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乌鲁木齐市亚健康人群分布情况及亚健康人群中医证候,为制定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不同职业,不同性别、年龄在18-55岁之间的乌鲁木齐市民采取问卷调查及中医临床专家现场访谈后进行中医证候判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合格的问卷由录入员采用Excel软件,将问卷内容输入,进行逐项核查,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17.0系统。结果:符合亚健康诊断标准者占78.87%,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布以肝肾阴虚证最多,痰热内扰证最少,8个证型构成比排列顺序为: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肝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阻证〉肺脾气虚证〉痰热内扰证。结论:认识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对今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干预治疗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亚健康中医证候问卷调查表.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法及Delphi法确定大学生亚健康常见的临床表现,根据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将大学生亚健康常见的临床表现设计成问卷条目,形成问卷调查表的初稿.应用初稿进行小样本流调,采用统计学的频率分布法、相关性分析及信度效度检验,对问卷调查表初稿的条目进行修改,形成正式稿.结果 形成包括气血亏虚证、心脾两虚证、湿热蕴结证、肝气郁结证、肝郁化火证、肝郁脾虚证和肝肾阴虚证7个维度、自填与访谈相结合的问卷调查表.结论 制定的大学生亚健康中医证候问卷调查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大学生亚健康中医证候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表现及其中医基本证候分布特征。方法以体现中医特色的亚健康调查问卷为工具,通过对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中医临床专家的判断,并应用聚类及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亚健康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主要证候要素及其基本证候特征。结果对1828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以疲劳、失眠、情绪失调、疼痛等症状群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虚、湿、热、郁、瘀、气滞、津亏、痰为主要证候要素;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心、肝、脾、肾、胆、胃等;以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脾虚湿困、肝肾阴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湿热蕴结、肝郁化失、脾肾两虚、痰气互结等10类基本证候多见。结论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表现多呈现某一症状为主,其他症状伴随出现的症状群,其证候要素和基本证候分布以心、肝、脾等脏腑功能虚损为主,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临床调查,运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等相关标准,由两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每一位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表现进行辨证,并对辨证结果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95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辨证结果共计81种,经过拆分后共获得24个证候类型,其中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肝火炽盛证、肝胃不和证、脾虚湿阻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胆郁痰扰证和痰热内扰证。提取证候要素共计17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肝、脾、肾、胃、心、胆、肺;病性类证候要素10个,分别为气滞、气虚、热(火)盛、湿阻、痰阻、阴虚、气逆、阳虚、血虚和血瘀。结论: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证候类型较多,涉及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病位类证候要素涉及5个脏与2个腑,以涉及肝、脾的证候最为多见;病性类证候要素虚实均有涉及,实以气滞最多见,虚以气虚最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人群的症状分布特征。方法:运用"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3版)"在常规体检人群中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取1 397例亚健康人群的基本信息、症状信息和中医舌脉信息,通过频数与程度分析,对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的相关症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相关18个症状的分析,其中疲劳、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喜太息、四肢无力5个症状最为常见,疲劳、急躁易怒、喜太息、情志抑郁、食后胃胀等5个症状发生程度最高。结论:疲劳、急躁易怒、喜太息、情志抑郁、食后胃胀等5个症状可作为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的基本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吉林省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分布,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中医干预方法.方法 随机调查研究852例吉林省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态,进行中医证候分布与亚健康原因相关性的研究.采用体格检查、问卷调查、访谈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结果 852例亚健康中,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高学历、已婚、女性高校教师为亚健康的主体.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布依次是心肝气虚证、心脾两虚证、脾虚湿盛证、肝郁脾虚证、心肺气虚证、肝火证、心火证、胃火证.且单纯证型较少见,多为几个证型相兼.结论 高校教师亚健康情况与社会生活因素、生活方式、个体因素有关,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状态、职业道德,对教育事业产生很大影响,应积极进行中医干预.  相似文献   

7.
HBV携带者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HBV携带者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诊断要素。方法:采取问卷、专家体检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317名HBV携带者进行调查,对其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HBV携带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并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对各主要证型的诊断要素进行归纳总结。结亲:在所调查的317名HBV携带者中有208名表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发生率为65.66%;主要临床症状有22个,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疲劳乏力、小便黄、脘胁不适等:涉及中医证候分型有10个,其中以肝郁脾虚证、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心肝郁热证等证型多见。结论:大多数HBV携带者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的特点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厦门市207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进行调查,分析这一群体的中医证候类型分布及体质特点,为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中医药干预手段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亚健康临床指南》,采取调查问卷对厦门市207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进行中医证候资料收集,并进行中医辨证及体质辨识。结果 (1)共收集到12种证候类型,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序前五位依次为:脾虚湿困型31.9%,肝郁脾虚型16.4%,湿热蕴结型11.6%,气血两虚8.2%,气虚血涩7.7%。(2)共辨识10种中医体质类型,平和体质1例(0.5%),偏颇体质206例(99.5%);偏颇体质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序前五位依次为:痰湿质32.9%,气虚质21.3%,气郁质15.5%,阴虚质9.2%,湿热质8.2%,痰湿质最高。结论厦门市207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中医证型及体质分布具有本地区特点,可以为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的中医药干预手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第一轮专家问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方法 :根据文献资料和预试结果 ,编制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专家问卷 ,向全国范围内遴选出的 10 2位专家发放问卷调查。结果 :在回收的 92份问卷中 ,5 0 %以上的专家认定五类常见证候。结论 :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郁痰阻证、心脾两虚证、肝郁血瘀证是抑郁症的备选常见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探讨广州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广州地区521名亚健康状态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观察记录中医问诊指标、舌诊和脉象指标,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症状有31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个症状分别是没精神、嗜睡、眼疲劳、抑郁、生活没意思、头昏、饭后困倦、疲乏、易怒、入睡难。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为6类,分别为气滞血瘀证、肝气郁结证、湿热证、阳虚证、气血亏虚证、阴虚证。【结论】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能够对以问诊为基础的症状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方法 选取符合病例诊断标准的110例患者进行临床证候调查,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辨证分析确定其证型;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研究对象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的特点.结果 110例患者共计12种证候,包含病位类证素6个,病性类证素11个.实性证候要素中以肝郁、气滞为基本要素,虚性证候要素中以肾虚、脾虚为主,各证候要素按出现频率高低依次为:肝郁>气滞>湿热>肾虚>痰湿>脾虚>血瘀>心虚>气虚>阴虚>阳虚. 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早期多以实证为主,后期为虚实夹杂证,肾虚肝郁、痰湿瘀阻是其基本病机,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卒中后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虚实证候关联及动态变化。方法设立54个常见卒中后抑郁症中医证候量表,分析常见症状,归纳为9个证候变量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9个证候变量因子中实证:肝气郁、痰浊证、瘀血证排在前三位,虚证:肝阴虚、肾阴虚、脾气虚、肾阳虚、脾阳虚、心气虚证候因子分别排在4—8位。证候虚实关联中肝郁气滞证、痰瘀交结证两个因子排在前两位,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3个证候因子分别排3—5位。结论各证候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演变,最终导致卒中后抑郁症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初步建立其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方法]筛选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中医证候进行提取和分析,征询全国乳腺癌以及中医诊断学领域专家的意见后,初步建立乳腺癌伴抑郁症的辨证分型标准。[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归为4类,每类中取载荷0.5以上的症候变量为主成分;根据主成分分析,将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分为4个证型: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心脾两虚,每一型均包含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结论]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辨证分型标准模型的初步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伴抑郁症的辨证分型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揭示青春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评价思春宁胶囊治疗该综合征常见证———肝郁脾虚、阴血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进行较大样本抽样调查基础上 ,根据中医证诊断标准分析得出该综合征的证分布规律 ;运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思春宁胶囊进行临床疗效总结。结果 单一证出现率 :脾虚证 >肝郁证 >肾阴虚证 >心火亢证 >肝阴虚证 >血虚证 >痰阻证 ;兼见证出现率 :肝郁脾虚证 >肾虚火亢证 >心脾两亏证 >脾虚痰阻证 >肝肾阴虚证。男生以肝肾阴虚、心火亢盛为主 ,女生以肝郁脾虚血亏更多见。思春宁胶囊组的治愈率为 4 3.33%、总有效率为 93.33% ,与对照组比较 ,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青春期综合征以肝郁脾虚、阴血不足证为多见 ;男、女生间的证候类型存在较大区别。思春宁胶囊对肝郁脾虚、阴血不足证有确切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中医证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肠癌中医证型构成分布主次,为临床治疗提供辨治方向。方法检索近10年网络数据库中西医学期刊,从383篇论文中收集中医治疗大肠癌确诊病例4 543例,对32种证型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比较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及其差异。结果大肠癌常见中医证型依次是脾气虚弱型、湿热内蕴型、气血两虚型、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结论大肠癌发生、发展的中医主要病理机制与脾气虚弱、湿热内蕴、气血两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和脾肾阳虚等相关,其证型结构的排列主次可为制定大肠癌中医治疗方案的框架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主要病名下的证素分布特点,总结慢性胃炎的发病规律。方法选择慢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胃痞"患者各60例,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其证候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痛和胃痞主要病位证素相同,为胃、脾、肝;主要病性证素相同,为气滞、阳虚、气虚、湿;证素组合频率较高的有:肝脾胃加气滞加气虚、脾胃气虚、脾胃湿、脾胃阳虚、肝脾胃气滞。结论慢性胃炎的证素特点和发病规律基本相同,病变实质为虚实夹杂,虚证以脾气虚弱、脾阳不足为主,实证以胃气不降、肝气郁滞、湿邪阻滞为主。  相似文献   

17.
Xie H  Yang H  Wu W  Guan W  Ke Q  Li Y  Dai M  Xiao G  Li Y  Zhang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7):960-962
目的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型及病性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将18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型概括为单一证型(肝气郁结,肝肾亏虚,脾肾亏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复合证型和无证可辨型。病性划分为实证、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同时检测其血清HBVDNA水平,并分析其与中医证型及病性的关系。结果无证可辨型、单一证型及复合证型之间HBV DNA无统计学差异(F=0.910,P=0.404)。单一证型之内的不同证型之间HBV DNA亦无统计学差异(χ2=4.672,P=0.323)。不同病性之间HBV DNA无统计学差异(F=0.631,P=0.596)。结论 HBV DNA不宜作为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型的微观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炎中医证型与尿表皮生长因子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慢性肾炎中医证型与尿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 EGF含量,结果显示慢性肾炎各中医证型中尿EGF含量差异显著(P〈0.01),肺肾气虚组〉气阴两虚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正常人组。说明尿EGF可以做为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结果]3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临床中以肝胆湿热、肝郁脾虚和脾肾阳虚型为主,分别占40.91%、31.31%和13.89%。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病毒处于高复制状态,而脾肾阳虚患者病毒处于低复制状态。[结论]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与乙肝病毒高复制状态有显著相关性,湿浊之邪与乙肝病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回顾性研究法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构成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虚、阳虚、阴虚、痰浊、水饮、血瘀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性要素,心、肺、脾、肾、肝是基本病位要素;心力衰竭的病位证素在不同证候中具有对应的病性类证素。在气虚、痰浊为主的证候中,多与肺相关;在阳虚、血瘀为主的证候中,多与心相关;而以水饮为主的证候中则与心、肺均相关。结论:通过对心力衰竭证候要素及其相关关系的研究,为建立以证候要素为基本单位的辨证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心力衰竭临床辨证提供新的思路,提示临床辨证可灵活组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