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假体垫片设计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关节运动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使用GENESISⅡ型假体行TKA的28位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共42膝,平均随访27.7个月。按照使用垫片的种类分为高屈曲垫片组(23膝)和标准垫片组(19膝),采用循环透视的方法对两组病例屈伸活动进行观察并储存DICOM数据。通过Image J医学影像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CorelDRAW作图软件进行测量。通过对比两组病例在膝关节屈伸活动时胫骨内旋和髌骨倾斜等参数来分析垫片设计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运动的影响。结果标准垫片组和高屈曲垫片组在术后活动度无差异(P=0.789)。两组在0°~120°范围活动时髌骨倾斜角无差异,活动范围达到130°时,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34)。两组在胫骨旋转活动上无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垫片设计对TKA术后髌骨倾斜角有一定影响,对股胫旋转运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凝血、抗凝活性,探讨手术方式本身对凝血、纤溶活性的影响规律,为评估人工关节置换后的血栓性疾病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3 d检测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抗凝指标(抗凝血酶Ⅲ、抗Ⅱ因子活性),纤溶指标(D-二聚体),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术后即刻减低(P<0.05),术后24 h,3 d增高(P<0.05);术后抗凝血酶Ⅲ、抗Ⅱ因子活性较术前降低(P>0.05);D-二聚体术后即刻、术后24 h增高(P<0.05),术后3 d恢复正常(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存在凝血活性增强,抗凝活性变化不明显、纤溶活性增强的失动态平衡状态,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倾向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病例的随访及分析,探讨该术式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2009年1月之间32例患者32髋施行了金属对金属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其中男12例,女20例,平均年龄44.8岁(19~ 65岁),平均体重指数(BMI) 25.2 (18.7~33.1),术前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9例.手术所采用的表面置换系统的髋臼侧均为生物型固定,股骨侧均为骨水泥型固定且带有导向柄.术后平均随访56个月(37~75个月).[结果]1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男性患者因术后1个月出现股骨颈骨折而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病例至随访结束尚无出现松动、翻修,患者Harri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必须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并规范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4.
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和北京积水潭医院联合举办的“1999年全国髋关节外科进展”学习班,于1999年4月26~29日在北京国际饭店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如期举行。会议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翻修术、骨水泥技术、髋关节镜技术、骨盆截骨术、股骨近端截骨术等领域的新认识、新观念、新方法。一、髋关节镜技术真正的髋关节镜诊疗技术开始于70年代中期,20年来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实践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由于髋关节是一深在的杵臼关节,周围有强大的关节囊、韧带、肌肉附着,早年人们认为不可能将关节…  相似文献   
5.
中老年女性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测量骨关节炎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探讨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特点及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均为中老年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 ,其中 5 9例测量了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12例仅测量了腰椎骨密度。所有患者均按Kellgren分级标准对膝关节进行了评分。结果 绝经后妇女膝关节X线评分随Kellgren分级级数的增高患者腰椎骨密度均值逐渐增高 ,4级骨关节炎患者腰椎骨密度均值明显高于 2级患者 (P <0 0 5 ) ,而髋部骨密度均值随Kellgren分级级数的增高差异无显著性。如以低于同性别同部位峰值骨量的 2 0SD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腰椎和髋部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分别为 4 3 7%和 77%。在控制年龄和骨关节炎的影响后 ,股骨颈骨密度与体重指数的偏相关系数为 0 4 0 7(P <0 0 1)。结论 中老年女性骨关节炎患者中同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比例较高 ,同髋部骨密度测量相比 ,腰椎骨密度测量受骨关节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接受清创术、一期翻修术、二期翻修术及旷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3年6月至2008年6月因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接受手术治疗患者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34~80岁,平均55.8岁.术前诊断感染的方法包括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窦道分泌物及关节穿刺液培养.行保留假体的清创术7例,一期翻修术14例,二期翻修术21例,旷置术4例.术后观察伤口外观,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行实验室检查确定感染控制情况.结果 46例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中29例培养结果 阳性,表皮葡萄球菌占感染病原体的首位(37.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4.2%).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79个月,平均61.6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2~99分,平均76.5分.清创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控制率为16.7%,一期翻修术为54.5%,二期翻修术为93.3%,旷置术为100%.二期翻修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13.3%,术后脱位率13.3%.11例感染复发,复发时间为感染治疗术后2~127个月,平均39.5个月.其中10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清创术1例、二期翻修术8例、旷置术1例.结论 清创术与一期翻修术的选择应严格把握适应证.二期翻修术感染控制率高,但有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和脱位的风险.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足关节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骨科大手术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少数可造成肺栓塞导致死亡。有文献报道,我国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当,但目前国内对DVT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国外,而且没有相应的防治方案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和治疗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8年12月-2003年3月治疗并随访观察的1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6岁(43-75岁),采用Vancouver分型,A型2例,B2型7例.B3型1例,C型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6例,其中1例为非手术治疗后骨折畸形愈合行翻修术。采用长柄假体翻修联合异体皮质骨板固定5例.其中使用非骨水泥型远端固定假体4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1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5.6个月(7~50个月)。9例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3-6个月),2例骨折未愈合。均为非手术治疗病例,手术治疗6例骨折均愈合。至目前为止,7例假体稳定,1例翻修术后出现连续的影像学透亮线.3例假体松动,假体稳定的患者功能好于假体松动者.假体稳定患者的Harris评分平均91分。所有异体皮质骨板在1年内均与宿主骨整台.没有异体皮质骨板骨折发生。结论:假体稳定的A型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B1型和C型骨折,如无手术禁忌证,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假体松动的骨折患者,使用长柄远端固定非骨水混型假体联合异体皮质骨板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骨性关节病又称骨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是负重关节中最常见的疾病。根据病因的不同,骨性关节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骨性关节病的病理特征是关节软  相似文献   
10.
珊瑚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随访及松动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83年至今应用珊瑚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共54例60髋。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4例40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例20髋。在54例60髋珊瑚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有37髋随访6个月~13年,平均随访时间约7年,疗效满意率为85.1%,其中假体松动4例占14.8%,髋臼松动2例7.4%。假体松动原因是假体与股骨负重界面之间没有达到稳定接触,假体与髓腔形状不相匹配,修整髓腔松质骨时,髓腔扩大器应比假体小一号,避免假体与界面存留缝隙。对于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应避免髋关节旋转中心向外侧移位,应向内上方加深髋臼以减少水平移位距离,其次髋臼植骨加盖勿在负重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