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老年大鼠下丘脑薄片视交叉上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节律性。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下丘脑薄片记录视交叉上核 (SC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方法 ,观察衰老对SC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 青年组和老年组大鼠SC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均呈现白昼高、夜间低的节律 ,其高峰出现在CT 6~ 8,青年组频率为 8.30± 1.12Hz,老年组为 6 .5 2± 1.0 5Hz,两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低谷在CT18~ 2 0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白昼 ,青年组平均放电频率为 6 .5 7± 0 .96Hz,老年组为 5 .39± 0 .74Hz,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在夜间 ,两组平均放电频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大鼠SC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昼夜节律的振荡幅度在衰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对 18例青年组与 95例老年组AMI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组AMI均为男性 ,老年组女性占 3 2 .6% ,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存在明显差异(P <0 .0 1)。青年组AMI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占 3 8.9% ,吸烟占 83 .3 % ,饮酒占 5 5 .6% ,均明显高于老年组 (P <0 .0 1)。老年组AMI有高血压占 42 .1% ,并发糖尿病占 2 2 .1% ,均明显高于青年组 (P <0 .0 5和P <0 .0 1) ,两组患者高血压级别及控制情况与AMI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大量吸烟、大量饮酒是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而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是老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老年与中青年甲亢患者临床特点及131I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5月~2012年5月对不同年龄(≥60岁 VS 60岁)甲亢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131I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的甲状腺估重、甲状腺24h摄取131I率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5.44、12.64,P0.05)。经过积极治疗后,老年组的治疗有效率与中青年组比较无明显差异(X2=0.17,P0.05)。34例老年组患者中发生甲减5例,发生率为14.71%,90例中青年组患者中发生甲减4例,发生率为4.44%;经统计学比较发现老年组患者的甲减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6,P0.05)。结论 131I治疗老年与中青年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无差异,可作为老年甲亢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老年与中青年甲亢患者临床特点及131I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5月~2012年5月对不同年龄(≥60岁 VS <60岁)甲亢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131I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的甲状腺估重、甲状腺24h摄取131I率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5.44、12.64,P<0.05)。经过积极治疗后,老年组的治疗有效率与中青年组比较无明显差异(X2=0.17,P>0.05)。34例老年组患者中发生甲减5例,发生率为14.71%,90例中青年组患者中发生甲减4例,发生率为4.44%;经统计学比较发现老年组患者的甲减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6,P<0.05)。结论 131I治疗老年与中青年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无差异,可作为老年甲亢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青年人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人心肌梗塞 (MI)的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 4 2例连续住院的青年MI患者的病史、冠状动脉造影及化验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于同期住院的老年MI患者比较。结果 与老年组相比青年MI更易发生于男性 ,病前多无心绞痛病史 (P <0 0 0 1) ,心梗部位好发于前壁 (P <0 0 5 ) ,Killip分级心功能优于老年组 (P <0 0 0 1) ,室壁瘤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两组无差异 (P >0 0 5 )。青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率显著高于老年组 (2 8 9%vs 1 5 % ,P <0 0 0 1) ,青年组以单支病变多见 (P <0 0 0 1) ,但侧枝循环的建立不如老年组充分 (P <0 0 5 ) ,青年MI73 8%有大量吸烟史 ,76 4 %发病前有激发因素 ,均显著高于老年组 (P <0 0 0 1)。结论 青年MI好发于前壁 ;室壁瘤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老年组相似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及轻度病变者多见 ,推测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大量吸烟、应激因素等引起的冠状动脉痉挛是青年MI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性别与年龄对甲亢患者骨密度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性别与年龄对甲亢患者的骨密度改变的影响。方法 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 12 9例初诊甲亢患者桡骨BMD。结果 甲亢组的桡骨BMD低于正常对照组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5 0a女性甲亢组桡骨BMD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对照组 (P <0 .0 1)及更年期绝经期组 (P <0 .0 1) ;<5 0a组女性甲亢组桡骨BMD虽低于同龄正常对照组 ,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男性甲亢组桡骨BMD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与年龄无关。结论 老年女性及男性甲亢患者易发生骨密度降低 ,而青中年女性甲亢患者BMD降低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年及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95例年龄≤ 3 9岁的青年肝癌和 112例年龄≥ 60岁的老年肝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青年组HBV感染率为 92 .63 % ,其中HBsAg(+ )为 84.2 1% ,明显高于老年组的 62 .5 0 % ,P <0 .0 1。 (2 )青年组合并肝硬化者达 72 .63 % ,高于老年组的 5 4.46% ,P <0 .0 1。 (3 )青年组肝区疼痛症状明显高于老年组 ,前者以弥散型和巨块型多见 ,而后者则以单个局限为主。 (4)青年组甲胎蛋白 [AFP(+ ) ]为 67.3 7% ,老年组为 46.43 % ,P <0 .0 5。 (5 )老年组AKP、γ GT明显高于青年组 ,心脑血管合并症亦多于青年组 ,P <0 .0 1。结论 :青年肝硬化患者是原发性肝癌最重要的高危因素 ,应对这些患者长期追踪观察以早期发现和诊断。老年肝病患者AFP阳性率低 ,当其出现AKP、γ GT值升高时 ,应高度警惕肝癌。  相似文献   

8.
1 对象与方法1995年 1月~ 2 0 0 0年 5月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116例 ,分为 14~ 39岁组 (青年组 ) 31例 ;4 0~5 9岁组 (中年组 ) 33例 ;≥ 6 0岁组 (老年组 ) 5 2例 ,最大年龄 76岁。本文就 5 2例老年哮喘与 31例青年哮喘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数据进行 χ2 检验2 结果哮喘首次发作年龄 :首次发作年龄在 14岁以前者 ,老年组有 3.8% (2 /5 2 ) ,青年组 2 9.0 % (9/31)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老年组中有 6 7.3%(35 /5 2 )在 4 0岁以后发病。哮喘发作时的主要症状 :老年组咳嗽、阵发性夜间喘息发作、发热症状明显高于青年组…  相似文献   

9.
青年胃癌与老年胃癌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青年与老年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及内镜特点进行比较,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48例青年胃癌(≤40岁)和99例老年胃癌(≥6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青年组男女比例为1∶1.08,老年组为3.6∶1;青年组与老年组有肿瘤家族史者分别为15例(37.5%)及12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发生部位均以远端胃为主,而老年组胃底、贲门部明显增多,占14.3%,与青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均以Ⅲ型居多,但两组Ⅲ型、Ⅳ型总和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胃癌组织学以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为主(72.9%),Lauren分型以弥漫型为主,较老年组分化程度更差,恶性度高;钡餐检查较胃镜检查更易误诊青年胃癌(P<0.05);11例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100%。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青年组(28.2个月,95%CI 19.8~41.3)较老年组(26.7个月,95%CI 21.0~39.8)略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胃癌较老年有更明显遗传倾向。病理组织学分化程度差,多为弥漫型。若能行根治手术,与老年胃癌预后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临床表现及甲状腺激素、血糖、血脂代谢特点,从而引出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注意事项.方法 随机抽取甲亢Graves'病患者146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n=56)和非老年组(年龄<60,n=90),对病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老年组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生率较非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2,P<0.05).老年组甲状腺结节、心律失常、房颤、心衰的发生率较非老年组明显升高,而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突眼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5);(2)老年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较非老年组低,而促甲状腺素(TSH)、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α比非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老年甲亢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甲状腺结节、心律失常、房颤、心衰的发生率高,而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突眼的发生率较低;(2)老年甲亢患者TT3、TT4的测定没有FT3、FT4敏感,TSH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3)老年甲亢患者易出现糖、脂代谢紊乱,且临床易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的临床特点。 方法 随机抽取经多导睡眠图 (PSG)监测诊断为OSAHS的老年和青年 (作对照 )病人各 5 0例 ,研究比较两组的患病因素、临床表现、合并症及PSG监测结果。 结果 两组体重指数 (BMI)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合并症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疾病 ) ,老年组明显多于青年组。主要临床表现 ,老年组有打鼾 96 %、夜间憋醒 5 0 %、白天嗜睡 74 %、记忆力下降 80 %、反映迟钝 30 %、夜尿增多 2 8%,而青年组则以打鼾、白天嗜睡为主。PSG监测结果 ,两组入睡潜伏期、快动眼睡眠及最低血氧饱和度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老年组唤醒次数 39.4± 19.6 ,非快动眼睡眠 (SⅠ -Ⅱ) 70 .0 %± 12 .1%,(SⅢ -Ⅳ) 10 .9%± 9.8%、氧减饱和度指数(ODI) 36 .3± 2 0 .5、呼吸紊乱指数 (AHI) 32 .3± 18.1,与青年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1)男性、肥胖是老年人OSAHS的重要易患因数 ;(2 )老年人OSAHS有较高的合并症 ,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 ;(3)老年人OSAHS的临床表现易与一般衰老症状相混淆 ,应注意鉴别 ;(4)PSG监测反映出来的反复呼吸暂停、低通气所引起的低氧血症、睡眠结构紊乱是引起各种合并症和临床症状的病理  相似文献   

12.
年龄对大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年龄对大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 ,探讨衰老肝细胞胰岛素受体改变的意义和胰岛素抵抗的机理。方法  2 0只大鼠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 ,用放免法和放射性配体-配体测定法分别测定其血浆胰岛素和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结果 老年大鼠血浆胰岛素浓度较青年大鼠显著升高 (P <0 .0 5 ) ,肝细胞高亲和力受体数目较青年大鼠明显下降 (P <0 .0 5 ) ,两组间低亲和力受体数目和亲和力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大鼠肝细胞高亲和力胰岛素受体数目在老年期下降 ,老年大鼠存在有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王丹薇 《河北医学》2001,7(4):289-290
目的 :为提高原发性肝癌 ( PHC)诊断和防治水平 ,分析青年和老年 PH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对 95例青年 PHC和 112例老年 PHC进行了临床比较。结果 :1两组 PHC男女之比 ,青年组 4∶ 1,老年组 4 .4∶ 1;2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方面 :青年组肝区痛及脾大明显 P<0 .0 1,P<0 .0 5;3老年 PHC以单个局限型为主 ,青年以弥漫型为主 ;4青年组 AFP( +)占 67.37% ,>30 0 ng/ ml占4 1.5% ,老年组 AFP( +)占 4 6.4 3% ,>30 0 ng/ ml占 2 6.79% .肝功能异常老年组明显 P<0 .0 1或0 .0 5;5HBVM( +)青年组占 92 .63% ,HBs Ag( +) 84 .2 1% ;老年组分别为 79.4 6% ,62 .50 %。结论 :青年人 PHC恶性程度高 ,对 HBs Ag( +)青年男性定期检测 AFP和 B超 ,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差异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忠民  刘海波 《吉林医学》2000,21(4):230-231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 5例青年组 (年龄≤ 40岁 )与 1 4 3例老年组 (年龄≥ 6 5岁 ) AMI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青年组 AMI吸烟者占 73.3% ,明显高于老年组 (P<0 .0 1 )。老年组 AMI发病率 38.9% ,无心绞痛者占 37.8% ,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分别为 2 9.4%、2 2 .4%及 2 7.3% ,均明显高于青年组 (P<0 .0 5 )。结论 :青年组 AMI吸烟者明显高于老年组 ,老年组 AMI发病率、无心绞痛者、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青年组  相似文献   

15.
青年与老年结直肠癌C -erbB - 2不同表达与DNA倍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青年和老年结直肠癌 (CRC)患者C -erbB - 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学和细胞DNA倍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63例青、老年CRCC -erbB - 2 ,流式细胞学分析青年和部分老年患者的DNA倍体。结果 C -erbB - 2蛋白阳性表达在 31例青年CRC中有 1 4例 (45 .2 % ) ,而 32例老年CRC中仅 4例 (1 2 .2 % ) (P <0 .0 1 ) ;癌的DNA非二倍体发生率青年组为 87.1 % (2 7/ 31 ) ,老年组为 2 8.6 % (4/ 1 4 ) (P <0 .0 0 1 )。在腺癌、高 -中分化、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及浅度浸润的癌中 ,青年组C -erbB - 2蛋白的阳性表达和非二倍体发生率均高于老年组 (P <0 .0 5 ,P <0 .0 0 1 )。结论 青年和老年CRCC -erbB - 2蛋白表达不同与细胞DNA倍体密切相关 ,并有助于了解青年CRC的高恶性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细胞琥珀酸脱氢酶 (SDH)和三磷酸腺苷酶 (ATPase)的增龄变化规律。方法 健康雄性大鼠 3 0只 ,分为幼年组 (2 0~ 2 5日龄 )、青年组 (3~ 5月龄 )和老年组 (13~ 15月龄 )。常规冰冻切片 ,Chayen法显示SDH ,图像分析仪测量平均光密度 (MOD) ;Mg2 + -ATPase显示ATPase ,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青年组SDH的MOD显著高于幼年组(P <0 .0 1)和老年组 (P <0 .0 5 ) ,老年组高于幼年组 (P <0 .0 5 ) ;青年组ATPase的活性最强 ,老年组次之 ,幼年组最低。结论 从幼年到青年是酶活性迅速增强期 ,后SDH和ATPase的活性逐渐下降 ;心不同部位ATPase的活性、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青年男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江南  袁仁鲜 《广西医学》2009,31(2):203-205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男性冠心病患者315例,按年龄分为青年冠心病组(n=145,年龄〈45岁)和老年冠心病组(n=170,年龄〉60岁)。对两组间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以及吸烟史、高血压病史、饮酒史、糖尿病史及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冠心病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青年组中的吸烟史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而高血压病病史和糖尿病史方面明显低于老年组(P〈0.01)。(2)青年组的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而两组间TC、HDL、LDL的水平没有明显差别。(3)青年组单支病变比例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三支病变比例明显低于老年组(P〈0.01);双支病变在两组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4)青年组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却明显低于老年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吸烟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高度紧张性职业也是青年男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发病较急,多以急性心肌梗死起病,冠脉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与血浆C型利钠肽 (C typenatriureticpeptide ,CNP)浓度的关系。方法 :观察 138例高血压患者 ,其中青年组 46例 ;老年组 5 6例 ;中年组 36例 ,属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和血浆CNP浓度以及服吲哒帕胺后血浆CNP浓度的变化 ,同时选 3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 :高血压组CNP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0 1)。青年组血浆CNP显著低于非青年组 (P <0 0 0 1)。老年组血浆CNP又显著高于非老年组 (P <0 .0 0 1)。血浆CNP与血压呈负相关 (疗前SBP ,r =-0 6 34,P <0 1;DBP ,r =-0 86 6 ,P <0 0 5。疗后SBP ,r=-0 70 8,P <0 1;DBP ,r =-0 886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浆CNP较正常人低 ,青年高血压血浆CNP降低更甚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CNP降低较非老年高血压程度低。CNP参与血压的调节 ;吲哒帕胺有血管肽酶抑制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与青年胃溃疡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158例胃溃疡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与青年组,各79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病因等.结果 老年组和青年组胃溃疡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同,黑便与呕血、贫血及消瘦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反酸嗳气、上腹部疼痛及牙痛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长期吸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不规律饮食与不合理作息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溃疡部位多发生于胃窦部,直径一般<2cm,而老年组溃疡部位同样好发于胃窦部,但胃底部与胃体部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胃窦部发生率明显低于青年组患者(P<0.05),直径一般>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青年组胃溃疡患者在不规律饮食与不合理作息方而更显著,而老年组患者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方面比例多于青年组,青年组溃疡部位多发生于胃窦部,直径一般< 2cm,而老年组胃底部与胃体部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直径一般> 2cm.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肺心病血清尿酸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观察 6 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变化 ,并与健康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较。结果 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期血清尿酸较健康老年组显著增高 (P <0 0 1) ,健康老年组与健康青年组血清尿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肾功能可能受损和核酸增加是血清尿酸增高的主要原因。血清尿酸测定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和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