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精神病药临床应用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1353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的用药状况进行了调查。与作者1986年的调查相比,1993年氯丙嗪、氟哌啶醇等经典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率显著下降,氯氮平、舒必利等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率显著上升;氯氮平的使用率已居所有用药之首(76.7%)。药物剂量和合并用药率明显下降。抗胆碱药的预防性应用虽有显著减少,但仍高达52.8%。上述现象是在7年前调查结果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抗精神病药临床应用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对1353例精神分裂症住病人的用药状况进行了调查,与作者1986年的调查相比,1993年氯丙嗪,氟哌啶醇等经典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率显著下降,氯氮平,舒必利与非红典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率显著上升,氯氮平的使用率已居所有用药之首(76.7%)。药物剂量和合并用药明显下降。抗胆碱药的预防性应用虽有显著减少,但仍高达52.8%,上述现象是在7年前调查结果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所医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情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了解目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一日法,于2000年6月6日用自制调查表对三所医院进行了调查,共计623例。结果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用药以氯氮平居首位(46.2%),其次为利培酮(15.5%);合并用药以氯氮平合用舒必利(43.7%)、氯氮平舍用利培酮(20.4%)最为常用;安坦的使用率明显下降。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成为目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用的精神药物。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现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现状。方法:样本采取整群入组,横断面调查方法.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共503例,调查其用药情况。结果: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占90.9%),氯氮平使用比例较高(占30.2%);首次发病及病程短于5年的患者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相对较多(分别为20.7%及31.5%)。结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仍为目前的主流治疗药,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所占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临床医生在选择氯氮平时,对躯体情况缺乏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首发首诊住院分裂症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自2000年全部首次住院病例中,选择符合CCMD-2-R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标准者673例。结果 首选单一用药者587例(92.15%),常用药物依次为氟哌啶醇占64.52%,氯氮平占14.76%,氯丙嗪占7.69%,舒必利占2.83%,其他药物的使用率均不足1%,首选联合用药者50例(7.85%),最常见的是氯氮平联合舒必利占4.71%,合用安坦者510例(80.06%)。结论 对初治分裂症的首选用药,仍以经典抗精神病药为主,不应联合用药,必要时可舍用增效剂,氯氮平不宜做为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6.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药物治疗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治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情况。方法:调查443例伴有明显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其行为和精神症状有效的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结果:常用于治疗BPSD的抗精神病药有奋乃静、利培酮、氟哌啶醇、氯丙嗪、氯氮平、硫利达嗪、舒必利等,其起始剂量与有效剂量均较小,大多单一用药。用药剂量与年龄呈负相关。主要不良反应是锥体外系反应、便秘或排尿困难、嗜睡或步态不稳、吞咽困难等。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典型抗精神病药发生率(18.4%)显著高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9.6%)。结论:多种抗精神病药治疗BPSD均有效,治疗剂量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安全性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临床用药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5年223例和1995年383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临床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995年药物应用频度发生变迁,氯氮平、舒必利使用率上升,氯丙嗪、三氟拉嗪使用率下降;常用精神药物日剂量增大,但未见明显用药过量倾向;抗胆碱能药使用减少;单一用药增多,合并用药减少,但合并用药率仍较高,应该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氯氮平与典型抗精神病药引发糖尿病的差异,探讨氯氮平引起血糖增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中铁五局怀化医院1999~2003年10月收治的328例精神分裂症患进行血糖变化调查,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4例服用氯氮平的患发生糖尿病17例(9.20%);144例接受典型抗精神病药(氯丙嗪45例,奋乃静40例,舒必利53例,氟哌啶醇6例)治疗,发生糖尿病3例(2.08%),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氯氮平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血脂、年龄、家族史.而与用药时间、剂量、性别等无显差异性。结论 服用氯氮平与典型抗精神病药,前可显增加糖尿病发生率。对于体重指数,血脂浓度增高及年龄较大,有家族史应加强血糖、血脂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男女住院病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357例男性和324例女性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用药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无论男女病人,氯氮平的使用率均占首位;女病人的使用率显著低于男性,女病人中,氯氮平单一用药的剂量,氯氮平的大一治疗率以及抗胆碱药的使用率均显著高于男性,但合并用药率则低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了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 295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调查。结果 67.12%患者出现体重增加;体重增加从多到少的药物依次是氯氮平、奥氮平、氯氮平合并利培酮、氯丙嗪、利培酮、氯氮平合并舒必利;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体重增加较人组前有显著差异;女性患者、初次服抗精神病药者、合并心境稳定剂者体重增加亦明显。结论 大部分抗精神病药可导致体重增加,应在治疗前及治疗中定期进行体重监测。  相似文献   

11.
氯氮平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氮平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精神分裂症最有效的抗精神病药,也用于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难治性强迫症等非精神病性障碍[1].虽然氯氮平是一线用药还是二线用药尚有争论,但目前氯氮平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司天梅等[2]对我国10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的现况调查显示,氯氮平排在第1位(31.7%).在临床上,氯氮平常与其他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胆碱能药、苯二氮(卓)(BDZ)类药和心血管药等联用或合用[2],还可能与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时的治疗药物,如抗结核药、抗糖尿病药、抗生素、激素等合用.然而,氯氮平的代谢在肝脏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CYP)酶系有多种酶参与,且由于多受体作用而药理机制复杂,容易与其他药物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理作用和毒副反应的改变.因此,掌握氯氮平的药物相互作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映平  周东胜 《四川精神卫生》2015,28(2):156-157,188
目的了解门诊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广东省第三荣军医院2014年9月、11月门诊482张抗精神病药处方用药情况。结果 482张处方共涉及30种治疗方案,其中使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方案有9种,279张(57.88%),使用2种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方案有18种,197张(40.87%),使用3种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方案有3种,6张(1.24%)。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居前5位的依次是利培酮(31.90%)、舒必利(13.98%)、利培酮+氯氮平(13.20%)、奥氮平(12.54%)、氯氮平(11.93%),使用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利培酮(35.89%)、奥氮平(21.37%)、氯氮平(18.67%)、舒必利(15.35%)、帕罗西汀(8.71%)。结论我院门诊抗精神病药物单一用药方案占主导;非典型抗精神病用药已成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13.
氯氮平所致静坐不能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氮平属弱多巴胺拮抗剂,因锥体外系反应轻,抗精神病作用谱广,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1987年Claghorn报告氯氮平所致的巴金森综合征仅是氯丙嗪的1/3,但两者所致静坐不能基本相同,鉴于氯氮平所致静坐不能的研究为数不多,本文选择了氯氮平及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的两组病人进行盲性研究。方法:选择23例服用氯氮平的病人及29例服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病人。所有病人均因精神障碍接受治疗。服经典抗精神病药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2013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本次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以2013年5月22日为时点调查日,对我院80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使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药物使用的现况调查。结果(1)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比例为43.45%。(2)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度前5位:氯氮平421例(52.56%),奥氮平225例(28.09%),利培酮196例(24.47%),阿立派唑158例(19.73%),奎硫平126例(15.73%)。(3)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为21.70%,且年龄因素、是否使用氯氮平治疗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相关性。(4)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为33.04%,且年龄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我院单一用药比例低,氯氮平的使用率高,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仍需进一步规范。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高,年龄因素可增加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服用氯氮平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民政精神病医院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方式的动态变化,为精神病专科医院规范、合理处方精神药物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时点调查法和自制病例收集表,分别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12月1日对上海市民政系统所有3家精神病医院全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住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将3年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药物种类选择方面,近3年来民政精神病医院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逐年上升。氯丙嗪已从2009年的第1位下降至2011年的第3位,氯氮平和利培酮则分别升至前2位,但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数量不多;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和心境稳定剂使用频率逐年升高,以氯硝西泮和阿普唑仑使用人数最多;在治疗方式选择方面,以单药治疗为主,占60%以上,联合用药不足25%。药物使用剂量均在合理范围之内,低于同类报道。结论:上海市民政精神病医院住院用药正在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转变,以单一用药、剂量偏小为主,这一趋势符合慢性精神病患者维持期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近20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种类和剂量变化趋势.方法 调查1986年、1996年、2001年和2006年4个年份在唐山市6所精神病院出院的2 7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3 195份住院病历,用专门设计的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以及患者出院时药物治疗信息.结果 ①治疗药物的变化:1986年、1996年、2001年和2006年最常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分别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氯氮平、除氯氮平外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3.8%(396/422)、45%(285/634)、59.9%(557/930)、51.6%(623/1206).2006年氯氮平使用率达35.7%(431/1206).4个年份间患者出院时合并使用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比例旱升高趋势(趋势X~2=99.10,P<0.001),从1986年的10.43%(44/422)渐升至2006年的26.29%(317/1209).②药物剂量变化:4个年份出院时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氯丙嗪等效日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 X~2=43.32,P<0.001),4个年份的出院患者日服药剂量随年份增长而呈下降趋势(Spearman R=-0.13,P<0.001);抗精神病药的单一治疗日剂量低于合并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 X~2=14.23,P<0.001).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出院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氯丙嗪等效剂量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b=163.86,P<0.001)、住院大数(b:25.76,P<0.001)呈正相关;与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b=-114.92,P<0.001)、发病年龄(b=-3.87,P<0.001)呈负相关.结论 近20年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已逐渐成为抗精神病治疗的主要用药,抗精神病药合并治疗的比例增加.临床实践中应考虑到氯氮平一直保持较高使用率的利弊和合并用药可能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进行安度利可(HD0临床研究前,对入组病人停药1周作为原服药物的消除期,结果发现骤停氯氮平比停用其它抗精神病药所致病情波动发生率高、出现早、程度更严重,两者差异极为显著(P〈0.01)。氯氮平戒断反应发生率为11.11%。停用氯氮平所致病情波动或戒断反应均在恢复应用氯氮平后2周内好转。提示临床上使用氯氮平应避免突然停药。  相似文献   

18.
抗精神病药物与强迫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与强迫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659例门诊精神分裂症病人做问卷调查并对病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者122例,占18.5%(122/659),其中63例强迫症状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占9.6%(63/659);(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诱发强迫症状的比率依次为氯氮平14.2%,利培酮5.1%,奥氮平1.9%,经典抗精神病药诱发强迫症状的比率共计2.8%;(3)氯氮平高剂量者强迫症状的发生率高于低剂量者,约1/3的病人强迫症状出现在服用氯氮平1年以内,半数以上出现在服氯氮平3年以内。结论抗精神病药诱发的强迫症状并不少见,氯氮平是其中的常见药物,强迫症状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9.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奎硫平、奥氮平、氯氮平与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开放分配接受奎硫平、奥氮平、氯氮平和氯丙嗪药物治疗。12周的急性期治疗后,获得临床稳定期的患者[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总分≤60或减分率/〉50%]进入固定剂量的24周治疗。分别在基线、治疗12周和24周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言语流畅性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持续操作功能测验(CPT)、韦克斯勒记忆测定(WMS)、韦克斯勒智能测定(WAIS)、连线试验测定、手指叩击试验测定。结果:奎硫平组、奥氮平组、氯氮平组治疗12周和24周后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均〈0.05),明显优于氯丙嗪,而氯丙嗪组无显著改善。治疗12周后奎硫平组在改善执行功能、言语流畅性和警觉性显著优于奥氮平组和氯氮平组(P〈0.05)。奥氮平组在数字特征和连线测定上明显优于氯氮平组(P〈0.05)。3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在认知功能总分的改善与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的改善有显著相关性(r=-0.32,P〈0.05)。结论:3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奎硫平、奥氮平、氯氮平可不同程度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抗精神病药门诊用药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在我院门诊用药情况。方法:按季度调查了我院2000年门诊处方共11269张,其中抗精神病药处方7652张(67.9%),统计各种药物使用频率、消耗总金额和WHO限定日剂量(DDD),再根据DDDs和用药总天数计算出药物利用指数(DUI)来评定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合理性。结果:以氯氮平和氯丙嗪名列1、2名,但均较10年前氯丙嗪(39%)、氯氮平(28%)为低,利培酮名列第4名。结论:我院大多数医师对合理用药还是比较重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