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褪黑素、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CCCK-18)水平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ACI患者136例,对治疗后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根据改良Rankin评分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0例)与预后不良组(86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及比较各组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患者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发病至溶栓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58、0.5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褪黑素和CCCK-18水平升高是影响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血清褪黑素、CCCK-18及联合检测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858、0.945。结论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升高与ACI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联合检测血清褪黑素、CCCK-18对判断ACI患者的预后状态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护性早期降压策略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不予以降压治疗,观察组给予保护性早期降压治疗,入组30 d评估临床疗效,记录两组不同入院时间血压水平,入院时、30 d、90 d发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统计两组90 d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9%;观察组治疗后24 h、7 d 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90 d 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90 d心血管事件发病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保护性早期降压策略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提高临床疗效,但对近期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CT血管成像(CTA)证实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lberta脑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6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为主要入组标准,以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按发病时间分为醒后卒中组和非醒后卒中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特征、术后脑出血率、术后90 d病死率、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预后良好患者比例。结果 共纳入53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醒后卒中组18例、非醒后卒中组35例。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的年龄、性别构成、脑卒中危险因素、入院NIHSS评分、脑卒中病因学分型、ASPE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醒后卒中组术前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低于非醒后卒中组(11% vs. 57%,P < 0.05),2组的入院至穿刺时间、责任血管、血管内治疗方式、血管再通率、术后脑出血率、术后90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醒后卒中组和非醒后卒中组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均比入院时下降(P均< 0.025),2组间入院时、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术后90 d时醒后卒中组预后良好患者占56%(10/18),非醒后卒中组预后良好患者占63%(22/3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部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水平及其对ACI患者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211例ACI患者作为ACI组,另选取同期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YR61、MDA、SOD、MBP水平。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随访90 d的AC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CI患者血清CYR61水平对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CI组血清CYR61、MDA、M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血清CYR61水平与MDA、MBP水平均呈正相关,与SOD水平呈负相关(r=0.447、0.605、-0.551,P<0.0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年龄、入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电图分级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627例ACI患者,随访3个月给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mRS评分≤2分者、>2分者分别作为转归良好组(n=327)、转归不良组(n=300),对比两组脑电图分级、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洛桑卒中量表(ASTRAL)]及mRS评分,分析脑电图分级与mRS、NIHSS、ASTRAL评分存在的相关性,并观察脑电图分级对患者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转归不良组脑电图分级及NIHSS、ASTRAL、mRS评分较转归良好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脑电图分级与mRS、NIHSS、ASTRAL评分均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脑电图分级对患者预后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33%、98.47%、98.41%、98.33%、98.47%。结论ACI患者的脑电图分级与其神经功能存在明显相关性,对患者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有指导性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33(IL-3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ACI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CT、Hcy、hs-CRP、IL-33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cy、hs-CRP、IL-33、PCT预测ACI的价值。根据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90例ACI患者分为重度梗死组(NIHSS评分>13分,n=24)、中度梗死组(NIHSS评分6~13分,n=35)以及轻度梗死组(NIHSS评分<6分,n=31),比较三组患者Hcy、hs-CRP、IL-33、PCT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血清Hcy、hs-CRP、IL-33、PCT与ACI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cy、hs-CRP、IL-33、PC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Hcy水平为13.970μmol/L、hs-CRP水平为5.041mg/L、IL-33水平为164.491pg/mL、PCT水平为3.573μg/L是预测ACI的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3、0.939、0.932、0.934,敏感度为0.944、0.933、0.933、0.921,特异性为0.933、0.931、0.922、0.931,且P<0.05。不同严重程度ACI患者血清Hcy、hs-CRP、IL-33、PCT比较,轻度梗死组<中度梗死组<重度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Hcy、hs-CRP、IL-33、PCT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Hcy、hs-CRP、IL-33、PCT水平与ACI发病机制相关,且与AC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S100-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3例ACI患者(ACI组)和50例有类似症状的非ACI患者(对照组)血清,采用固相免疫层析技术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来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S100-β蛋白与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状态,比较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之间S100-β蛋白水平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100-β蛋白在ACI的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ACI组S100-β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组之间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β蛋白水平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S100-β蛋白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673,P=0.000)。预后不良组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β蛋白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0.668,P=0.000)。ROC曲线显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对ACI诊断的AUC=0.809,灵敏度为65.8%,特异度为82.0%;预测预后不良的AUC=0.905,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90.5%。结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作为评价ACI病情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且对ACI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S100-β蛋白单独测定对ACI的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趋化因子12(CXC chemokine ligand-12,CXCL-12)、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9例为观察组,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为轻度患者27例、中度患者42例,重度患者20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侧支循环等常规处理或溶栓治疗,并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6例和预后不良组43例;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血浆CXCL-12、IL-33及UCH-L1水平,并进行比较;Spearman法分析血浆CXCL-12、IL-33及UCH-L1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入院时血浆CXCL-12[(7.47±1.71)ng/L]、IL-33[(62.91±11.33)ng/L]及UCH-L1[0.17(0.09,0.23)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24±1.29)ng/L、(34.26±9.45)ng/L、0.06(0.03,0.11)μg/L](P0.05);观察组轻、中、重度患者血浆CXCL-12[(5.61±0.75)、(7.61±0.58)、(9.70±1.38)ng/L]、UCH-L1[0.12(0.07,0.18)、0.18(0.13,0.22)、0.25(0.23,0.29)μg/L]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血浆IL-33水平在轻度患者[(66.29±10.55)ng/L]、中度患者[(64.05±11.60)ng/L]均高于重度患者[(58.64±10.52)ng/L](P0.05),轻度患者与中度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血浆CXCL-12[(6.21±0.93)ng/L]、UCH-L1[0.16(0.09,0.20)μg/L]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8.23±1.26)ng/L、0.22(0.13,0.26)μg/L],血浆IL-33[(65.23±11.49)ng/L]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60.43±10.72)ng/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浆CXCL-12、UCH-L1与NIHSS评分(r=0.794,P0.001;r=0.638,P0.001)及mRS评分(r=0.422,P0.001;r=0.215,P=0.043)均呈正相关,血浆IL-33与NIHSS评分(r=-0.289,P=0.006)和mRS评分(r=-0.256,P=0.015)均呈负相关。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CXCL-12、IL-33及UCH-L1水平均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因素联合预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精准用药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通过建立多因素联合模型预测精准用药AIS患者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于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在本院神经内科进行病例招募,在出院后第90天进行随访。根据90 d随访的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精准用药AIS患者预后的标志物;采用ROC曲线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度,采用Delong检验评价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共招募240例患者,221例随访,预后良好组168例,预后不良组5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入院NIHS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联合预测值高于单一变量预测效果。结论:血清IL-6和入院NIHSS评分可作为预测精准用药AIS患者预后的因素,并且通过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AIS患者90 d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发病48h以内)80例作为试验组,并同时选取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比较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依据评分结果将试验组划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对比分析试验组患者CRP、Hcy水平与mRS评分之间的联系。同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试验组患者进行评分,依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NIHSS评分≥7分组和NIHSS评分7分组,对比分析试验组患者CRP、Hcy水平与NIHSS评分之间的联系。结果 试验组CRP、 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预后不良组CRP、 Hcy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试验组中NIHSS评分7分组CRP、 Hcy水平显著低于NIHSS评分≥7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 Hcy水平变化与患者预后存在密切联系,能够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患者预后效果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50例,采用术后90天改良Rankin(mRS)评分分为远期预后良好(mRS≤2)组29例和远期预后不良(mRS≥3)组21例。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础疾病、性别、年龄、术前ASPECT评分、术前NIHSS评分)、诊疗情况(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责任闭塞动脉、侧支循环、取栓次数、复合再通方式)、诊疗结果(血管再通率、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颅内出血转化、死亡)等进行单因素对比,单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两组在合并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责任闭塞动脉、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责任闭塞动脉、术后24小时 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侧支循环代偿良好、血管再通率高、术后1周出血转化高、术后24小时 NIHSS评分恶化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200c(miR-200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ACI患者167例为ACI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67例为对照组。对ACI患者随访3个月,依据生活能力评分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122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45例);比较ACI组、对照组血清miR-200c、ox-LDL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ACI患者血清miR-200c与ox-LDL的相关性;对不同预后的ACI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miR-200c、ox-LDL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0c、ox-LDL水平对ACI的早期诊断及AC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ACI组患者血清miR-200c、ox-LDL水平高于对照组[miR-200c:1.86±0.63 vs.1.03±0.35,ox-LDL(mg/L):513.76±172.25 vs.325.48±110.49,P<0.05];ACI患者血清miR-200c与ox-LDL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ACI患者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岁:70.14±9.22 vs.65.06±8.37,P<0.05),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h:5.97±0.75 vs.2.60±0.54,P<0.05),血清miR-200c、ox-L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年龄、NIHSS评分、miR-200c、ox-LDL、发病至治疗时间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200c、ox-LDL早期诊断AC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7、0.850,截断值分别为1.44、431.09 mg/L,敏感度分别为77.2%、74.3%,特异度分别为88.6%、89.8%;血清miR-200c、ox-LDL评估ACI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74、0.868,截断值分别为2.13、582.06 mg/L,敏感度分别为75.6%、77.8%,特异度均为89.3%;血清miR-200c、ox-LDL联合早期诊断ACI、评估ACI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936、0.957,敏感度分别为91.0%、95.6%,特异度分别为86.2%、82.0%。结论血清miR-200c、ox-LDL均可早期诊断ACI、评估ACI患者预后,且miR-200c与ox-LDL联合可更好地早期诊断ACI、评估AC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短期脑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以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ACI患者及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入院时PCT、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与90d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不良转归患者最高NIHSS高于良好转归患者(P0.05)。不良转归患者入院PCT水平高于健康者和良好转归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最高NIHSS对90d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33,灵敏度为75.5%,特异度为77.2%;入院时PCT的AUC为0.841,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82.9%。最高NIHSS与入院时PCT呈正相关,而入院时PCT和NIHSS与90d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最高NIHSS(22.3分)和入院时PCT(2.5ng/mL)是90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I发病后早期血清PCT水平是评价患者90d临床预后的潜在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与其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LAA脑梗死患者191例分为低T3组(n=76)和正常T3组(n=115)。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实验室指标,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随访90天时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mRS)评分,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结果 低T3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水平低于正常T3组,低T3组年龄和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T3组(P<0.01)。入院时NIHSS评分与TT3和FT3水平负相关(r=-0.267,P<0.01和r=-0.306,P<0.01)。低T3组90天NIHSS评分和mRS评分高于正常T3组(P<0.01)。90天mRS评分与TT3和FT3水平负相关(r=-0.400,P<0.01和r=-0.379,P<0.01);而90天mRS评分与年龄和入院NIHSS评分正相关(r=0.217,P<0.01和r=0.765,P<0.01)。结论 低水平T3可能与LAA脑梗死短期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时间<24小时)病情转归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ACI患者109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选择同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例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查血清H-FABP及NSE,进行NIHSS评分、测量梗死体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FABP、NSE差异,观察ACI组血清H-FABP、NSE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 ①ACI组、TIA组血清H-FABP、NSE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②治疗前ACI组血清H-FABP高于TI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CI组轻、中、重3个亚组血清H-FABP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④ACI组血清H-FABP与NIHSS评分、梗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s=0.338、0.246,P<0.01),血清NSE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s=0.203,P<0.05);梗死体积与治疗前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265,P<0.01);⑤治疗后ACI组血清H-FABP、NSE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治疗前后血清H-FABP、NSE的差值与NIHS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s=0.665、0.512,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H-FABP、NSE异常升高,并与神经损伤程度及预后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ACI病情转归及预后评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房颤、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90 d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和预后不良组(33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影响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的合并冠心病率、房颤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LT)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纤维蛋白原(Fib)、血糖(GL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CysC、Hcy、D-二聚体(D-D)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颤、NIHSS和GCS评分、CysC和Hcy水平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伴有房颤及CysC、Hcy水平增高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上述指标进行监测,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过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方法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远期临床预后。方法:通过使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11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联合预测值Y;采用ROC曲线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度。结果:纳入预后良好组56例(47.46%),纳入预后不良组62例(52.54%)。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比例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值增高、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S)评分降低、溶栓后出血率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PECTS评分和基线NIHSS评分为影响静脉溶栓远期预后的因素(P0.001);两者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的联合预测值Y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敏感度为60.70%、特异度为74.19%;优于单独使用ASPECTS评分(AUC=0.672、敏感度=82.10%、特异度=48.39%)和基线NIHSS评分(AUC=0.693、敏感度=75.00%、特异度=59.68%)作为单因素预测AIS溶栓患者预后的效果。结论:在AIS患者溶栓前的基线指标中,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ASPECTS评分、基线NIHSS评分等可作为预测AIS溶栓治疗患者90 d预后的预测因素。通过建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计算的联合变量Y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ACI患者(ACI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ACI患者经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前后上述三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ACI不同梗死面积亚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梗死面积的增加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与血清IL-6(1=0.483,P〈0.05)、TNF-α(1=0.439,P〈0.01)和CRP(γ=0.454,P〈0.01)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CI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8.303,6.266,10.058,7.774)。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ACI患者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其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10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法舒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2/5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上升,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MP-10、ox-LDL、GSH-Px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耐受性较好。【结论】在常规治疗上增加使用法舒地尔,能降低ACI患者血清MMP-10、ox-LDL及GSH-Px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