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观测50例(男35,女15)旋髂深动脉的起点,起端口径及与股外侧皮神经的关系,为解剖学和临床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观测100侧(男89,女31)旋髂深动脉的起点,起端口径及与股外侧皮神经的关系,为解剖学及临床提供了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旋髂深动脉及腹壁下动脉的起源、走向及血管管径和最大血流速度。方法:应用菲利普公司的IU-22及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MHz~12MHz;选择60例正常人双侧腹股沟区的旋髂深动脉及腹壁下动脉进行扫查并全程记录。结果:旋髂深动脉起源于髂外动脉者占81.66%,起源于股动脉者占18.34%;而腹壁下动脉起源于髂外动脉者占95.00%,起源于股动脉者占5.00%;腹壁下动脉的血管管径及血流速度均高于旋髂深动脉。结论:高频超声是研究腹股沟区动脉血管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旋髂深动脉及其分支为供应血管的旋髂深动脉皮瓣(Rubens'皮瓣)解剖学基础,为乳房再造尤其是组织缺损大的胸壁修复提供更多组织利用空间。方法:对4例8侧新鲜尸体标本进行大体解剖,以游标卡尺测量旋髂深动脉自髂外动脉发出起点位置、起点管径、分支数量、起点至第一分支距离、最粗穿支管径、主干血管长度等,并对1例2侧新鲜标本进行手术模拟。结果:在本次进行解剖学研究的4例8侧标本中,旋髂深动脉发自股动脉走行至髂外动脉处,起点外径平均为(3.97±0.86)mm,分支数量平均为(9.16±6.22)支,起点至第一分支距离平均为(15.87±9.24)mm,平均穿支数目为(3.12±1.34)支,最粗穿支管径平均为(1.48±1.02)mm,且与腹壁下动脉之间有丰富的血管网吻合,主干血管长度平均为(132.51±48.24)mm。在进行手术模拟的1例2侧新鲜标本中,以旋髂深动脉为蒂的Rubens'皮瓣包含层次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部分腹外斜肌、部分腹内斜肌、部分腹横肌肌袖,皮瓣体表范围长轴平均为(13.21±2.33)cm,短轴平均为(6.42±2.12)cm。对其中1例模拟成功的皮瓣用排水法测得的皮瓣体积为146.8 mL。结论:以旋髂深动脉及其分支为供应血管的Rubens'皮瓣,紧邻腹部皮瓣,利用人体髂腰部组织量较大的特点,切取皮瓣后对供区损伤较小,既有明显的瘦腰效果,又是延伸腹部皮瓣进行乳房再造及胸壁缺损修复的较好手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髂腹股沟区血供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合理应用髂腹股沟区骨瓣和皮瓣移位或移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1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解剖观测髂腹股沟区营养髂嵴前部骨质和腹部、会阴部皮肤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和吻合情况。结果 该区存在旋髂浅动脉、旋髂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和臀上动脉深上支营养髂嵴前部骨质;腹壁下动脉、腹壁浅动脉、阴部外浅动脉和闭孔动脉营养腹部和会阴部皮肤。相邻血管之间互相吻合,彼此互补。结论 临床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带血管蒂的骨瓣、皮瓣行移位或移植术,并利用其互补性选择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6.
右髂腹下神经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上阑尾切除术对右髂腹下神经的鉴别,确定手术切口的位置、长度和方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70例成人尸体对右髂腹下神经的行程、分支,与麦氏点、髂前上棘的位置关系等进行了应用解剖观测。结果:右髂腹下神经从行程上可分为三型:I型占64.3%;Ⅱ型占14.3%;Ⅲ型占21.4%。由分支也可分三型:A型占71.4%;B型占14.3%;C型占14.3%。右髂腹下神经通过髂前上棘内侧45mm内占96.25%,通过麦氏点外侧15mm以外占95%。右髂腹下神经与脐-棘线相交近似垂直。结论:行阑尾切除术时选择McBurney切口的方向应与脐-棘线垂直,宜在麦氏点外侧15mm以内或距髂前上棘内侧45mm外进行,否则,易损伤右髂腹下神经。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在90具尸体(180侧标本)中用大体解剖法、注射法及动脉造影法研究的所见,推荐用旋髂深血管作为显微血管性游离髂骨移植的血管蒂.作者发展了一种带旋髂深血管蒂的游离髂骨血管再通性骨移植手术技术,并报告了二名首次用此法获得成功的临床病例.文章讨论了选用旋髂浅动脉与旋髂深动脉作血管蒂的对比.  相似文献   

8.
2支型及3支型旋髂深动脉文献报道甚少;熟悉该血管起源、行径、分布及变异,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施行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转位移植有一定意义。本文对32具(男24具,女8具)64侧成人尸体的旋髂深血管进行了解剖观测(采用游标卡尺及量角器进行测量),尸解发现二侧旋髂深动脉有变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用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股骨颈骨折,目前报道也比较多,但多数学采用逆行分离旋髂深血管的方法,我们自1993年以来,用股外侧皮神经为标点寻找分离旋髂深血管,以此血管为蒂取髂骨瓣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9例,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桡神经向下至肱骨外上髁的位置分为浅支和深支 ,桡神经深支向后穿旋后肌。从旋后肌下缘穿出后改名为骨间后神经 ,这个过程就要经过桡管、旋后肌腱弓、旋后肌下缘等狭窄区。而在这些部位容易卡压而导致肘外侧痛 ,故本文主要探讨狭窄区的局部解剖 ,希望从这个角度解释桡神经深支及骨间后神经卡压的原因 ,从而为临床提供诊断及治疗的局部解剖学基础。1 材料和方法对 2 0具成人尸体的 4 0侧上肢进行解剖 ,观察桡管、旋后肌腱弓、旋后肌管的结构特点和桡侧腕短伸肌腱的构成 ,及它们与桡神经深支的关系。观察当前臂旋前、旋后时 ,对桡神经深支卡…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带血管与不带血管神经移植术,神经纤维再生的组织学差异。研究背景Taylor首次以带血管的神经移植获得成功。但对于不带血管神经移植的实质缺乏系统对比资料。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组,6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等分为A组(带血管的神经移植组)和B组(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组),两组在移植后不同时间取材,进行光镜、电镜对比观察。结果在移植后的前4周,A、B两组组织学形态变化基本相似。从第6周起,A组较B组结缔组织少,神经纤维再生好。B组神经束内有结缔组织包括几条神经纤维的小束,再生而又退变的神经纤维多。结论带血管的比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神经纤维再生好,因前者血供好,结缔组织再生少,有利于再生神经纤维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CO2激光修复动眼神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彦刚  段新民 《医学争鸣》1998,19(2):195-198
目的:观察激光对颅神经再生情况的影响,探讨激光吻合颅神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视神经再生模型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正常大鼠视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了解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吻合段超微结构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方法 建立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第15,30,45及60天取出吻合段神经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正常大鼠坐骨神经纤维较视神经纤维明显增粗,吻合15d,神经细胞明显变性、水肿及坏死,吻合30,45及60d,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逐渐恢复。结论 坐骨神经移植有可能支持视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体神经移植、神经导管技术修复颅内段动眼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22只家猫随机分为3组,神经移植组10只,导管组10只,对照组2只.右侧动眼神经制作4 mm缺损后,分别用自体腓肠神经移植、PLGA+BDNF/CNTF修复,对照组不修复.14周时处死动物,取远端再生神经,用光镜、电镜观察及轴突图像分析评估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14周时,神经移植组、导管组各有8只猫术侧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神经连续性恢复;对照组无恢复.神经移植组远端再生神经有髓纤维数目为(12032±999)个,平均轴突直径为(5.19±O.38)μm;导管组远端再生神经有髓纤维数目(10 274±881),平均轴突直径为(4.78±0.32)μm;两组间纤维数日和轴突直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自体腓肠神经移植及PLGA+BDNF/CNTF导管法均能有效修复猫动眼神经缺损,自体腓肠神经移植法修复效果好于PLGA+BDNF/CNTF导管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硅胶管套接大鼠切断了的坐骨神经,术中一次性将GDNF、生理盐水(SAL)分别加入硅胶管中,术后4周,应用溃疡神经纤维染色法、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追踪技术观察GDNF对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与SAL组相比,GDNF组溃变神经纤维面积明显减少,SAL组溃变纤维面积百分率为17.3%,GDNF组为1.9%(P<0.01);GDNFXEG组脊髓HRP标记胞体显著增加,SAL组标记胞体数的百分率为43.5%,GDNF组为68.3%(P<0.01)。结论:外源性GDNF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良去细胞异体神经的制备方法,研制出一种理想的自体神经移植替代物. 方法:将用Sondell法(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和改良法[Triton X-200,sulfobetaine-10(SB-10),sulfobetaine-16(SB-16)]两种方法制备的去细胞异体神经用HE染色、髓鞘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扫描电镜检查等进行组织学评价. 然后将制备的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从坐骨神经指数、神经电生理、运动终板染色等方面评价神经移植后的再生效果. 结果:改良法制备的神经细胞及髓鞘去除彻底、结构保存完好;移植后神经再生良好,优于Sondell法制备的神经,达到了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当的再生效果. 结论:综合运用萃取剂Triton X-200,SB-10和SB-16的改良化学萃取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去细胞异体神经制备方法,其制备的异体神经移植物可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7.
经对足底内、外侧神经及其主要分支的始部之径线、分布、血供,以及足底内、外侧神经和足底神经弓体表定位进行研究,发现在足底后外侧三角区无较大神经分布,可作为足底手术入路的首选部位。从而为行足底局部手术、麻醉,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下肢神经潜在性损伤前后的神经传导参数的定量变化,探讨针刺刺激在末梢神经再生和修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以30名韩国志愿者为对象,检测其腓神经和胫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进而挑选出远端波幅或运动传导速度(MCV)小于其置信区(x珋-s)下限的神经,或潜伏期大于置信区(x珋+s)上限的神经,分组进行实验。治疗组进行针刺治疗,腓神经选取阳陵泉、解溪穴;胫神经选取委中、昆仑穴1,个月后复查并比较2组间前期和后期的神经传导参数。结果被挑选的腓神经为20根,胫神经为17根。腓神经远端波幅及近端波幅平均值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胫神经的传导参数平均值则治疗前后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阳陵泉和解溪穴对压迫踝关节前部引起的腓神经潜在性损伤起到快速修复作用;而只有单纯的远端波幅降低的胫神经,对其针刺治疗,未见显著性的神经传导参数定量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自体皮神经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15具尸体(男12,女3)进行大体解剖和观测。结果 皮神经走行有如下几个特征:①多 走在肢体的屈侧或内侧;②位置表浅;③多与静脉有伴行关系;④变异少,位置较恒定。⑤走行部位附近有明显的体表标志。结论 根据皮神经特征,每条皮神经都有两个可靠的手术获取部位。  相似文献   

20.
周围神经损伤后缺损过长、过粗,由自体提供有限,移植后还会给供区带来神经功能抓害。以冷冻法降低异体种经移植后的抗原性,国内外已有报道,但其结果大相径庭。究竟哪一种温度和时间保存,排斥反应小,国内外尚未见肯定的意见、本实验研究,旨在用不同温度和时间保存异体神经进行移植以取得临床应用数据。实验取100只成年雄性SD大白鼠,体重250±20g,其中对照组异体神经不作任何处理共10只大白鼠。实验分3组,每组30只即A组为异体神经-196℃、-80℃、-40℃保存20分钟、每种温度均为10只大白鼠;B组为保存1周的同样温度和数量的大白鼠;C组为保存3周的同样温度和数量的大白鼠。手术在显微镜下由作者一人操作;来后不用任何药物,喂养条件、室温及管理条件完全一致。术后分别于6周和12周观察电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同种异体神经可再生轴突,从电生理中发现,本实验组温度以-196℃为好。时间以3周为佳.为进一步在分子学上研究异体种经移植提供了统一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