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患儿的诊断过程,探讨儿童AMKL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骨髓细胞形态学依据急性白血病FAB标准诊断分型;应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相关抗原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检测分析AMKL患儿巨核细胞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阳性反应;24 h培养法G显带技术显带并分析染色体核型;荧光RT-PCR(FQ-RT-PCR)方法筛选白血病42种融合基因。结果所有5例AMKL患儿的骨髓原始巨核细胞异常增生比例≥30%;糖原(PAS)、NAE反应阳性;免疫分型均表达CD41a、CD42b和CD61;1例患儿骨髓巨核细胞以Ⅰ期原始巨核细胞为主,PPO染色呈阳性反应;1例患儿+21染色体核型异常,1例患儿MLL-AF9融合基因阳性。结论需依靠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电镜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综合分析确定儿童AMKL的诊断,以利于该病的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的Ph1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化学、流式细胞免疫标记技术及染色体检测法。结果:骨髓象以原始、幼稚淋巴细胞为主,粒细胞比例相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较高;细胞表面标记以CD19、CD20为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Ph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结论:在细胞形态学基础上,同时开展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对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起始的Ph1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髓外造血细胞可行性.方法 对1例后纵隔髓外造血灶穿刺细胞涂片行Papanicolaou染色、粗针穿刺活检组织常规制片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末端脱氧核苷酰酶酸转移酶、CD3、CD2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CD34、CD235a、髓过氧化物酶、CD61、P53、CD30、S-100、CD1a、Ki-67表达;分析临床骨髓活检和细胞涂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BCR/ABL融合基因FISH检测.结果 后纵隔病灶穿刺细胞大小不一,散在分布,以红系细胞为主,可见不同阶段粒系细胞、红系细胞和分叶状体积大的成熟巨核细胞;穿刺活检组织内红细胞多呈岛状分布;免疫组化红系细胞CD235a(+)、髓系细胞髓过氧化物酶(+)、巨核细胞CD61(+),Ki67(+,约90%);骨髓活检和细胞涂片为增生性贫血改变,染色体未见克隆性结构和数目异常,未见BCR/ABL融合基因信号.结论 细针穿刺细胞学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做出后纵隔这种少见部位髓外造血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方法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 中的诊治意义。方法 171 例标本应用染色体R 显带进行核型分析,218 例标本应用间期FISH 进行分析。 结果 在171 例患者中,116 例(68%)检出Ph 染色体,22 例(13%)存在其他异常核型。218 例CML 患者 标本应用FISH 进行分析,174 例(80%)检出BCR/ABL 基因。76% CML 患者BCR/ABL 融合基因产生的蛋 白类型为P210,3% CML 患者BCR/ABL 融合基因产生的蛋白类型为P210 共表达P190,0.95% CML 患者融 合基因产生的蛋白类型为P190。另外,18% CML 患者存在der(9)部分序列缺失。结论 FISH 对BCR/ABL 融合基因检出率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对Ph 的检出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提示Ph 染色体及多种其他异常核型。 FISH 分析可提示是否存在BCR/ABL 融合基因,也可提示不同的融合蛋白类型,还可提示der(9)的部分序 列缺失与否。2 种分析方法可以多角度提示CML 患者的疾病信息,在CML 的诊治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及表面抗原在31例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以寻找其与CML病程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1例CML患者外周血: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CR/ABL融合基因;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33、CD34、CD117及HLA-DR的表达.[结果]①CML患者31例,BCR/ABL融合基因检出总阳性率为83.9%;其转录本有两种:b3a2(165 bp)和b2a2(90bp).BCR/ABL融合基因的检出率在慢性期、加速期与急变期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缓解期检出阳性率与其他各期比较明显降低(P<0.05).②CD33阳性检出率在各期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CD117及HLA-DR阳性检出率在加速期及急变期明显高于慢性期(P<0.05).[结论]①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有两种,即b3a2(165 bp)和b2a2(90bp).②b2a2转录本单独出现及b3a2和b2a2两种转录本同时出现的病例多发生在加速期和急变期,提示出现b2a2型转录本或两种转录本同时存在可能成为CML患者预后较差的标志.③CD34、CD117及HLA-DR的过度表达可提示CML患者病情不稳定及可能出现恶化.  相似文献   

6.
樊英芳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1):1404-1406
目的:建立一种用抗ABL单克隆抗体,检测外周血P210BCR/ABL融合基因蛋白,为临床提供:特异、灵敏、快速诊断白血病的新方法。方法:采用WesternBloting印迹法检测68例符合FBA分型的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细胞中P210蛋白。结果:CML患者外周血细胞中P210蛋白均为阳性。结论: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蛋白检测法材料来源方便病人无痛苦,对提高CML患者的明确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特异、可靠、准确、省时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鉴定1例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患者携带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观察伊玛替尼治疗的疗效.方法 联合使用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基因分析确定患者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使用伊玛替尼治疗并定量检测该融合基因.结果 患者入院时检查Ph染色体阳性,荧光定量PCR未见BCR/ABL融合基因.形态学检查原始粒细胞比例0.66,免疫分型发现髓系和B系两群幼稚细胞.患者经化疗和骨髓移植疗效不佳,进一步检测发现新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GenBank:EF423615),该融合蛋白较常见的BCR-ABL b2a2型缺失10个氨基酸并伴H893Q变异.遂用伊玛替尼治疗并迅速获得缓解,变异型融合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5个月后转阴性.治疗中患者曾停药,变异型融合基因转为阳性,再次用药后又转为阴性.现患者已持续缓解12个月,生存状况良好.结论 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可能和患者的特殊临床表现有关,使用伊玛替尼治疗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我们报道了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并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与骨髓纤维化的关系作初步探讨。方法:我们应用骨髓细胞学、骨髓活检、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实时定量PCR检测PML/RARαmRNA表达对该患者进行诊断。同时观察合并MF对该患者疗效的影响。然后于该患者初诊时及缓解后,分别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用RT-PCR检测细胞中TGF—β1基因的表达,5例术合并骨髓纤维化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该患者的特点为:合并明显骨髓纤维化,白血病细胞胞浆内无颗粒或含微小颗粒,形态学符合M3v,另外白血病细胞高表达于细胞表型CD34及HLADR,PML/RARα融合基因亚型为S型。该患者合并骨髓纤维化与疗效无关。该患者初诊时血清中TGF-β1及细胞中TGF-β1基因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缓解后及对照组。结论:该患者合并骨髓纤维化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罕见类型,骨髓纤维化的发生可能为CD34^+的白血病细胞高表达TGF-β1基因所致。  相似文献   

9.
蔡静  何川 《西部医学》2011,23(7):1276-1277
目的分析伴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PAL)临床特点、生物学特性、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对1例伴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MPA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及融合基因定性检测进行诊断,并予以多次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结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反复出现严重肺部感染,最终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MPAL病例罕见,且无统一的治疗方案,预后差。年龄和Ph染色体阳性与患者预后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早期死亡APL患者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和PML/RARα融合基因特点,并详细记录年龄、性别、起病时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BP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骨髓中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百分比(BMLP%)、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等。结果:63例APL患者中13例早期死亡,早期死亡率20.63%。13例早期死亡APL中,7例起病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109L-1,9例形态学上表现为M3v,8例为CD34+,8例为CD2+,9例PML/RARα融合基因BCR3亚型,与非早期死亡组相比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和PML/RARα融合基因特点等存在统计学差异。除1例死于维甲酸综合征外,其余12例均死于脑出血。结论:外周血高白细胞,形态学表现为M3v、CD34+、CD2+和PML/RARα融合基因BCR3亚型APL早期死亡率极高,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BCR/ABL融合基因表达定量分析的双色荧光定量PCR技术;探讨所建立的双色荧光定量PCR技术在CML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据BCR/ABL融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BCR/ABL融合基因及ABL基因特异的引物TaqM an探针。提取患者骨髓细胞标本总RNA,逆转录成cNDA;在同一PCR反应管中同时进行两种基因的双色荧光定量PCR反应,分别定量测BCR/ABL融合基因和ABL基因的表达量,并计算两种基因表达的比值。检测标本中两种基因的表达量,计算检测的阳性率,所得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对比,以判断该技术在CML检测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成功地建立了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的双色荧光定量PCR技术方法;在35例临床CML患者中,33例检出融合基因阳性,检测阳性率94.3%;12例正常人cDNA均未检出融合基因阳性。结论所建立的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的双色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快速、准确、高通量而费用又较为低廉的基因检测技术,该技术检测CML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Zhao ZG  Tang XQ  Li J  Shi MX  Zou 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54-2057
目的 分离、纯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对MSC进行功能、特性鉴定。方法 获取CML患者的骨髓MSC,应用极限稀释法获取单克隆来源的MSC,并在低血清培养液中培养和扩增;流式细胞术检测MSC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通过油红O染色、Von Kossa染色和Western印迹检测MSC向脂肪、骨和神经细胞的分化。电镜检测CML患者骨髓MSC的超微结构;通过软琼脂培养法和裸鼠接种,确定CML来源的MSC是否存在致瘤性。结果 MSC在相应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向骨、脂肪和神经细胞分化。CML来源的MSC在倒置显微镜下为梭形,表达CD29、CD44、CDl05,而CDllb,CD31、CD34、CD45、HLA—DR均为阴性。CML来源的MSCBCR/ABL融合基因阴性,不具备体内和体外致瘤性。结论CML患者骨髓中存在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MSC,该细胞群体不具备体外和体内致瘤性,表现为正常MSC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特点及其可能原因.方法 对2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结果及荧光原位杂交术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文献及本组病例共6例,6例患者均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或t(9;22)(q34,q1l)即Ph染色体阳性;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3例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史,初发诊断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4例双系列型,1例双表型,1例系列转换型.结论 初发的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鲜有报道,部分病例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而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D56抗原表达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复发的相关性,为APL复发高危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00例确诊为APL的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56的表达,均采用维甲酸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每3月进行骨髓检验,评价疾病缓解及复发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CD56阳性表达27例,阴性表达73例;阳性组复发率为29.63%,高于阴性组的5.48%(P〈0.05);阳性组外周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骨髓PML—RARA融合基因r型所占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正常核型所占比例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CD56抗原阳性表达的APL患者易复发,预后较差;CD56抗原可作为APL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标双融合荧光原住杂交技术(dual-color and 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D—FISH)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中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应用细胞遗传学G显带(CCG)核型分析、双色荧光原住杂交(D—FISH)和染色体涂染技术,检测了29例CML患者骨髓中期分裂相和间期细胞。结果:CCG检出Ph( )24例,D—FISH检测均为bcr/abl( );Ph(-)5例,其中4例核型为46,XY,经D—FISH检测2例bcr/abl( ),2例ber/abl(-),另1例核型为46,XYt(20;22),D—F1SH检测ber/abl( ),以9号,20号和22号全染色体探针涂染,确定该例核型为46,XYt(9;20;22),D—FISH检测总阳性率为93.10%(27/29),高于CCG检查时阳性率82.76%(24/29)(P=0.025)。结论:与CCG方法相比,D—FISH检测CML的ber/abl融合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以作为CML临床诊断和微小残留病监测的一种重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Liu HX  Zhu P  Zhang Y  Wang HX  DU JW  Liu J  Gu JY  Ou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8):526-532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定量检测多种白血病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的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了解阵列式PCR的应用可行性。方法组合使用82条引物,设立66个PCR平行管,同时定量检测37种白血病常见融合基因形成的125种剪切体和4种白血病常见的原癌基因活化。实时定量PCR采用Eva Green荧光染料法,用ABL基因做内参,用比较Ct法进行相对定量。用此方案对31例白血病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其中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做治疗前后或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的对比检测,28人次与多重巢式PCR方案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我们建立的PCR阵列方案有较大的线性检测范围(10^2~10^8拷贝/μl),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232拷贝/μl)和精确性;在31例患者标本的检测中,共检测到14种融合基因类型和所有4种原癌基因活化;检测到一例同时有5种融合基因阳性和两种原癌基因活化的患者;和多重巢式PCR检测结果的对比显示本方案灵敏度略低于巢式PCR,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09);6例CML患者标本的检测显示治疗后患者标本中BCR/ABL融合基因及WT1和EVI1原癌基因表达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临床治疗情况符合;基因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本方案能够对常见白血病融合基因和癌基因活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在白血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中有应用价值。结论PCR阵列法同时定量检测多种白血病融合基因适于白血病初诊患者融合基因的筛查及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对于检测同时有多种融合基因存在的病例及治疗过程中融合基因的变异情况更为有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及微小残留病变实时定量监测的诊断平台。方法依据GenBank中编码P210蛋白的融合基因M( b2a2,b3a3)及ABL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及Taqman探针,以BCR-ABL阳性的CML患者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587 bp的基因片段,连入pMD 18-T载体,制备成标准品并绘制标准曲线,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技术监测BCR-ABL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BCR-ABL标准品。应用RQ-PCR探针法,以ABL为内参,对CML患者进行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得到比较稳定的定量数据,与定性结果一致。结论自行构建BCR-ABL质粒为标准品,运用RQ-PCR实时监测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变化,敏感性好,稳定性高,对临床检验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并比较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和病理骨髓活组织检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初诊淋巴瘤的标本253例分别作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和病理骨髓活检,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分析2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检验效能,并对不同亚型NHL进行分类,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骨髓侵犯发生率。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侵犯发生率的灵敏度为91.67%(88/96),高于病理骨髓活检的82.29%(79/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2种方法的特异度均为100.00%(157/157)。套细胞淋巴瘤的骨髓侵犯发生率较高,分别为84.00%(金标准)、80.00%(流式细胞术)和68.00%(病理骨髓活检),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骨髓侵犯发生率较低,分别为23.75%(金标准)、22.50%(流式细胞术)和22.50%(病理骨髓活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的病理骨髓活检与金标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套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滤泡细胞淋巴瘤、B-NHL未分类的骨髓侵犯率,流式细胞术较病理骨髓活检为高,而T/NK细胞淋巴瘤,流式细胞术检出的骨髓侵犯率偏低。结论流式细胞术对于NHL的检验效能较高,是一种灵敏、高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