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在体外循环使用中对手术室不同位置的环境影响. 方法 择期CPB下双瓣置换术患者99例,ASAⅡ-Ⅲ级,心功能Ⅱ-Ⅲ级,在百级洁净层流手术室中,根据体外循环过程中吹入七氟烷浓度将患者分为3组:A组34例患者(2%七氟烷),B组33例患者(2.5%七氟烷),C组32例患者(3%七氟烷).三组均在体外循环开始时吹入,并用中心负压吸引将七氟烷从氧合器排气口直接排至手术室外.在吹入七氟烷前(T0)、后15 min(T1)、30 min(T2)、45 min(T3)、60min(T4),分别统一使用专用气囊回收,在麻醉师(M)、巡回护士(X)、外科医师(S)、体外循环医师(T)、储血罐开口上方1 cm(R)和氧合器排气口(0)位置分别采集空气,检测空气样本中七氟烷浓度. 结果 在X和T位置:C组检测到七氟烷浓度并随着使用七氟烷时间延长逐渐增加(P<0.05),且在T4时检测七氟烷浓度接近手术室环境七氟烷安全浓度2×10-6;在A组和B组吹入七氟烷后各观察时点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和S位置:C组和B组在T3、T4检测到七氟烷浓度,C组较B组七氟烷浓度高(P<0.05).在X、T、R和0位置:在吹入七氟烷后相同观察时点检测到七氟烷浓度比较,C组最高,A组最低(均P<0.01). 结论 体外循环中使用小于2.5%七氟烷不会造成手术室环境污染,当大于3%七氟烷长时间使用,可能在体外循环医师和巡回护士位置发生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5,(5):541-54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联合丙泊酚对小儿麻醉后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以及补体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择期行非心脏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32例给予2%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B组32例给予2.5%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C组32例给予3%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分别于全身麻醉诱导前(T1)、麻醉开始后30min(T2)、手术结束后3h(T3)3个时间点检测三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 I)、C反应蛋白(CRP)和补体(C3、C4)含量水平。结果:1三组在麻醉前cTn I、CRP、C3、C4均无明显差异(P>0.05);2与T1相比较,三组在T2、T3时cTn I、CRP、C3、C4均明显升高(P<0.05);3相同时间各组间对比,B、C两组在T2、T3时cTnI、CRP、C3、C4明显高于A组(P<0.05);C组在T2、T3时cTnI、CRP、C3、C4较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七氟烷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与患者心肌损害成正相关,低浓度的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适合于小儿手术时全身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中比较降温期pH稳态血气管理和深低温阶段低流量灌注对脑保护的作用能力。方法:24头乳猪根据不同的体外循环脑保护处理方法随机平均分成四组,A组:深低温停循环、降温期alpha稳态血气管理;B组:深低温停循环、降温期pH稳态血气管理;C组:深低温低流量、降温期alpha稳态血气管理;D组:深低温低流量、降温期pH稳态血气管理。比较不同脑保护方法和体外循环阶段对脑血流(CBF)、脑氧代谢率(CMRO2)、脑乳酸含量、脑水含量和脑电图(EEG)的影响。结果:B组、D组降温末CBF均高于A组、C组,而CMR02,则低于A组、C组,B组、D组降温期EEG平坦波出现较早。C组、D组复温期CBF、CMRO2和EEG恢复好于A组、B组。复温末A组、B组颈内静脉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D组,组间无脑水含量的显著差异。结论:深低温体外循环低流量灌注对脑保护的作用能力强于降温期pH稳态血气管理。但两种方法配合应用具有脑保护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氯胺酮、七氟烷、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头颈手术小儿10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A组)、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组(B组)、七氟烷组(C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E组),各20例。记录插管前、插管时、术中10 min、手术结束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情况。结果: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C、D、E组均低于A组(P0.05~P0.01),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B、C、E组均短于A组(P0.01)。结论:与氯胺酮比较,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和缩短苏醒时间,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5.
毛倩倩  邹俊  张中军 《重庆医学》2012,41(19):1975-1976
目的观察七氟烷后处理对患者体外循环下肺静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40位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七氟烷后处理组(A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每组20例。于开胸后即刻(T1),主动脉开放后5min(T2)和心脏复跳后30min(T3)分别抽取肺静脉血标本,以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T3时IL-6和TNF-α的含量均较T2时增加(P<0.05),但A组的上升幅度要明显小于C组(P<0.01)。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导致的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并比较低流量异氟烷及七氟烷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6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儿,分别采用低流量异氟烷及低流量七氟烷进行麻醉,比较其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苏醒对间、拔管时间及躁动情况等指标.结果 与麻醉前及七氟烷纽相比,异氟烷组患者麻醉诱导时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而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心率变化则无显著差异(P>0.05);与七氟烷组相比,异氟烷组患者拔管时间显著延长,躁动发生率显著增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流量七氟烷及低流量异氟烷麻醉均可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但前者对血压影响小且麻醉恢复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新生儿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和静脉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 45例新生儿患者,ASA Ⅰ~Ⅲ级,行全身麻醉.随机分为3组(n=15):静脉诱导组(A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组(B组)、6%七氟烷吸入诱导组(C组).患儿入室后记录平均血压(MA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插管不良反应.记录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MAP和HR.结果 两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组的意识消失时间显著比静脉诱导组短(P<0.01).气管插管时间B组显著短于C组,C组明显短于A组(P<0.01).在插管后1,3,5 min 3个时刻点的HR和MAP均较基础值下降(P<0.01).在插管后的1,3,5 min时间点上,3组心率之间变化有差异(P<0.01);8%七氟烷吸入诱导的B组MAP明显低于A,C两组相应时刻点的MAP(P<0.01),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七氟烷用于新生儿全麻诱导,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诱导技术,6%的七氟烷比较适合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术后心脏损伤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18例。S组(七氟烷组)和I组(异氟烷组)在麻醉诱导后至体外循环转流前分别吸入七氟烷和异氟烷进行心脏预处理:监测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1.3 MAC,持续30 min,并洗脱15 min。C组(对照组)吸入纯氧。3组患者麻醉维持选用芬太尼(40~45μg/kg)和咪达唑仑,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3组施行相同的CPB和手术方式。观察心脏自主复跳率和复跳时间,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使用时间,种类及使用数量。并观察手术前,主动脉开放4 h、24 h、36 h的静脉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结果 3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主动脉开放后S组和I组在相同时间点的CK-MB和cTnI的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S组的CK-MB和cTnI在相同时间点略低于I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组和I组的心脏复跳时间,低于C组(P<0.01);S组的辅助循环时间低于I组和C组(P<0.01)。结论七氟烷和异氟烷一样,预处理后可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引起的心肌酶释放;有利于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但不能说明七氟烷优于异氟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及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行择期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1.5mg/kg)(A组)、8%七氟烷诱导组(B组)、6%七氟烷诱导组(C组),分别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入麻醉方法。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即刻(T1)、术中(T2)、术毕即刻(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3组的入睡时间(t1)、睁眼时间(t2)及不良反应,全部患者于手术后5 min行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结果:C组在诱导后即刻,SBP、DBP、MAP和HR与A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毕的SBP、DBP、MAP和HR,三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与A组相比,入睡时间及睁眼时间,3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C组与A组比较,定向力、计算能力及记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七氟烷用于无痛人工流产诱导,不仅可以维持满意的镇静效果和血液动力学的平稳,而且对认知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全凭七氟烷吸入和七氟烷复合不同剂量丙泊酚麻醉诱导进行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年龄1~10岁,平均年龄为(4.2±1.2)岁,体重9~30 kg,平均体重为(12.9±3.1)kg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将患儿随机均分为全凭七氟烷吸入诱导组(A组)、七氟烷复合2 mg/kg丙泊酚组(B组)和七氟烷复合3 mg/kg丙泊酚组(C组).患儿入手术室后,调节挥发罐刻度至6%,氧流量为5 L/min,预充呼吸环路30 s后,予面罩吸入七氟烷.待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后,A组继续予七氟烷吸入诱导100 s后行气管插管;B、C两组先分别静脉注射丙泊酚2、3 mg/kg,再继续予七氟烷吸入100 s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即刻及插管后1、3、5 min时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插管时的反应.结果 所有患儿均一次性顺利完成插管,仅A组有4例患儿发生呛咳及有体动反应.A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为45%(9/20),显著低于B组的70%(14/20)和C组的80%(16/20,P值均<0.05).C组气管插管前即刻的MAP为(75±10)mmHg(1 mmHg=0.133 kPa),显著低于同组诱导前的(92±11)mmHg(P<0.05).A组插管后1 min的MAP为(104±16)mmHg、HR为(126±14)次/min,显著高于同组诱导前的(89±9)mmHg、(106±10)次/min及同组插管前即刻的(80±10)mmHg和(100±14)次/min(P值均<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不同剂量(2~3 mg/kg)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的过程平稳,可抑制插管反应,为气管插管提供较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七氟烷不同吸入浓度在小儿全麻诱导过程中静脉穿刺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相关性。方法全麻患儿90例,均为ASAⅠ级,根据呼气末七氟烷浓度随机分为A组(2MAC,30例),B组(2.5MAC,30例),C组(3MAC,30例)。观察三组患儿麻醉诱导时的BIS值及静脉穿刺时体动反应。结果三组患儿静脉穿刺时体动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组最低。三组患儿吸入七氟烷诱导深度与BIS有相关性(r=-0.954 9,P<0.000 1),但在C组观察到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2.7MAC时BIS值存在一过性升高。结论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3MAC时最宜静脉穿刺,且在七氟烷吸入诱导的整个过程中其与BIS有相关性。BIS与小儿七氟烷全麻诱导深度之间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比较异氟烷与七氟烷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异氟烷组(A组)和七氟烷组(B组),每组30例,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患儿麻醉苏醒恢复情况。结果诱导给药后1 min与基础值和B组相比,A组平均动脉压(MAP)有所下降(P〈0.05);心率(HR)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吞咽反射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七氟烷与异氟烷复合静脉麻醉均可应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但七氟烷较异氟烷麻醉恢复更快更平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尼卡地平在体外循环中控制降压的效果并观察复温期中心温度和外周温度差及对复温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尼卡地平(N)组,硝普钠(S)组,对照(C)组,每组20例.在体外循环(CPB)中平均动脉压(MAP)升至10.65kPa时给予尼卡地平或硝普钠,观察二药起效时间、维持MAP在6.65-9.30kPa时所需剂量、中心温度与外周温度差、温度平衡的时间、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及停机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开放升主动脉后N组18例自动复跳(90%),S组14例(70%)自动复跳,两组的复跳率均高于对照组11例(55%)(P<0.05),N组复跳率高于S组(P<0.05).停机后两组外周阻力(SVR)较CPB前明显下降(P<0.01),每搏量(SV)和心指数(CI)均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SVR降低,SV和CI增加的比例两用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复温期N组鼻咽温11min达到复温要求,S组17min达到复温要求,C组23 min才达到温度要求.结论:CPB中应用尼卡地平具有复温快、温度平衡快,控制血压起效快,心脏自动复跳率高,停机后心率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面罩七氟烷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优点.方法 60例ASAI-II级8个月-6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患儿.随机分为面罩七氟烷吸入麻醉(A组30例)和氯胺酮麻醉(B组30例).七氟烷(A组)扣紧面罩保留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入浓度4%-5%,摇头、肢体活动消失后麻醉浓度维持2%-3%.氯胺酮麻醉(B组)肌注氯胺酮2-5mg/kg,保留自主呼吸,并鼻导管给氧.观察记录,两组手术麻醉前、后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数值及苏醒时间.结果 A组和B组SPO2、RR无明显差异.麻醉后B组HR快于A组,而苏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结论 面罩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诱导迅速,苏醒快.对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氯胺酮、七氟烷、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头颈手术小儿10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A组)、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组(B组)、七氟烷组(C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E组),各20例.记录插管前、插管时、术中10布min、手术结束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情况.结果: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C、D、E组均低于A组(P〈0.05~P〈0.01),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B、C、E组均短于A组(P〈0.01).结论:与氯胺酮比较,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和缩短苏醒时间,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比较低流量异氟烷与七氟烷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异氟烷和七氟烷两组,每组各60例,分别采用低流量异氟烷和七氟烷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相关麻醉参数,以及入睡、苏醒、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不同时期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比较无差异(P>0.05);七氟烷组患儿的不同时期的平均动脉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异氟烷组患儿在诱导期间、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腔镜手术过程,采用低流量七氟烷进行麻醉,可以使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更易满足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脑血流的变化趋势及体外循环转机流量的提高对脑血流改善的意义.方法 选取51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患者15例(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B组36例(双侧颈动脉狭窄均<50%).在冠脉搭桥术中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麻醉后、体外循环时及停机后MCA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记录分析术中平均体外循环转机流量及平均动脉压与MCA流速变化的相关性.每位患者出院前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 ①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体外循环下CABG术中,MCA流速在麻醉后及体外循环手术时较术前减低.②麻醉后,A组患者患侧MCA流速较对照组(B组)下降更为显著;体外循环转机时,两组MCA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停机后,A组患者MCA血流较对照组下降明显.③A组术中平均体外循环转流量与转流时平均动脉压均高于B组.④两组患者术后简易智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术时MCA血流速度在麻醉后,较术前显著减低,通过提高体外循环灌注流量,可以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侧脑血流,可能预防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低氧血症发生以及应激反应的麻醉效果观察。方法 60例支气管异物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A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组(B组);氯胺酮复合七氟烷麻醉组(C组)。术中持续监测记录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并分别测定在患儿置镜前,置镜后10min血清中血糖,皮质醇含量。结果三组在苏醒时间上,A组与B组、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术中A组与B、C组相比在探查,取异物即刻,SPO2%值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患儿组内与术前比较,B组和C组在术后10min时间点皮质醇、血糖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组和C组在术后10min时间,皮质醇和血糖值均高于同时点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可减少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减轻应激反应,并在停药后可迅速的麻醉苏醒,是一种更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行小儿唇腭裂修复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行唇腭裂修复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B组)。观测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T3)、手术开始15 min(T4)、手术开始30 min(T5)及清醒拔管(T6)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诱导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诱导给药后心率、血压有所下降,B组较A组心率、血压波动明显,诱导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不良反应多。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七氟烷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七氟烷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 B组患儿静脉注射2μg/kg芬太尼,C组患儿静脉注射0.2μg/kg舒芬太尼,A组患儿静脉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结果:3组患儿拔管时间和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C组患儿重度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时患儿(P〈0.01)。 B组和C组患儿插管前和插管后1 min时的心率和血压均显著低于进入手术室时(P〈0.01),且均低于A组(P〈0.05~P〈0.01)。结论: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治疗小儿七氟烷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且不会影响患儿的苏醒时间和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