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典方剂十全大补汤(以下简称sqdbt)联合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以下简称5-fu)对HT29移植性大肠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T29移植性大肠癌瘤株制作大肠癌小鼠模型。24h后随机分成单纯肿瘤组、sqdbt组、5-fu组、sqdbt+5-fu组,给药4周后,计算抑瘤率,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γ-IFN值。结果:经药物治疗后,HT29大肠癌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sqdbt+5-fu组抑瘤率最高;病理切片可见治疗组肿瘤细胞数目、形态、大小均好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γ-IFN值sqdbt+5-fu组最高。结论:十全大补汤具有提高HT29大肠癌小鼠生存质量的作用,并可以抑制HT29大肠癌小鼠肿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化疗药物治疗肿瘤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医药经典方剂十全大补汤(以下简称sqdbt)联合临床常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以下简称5-fu)对HT29移植性大肠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HT29移植性大肠癌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单纯肿瘤组、sqdbt组、5-fu组、sqdbt+5-fu组,计算胸腺指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浓度。结果:治疗组胸腺指数均大于单纯肿瘤组;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sqdbt+5-fu组最高为11.35;血清中TNF-α浓度sqdbt+5-fu组最高,可达44.88 pg/mL。结论:十全大补汤联合5-氟尿嘧啶在抑制大肠癌小鼠肿瘤细胞生长和减少化疗药物对机体免疫损伤方面,作用优于单独使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对肝癌荷瘤小鼠机体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接种Hepa1-6肿瘤细胞建立肝癌荷瘤C57BL/6小鼠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和分析荧光标记的免疫细胞亚群。结果:玉屏风散20、25、30g生药·kg“对Hepa1-6肝癌荷瘤C57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18.86%、28.81%、37.44%。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玉屏风散组胸腺重量和胸腺指数无变化,脾重和脾脏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脾脏中CD19^+B细胞数量、CD19^+CD80^+B细胞比例、巨噬细胞比例和数量、CD4^+T和CD8^+T细胞数量以及肿瘤组织中CD4^+T和CD8^+T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P〈0.01),而脾脏中CD19^+B细胞、CD4^+T和CD8^+T细胞的比例均无变化(P〉0.05)。结论:玉屏风散对肝癌荷瘤小鼠机体免疫具有广泛调节和增强作用,为玉屏风散在临床抗肝癌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脾细胞移植和脾片联合移植动物模型来观察脾片移植早期细胞免疫功能恢复状况。方法 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行脾切除术,B组为脾片移植组,C组为脾细胞移植组,D组为脾细胞脾片联合移植组,在建立模型前及模型成功后1周、4周、8周抽血,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脾切除后1、4、8周CD3^+、CD4^+、CD8+降低(P〈0.05),B组移植后1、4周CD3^+、CD4^+、CD8^+与术前相比降低(P〈0.05),至8周逐渐接近正常(P〉0.05),C组移植后1周CD3^+、CD4^+、CD8^+与术前相比降低(P〈0.05),至4周逐渐接近正常(P〉0.05),而8周逐渐降低(P〈0.05),D组术后1周CD3^+、CD4^+、CD8^+与术前相比降低(P〈0.05),4周和8周接近正常(P〉0.05);CD3^+、CD4^+、CD8^+在术后1、4周C和D组与A和B组有差异(P〈0.05),在术后8周B和D组与A和C组有差异(P〈0.05)。结论在脾片移植的基础上联合脾细胞移植能弥补脾片移植早期的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表达,研究大肠癌患者免疫状况与肿瘤分期的关系,以预测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60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对照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结果:大肠癌患者CD4^+细胞值、CD4^+/CD8^+比值下降且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CD8^+细胞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这种变化随临床分期的增高更加显著(P〈0.05);化疗后CD4^+细胞值、CD4^+/CD8^+比值的下降和NK细胞活性的降低及CD8^+细胞值的增高更为突出(P〈0.01);术后发生转移的患者CD4^+细胞值、CD4^+/CD8^+比值下降及NK细胞活性下降,CD8^+细胞值再回升。结论: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紊乱,并随病情进展及肿瘤转移而加重,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瘦素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瘦素水平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的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40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5组,分别注射外源性鼠瘦素和阻断瘦素抗体人为造成小鼠的不同瘦素水平状态,分别注射环孢素A(CsA)将小鼠分为正常免疫状态和免疫抑制状态两类,并设立相应的对照组。利用TUNEL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细胞中CD4^+、CD8^+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胸腺CD4^+、CD8^+细胞的凋亡结果一致。正常免疫状态下,注射瘦素组细胞凋亡率与其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注射瘦素抗体组细胞凋亡率较其对照组增高;免疫抑制状态下,注射瘦素组细胞凋亡率低于其对照组。结论瘦素可起正向免疫调节作用,减少胸腺细胞的凋亡,缺乏瘦素可增加胸腺CD4^+、CD8^+细胞凋亡。正常免疫状态下,瘦素水平升高不能显示其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免疫抑制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得以体现。该现象的存在为长期存活肾移植患者免疫状态的评估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鸦胆子油皂化物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皂化物(YDZ)的抗肿瘤作用及对放、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个部分:采用S180移植性实体瘤,YDZ各组灌胃给予YDZ7d后,剥取肿瘤,计算抑瘤率;采用S180移植性实体瘤,阳性药组腹腔注射5-Fu15mg/kg,YDZ各组除灌胃给予YDZ,同时腹腔注射5-Fu15mg/kg,给药7d后,小鼠眼眶取血,做白细胞计数,取肿瘤、胸腺、脾脏,计算抑瘤率和胸腺(脾)指数;采用S180移植性实体瘤,阳性药组接种d2给予^60Co(500cGy)照射.YDZ各组除给予YDZ,也同时给予^60Co(500cGy)照射,给药7d后,小鼠眼眶取血,做白细胞计数,取肿瘤、胸腺、脾脏,计算抑瘤率和胸腺(脾)指数。结果YDZ对S180移植性实体瘤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抑瘤率为21%~43%;YDZ对5-Fu和^60Co放疗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增效作用,同时对5-Fu和^60Co放疗导致的白细胞减少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重量减轻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YDZ具有一定的抑制动物移植性肿瘤的作用,并且对5-Fu和^60Co放疗具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岩宁方对Lewis肺癌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Treg)比例及转录因子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细胞移植瘤模型后,将32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14d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饲料消耗量、体质量、去瘤体质量、移植瘤质量、肺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并检测各组小鼠胸腺、脾脏和移植瘤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及Foxp3mRNA的表达。结果:肺岩宁方可降低肺癌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增加去瘤体质量,减少移植瘤质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岩宁方可显著降低Lewis肺癌小鼠胸腺、脾脏和移植瘤中的CD4+CD25+Treg细胞比例,并抑制Foxp3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岩宁方通过降低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下调Foxp3 mRNA表达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发挥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哮喘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气道炎症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哮喘小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数量的改变及其与气道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健康6周龄SPF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B组以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方法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CD4^+CD25^+Treg占淋巴细胞的比例;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炎症细胞数;BALF炎症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分别与外周血CD4^+CD25^+Treg作相关分析。结果A组、B组小鼠外周血CD4^+CD25^+Treg占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5.81±0.76)%、(3.21±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炎症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与外周血CD4^+CD25^+Treg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和-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哮喘小鼠外周血CD4^+CD25^+Treg占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且与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55例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21项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用三标荧光抗体对55例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进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结果CD3^+、CD3^+CD8^+、NKT(CD3^+CD16^+或56^+)、CD29^+、CD25^+、CD3^+HLADR^+细胞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CD4^+、CD4^+/CD8^+比值、NK(CD3^+CD16^+或56^+)、CD19^+、CD4^+CD29^+、CD4^+CD25^+、HLADR^+、CD3^+HLADR^-、45RA^+、45RO^+、CD4^+CD45RO^+、CD4^+CD45RA^+、CD28^+、CD8^+CD28^-和CD8^+CD28^+细胞化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LFOX4方案化疗4周期后第12天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较化疗前未显示明显细胞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1.
十全大补汤多糖成分抑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十全大补汤总多糖抗肿瘤及对脾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40只昆明种小鼠,以皮下接种H22细胞的方法制备荷瘤小鼠模型,24 h后随机分为5组,即阴性对照组、顺铂(1 mg/kg)化疗组、顺铂联合高(168.4 mg/m L)、中(84.2 mg/m L)、低(42.1 mg/m L)剂量十全大补汤总多糖组。十全大补汤总多糖采取灌胃给药,0.5 m L/只,1次/d,10 d后眼球放血处死小鼠,称取体质量和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分离血清,并分别制备肿瘤细胞和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和脾细胞的凋亡;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FN-γ和TNF-α含量。结果:顺铂联合各剂量十全大补汤总多糖组小鼠体质量均高于单纯顺铂组,而中、高剂量多糖组的瘤质量均低于单纯顺铂组;顺铂联合各剂量十全大补汤总多糖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纯顺铂组,而脾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又低于单纯顺铂组(P〈0.05);顺铂联合各剂量十全大补汤总多糖组IL-2,IFN-γ和TNF-α的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顺铂组(P〈0.05)。结论:十全大补汤总多糖可促进顺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能保护顺铂对脾细胞的损伤作用、促进荷瘤小鼠IL-2,IFN-γ和TNF-α的分泌,与顺铂联合应用具有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连解毒汤的镇痛、抗炎及体内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的镇痛、抗炎及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小鼠热板实验及耳肿胀实验研究黄连解毒汤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建立小鼠S180腹水瘤模型,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鼠S180癌细胞形态的影响,并测定荷瘤小鼠生存率。结果: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的痛阈及耳廓肿胀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剂量组脾脏、胸腺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黄连解毒汤高、中剂量组S180癌细胞变形严重;黄连解毒汤各剂量组小鼠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黄连解毒汤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活性,体内对鼠S180小鼠移植瘤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延长荷瘤小鼠寿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小鼠肺肾两虚型肺癌模型。方法24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Lewis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组(简称模型组)和肺’肾两虚型Lewis肺癌细胞移植瘤组(简称复合模型组),每组8只。将40只同品系小鼠随机分为Lewis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组(简称模型组)、肺肾两虚型Lewis肺癌细胞移植瘤组(简称复合模型组),每组20只,以观察生存期。采用烟熏刺激法连续14d建立肺气虚模型,采用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25mg/kg,1次/日,连续给药14d建立肾虚模型,将Lewis肺癌细胞(2×106个)注射于小鼠右腋部皮下,建立Lewis肺癌细胞移植瘤模型。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饲料消耗量、体质量、生存时间、去瘤体重与移植瘤重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肺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检测各组小鼠胸腺、脾脏和移植瘤CD4+CD25~Treg细胞的含量、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等评价肺’肾两虚型肺癌模型的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合模型组小鼠出现活动减少、睡眠时间缩短、蜷曲、毛发脱落、摄食减少、体质量下降、呼吸浅快、小便量多等肺肾两虚证的表现;其中位数生存时间(19d)显著缩短,生存期范围离散程度较模型组小(P〈0.01);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小鼠胸腺和脾脏CD4+CD25+Treg细胞的含量明显增多,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P〈0.01)。结论建立了小鼠Lewis肺肾两虚型肺癌动物模型,为研究中医药抗肺癌提供科学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四生汤对生大黄致脾虚证小鼠一般生活状况、免疫功能、抗应激能力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脾虚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四生汤组。采用造模与治疗同步的方式,即上午治疗组分别予高、中、低三个剂量的四生汤灌胃,脾虚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蒸馏水灌胃;下午除正常组予蒸馏水外,其余组给予生大黄粉灌胃,连续给药14d。观察小鼠的一般生活状况,并检测肛温、负重游泳时间、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含量。结果:灌服四生汤的小鼠较脾虚模型组精神好,稀便减少,食欲增强,体质量增长快;高、中剂量四生汤能明显提高脾虚证小鼠的肛温,改善畏冷;高、中、低剂量四生汤组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腺指数较脾虚模型组升高(P〈0.05)。高、中剂量的四生汤能明显提高脾虚证小鼠血清IL-2的含量(P〈0.05),明显延长脾虚证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P〈0.05)。结论:高、中剂量的四生汤具有良好的健脾益气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应激能力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疗法对结直肠癌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9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FOLFOx方案化疗,观察组给予FOLFOx方案联合生态免疫营养支持疗法。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82.22%)高于对照组(4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平均体重(BM)、体质指数(BMI)、肌肉群(LBM)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CD4+、CD8+、CD4+/CD8+、IgA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生态免疫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健脾汤干预二甲基肼诱导小鼠大肠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脾汤对大肠癌发生的影响,观察健脾汤对于二甲基肼诱发的昆明种小鼠大肠癌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予以DMH30mg/kg,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给药11周。再将小鼠分为治疗组、预防组、化疗组、对照组,24周处死小鼠。观察肿瘤的发生率,小鼠的一般状态、体重增长,以及肝、肺等病理变化。结果:24周时,预防组小鼠肿瘤平均荷瘤率为5.20,同治疗组、化疗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预防组小鼠脾指数11.74+1.45,也同其余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健脾汤能够抑制DMH诱发的实验性小鼠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模拟岭南湿热复合因素造模实现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的构建,并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单纯病毒感染组(B)、湿热证模型组(C)、蒿芩清胆汤组(D)和阳性药物组(E)。A、B两组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4 d,B组于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C、D、E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4d,同时连续10 d气候箱暴露,6 h/d,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感染病毒后不再置入气候箱。D、E组分别于病毒感染后2 h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 d。D组每日灌胃蒿芩清胆汤水煎浓缩液0.4 ml;E组按70 mg.kg-1.d-1剂量灌胃给予利巴韦林溶液0.4 ml;其余各组均同时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4 d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检测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①与A组相比,B、C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3+CD4+/CD3+CD8+值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E组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1),D、E组CD3+CD4+/CD3+CD8+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与A组相比,B、C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4值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E组IFN-γ/IL-4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具有多靶点的免疫炎症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