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目的 运用已有的小鼠体外三维着床模型观察LIF抑制状态下对胚胎着床这一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其转导通路中下游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而探究LIF及其转导通路在胚胎着床中的功能.方法 将小鼠内膜组织置于有不同浓度LIF抗体(0.1和1.0μg/ml)及正常IgG对照和阴性对照的培养基中预培养0.5h.然后进行内膜组织和囊胚的共培养,观察比较胚胎与内膜的黏着率的不同,并对抗体处理后的内膜进行STAT3及pSTAT3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运用1.0%抗体预处理组的黏着率与正常IgG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STAT3的表达在经LIF抗体预处理的内膜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LIF在小鼠胚胎着床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LIF表达的降调节可以显著降低胚胎黏着率.LIF对胚胎黏着的作用可能是通过JAK/STAT通路中STAT3的磷酸化活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基因在小鼠胚泡着床窗口期了宫内膜表达的特定部位.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只孕期第4天的小鼠子宫内膜着床点和旁组织的LIF mRNA进行检测.结果:20只孕期第4天的小鼠着床点LIF mRNA表达平均水平为0.5316,旁组织LIF mRNA表达平均水平为0.3711.统计处理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胚泡着床窗口期,小鼠子宫内膜胚泡着床点和旁组织LIF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IF)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及LIF蛋白的组织定位。方法用RT-PCR半定量法测定LIF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LIF蛋白的组织学定位。结果LIF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呈时序性规律表达,孕早期升高,第4天达到高峰,比未孕期明显增高(P<0.01),此后下降,到孕第7天降到孕前水平;LIF蛋白主要定位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且第4天染色最深,间质细胞无LIF表达。结论LIF的表达高峰与小鼠孕卵着床时间吻合。因此,LIF可能参与了着床的启动,LIF参与着床可能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鼠子宫中胚胎着床部位与非着床部位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的分布差异,探讨其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
作用。方法取真孕(n=30)和假孕小鼠(n=30)子宫组织,选择30只妊娠小鼠模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30只假孕小鼠模型作为
对照组,在围着床期取两组小鼠子宫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组织中M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白血病抑制
因子(LIF)的分布,分析比较子宫组织中胚胎着床部位和非着床部位Mφ、iNOS和LIF的分布差异及相关性。结果在小鼠子宫
组织中,观察到实验组Mφ在D4.5(雌鼠交配后次日晨阴道见栓为D0.5)前主要分布子宫内膜,D4.5后主要分布于子宫外膜,对
照组Mφ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实验组iNOS在D4.5前主要分布子宫内膜,D4.5后主要见于子宫肌膜和外膜,对照组iNOS主要
位于子宫内膜,且实验组Mφ和iNOS分布呈正相关。此外,实验组LIF显著表达于子宫内膜,对照组几乎不表达,二者间有统计
学差异(P<0.05);着床部位Mφ、iNOS和LIF明显高于非着床部位,其中Mφ、LIF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着床期
小鼠子宫组织中Mφ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及胚胎着床点,并伴有iNOS和LIF的表达,提示Mφ在胚胎着床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受精以及受精卵的早期发育,发生在输卵管中,一般动物为3~4天;也有长达16天者,如蝙蝠。进入子宫后的胚胎发育阶段,不同种属也有差异,一般是发育到桑椹期或胚泡早期;也有发育到具有内胚层的胚泡期才进入子宫的,如蝙蝠。着床时间一般开始于交配后6~7天,食肉类为12~13天,牛在20天以后,而大鼠、小鼠在交配后5天着床。着床是发生在胚泡滋养外胚层与子宫内膜之间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一系列形态、生理及生化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超排卵和生理水平时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etor,LIF)表达的情况,探讨超排卵是否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超排卵妊娠组(超排卵组)和自然妊娠组(对照组)2组,每组30只,分别选取动情周期当天、合笼后发现阴道栓第2、4、6、8天共5个时间点取小鼠子宫内膜,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测定小鼠子宫内膜LIF的蛋白表达和LIFmRNA的表达。结果超排卵组和对照组LIF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上的表达上有相似的规律:即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LIF蛋白和LIFmRNA在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表达增加,继之呈下降趋势,但其峰值在时间上有所不同,超排卵使LIF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上表达峰值提前。结论超排卵对围着床期子宫内膜LIF表达有影响,使其表达峰值提前,而白血病抑制因子是参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从而可以推测超排卵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有负面影响,导致种植后妊娠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LIF具有抑制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并保持其增殖能力的作用,LIF基因在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有强烈的表达,且有极强的时段性。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并受到体内激素水平的调控,胚胎绒毛细胞LIF基因表达对促进胚胎早期发育及胎盘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免疫学     
040076 LIF及其抗体对小鼠胚胎着床影响的体外研究/王丽…//现代妇产科进展一2003,12(5).一327一329 将妊娠4d的小鼠胚胎种植于已建立的子宫内膜体外模型上,观察不同浓度的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及其抗体对小鼠胚胎的粘附、植人及扩展情况。并用RT一PCR法测定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整合素阶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LIF促进了胚胎的粘附(P<0.05),胚胎的扩展率降低。加人LIF抗体(5, 10拼g/ml)降低了胚胎的粘附率(P<0.05),同时LIF对整合素田的表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加人抗体后整合素田的表达降低。结论:LIF可能通过上调整合素阳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超排卵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表达水平,探讨补肾安胎方对超排卵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注射PMSG和HCG造成小鼠超排模型后合笼,正常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后合笼.中药组给予补肾安胎方,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蒸馏水.于妊娠第4天(Pregnancy day 4,Pd4)、第五天(Pd5)留取妊娠子宫;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LIF蛋白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LIF mRNA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显示3组小鼠LIF蛋白表达空间分布无明显差异.RT-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Pd4 LIF表达呈强阳性,Pd5表达下降,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后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安胎方能协调由于控制性超排卵所致的子宫内膜LIF表达水平,从而提高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分泌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内分泌的反馈作用,组成十分复杂的调节环路.阿片肽参与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不同实验室报告结果不尽一致,特别是阿片肽对影响动物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方面,有些实验显示增强作用,有的则是相反的结果,为此,作者选用不同浓度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ND)在控制同样的实验条件下,研究它对BALB/C小鼠和SD大鼠脾淋巴细胞的PHA反应的影响,探索不同动物种属.在神经内分泌对免疫反应调节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低种植率始终是生殖医学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也是限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胚胎的成功着床取决于胚泡的侵入能力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然而,大量的临床试验发现即使胚胎质量良好,胚胎的种植率仍然较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可能是导致低种植率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内膜容受态的建立能促进胚胎与内膜的相互作用,利于胚胎着床。明确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是改善内膜容受性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成为生殖领域的热点,该文主要对内膜容受性的经典标志物如胞饮突、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同源框A 10(HOXA10)基因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人胚胎培养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及其与胚胎质量、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取35例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ICSI)的不孕患者受精后第三天的胚胎培养液,分为优质胚胎组和劣质胚胎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中LIF的含量。结果:LIF在人胚胎培养液中有表达,优质胚胎培养液中LIF的含量较劣质胚胎培养液中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胚胎培养液中的LIF含量与妊娠结局关系明显,LIF含量〉700ng/L时妊娠结局较好。结论:LIF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测定胚胎培养液中的LIF含量可以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卵泡液中LIF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①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妇女卵泡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对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②方法应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5例体外受精妇女排卵时卵泡液中LIF的水平,分析其与取卵数、卵子受精率、早期胚胎的质量以及移植结局的关系。③结果卵泡液中LIF的浓度与卵子的受精率以及胚胎的质量呈正相关(r=0.613、0.591,P〈0.05);妊娠组卵泡液中LIF的浓度与未妊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t=0.630,P〉0.05)。④结论卵泡液中LIF水平影响卵子成熟、早期胚胎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HRT-FET)周期子宫内膜的最佳容受时间。方法  根据子宫内膜暴露于黄体酮天数的不同(3、4、5、6和7 d),将52例行HRT-FET的患者依次定义为P3组、P4组、P5组、P6组及P7组,分别观察各组胞饮突形态及覆盖面积,并检测整合素αvβ3、同源框基因A10(HOXA10)及LIF 3种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多数患者在黄体酮补充6 d时,其子宫内膜胞饮突发育程度与αvβ3、HOXA10及LIF 3种蛋白表达水平一致性达到最高。结论  将胞饮突发育程度检测作为冻融胚胎移植时间评估的参考依据是可行,于黄体酮补充3 d时对胚胎进行移植,可能是实现子宫内膜与胚胎同步化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手术治疗对改善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IF) 和整合素αvβ3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输卵管积水患者60例,输卵管阻塞患者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输卵管积水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及阻塞组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LIF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情况。【结果】LIF和整合素αvβ3在输卵管积水患者手术前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阻塞组(P<0.05),经手术治疗后,子宫内膜种植窗期的LIF和整合素αvβ3表达水平与阻塞组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种植窗期的LIF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降低了种植窗期子宫内膜LIF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LIF和整合素αvβ3可能是影响输卵管积水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因子,手术治疗可改善种植窗期子宫内膜LIF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胚胎培养液中胚胎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与胚胎发育及植入潜能的关系。 方法选取首次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CSI-ET)手术的新鲜周期不孕患者80例,胚胎在体外采用单液滴单胚胎培养,在取卵受精后第3天进行胚胎移植,且移植胚胎数量均为2枚。收集新鲜周期移植胚胎相对应的卵裂期培养液微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上清的IL-1β水平。根据每周期胚胎种植率,将入组患者分A组43例(种植率为0%)、B组27例(种植率为50%)、C组10例(种植率为100%)。比较3组主要临床资料与胚胎实验室相关参数、在移植胚胎培养液中分泌的IL-1β水平、移植胚胎形态学累积评分;分析IL-1β水平、移植胚胎形态学累积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80例患者中临床妊娠37例,临床妊娠率为46.3%,其中单胎妊娠27例,双胎妊娠10例。3组主要临床资料与胚胎实验室相关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移植胚胎卵裂期培养液中IL-1β水平高于A组,C组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移植胚胎形态学累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水平与胚胎形态学累积评分呈正相关(r=0.587,P<0.05)。 结论胚胎培养过程中胚胎分泌的内源性IL-1β与胚胎发育及植入存在密切相关性,其对胚胎的评估以及早期胚胎干预的研究可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