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通道FES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通道FES及电针拮抗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包括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步态时空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及肌电检查等。 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CSI评分[(7.9±2.5)分]亦显著低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4±2.4)分和(10.1±2.7)分](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步态时空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偏瘫侧下肢H反射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Hmax/Mmax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0.39±1.96)ms和(0.36±0.11)]亦显著优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四通道FES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踝关节痉挛病情和步态,提高踝关节稳定性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拟采用俞募配穴结合六字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观察其疗效。方法:将脑卒中伴有构音障碍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六字诀组、俞募配穴组、结合组,每组各20例,六字诀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与六字诀训练,俞募配穴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与揿针针刺心俞、巨阙穴治疗,结合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六字诀训练与揿针针刺心俞、巨阙穴,训练前及训练2周后,测定言语清晰指标、改良版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发声功能评测。结果:训练2周后,3组言语清晰指标、改良版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发声功能评测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合组言语清晰指标、改良版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发声功能评测数据高于六字诀组与俞募配穴组(P<0.05),六字诀组与俞募配穴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俞募配穴结合六字诀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用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易智能量表(MMSE)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来分别评估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障碍和抑郁状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NIHSS、MBI和HAMD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NIHSS、MBI和HAMD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NIHSS、MBI和HAMD评分亦显著优于治疗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为(27.24±2.52)分,与组内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TMS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和抑郁状态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彭源  陈康  张瑾  陈钰杰  张顺喜 《中国康复》2015,30(2):112-1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预刺激结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梗死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32例分为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A组加用rTMS刺激患侧大脑运动皮质区(M1区),后行患侧上肢FES治疗;B组加用FES治疗,不进行rTMS预刺激。治疗前后评定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3组治疗2及4周时,FMA-UE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提高趋势(P<0.01);且A组治疗2及4周时FMA-UE及MBI评分更高于B、C组(P<0.01),B组更高于C组(P<0.01)。结论:FES能够促进脑梗死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通过高频rTMS预刺激能进一步增强FES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电针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和治疗时间窗。方法选择发病3d内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电针组(常规药物治疗加电针治疗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含量及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NSE含量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电针组NSE含量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电针组NSE含量及NIHSS评分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81,P<0.01)。结论电针能够促进受损神经元的修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张力平衡针法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脑梗死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脑梗死痉挛性瘫痪患者2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30)和观察组(n=128)。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加张力平衡针法,观察组另予中药熏洗患肢,共6周。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对患者进行评定,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FMA、MBI与ND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MAS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1.121,P=0.001);两组患者FMA、MBI与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7.382,P<0.05),观察组FMA、MBI与NDS评分优于对照组(t>4.412,P<0.05);治疗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用中药熏洗能改善脑梗死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六字诀”训练联合基础构音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训练+基础构音训练,观察组给予“六字诀”训练+基础构音训练,2组患者均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改良版Frenchay构音障碍量表(FDA)及相关言语呼吸专项评定、最长声时(MPT)测试、最大数数能力(MCA)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言语呼吸专项评定、MPT、MCA以及FD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言语呼吸专项治疗有效率(80.0%)、MCA改善值[(3.1±2.3)s]及FDA改善值[(5.7±2.9)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MPT治疗后改善值[(3.2±2.7)s]较对照组有增加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六字诀”训练联合基础构音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呼吸及言语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呼吸训练+基础构音训练,该联合治疗模式值得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电项针联合新穴对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秦皇岛市工人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和针刺常规穴位治疗(风池、翳明、廉泉、外金津、玉液等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项针联合新穴治疗(供血、吞咽1、吞咽2、治呛、发音及返流等穴)。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吞咽功能、构音障碍、舌功能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BAEP各波峰潜伏期、标准吞咽功能(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lowing-related quality of life,SWAL-QOL)、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和舌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SWAL-QOL、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电项针联合新穴对假性延髓麻痹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语言功能及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词联导航训练法联合针灸、环喉按摩对脑卒中构音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脑卒中构音障碍病人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32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脑卒中构音障碍病人采用强化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同时采用词语导航训练法联合针灸、环喉按摩方法进行构音障碍治疗。比较两组病人Frenchay评分及治疗情况,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Frenchay评分增长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93.73%,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病人整体护理满意率87.50%略优于对照组81.25%(P0.05)。[结论]词联导航训练法联合针灸、环喉按摩治疗方法能够更好改善病人构音功能,为临床治疗方式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急性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组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开始及治疗30 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肢体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 Index(MBI)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治疗30 d后,联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95.4%,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联合针刺运动疗法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改善,对减轻脑痉挛,预防挛缩畸形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足下垂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2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2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因子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FES对偏瘫侧腓总神经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NMES),同时进行步行训练.治疗前后分别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的变化、关节量角器法测量下肢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分值.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患侧腓肠肌肌张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GMFM-88之D、E区评分及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ES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改善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的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张江  韩雪  宋方方 《临床荟萃》2018,33(12):1027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TOAST不同亚型患者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29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TOAST分型。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比较两组及各亚型患者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的NIHSS评分降低,BI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疗效较对照组好(P<0.05)。3亚型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降低,BI评分均有增高。但是,LAA亚型变化得更明显,3亚型组间、不同时点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丁苯酞注射液在LAA亚型中的疗效好于CE和SAO亚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伴上肢肌肉痉挛的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SWT组各35例。2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及针刺治疗,ESWT组增加上肢肱二头肌EWST治疗,每周1次,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上肢简化的Fugl-Meyer评分(U-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基于卒中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并且应用PRO量表在治疗结束3月时评价远期临床结局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MAS、U-FMA、MBI评分及PRO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ESWT组MAS、U-FMA、MBI评分及PRO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结束3月时随访,2组的PRO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ESWT组的PRO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SWT结合针刺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有一定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时间<24小时)病情转归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ACI患者109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选择同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例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查血清H-FABP及NSE,进行NIHSS评分、测量梗死体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FABP、NSE差异,观察ACI组血清H-FABP、NSE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 ①ACI组、TIA组血清H-FABP、NSE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②治疗前ACI组血清H-FABP高于TI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CI组轻、中、重3个亚组血清H-FABP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④ACI组血清H-FABP与NIHSS评分、梗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s=0.338、0.246,P<0.01),血清NSE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s=0.203,P<0.05);梗死体积与治疗前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265,P<0.01);⑤治疗后ACI组血清H-FABP、NSE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治疗前后血清H-FABP、NSE的差值与NIHS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s=0.665、0.512,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H-FABP、NSE异常升高,并与神经损伤程度及预后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ACI病情转归及预后评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25例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FES组(n=14)及对照组(n=11),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d,共12周。前6周FES组在此基础上应用FES对双侧腓总神经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同时进行步行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d。后6周FES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d。在治疗前、治疗6周和治疗12周后,分别进行腓肠肌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 分值,MAS)、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定。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6周和12周后,踝关节ROM增加,GMFM之D区(站立)评分提高,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FES组患儿治疗6周和12周后,对照组患儿治疗12周后,MAS评分及GMFM-88之E区分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或0.01)。治疗6周和12周后,FES组MAS、踝关节ROM及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 结论:FES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降低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增加踝关节活动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甄晓悦  陆晓 《中国康复》2015,30(4):253-256
目的:观察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PIT)是否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例和对照组8例,均进行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进行4周的PIT。训练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Fugl-Meyer、改良Barthel指数(MB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结果:训练4周后,与训练前比较,2组患者Fugl-Meyer、MBI与SF-36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升高(P<0.05),且训练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BI和SF-3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观察组患者VEGF明显高于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P<0.05),对照组血清VEGF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T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VEGF的释放增加促进脑缺血区侧支循环生成。  相似文献   

17.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澜  黄晓琳  王伟 《中国康复》2005,20(6):337-338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发病3d内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0例,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16例和常规药物治疗加电针治疗(电针组)14例,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Fugl-Meyer(FMA)、ADL(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NIHSS评分电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及ADL评分,2组均有提高,电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改良强制性诱导训练(MCIMT)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手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及MCIM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DCS治疗,2组患儿均在入院时及康复治疗8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偏瘫侧MAS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UEF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UEFT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3岁以上患儿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3岁以上患儿MBI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DCS结合MCIMT能改善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辅助踏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个体化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FES踏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MOTOmed下肢踏车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Tinetti量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评分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FAC等级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Tinetti量表、FMA下肢评分、MBI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FES辅助踏车系统和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均有助于脑卒中早期下肢功能的恢复,而FES辅助踏车系统对下肢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 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病情评估及与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首次诊断为ACI患者100例,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相应年龄段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NIHSS<7 分为轻度组,NIHSS 7~15分为中度组,NIHSS>15分为重度组,检测患者入院 24 h及健康体检者血清IL-18水平,比较ACI 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IL-18水平差异;分析轻、中、重度组患者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变化情况;比较ACI患者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与 Alberta 卒中早期急性卒中分级CT(ASPECT)评分及NIHSS 评分的相关性;并对所有患者在发病第90 d和第180 d进行随访,采用改良的 Rankin(mRS)评分判断其神经功能受损结局,分析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ACI患者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中、轻度组IL-18分别为(526.36±26.82)、(439.24±26.45)、(385±34.26)n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患者24 h血清IL-18水平与入院时ASPECT评分及NIHSS 评分呈正相关;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SPECT评分、NIHSS 评分、IL-18水平为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8对ACI患者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与NIHSS及ASPE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I患者急性期血清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其24 h血清IL-18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呈显著正相关,血清IL-18水平对ACI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