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3D打印定制钛合金骨小梁金属(titanium trabecular metal,TTM)臼杯联合植骨重建髋臼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使用3D打印TTM臼杯联合植骨治疗全髋置换术后骨缺损患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64~87岁,平均年龄(78.1±7.0)岁。Paprosky髋臼骨缺损ⅡB型2例,ⅡC型1例,ⅢA型3例,ⅢB型2例。采用3D打印技术,根据髋臼骨缺损形态设计并制作TTM臼杯,结合植骨技术,重建髋臼骨缺损。随访时以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疗效,摄X线片评价假体位置、稳定性和植骨愈合情况。结果随访18~36个月,平均(25.0±6.1)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36.3±8.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2.8±6.3)分。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基本位于解剖位置,翻修侧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与健侧相差(0.5±2.7)mm,水平距离与健侧相差(-2.0±6.1)mm。末次随访假体位置良好,随访期间假体周围未见进行性透亮线,无假体松动、移位及螺钉断裂,植骨愈合良好,无再次翻修病例。结论应用3D打印TTM臼杯联合植骨进行髋关节翻修重建髋臼骨缺损,可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改善髋关节功能,假体初始稳定性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带翼加强髋臼杯在臼杯假体松动合并髋臼骨缺损髋关节翻修术的运用价值。[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3月,对80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臼杯假体松动合并髋臼骨缺损患者采用带翼加强髋臼杯髋关节翻修治疗。记录围手术期资料,采用Harris评分和VA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行影像检查,测量髋关节旋转中心至泪滴外缘的水平距离和旋转中心至双泪滴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用时(118.32±21.44) min,出血量(322.49±32.24) ml,住院时间(12.67±2.91) d。术后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例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4~7年,平均随访时间(6.36±0.54)年。随术后时间推移,76例髌股部疼痛逐渐减轻,4例髌股部遗留中度疼痛;73例功能逐渐恢复,7例运动及劳动能力未获明显提升。末次随访Harris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到泪滴外侧距离显著增加,而髋关节旋转中心到泪滴间线距离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80髋假体位置良好,未见假体及带翼加强髋臼杯松动、移位。臼杯附近存在确切的新生骨小梁重塑征象,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区均完全愈合。[结论]臼杯假体松动合并髋臼骨缺损范围较大者,采用带翼加强髋臼杯髋关节翻修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改善效果优良,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3D技术辅助植入钽金属块治疗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伴有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16例(18髋),男11例,女5例;年龄(58.06±8.29)岁(范围44~69岁)。感染性松动3髋,无菌性松动15髋;PaproskyⅢA型骨缺损13髋,ⅢB型骨缺损5髋。术前使用3D技术进行精确规划,术中应用钽金属块和臼杯修复髋臼骨缺损。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臼杯的前倾角、外展角、患侧与对侧旋转中心垂直距离比值、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比值、股骨偏心距比值的差异,比较手术前后臼杯位于Lewinnek安全区内的比例,观察术后髋关节影像学松动的表现。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结果臼杯位于lewinnek安全区内的比例由术前的22%(4/18)提高至术后的61%(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术后患侧髋臼前倾角为11.99°±6.91°(范围1.71°~26.36°),外展角为44.91°±5.93°(范围35.6°~56.0°);患侧与对侧旋转中心垂直距离比值为1.10±0.20(范围0.87~1.62)、水平距离比值为1.00±0.18(范围0.69~1.46)、股骨偏心距比值为1.01±0.66(范围0.51~3.56)。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7.72±12.18)个月(范围14~5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为(77.28±4.80)分(范围65~85分),末次随访时为(80.9±5.2)分(范围69~89分)。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假体周围感染、脱位及无菌性松动等并发症。结论3D技术辅助钽金属块植入修复严重髋臼骨缺损能够提高髋关节假体安放的准确性,术后早期假体稳定无松动,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使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1年12月至2006年1月应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侧骨缺损的患者共有21例21髋,男6例,女15例;翻修时平均年龄为51.9岁(38-77岁)。采用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本组患者骨缺损均为AAOSⅢ型(混合型骨缺损)。采用金属网将非包容性骨缺损转变为包容性骨缺损,然后采用7-10 mm的深低温冷冻骨颗粒,使用打压植骨技术恢复骨量,重建髋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使用骨水泥将聚乙烯臼杯固定于理想的生物力学位置。拍摄术后3 d、3个月、1年及每年随访时的双髋正位片,以泪滴为参照,观察聚乙烯臼杯位置的变化及骨水泥层透亮线的变化,并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结果]平均随访2.8年(1-5年),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6.4分提高到术后81.3分,未发现臼杯松动病例。术后1例脱位,1例有坐骨神经受损症状。[结论]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打压植骨技术并结合应用金属网的方法能较好地重建髋臼侧严重骨缺损,恢复骨量,辅助髋臼安放在理想的生物力学位置,并能提供良好的早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侧骨缺损的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2例(22髋)髋臼骨缺损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例,采用打压颗粒性骨植骨、髋臼加强环罩重建髋臼骨缺损后假体固定.术后及随访时拍双髋正位片,观察有无骨吸收和髋臼加强环罩及假体位置变化,并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12~42个月,平均25.5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3.4±3.5)分提高到术后(82.6±2.8)分,X线片1例出现轻微骨吸收,未出现内固定移位及臼杯松动病例.结论 在髋关节翻修中采用打压植骨、髋臼加强环罩支撑能重建髋臼侧骨缺损,为髋臼假体提供早期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确定髋臼大小、骨缺损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辅助手术设计、假体选择及骨缺损修复.方法 2011年3月至10月,共10例(13髋)CroweⅣ型高位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接受THA治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4岁,平均42岁.所有患者术前行髋关节三维CT扫描,然后将扫描数据输入Superlmage软件重建骨盆及髋臼.重建后在不同角度精确评估真臼位置,测量真臼大小及前后柱厚度,评估骨缺损程度;将髋臼试模、骨缺损修复材料(钽金属垫块)按1:1大小扫描输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术前模拟安放,确定髋臼假体大小、安放位置;髋臼假体安放后评估遗留的骨缺损,确定骨缺损修复材料,进行骨缺损修复模拟测试.结果 9例(12髋)术中实际安放髋臼假体型号与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一致,1例(1髋)假体型号较术前设计大一号.所有患者髋臼安放位置与术前计划一致,均安放于真臼.髋臼骨缺损修复按术前设计:4髋因髋臼顶部骨缺损明显(臼顶部骨性覆盖<70%),采用钽金属垫块修复骨缺损,以增强髋臼的稳定性;7髋采用Harris法自体股骨头植骨修复骨缺损;2髋髋臼杯植入后臼顶覆盖可,术中未植骨.结论 对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者行计算机辅助下THA术前设计,有助于术前精确评估真臼发育情况、大小及髋臼骨缺损,提高手术治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个体化3D打印钛合金臼杯重建重度骨缺损髋臼旋转中心病例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应用个体化3D打印钛合金臼杯重建重度骨缺损髋臼旋转中心的10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36~67岁,平均(54.71±10.23)岁。术前Paprosky髋臼骨缺损分型,ⅡB型3例,ⅢA型7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的骨盆X线片髋关节旋转中心(hip joint center, HJC)的位置信息;髋关节的Harris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等,评估该项技术的早期临床效果。结果 1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1~3.12 h,平均(1.81±0.82)h。术中出血量为650~1 750 mL,平均(983.43±459.22)mL。随访时间为13~26个月,平均(18.35±4.51)个月。患者术后髋臼旋转中心恢复至较理想位置。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前26~45分,平均(34.02±14.91)分;末次随访时78~97分,平均(84.31±9.7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患者随访至今未见假体关节脱位、假体关节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骨盆X线片均未见个体化3D打印臼杯与其宿主骨之间放射性透光线和假体松动。术后6个月随访时X线片示3D臼杯周围骨组织结合紧密、固定可靠,有较好的骨长入。结论应用个体化3D打印钛合金臼杯能够重建重度骨缺损髋臼的旋转中心,术后肢体长度和髋关节功能均有显著改善,3D臼杯与缺损的宿主骨匹配佳,早期随访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2):1057-1061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钽金属骨小梁臼杯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技术治疗髋臼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2月~2012年10月采用钽金属骨小梁臼杯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44例(44髋)因髋臼无菌性松动或感染后二期翻修合并严重骨缺损和髋臼严重骨溶解的患者,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5岁(34~78岁)。全部患者均采用组配式钽金属臼杯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重建髋臼骨缺损,其中15例(34%)髋关节的臼杯宿主骨覆盖率不足70%。临床结果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评价。影像学结果依据术后系列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53.4个月(30~84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20.3分(8~36分)提高至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的83.8分(39~98分)(P0.001)。末次随访时原有3髋的臼杯周围放射性透亮带持续存在,但并无扩大趋势,无新发放射性透亮带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坐骨神经损伤1例、大粗隆不愈合1例。未发现假体无菌性松动患者。[结论]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钽金属臼杯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髋臼骨缺损技术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令人满意,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重建的经验。[方法]2001年2月~2006年2月对45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女40例,男5例,平均年龄52岁(40~63岁)。根据术前髋关节正位X线片分型,CroweⅠ型25例,CroweⅡ型10例,CroweⅢ型5例,CroweⅣ型5例。臼杯均在真臼位置生物压配固定。髋臼常规重建16例,加深髋臼至卵圆窝以内压配固定16例,,股骨头植骨8例,髋臼内壁截骨5例。于术后3、6、12个月,以后每年随访一次。摄X线片观察臼杯松动、植骨愈合情况。检查患者Trendelenburg征的变化,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完整随访41例,平均随访6年(3~8年)。旋转中心上移从术前(2.3±0.8)cm下降为术后(0.8±0.4)cm,P0.05。Harris评分从术前(64±7.8)分提高到术后(93±6.2)分,P0.05。Trendelenburg征阳性患者,从术前38例下降到术后5例。有5例X线表现臼杯松动,但无临床症状。2例植骨块明显吸收。1例因内衬破裂行翻修术。3例术后脱位,闭合复位后未再脱位。[结论]根据髋臼缺损的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可获得臼杯的充分包容,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Wang Q  Zhang XL  Jiang Y  Chen YS  Shen H  Shao JJ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45-1049
目的 研究辐照深冻异体骨用于髋臼翻修中严重骨缺损的打压植骨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髋关节翻修术中共有20例21髋应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侧骨缺损,18例19髋获得随访.患者翻修时平均年龄为64.4岁(43~81岁).采用Paprosky分型,本组患者均有髋臼骨缺损,其中PaproskyⅡB型4髋,PaproskyⅡC型8髋,PaproskyⅢA型5髋,PaproskyⅢB型2髋.手术用金属网修复髋臼节段性缺损,采用辐照深冻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骨水泥臼杯完成髋臼翻修.患者术后定期进行影像学和临床评估,观察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变化,假体移位松动及异体骨骨整合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2.5分(31~56分).术前疼痛评分平均14.4分(10~20分).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4个月(12~48个月).术后Harris评分提高到88.6分(82~96分).术后疼痛评分提高至平均42.3分(40~44分).并发症:术后感染1例,经清创愈合.股神经损伤1例,术后1年随访时已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股骨近端外侧皮质吸收,大粗隆骨折.有1例Paprosky ⅢB型患者出现金属网及髋臼杯明显移位等影像学松动表现,其余18髋的髋臼假体稳定,未发现臼杯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大于1 mm的移位,也未发现髋臼假体外展角的改变;植骨层和宿主骨床可见连续骨小梁通过、移植骨与周围骨床骨密度趋向一致等骨整合表现.结论 金属网与打压植骨及骨水泥髋臼技术联合应用能有效地完成髋臼的生物学翻修.辐照深冻异体骨用于打压植骨能与周围骨床很好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防内突加强杯髋臼翻修假体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使用防内突加强杯进行髋臼翻修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有效随访病例40例40髋,男16例、女24例;手术时年龄22~77岁,平均60.3岁;随访时间12~82个月,平均39.2个月。骨缺损AAOS分型C型29例,D型11例;Paprosky分型ⅢA型29例,ⅢB型11例。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性别、年龄、骨缺损分类、髋臼旋转中心上移和外移尺度、臼杯外展角、臼杯固定方式(单纯经翼固定和经翼联合经髋臼螺钉固定)、植骨方式及臼杯类型与加强杯失败(松动及再翻修)的相关性。结果 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74.5±15.4)分。2例因松动而翻修,2例出现明显的放射学松动伴疼痛症状。髋臼旋转中心上移、臼杯外展角及臼杯固定方式与加强杯失败相关。当加强杯上移8.5 mm或外展角大于53.5°时,加强杯失败风险加大;使用经翼联合经髋臼螺钉固定者加强杯失败风险降低。结论 防内突加强杯可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侧严重骨缺损的翻修,但术后中短期仍存在较高的臼杯失败风险。重建时应尽量靠近真臼水平,适当减小臼杯外展角,使用经翼联合经髋臼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12.
Qian WW  Weng XS  Lin J  Jin J  Zhai JL  Li H  Bian YY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74-1082
目的 观察髋臼加强杯在髋臼翻修手术中巨大髋臼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3年2月至2008年10月对12例在翻修术中存在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患者采用植骨与髋臼加强杯重建髋臼骨缺损后固定假体.手术前、后情况进行临床评估及影像学评估.术前骨缺损分类按Paprosky分型:ⅡB型2例,ⅢA型6例,ⅢB型4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5.2分.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9~71个月);术后第一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0.9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4.6分.术后假体无松动或断裂.有1例患者翻修术后6个月于髋臼Delee&Chamley Ⅲ区出现轻度放射线透亮带,但继续随访未进展.未出现假体失败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结论 采用髋臼加强杯联合植骨技术可有效修复髋臼骨缺损,重建髋臼结构稳定性,中短期随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钽金属臼杯重建髋臼骨缺损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应用钽金属臼杯对不同类型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4月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钽金属臼杯重建髋臼骨缺损的连续2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例,女15例;年龄24~78岁,平均(53.7±16.2)岁。初次全髋关节置换5例: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髋关节感染后遗高位脱位畸形2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全髋关节翻修1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2例、髋臼金属炎性假瘤3例、假体无菌性松动11例。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Ⅰ型9例,Ⅱa型4例,Ⅱb型5例,Ⅱc型1例,Ⅲa型1例,Ⅲb型1例。观察术后髋臼假体周围透光线、假体位置、生存率、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40个月,平均20.1个月。末次随访时PaproskyⅠ型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87.2±7.4)分,高于术前(41.1±6.3)分;Ⅱ型(79.8±11.8)分,高于术前(38.4±12.5)分;Ⅲ型为79分,高于术前24分。随访期间钽金属臼杯固定良好,未出现松动及移位,假体生存率100%。按照Anderson骨长入影像学评价标准,髋臼杯均出现不同程度骨长入。1例于DeLee-Charnley髋臼3区出现透光线,4个月后消失;1例于髋臼1区出现假体周围间隙,随访6个月未进展。1例于术后4周出现后脱位。结论 应用钽金属臼杯重建PaproskyⅠ、Ⅱ型髋臼骨缺损,能实现早期与宿主骨整合,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骨缺损髋臼的中期临床效果,分析Paprosky骨缺损分型在评价骨缺损时的重要性.方法 1998年12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使用金属网片和(或)金属网杯进行严重髋臼缺损重建63例(67髋),所有患者均为AAOS Ⅲ型混合型缺损.其中58例患者(61髋)获得了完整随访,平均63个月.Paprosky Ⅱ B 19例(20髋),Paprosky Ⅱ C 27例(28髋),Paprosky Ⅲ A 12例(13髋).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41.7分(21~52分).术后随访时进行临床疗效、影像学及并发症等评估.结果 58例(61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平均89.2分(81~98分),术后优良率达93%,除3例发生聚乙烯髋臼从网杯中脱出外,其余55例患者髋臼无影像学松动.1例使用金属网杯患者髋臼旋转中心未能恢复正常.3例术后脱位患者,其中2例手法复位,1例切开复位,均获成功.术后发生感染1例(1.6%),经二期翻修打压植骨成功治愈.结论 异体骨打压植骨配合金属网是处理严重髋臼骨缺损的理想技术.建议在使用打压植骨技术对严重髋臼缺损重建时,采用AAOS分型结合Paprosky分型方法对缺损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金属网杯不适用于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打压植骨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髋臼Paprosky Ⅲ型骨缺损采用异体骨植骨结合髋臼加强杯翻修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髋臼加强杯翻修髋臼Paprosky Ⅲ型骨缺损患者的病历资料,19例(20髋)最终获得随访,男11例,女8例;年龄42~76岁,平均(57.4±6.4)岁.Paprosky ⅢA型7例(35%),ⅢB型13例(65%).平均随访(5.8±2.4)年.评价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术后髋臼加强杯的影像学稳定性和植骨效果.以髋臼加强杯失败为终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髋臼加强杯的五年生存率.结果 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6~31分,平均(14.6±4.3)分,末次随访时为64~98分,平均(83.5±7.9)分.术前肢体平均短缩(26.3±9.1) mm,术后肢体平均短缩(1.2±3.4) mm.术前髋关节旋转中心相对于解剖旋转中心向上方平均移位(23.6±7.4) mm,向外平均移位(4.4±14.7)mm;术后关节旋转中心均恢复到Ranawat三角内.所有病例植入的异体骨均与宿主骨融合.无髋臼加强杯移位、螺钉断裂、进展性透亮线以及骨水泥断裂发生.3例(3髋)患者(15%)出现轻度骨吸收,未出现中度或重度骨吸收患者.髋形假体的五年生存率为100%(95%可信区间,0.95~1.0).结论 对于髋臼Paprosky Ⅲ型骨缺损采用异体骨植骨结合髋臼加强杯重建髋臼可获得较满意的中期翻修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2000年3月至2010年3月,对19例(23髋)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41~72岁,平均61.3岁。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内陷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采用粗隆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8年,平均4.2年,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无髋臼假体松动。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4.0±6.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5.0±7.5)分。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1例,包括股骨劈裂骨折3例,神经并发症3例,截骨延迟愈合2例,术后脱位3例。结论:采用小臼杯、假体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对Crowe Ⅳ型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可以重建关节功能,恢复下肢长度,早期疗效满意,但并发症发生率高。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性化3D打印髋臼垫块和臼杯在髋关节翻修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7月—2019年7月,采用个性化3D打印模型术前规划,术中应用3D打印金属垫块和臼杯翻修治疗30例髋臼松动并骨缺损患者。总结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1.5~4年,平均(2.58±0.92)年,术后30例患者功能均达到满意恢复。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30例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而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30例患者术后髋旋转中心均达到良好恢复,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结论]个性化3D打印垫块和臼杯,可个性化的匹配髋臼松动与骨缺损情况,优化手术操作,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 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 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 确定髋臼大小、骨缺损程度, 并在此基础上辅助手术设 计、假体选择及骨缺损修复。 方法2011 年3 月至10 月, 共10 例(13 髋)Crowe IV型高位脱位髋关节发 育不良患者接受THA 治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4 岁, 平均42 岁。所有患者术前行髋关节三维CT 扫描, 然后将扫描数据输入SuperImage 软件重建骨盆及髋臼。重建后在不同角度精确评估真臼位置, 测 量真臼大小及前后柱厚度, 评估骨缺损程度;将髋臼试模、骨缺损修复材料(钽金属垫块)按1颐1 大小扫 描输入计算机系统, 进行术前模拟安放, 确定髋臼假体大小、安放位置;髋臼假体安放后评估遗留的骨缺 损, 确定骨缺损修复材料, 进行骨缺损修复模拟测试。 结果 9 例(12 髋)术中实际安放髋臼假体型号与 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一致, 1 例(1髋)假体型号较术前设计大一号。所有患者髋臼安放位置与术前计划 一致, 均安放于真臼。髋臼骨缺损修复按术前设计:4 髋因髋臼顶部骨缺损明显(臼顶部骨性覆盖 < 70%), 采用钽金属垫块修复骨缺损, 以增强髋臼的稳定性;7 髋采用Harris 法自体股骨头植骨修复骨缺 损;2 髋髋臼杯植入后臼顶覆盖可, 术中未植骨。 结论 对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者行计算机辅助 下THA术前设计, 有助于术前精确评估真臼发育情况、大小及髋臼骨缺损, 提高手术治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3D打印金属骨小梁垫块修复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重建髋臼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12月,于5例初次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3D打印金属骨小梁垫块修复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重建髋臼环形结构。男3例,女2例;年龄50~72岁,平均66岁。初次置换至翻修术时间为10~18年,平均14.4年。初次置换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3例,骨水泥型2例。髋臼骨缺损分型:PaproskyⅢA型3例、ⅢB型2例。术前Harris评分为(34.23±11.67)分。患髋旋转中心高度为(38.17±8.87)mm、水平位置为(35.62±9.12)mm。结果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42 min;术中出血量800~1 700 mL,平均1 100 mL。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1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9.82±8.70)分,较术前明显提高(t=16.991,P=0.000)。术后1周X线片测量髋臼杯外展角为38~42°,平均39.4°;前倾角为13~18°,平均14.6°。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为(22.08±8.33)mm、水平位置为(29.03±6.28)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髋关节(28.62±7.73)、(27.29±4.22)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无假体松动、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3D打印金属骨小梁垫块修复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可重建髋臼环形结构,为髋臼杯提供稳定支撑结构,重建相对正常的髋关节旋转中心,避免医源性骨量丢失,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非骨水泥髋臼及金属髋臼支架加植骨修复髋臼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8年9月应用髋臼翻修支架行髋关节翻修术22例(24髋).其中Lima非骨水泥人工翻修髋臼2例(2髋),Kerboull 支架2例(2髋),GAP 髋臼翻修支架18例(20髋).男性6例(6髋),女性16例(18髋).平均年龄62岁(34~79岁).感染性松动2例(2髋),无菌松动20例(22髋).平均随访时间48个月(18~84个月),对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56分(44~75分).结果 末次随访时22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89分(78~94分).优良率为95.5%(21/22).三种髋臼翻修支架的外展角满意,髋臼旋转中心基本得到了重建.髋臼翻修支架及其聚氯乙烯臼无明显移位,假体周围无透亮线,髋臼植骨愈合良好.结论 应用非骨水泥髋臼或髋臼支架修复髋臼侧巨大骨缺损,重建了髋臼正常旋转中心、提供了翻修假体的初期稳定性、避免了所植骨在血管化时期的过度机械负重,是翻修髋臼巨大骨缺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