%,99.5%,98.4%,98.65,RSD分别为1.4%,0.9%,0.9%,1.7%(n=4)。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葛根类药材中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苷、染料木素6种成分含量,结合抗氧化活性评价,综合评价葛根类药材质量。方法采用UPLC-DAD法测定样品的主要成分含量,Agi Lent Zorbax SB-C18(5 mm×2.1 mm,1.8μm),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0.4 mL/mi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DPPH清除活性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以样品中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苷、染料木素6种成分含量,结合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进行7个指标的综合加权评分,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粉葛以8、9、50、51号样品综合加权评分较高,质量较好,产自四川简阳、江油地区;19、20、29~31号人工种植峨眉葛样品质量较差;葛根以33~37、65~69号样品综合加权评分较高,质量较好,产自平武、北川、青川地区。结论 UPLC波长切换技术多成分同时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综合加权评价法能够较全面地分析药材质量,为葛根类药材质量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大豆黄卷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亮氨酸、染料木苷作为对照品,对大豆黄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豆黄卷中大豆苷和染料木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1%乙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流速1 mL· min-1.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重复性好;大豆苷在0.042 1 ~1.011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染料木苷在0.041 3 ~0.991 μg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好,可作为大豆黄卷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饶毅  张洁  李新南  魏惠珍  吴有根  王跃生 《中草药》2008,39(11):1667-1670
目的对HPLC法测定大豆异黄酮中的大豆苷和染料木苷的测定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豆苷和染料木苷,并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F1059-1999)中有关规定评估其不确定度。结果不确定度评估大豆苷为±0.51%、染料木苷为±0.79%。结论大豆苷不确定度各分量均较小,而染料木苷不确定度主要由对照品的稀释、样品及对照品的峰面积所引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脑得生固体分散体胶囊中葛根异黄酮类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yspersil ODS-2色谱柱(5μm,250 mm×4.6 mm),柱温25℃,流动相甲醇-水系统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结果:葛根素在0.540 8~3.244 8μg(r=0.999 9)范围,大豆苷在0.130 0~0.780 0μg(r=0.999 9)范围,大豆苷元在0.073 2~0.439 2μg(r=0.999 9)范围,染料木素在0.044 8~0.268 8μg(r=0.999 9)范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8%,98.10%,97.91%,99.26%;RSD分别为1.67%,1.57%,2.43%,2.92%。结论:所建立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该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7.
UPLC法测定中药淡豆豉中3种主要异黄酮苷元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淡豆豉中3种异黄酮苷元(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UPLC色谱系统,C18色谱柱(100mm×2.1mm,1.71xm),乙腈-0.1%甲酸水溶液(24:76)为流动相,样品经80%甲醇提取后,用UPLC—UV进行分析检测,检测波长260nm。结果:淡豆豉中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在5min完全分离并进行含量测定,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99.06%,97.84%。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同时测定淡豆豉中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含量,为更好地评价淡豆豉药材质量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1,(1):130-135
目的:通过探究淡豆豉主要药效成分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对栀子致毒成分京尼平所致HepG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揭示栀子与淡豆豉配伍减毒的机制。方法:采用250μmol/L京尼平建立HepG2细胞损伤模型,将不同浓度染料木素、大豆苷元(0.5~10)μmol/L与京尼平共孵育于HepG2细胞,测定细胞存活率及氧化应激水平(胞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谷胱甘肽GSH含量及活性氧ROS水平);高内涵技术(high content screening, HCS)检测线粒体功能(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和细胞色素C水平)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凋亡通路蛋白Bcl-2、Bax、Bcl-xL、Bik、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Mn-SOD、CAT活力及GSH水平显著降低(P<0.01);ROS释放量显著增加(P<0.01);细胞色素C水平及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增加、MMP显著降低、细胞核固缩、浓染及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0.01);Bax、Bik、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Bcl-2、Bcl-xL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1、2.5、5、10μmol/L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可明显升高细胞存活率(P<0.05或P<0.01);2.5、5、10μmol/L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可明显升高细胞Mn-SOD活力及GSH含量,2.5、5、10μmol/L染料木素及5、10μmol/L大豆苷元可显著升高细胞CAT活力(P<0.05或P<0.01)。5μmol/L染料木素、5μmol/L大豆苷元、2.5μmol/L染料木素+2.5μmol/L大豆苷元可使ROS释放量显著减少,细胞色素C含量和细胞膜通透性下降,MMP上升,显著改善核固缩及核内染色质凝集等凋亡情况(P<0.05或P<0.01);且Bcl-2、Bcl-xL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ax、Bik、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可通过保护线粒体,减少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显著改善京尼平诱发的肝细胞损伤,栀子与淡豆豉配伍减毒的机制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千斤拔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 C18(250 mm×4.6 mm,5μm),梯度洗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流速为1 m L·min-1,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分别在质量浓度17.483~279.720μg·m L-1和4.088~65.406μg·m 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染料木苷为104.27%,RSD为2.61%(n=9);染料木素为97.16%,RSD为5.54%(n=9)。不同产地千斤拔药材中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准确,能满足千斤拔药材中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含量的准确测定,为千斤拔药材的质量评价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葛根药材中6种主要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Kromasil C18(4.6 mm×250 mm,5μm)柱;流动相:甲醇-0.1%枸橼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0 nm.结果: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苷、芒柄花苷、大豆苷元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6.2~1 016,65.8 ~1 316,85.6 ~1712,49.98 ~499.8,21.94 ~219.4,48.5 ~485 ng,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 6,6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3%(RSD 0.6%),100.48% (RSD 1.11%),100.37% (RSD 0.79%),100.28%(RSD 1.07%),99.96% (RSD 1.22%),97.36%(RSD 1.59%).结论: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葛根药材中6种主要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是由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成熟种子,在华北地区分布广泛。大豆可以作为油料经济作物,亦可作为常用中药淡豆豉的原料。大豆含有12种异黄酮,分为游离型的苷元(aglycon)和结合型的糖苷(glucoside)两类[1],经发酵后部分苷转变为苷元[2],两种含量较高的苷元成分为:染料木素(genistein)和大豆素(daidzein)[。1]异黄酮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延缓衰老、改善心功能状态、抗癌等广泛的药理作用[3-7]。对大豆提取工艺的研究应以异黄酮为主。本实验以大豆中染料木素为质量控制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了药材粒度、乙醇浓度、提取…  相似文献   

12.
豆豉中大豆异黄酮及苷元降血糖活性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永川豆豉中大豆异黄酮及苷元的降血糖活性及其降血糖机制。方法永川豆豉粉碎,脱脂,然后用65%的乙醇浸泡,超声提取两次。所得提取液离心后旋转蒸发,用无水乙醇提取可得大豆异黄酮的粗提品。正丁醇饱和的水溶液除糖及色素等。然后经硅胶分离出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河南鼠注射四氧嘧啶造成高血糖模型,连续7 d灌胃给予所提取的大豆异黄酮及苷元。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水平。结果永川豆豉中的大豆异黄酮及苷元能显著地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鼠血糖水平,缓解糖尿病症状;大豆异黄酮和染料木素都能抑制葡萄糖的活性,尤以染料木素最为明显。结论豆豉中的大豆异黄酮可以明显地降低小鼠的高血糖,其所含的成分染料木素为主要的降血糖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内不同比例的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筛选最佳给药条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料木素-大豆苷元(1∶1)组、染料木素-大豆苷元(2∶1)组和染料木素-大豆苷元(3∶1)组,给予药物干预28 d,收集粪便,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对照组和不同比例染料木素-大豆苷元给药7、14、21、28 d后的大鼠肠道菌群结构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对给药组与对照组之间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门或属水平上物种组成进行差异分析,发现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可以改变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显著提高肠道中乳杆菌的丰度。结论 染料木素-大豆苷元(1∶1)给药21 d能够调控大鼠肠道菌群中乳杆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14.
马强  周玉新  雷海民  王长海 《中成药》2005,27(10):1193-1195
目的:建立测定红车轴草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芒柄花素和鹰嘴豆芽素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H3PO4(40:6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25℃.结果:大豆苷元、染料木素、芒柄花素和鹰嘴豆芽素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62~0.6620 μg,0.0978~0.9780μg,0.0866~0.8660μg和0.0992~0.9920μg.该方法回收率大豆苷元为98.9%(RSD=0.46%),染料木素为98.8%(RSD=1.21%),芒柄花素为98.8%(RSD=0.71%),鹰嘴豆芽素A为97.5%(RSD=1.33%).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5.
马学敏  郭树仁  段震文  王祥云  李霄 《中草药》2007,38(11):1645-1647
目的建立血脂康胶囊中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YMC-C18分析柱,乙腈-水(0.1%磷酸)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6nm。结果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99.1%、97.9%,RSD分别为2.02%、1.93%、1.84%(n=5)。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血脂康胶囊中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量。  相似文献   

16.
都盼盼  石延榜  张振凌  沈莎莎 《中草药》2014,45(22):3271-3274
目的比较槐角不同炮制品中黄酮类成分的量。方法采用HPLC法,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0.4%冰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56 nm。结果染料木苷:生品(0.86%)>蜜炙(0.67%)>炒炭(0.48%);芦丁:生品(3.0%)>蜜炙(2.2%)>炒炭(0.88%);槐角苷:生品(8.08%)>蜜炙(5.73%)>炒炭(3.58%);槲皮素:生品(0.04%)<蜜炙(0.05%)<炒炭(0.12%);染料木素:生品(0.06%)<蜜炙(0.08%)<炒炭(0.21%);山柰素:生品(0.01%)<蜜炙(0.02%)<炒炭(0.54%)。结论槐角饮片中黄酮类成分炮制后染料木苷等黄酮苷成分的量降低,苷元的量升高,可能是饮片功效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法测定马鬃蛇药酒(MZSYJ)中染料木苷、染料木素、原儿茶酸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速1.0 mL·min-1。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流动相A为乙腈-甲醇(2∶1),流动相B为0.2%甲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61 nm。原儿茶酸和没食子酸: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0.3%磷酸溶液,检测波长268 nm。结果: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分别在0.010 4~0.208 0μg(r=0.999 3),0.004 8~0.096 0μg(r=0.999 6)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8%,96.94%,RSD分别为1.52%,1.40%;原儿茶酸和没食子酸分别在0.038 2~0.764 0μg(r=0.999 1),0.011 6~0.232 0μg(r=0.999 4)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97%,98.39%,RSD分别为1.10%,1.45%。结论: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灵敏、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8.
优化HPLC法测定淡豆豉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淡豆豉中大豆异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为Agilent Hyper-sil C18(4.0 mm×250 mm 5,μm),流动相为甲醇-0.09%醋酸(48:52),流速1.0 mL.min-1,测定波长为254nm,检测温度为25℃的色谱条件测定。结果:线性范围:大豆苷40.6~203μg(r=0.9998),染料木苷11.15~55.75μg(r=0.9926),大豆苷元12.05~60.25μg(r=0.9933),染料木素5.5~27.5μg(r=0.9946)。测定精密度:大豆苷RSD=1.59%,染料木苷RSD=1.7%,大豆苷元RSD=0.8%,染料木素RSD=1.6%。大豆异黄酮总量24h稳定性RSD=1.49%,重复性RSD=1.06%,加样回收率:大豆苷为(99.24±3.77)%,染料木苷为(99.66±5.82)%,大豆苷元为(99.41±4.33)%,染料木素为(99.06±7.09)%。结论:本法简便、可靠、灵敏,可作为大豆异黄酮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淡豆豉有效成分含量及二肽基肽酶Ⅳ活性的比较研究,对挂霜与无挂霜淡豆豉进行品质评价。方法HPLC法对挂霜与无挂霜淡豆豉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进行含量测定;建立二肽基肽酶Ⅳ体外模型,检测挂霜与无挂霜淡豆豉对二肽基肽酶Ⅳ的抑制率。结果 挂霜淡豆豉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对二肽基肽酶Ⅳ的抑制率均低于无挂霜淡豆豉。结论 表明无挂霜淡豆豉的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槐角中槐角苷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方法采用Venusil ASB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乙酸溶液(梯度洗脱:0-10 min,25%-37%乙腈;10-20 min,37%-80%乙腈);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μL;流速:1.0 mL.min-1。结果槐角苷和染料木素在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槐角苷为Y=108 818 X+225 502(R=0.999 9,n=5),染料木素为Y=199 177 X+239 05(R=0.999 6,n=5);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9.9%、100.5%,RSD为1.0%、1.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同时测定槐角中槐角苷和染料木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