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国人类风湿关节炎中髌骨的厚度及解剖学特点,探讨髌骨置换术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5年1月~2006年1月,对59例患者95个类风湿膝关节行全膝置换术,术中测量髌骨最厚处、最薄处和髌骨截骨后骨床的厚度以及安装髌骨假体后髌骨复合物厚度,术后对患者随访,观察膝前痛和髌骨骨折的发生率.[结果] (1)截骨前髌骨的厚度测量为最高处(22.01±1.64) mm(18~26 mm),最低处为(11.69±2.33) mm(6~16 mm).(2)截骨后髌骨的骨床厚度测量结果为(13.23±0.96) mm(11~16 mm),其中11 mm 4膝(4.2%),12 mm 15膝(12.7%),13 mm 38膝(40%),14 mm 32膝(33.7%),15 mm 5膝(5.3%),16 mm 1膝(1.1%).髌骨复合物的厚度平均为21.42 mm(20~25 mm),90.5%(86/95)的髌骨厚度在术后等于或稍低于原髌骨厚度.(3)术后随访轻度膝前痛3例,无髌骨骨折或髌骨松动病例.[结论] (1)类风湿膝关节中髌骨的厚度小于国人正常髌骨厚度的均值.(2)类风湿膝关节髌骨置换时保留12~14 mm厚度的骨床是一种安全的选择.(3)类风湿膝关节置换髌骨短期随访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近端解剖形态,并与术前比较,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2005年,35例(59膝)因膝关节内侧室骨性关节炎接受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的完整影像学资料,在术前、术后标准正侧位X线片中测量胫骨角;胫骨后倾角度;胫骨近端关节面外移;关节线高度.所得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胫骨角术前平均为99.1°±4.3°,术后平均为91.1°±3.8°;胫骨后倾角度术前平均为8.9°±2.6°,术后平均为5.0°±2.3°;胫骨近端关节面外移术前平均为(46.2±3.6)%,术后平均为(53.1±3.9)%;关节线高度术前平均(41.2±3.6)mm,术后平均(38.0±3.2)mm.手术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胫骨近端解剖形态在胫骨高位截骨术后会发生明显变化,如胫骨角变小,后倾角度变小,胫骨近端关节面外移,关节线高度相对下降等,将对转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将99例行腹腔镜手术的UPJO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采用经腹腔途径为手术入路;观察组50例,采用经后腹腔途径为手术入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胃肠功能.结果 两组术后肾盂压力、肾盂分离度较术前降低,肾皮质厚度较术前增厚(P<0.05),组间上述指标术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AS、MTL较对照组高,VIP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经后腹腔途径肾盂成形术可降低对UPJO患者胃肠功能影响,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以期防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方法 1995—2005年收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54—78岁,平均62.1岁。原发病包括股骨颈骨折4例,病理性股骨颈骨折1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5例,骨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人工关节翻修术后3例。8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3—6周,1例在闭合复位时死亡,10例在闭合复位失败后或有明确脱位原因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结果 8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3—6周后获得成功。2例患者经闭合复位后再次失败,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获得成功。8例闭合复位不成功直接手术切开复位获得成功。术后随诊2年,未再出现脱位现象。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2分(72—96分)。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脱位由多种因素造成,强调以预防为主,全面分析和研究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使关节周围组织张力、关节位置和头臼间的匹配关系达到最佳,并选用合适的假体,才能彻底避免髋关节不稳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Ⅱ期翻修术中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治疗30例30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感染治愈后行Ⅱ期人工关节翻修术并进行随访。结果 29例用抗生素间隔物治疗,感染得到有效治疗,1例失败。其中27例患者行Ⅱ期翻修术,Harris评分由间隔物置人前的34.6分提高到Ⅱ期置换术后的81.8分,但1例感染复发。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能有效地治疗感染,维持软组织的张力,为Ⅱ期翻修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使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1年12月至2006年1月应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侧骨缺损的患者共有21例21髋,男6例,女15例;翻修时平均年龄为51.9岁(38-77岁)。采用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本组患者骨缺损均为AAOSⅢ型(混合型骨缺损)。采用金属网将非包容性骨缺损转变为包容性骨缺损,然后采用7-10 mm的深低温冷冻骨颗粒,使用打压植骨技术恢复骨量,重建髋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使用骨水泥将聚乙烯臼杯固定于理想的生物力学位置。拍摄术后3 d、3个月、1年及每年随访时的双髋正位片,以泪滴为参照,观察聚乙烯臼杯位置的变化及骨水泥层透亮线的变化,并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结果]平均随访2.8年(1-5年),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6.4分提高到术后81.3分,未发现臼杯松动病例。术后1例脱位,1例有坐骨神经受损症状。[结论]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打压植骨技术并结合应用金属网的方法能较好地重建髋臼侧严重骨缺损,恢复骨量,辅助髋臼安放在理想的生物力学位置,并能提供良好的早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内翻截骨术结合新型槽式钢板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之间37例43膝膝外翻患者行股骨髁上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畸形,并使用新型槽式钢板(Giebel钢板/德国Link)固定,其中男7例8膝,女30例35膝;平均年龄为31.2岁(15~70岁)。术前外侧间室有骨关节炎表现者11例13膝,Ahlback分级中Ⅰ度8例10膝,Ⅱ度3例3膝。术前、术后拍摄负重位双膝关节正侧位片及双下肢全长像,测量股骨角及股胫角并进行比较。术后平均1.5年取出内固定并进行随访,了解截骨角度的变化和骨愈合情况,并对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膝外翻畸形得到矫正,股骨角由术前的71.7°(62°~75°)矫正到术后的82.1°(78°~85°),平均矫正10.4°(8°~21°)。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年(1~2年),34例40膝在术后1年随访时截骨愈合,2例截骨端愈合不佳,经再次手术更换内固定并在截骨处植自体松质骨后获得骨性愈合,1例1膝失随访。伴骨关节炎症状患者中8例10膝术后疼痛明显减轻,3例3膝疼痛消失。[结论]使用新型槽式钢板固定的股骨髁上截骨术手术方便快捷,创伤小,固定安全有效,是一种有效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URS)治疗鹿角形结石(S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82例S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MPC-NL,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FURS.观察2组围手术期相关参数、结石清除率、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改良Mitchell手术治疗Mu外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改良Mitchell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3月~2001年10月对30例(39足)(足母)外翻患者行改良Mitchell手术.术前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HVA平均为29.5°,IMA平均为12.5°.本术式与传统Mitehell手术不同的是在第一跖骨远端只行一次横行截骨,不留外侧棘,根据IMA的大小决定截骨远端外移的多少,再向跖侧移位2~3mm,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随访38足,随访时间为11~38个月,平均31个月,优32足,良5足,差l足,优良率为97.4%.术后负重位X线片测量,HVA平均为14.5°,平均改善15°;IMA平均为8.5°,平均改善4°.结论改良Mitchell手术可矫正第一跖骨内翻,更重要的在于矫正畸形而不破坏(足母)趾的生物力学作用,第一跖骨头的跖侧移位,重建了足横弓,恢复了(足母)趾的负重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ML假体对35例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股骨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Ⅰ~Ⅲb型的患者进行了翻修。结果平均随访17个月,所有病例的X线表现均无明显变化,无假体下沉、移位和原有骨缺损进一步加重,Harris评分平均由37分提高到92分。结论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者中,针对PaproskyⅠ~Ⅲb型骨缺损的翻修,AML假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