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左前降支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PES)治疗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病变的即刻疗效及预后。方法:2003年2月~2005年3月在本院造影证实连续LAD单支病变患者94例,共107处病变,按常规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分析患者临床、X线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成功率,并行随访。结果:94例患者中,29例置入PES,65例置入金属裸支架(BMS),手术成功率100%。病变弥漫性30例(31.9%),位于近段52例(55.3%),中段12例(12.8%)。全部患者均完成术后6个月的随访并行造影复查。PES组术后6个月时造影复查2例(6,9%)发生再狭窄;BMS组1例1个月内因急性前壁心梗死亡,6个月时造影复查21例(32.3%)发生再狭窄。结论:PES置入治疗冠状动脉LAD病变安全有效,术后心源性猝死及非Q波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与置入BMS者相似,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降低,因再狭窄需冠脉搭桥率也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与文献报道冠脉搭桥术相近。  相似文献   

2.
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是继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置入之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T)的第3个里程碑.雷帕霉素(Sirolimus)或紫杉醇(Paclitaxel)等涂层药物支架的再狭窄率在10%以下,比BMS的再狭窄率(15%~20%)明显降低[1],同时降低了靶血管的血运重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取代BMS而成为主要的冠脉介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成功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后的再狭窄患者金属裸支架(BMs)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趋化因子受体(CCR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2例受试者随机分成BMS组与SES组,每组各16例,BMS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成功植入冠状动脉BMS,SES组植入冠状动脉SES。结果BMS支架置人第14天和6个月后血浆MCP-1浓度显著上升,BMS支架置入后24h和48h单核细胞CCR2表达增加,SES组没有变化。支架置入后6个月内血浆中MCP-1(AMCP1)的变化与支架内管腔丢失明显相关。结论降低血浆MCP-1水平是降低管腔丢失的最好方法。通过植入SES减少MCP-1的生成,可能防止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Han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2):1516-1517
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DES)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里程碑。但是,尽管第一代DES比裸金属支架(BMS)明显降低了再狭窄率,美国心脏学会(ACC)2006年年会公布的巴塞尔支架效价比-晚期血栓事件试验(BASKET-LATE)研究结果显示,接受DES的患者术后6个月停用氯吡格雷后继续随访1年过程中发生死亡和心肌梗死的风险较BMS组高3倍,术后7~18个月晚期血栓事件发生率比BMS组增加1倍,提示停用氯吡格雷后DES治疗的患者迟发性(〉1年)血栓事件导致的不良事件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性支架(DES)和裸金属支架(BMS)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成功进行DES植入术患者2734例和BMS植入患者216例术后6个月、1年进行随访,观察其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或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率、病死率,分析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1年时DES组ISR发生率均低于BMS组(9.58%vs 18.98%,18.32%vs 3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CABG或再次PCI治疗率和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访1年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支架直径≤3 mm、吸烟和年龄是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中,DES的远期疗效优于BMS,但临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国产药物支架(DES)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4-03~2009-04共216例确诊为STEMI的患者分为两组,药物支架(DES)组(n=117)和裸支架(BMS)组(n=99),术后长期随访,观察术后12个月随访终点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ISR)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成形等)发生率.结果 216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均成功.介入治疗3~12个月后随访结果 显示,DES组再狭窄率明显低于BMS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S在STEMI患者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再狭窄率明显低于BMS(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植入金属裸支架(BM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0—2005年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植入BMS随访资料完整的ACS患者491例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BMS。经住院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记录主要终点事件。结果 平均随访(95±39)个月,随访期间累积171例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发生率为34.83%,年均MACE发生率为4.38%。死亡68例(13.85%),靶病变血管重建71例(14.46%),靶血管重建28例(5.70%),晚期支架内血栓(LST)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VLST)0例,心力衰竭2例(0.4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例(0.41%)。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06例(21.59%),支架节段内再狭窄60例(12.22%),支架内再狭窄合并支架节段内再狭窄127例(25.87%)。结论 植入BMS治疗ACS患者,远期MACE、LST、VLST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背景 目前国内植入金属裸支架(BMS)的比例不足5%,远低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30%~40%。其原因是对植入BMS适应证研究报道较少,BMS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BMS的适应证、效果和安全性受到质疑。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植入BMS的适应证、长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1—2010年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植入BMS和药物洗脱支架(DES)随访资料完整的ACS患者1 20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BMS组491例和DES组712例。患者均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门诊行CT血管造影(CTA)随访,随访时间为12~175个月,平均随访(71.4±36.4)个月。比较两组不同病变类型(A、B1、B2、C型病变)患者随访终点事件及再狭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MS组与DES组患者心力衰竭、靶血管重建(TVR)、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组患者全因死亡、总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靶病变血管重建(TLR)发生率高于DES组,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ST)发生率低于DES组(P<0.05)。两组A型病变患者全因死亡、总MACE、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TLR、TVR、S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组B1型、B2型、C型病变患者全因死亡、总MACE、TLR发生率高于DES组(P<0.05)。两组A型、B1型病变患者支架内再狭窄、节段内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和/或节段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2型、C型病变患者节段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组B2型、C型病变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和/或节段内再狭窄发生率高于DES组(P<0.05)。结论 A型病变ACS患者植入BMS长期全因死亡、总MACE、TLR发生率和再狭窄发生率与DES无差异,远期效果好,安全性高,故可把A型病变ACS作为植入BMS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术后再狭窄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药物洗脱支架(DES)较金属裸支架(BMS)在降低支架内再狭窄方面有显著疗效。以往大规模临床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对“罪犯”病变行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已降至10%以下。但由于DES抗增殖药物延迟血管损伤反应过程,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同时也可能抑制内皮细胞愈合,进而导致再狭窄时间上的延迟及晚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变化及可降解涂层药物洗托支架(EXCEL支架)对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接受裸支架(BMS)及药物支架(EXCEL支架)治疗并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诊的2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BMS)和试验组(EXCEL支架),每组100例。测定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的水平。结果200例患者(男性120例,女性80例)280个靶病变接受治疗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随诊。术后1个月、3个月的血浆可溶性CD40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时血浆可溶性CD40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CEL支架可降低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适度内皮化,减少再狭窄及迟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药物洗脱支架(DES)和金属裸支架(BMS)治疗冠心病(CHD)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CHD患者3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接受DES治疗,对照组接受BMS治疗,于术后1、3、6、9和12个月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并于12个月做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不良心脏事件、支架内血栓及再狭窄的发生率,并评价两组不同因素对再狭窄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置入支架成功率为98.7%,而对照组置入支架成功率为100%。在主要临床事件方面,治疗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支架内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近期血栓事件发生率为2.58%,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组分析,治疗组中在弥漫病变、重叠支架、长支架时的再狭窄率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支架置入中,DES具有较低的不良心脏事件、近期血栓及再狭窄的发生率,同BMS相比有显著的优势,近远期疗效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2003年2月至2006年6月首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于植入支架后6~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54例,83处病变,按有无药物涂层分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SES)31枚,金属裸支架组(BMS)56枚。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再狭窄率及晚期管腔丢失等指标。结果两组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100%,无残余狭窄,无任何并发症。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SES组与BMS组再狭窄率分别为3.2%和23.2%,晚期管腔丢失分别为(0.02&#177;0.34)mm和(0.80&#177;0.56)mm,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3.2%和12.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和14.3%。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有较强的安全性、有效性,与金属裸支架相比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明显降低盘榘内再狭窄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长期临床预后与氯吡格雷应用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Eisenstein  E.  L  Anstrom  K.  J.  Kong  D.  F.  黄浙勇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7,3(7):2-3
背景:近来关于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DES)的研究表明目前的抗血小板方案不足以预防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目的:评估冠心病患者接受DES和裸金属支架(BMS)置入后长期临床预后与氯吡格雷应用的关系。设计、地点和患者:对2000年1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间在Duke心脏中心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连续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分别在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进行随访,直至2006年9月7日。研究对象为4666例接受首次PCI支架置入的患者,其中3165例接受BMS,1501例接受DES。[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介入性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或支架植入术(CASI)等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约有30%~50%的患者在PTCA后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1],支架的应用后仍有30%左右的再狭窄率.因此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已成为当前冠心病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在这方面有明显作用,现将近年来有关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变化及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EXCEL支架)对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接受裸支架(BMS)或EXCEL支架治疗,并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诊的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BMS组和EXCEL支架组,每组100例。测定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血浆sCD40L的水平。结果200例患者(男120例,女80例)280个靶病变接受治疗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随诊。两组在患者基本条件方面,EXCEL支架组有更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血浆sCD40L水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于6个月时,血浆sCD40L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XCEL支架可降低血浆sCD40L,适度内皮化,减少再狭窄,减少迟发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术前测定88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基础的LP(a)水平,随机分为LP(a)〈300mg/L和LP(a)≥300mg/L两组,随访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等情况。结果 (1)基础血清LP(a)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2)在LP(a)升高组和正常组,在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PTCA和支架所用的球囊、支架长短、大小、最大扩张压力及扩张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LP(a)≥300mg/L组和LP(a)〈300mg/L相比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术后6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在LP(a)≥300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LP(a)〈300mg/L、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明显升高。结论 基础血清LP(a)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和支架再狭窄发生率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造影复查的影像资料,寻找不同药物支架再狭窄的特点。方法:收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复查再狭窄患者121例,共159处病变,进行再狭窄形式分析。结果:裸支架(BMS)和药物支架(DES)后再狭窄病变局限性再狭窄分别占39.80%和70.49%(P<0.001);弥漫性再狭窄病变分别占60.20%和29.51%(P<0.001);三种不同类型DES(Cypher,Taxus和Firebird)再狭窄形式没有差异,局限性再狭窄分别为83.33%,55.56%和75.00%(P=0.070);弥漫性再狭窄分别占16.67%,44.44%和25.00%,(P=0.070)。结论:①DES改变了以往BMS再狭窄模式,由弥漫型转为局限型;②不同种类的药物支架再狭窄形式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82例,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71例)和对照组(311例),所有患者均于造影前采空腹血,测定血清中LOX-1水平。结果再狭窄组的血清LOX-1水平为(236.69±20.1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15.55±14.86)μ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OX-1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2)。结论血清中LOX-1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明显相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何东明  严华  陈丽媛  黄军章  陈林 《广西医学》2011,33(12):1606-160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国产生物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EXCE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9例sTEMI患者69处病变行PcI治疗,共置入82枚EXCEL。观察住院期间和6—12个月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结果68例PCI取得成功,1例术后第4天死于亚急性血栓形成。临床随访12个月,2例出现心绞痛,1例术后7个月再次行PCI。68例患者中复查冠状动脉造影18例,无支架内再狭窄17例,支架内再狭窄1例,无其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EXCEL在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治疗小管径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448例小血管病变SES植入病人和124例裸金属支架(BMS)植入病人的长期疗效.统计并比较住院期间及9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 结果 SES组治疗复杂病变更多,平均支架长度更长,9个月后再狭窄率明显低于BMS组(1.6% vs 9.9%,P<0.001);MACE发生率也显著低于BMS组(4.3% vs 13.90%;P<0.001). 结论 与BMS组相比,在小血管复杂病变中植入SES是有效的,能明显减少术后9个月再狭窄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