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并脾 -肾静脉分流联合手术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 -6(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检测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前 1d和术后 7d血浆IL 6,IL 8和TNF α含量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联合手术组术前IL 6,IL 8和TNF α水平分别为 ( 2 3 0 .4± 10 .3 )ng/L ,( 2 0 1.5± 7.8)ng/L及 ( 2 61.5± 2 8.3 )ng/L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联合手术后 7d ,IL 6,IL 8和TNF α水平分别为 ( 13 5 .8± 11.4)ng/L ,( 10 8.2± 8.7)ng/L及 ( 2 11.8± 3 6.5 )ng/L ,与术前比均有明显降低 ,但仍高于对照组 ( P <0 .0 1)。结论 IL 6,IL 8和TNF α的活性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联合手术降低门静脉压力 ,血浆IL 6,IL 8和TNF α水平显著下降 ,表明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 2 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EL ISA双抗体夹心法 ,检测 4 2例原发性肝癌 (HCC)患者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前后血清 SIL - 2 R和 TNF的表达水平的改变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分析 SIL - 2 R和 TNF与 AFP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 HCC患者血清 SIL - 2 R和 T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后 1周 ,血清 SIL - 2 R和 TNF水平无明显变化(P>0 .0 5 ) ;治疗后 2周 ,血清 SIL - 2 R和 TNF水平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但仍高于对照组 (P<0 .0 1) ;血清 SIL - 2 R/ TNF水平与 AFP水平不相关。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后血清中 SIL - 2 R和 TNF水平下降 ,机体免疫功能增强 ;并可作为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复发检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郎韧  李宁  杨翔  贺强  高居忠 《腹部外科》2004,17(6):327-329
目的 评价血清sIL 2R、IL 6及胆汁IL 6水平在预测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 连续 3周监测 2 8例肝移植受者术后血清sIL 2R、IL 6及胆汁IL 6水平 ,观察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 在急性排斥反应 (AR)组 ,血清sIL 2R及胆汁IL 6水平在排斥发作时明显升高 ,与非排斥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当AR经激素冲击治疗逆转后 ,血清sIL 2R及胆汁IL 6下降至排斥前的水平。在AR组 ,仅有 3例受者在排斥发作时血清IL 6水平升高 ,与非排斥组相比 ,血清IL 6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胆汁IL 6水平有望作为预测AR敏感、较具特异性及非侵袭性的手段。同时 ,其水平还可作为观察抗排异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反复自然流产病人细胞因子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 (RSA)病人PBMC产生IFN γ、TNF α、IL 4和血清sIL 2R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了 36例RSA病人、15例正常妊娠、13例经产妇以及 8例配偶白细胞免疫治疗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经PHA刺激后培养上清中 ,IFN γ、TNF α和IL 4以及血清中sIL 2R水平。 结果 :RSA病人PBMC产生的IFN γ为 (0 .5 9± 0 .2 6 )ng/ml,TNF α为 (1.11± 0 .5 6 )ng/ml,较对照者显著增高 (P <0 .0 5 )。经配偶白细胞免疫治疗者 (成功妊娠 )的IFN γ、TNF 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RSA病人妊娠后再次流产血清sIL 2R显著增高。 结论 :RSA病人某些细胞因子产生异常是妊娠的不利因素 ,sIL 2R增高与先兆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5.
早期血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家猪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早期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家猪促抗炎细胞因子血浆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管逆行灌注人工胆汁的方法复制家猪SAP模型 ,随机分为胰腺炎血滤治疗组(HF组 ,n =8)和胰腺炎非血滤治疗组 (NHF组 ,n =8)。HF组使用高容量、零平衡血滤。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动物建模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1β、IL 10的水平。结果 与NHF组相比 ,血滤治疗后HF组家猪TNF α、IL 1β的血浆水平较低 [血滤停止前( 618± 2 76)ng/L较 ( 13 75± 3 3 4)ng/L ;( 4 45± 14 1)ng/L较 ( 965± 2 65 )ng/L ,P <0 .0 1] ,IL 10与TNF α的比值较高 [血滤停止前 ( 0 .3 5 4± 0 .114 )较 ( 0 .12 5± 0 .0 3 2 ) ,P <0 .0 1]。结论 早期血滤能降低SAP家猪促炎细胞因子TNF α,IL 1β的血浆水平 ,升高IL 10 /TNF α的比值 ,使促抗炎细胞因子失衡得到部分纠正。  相似文献   

6.
精浆中细胞因子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精浆中的细胞因子的含量及其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检测了 15例证明有生育能力的健康男性及 2 7例不育男性精浆中的IL 2 .IL 6、IL 8、TNF α、sIL 2R的含量 ,同时检测了精浆中的SOD、MDA及白细胞。结果 本组男性不育症 (非感染组 )患者精浆中的IL 6、IL 8、sIL 2R水平与有生育能力的男性相比有差异 ,感染组精浆中的IL 2 .IL 6、IL 8、TNF α、sIL 2R的含量与生育组比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1)。结论 本研究提示生殖道感染时精浆中的细胞因子与男性不育有密切的相关  相似文献   

7.
肝癌患者RFA治疗前后血清中TNF和AFP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经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 (RFA)治疗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及甲胎蛋白 (AFP)的变化及其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相关性,以监测RFA治疗PHC的疗效。方法 检测 1 1 2例PHC患者RFA治疗后血清中TNF和AFP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 2 0例比较,分析其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PHC患者治疗前血清TNF和AF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 1周,血清TNF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P> 0. 0 5 ),而AFP下降明显 (P< 0. 0 1 );治疗后 2周,血清TNF下降明显 (P< 0. 0 1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 0. 0 1 ),AFP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血清TNF与AFP水平变化无相关性 (r= 0. 1 9 5, P>0. 0 5 )。RFA治疗PHC近期效果明显。结论 原发性肝癌RFA治疗后血清中TNF及AFP水平下降,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并有助于判断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IL-1β和TNF-α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IL 1β和TNF α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 (EPS)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ELISA法对 34例慢性前列腺炎 [EPS中白细胞 (WBC)计数≥ 10 /HP为A组 16例 ,WBC <10 /HP为B组 18例 ]、10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及 8例健康对照EPS中的IL 1β和TNF α进行检测。  结果 :IL 1β和TNF α在EPS中WBC≥ 10 /HP的慢性前列腺炎和无症状性前列腺炎两组检测值明显高于WBC <10 /HP的慢性前列腺炎、BPH和健康对照 3组 (P <0 .0 5 ,P <0 .0 2 )。IL 1β与TNF α有显著的数列等级相关性 (P <0 .0 0 3) ,而WBC计数和IL 1β、TNF α之间的数列等级相关性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IL 1β与TNF α在伴有WBC计数增高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明显增高 ,IL 1β与TNF α对传统以WBC计数为慢性前列腺炎进行分类的方法可以提供一个更准确的新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血滤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比较单次短时血滤 (SSVVH )和间断短时血滤 (ISVVH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血滤 (HF)指征的 5 8例SAP病人分别行SSVVH(SS组 )或ISVVH (IS组 )治疗 17、2 1例 ,2 0例未行HF者作对照 (N组 )。观察各时点TNF α、IL 6、IL 8、IL 1ra、IL 2、IL 10的血浆水平 ,以APACHEII评分、液体负平衡出现时间衡量病情变化。结果 HF组的APACHEII评分在入院第 1天即显著下降 ,第 4天起显著低于N组 ,且IS组较SS组更低 ,P均 <0 .0 5 ;HF组血浆TNF α、IL 6水平在入院第 4、10天较N组显著降低 ,且IS组较SS组更低 ,P 均 <0 .0 5 ;入院第 10天 ,HF组IL 2和IL 10的水平及促抗炎因子比值明显高于N组(P <0 .0 5 )。N组、SS组和IS组分别有 1、1、0例中转手术和 3、2、0例死亡 ,出现液体负平衡时间分别为入院 ( 5 .9± 1.8)d、( 3 .5± 2 .1)d和 ( 2 .7± 1.4)d。结论 ISVVH较SSVVH在降低SAP病人血浆TNF α、IL 6、IL 8水平 ,升高IL 2、IL 10水平 ,纠正促抗炎细胞因子失衡方面作用更强 ,这与病情的变化和疗效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应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 (IPM)或头孢哌酮 (CPZ)治疗烧伤感染患者后其部分血浆炎症介质水平的变化及差异。 方法 选择 13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烧伤患者 ,其中7例应用IPM(IPM组 ) ,6例应用CPZ(CPZ组 )。于用药前及用药后 2、12、2 4、4 8、72h抽取静脉血 ,检测血浆内毒素 /脂多糖 (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水平的变化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用药后 2h两组患者血浆LPS水平升高 ,其中CPZ组较用药前升高了 (13.95±10 .2 9)pg/ml( P <0.0 5),升高幅度大于IPM组 ,随后逐渐降低。CPZ组用药后 2hTNF α水平为(0 .86± 0 .16 )ng/ml,明显高于用药前 [(0 .38± 0 .15 )ng/ml]及IPM组 [(0 .4 7± 0 .13)ng/ml](P <0.0 1)。两组患者用药后各时相点血浆IL 6水平与用药前比较及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0 5)。两组患者TNF α水平与LPS、IL 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0 0 1~ 0.0 1)。结论 应用不同种类抗生素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烧伤患者时 ,可诱导细菌释放LPS、TNF α,其释放量存在一定差异。TNF α的产生与LPS、IL 6的释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冷缺血对大鼠部分肝移植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冷缺血对移植肝再生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稳定的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 :5 0 %肝切除对照组、冷缺血 30min后部分肝移植组 (实验 1组 )和冷缺血 10h后部分肝移植组 (实验 2组 )。观察各组生存率 ,并分别于术后 1d、2d、4d取肝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TNF α、IL 10的表达 ;对各组肝再生增殖及TNF α和IL 10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 ;探讨TNF α和IL 10的变化对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结果  5 0 %肝切除组、冷缺血 30min后部分肝移植组和冷缺血 10h部分肝移植组存活率分别为 10 0 % ,79%、2 9% ;冷缺血 10h部分肝移植组与冷缺血 30min部分肝移植组相比 ,PCNA、TNF α表达降低 (P <0 .0 5 ) ,而IL 10表达增高 (P <0 .0 5 )。结论 随着冷缺血时间的延长 ,降低了部分肝移植术后的肝再生能力和生存率。TNF α和IL 10在移植肝肝再生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检测前列腺按摩液 (EPS)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断、分型中的意义。 方法 :ELISA法检测 78例临床诊断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其中慢性前列腺炎(CBP)组 12例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CPPS)ⅢA组 38例 ,CPPSⅢB组 2 8例 ]和 12例正常对照者EPS中IL 8和TNF α浓度。分析各组EPS中IL 8和TNF α浓度差异。 结果 :CBP组和CPPSⅢA组EPS中IL 8水平 [(10 96 7.5± 3477.7) pg/ml;(92 6 8.4± 2 0 34.6 ) pg/ml]和TNF α水平 [(84 .1± 5 4 .7) pg/ml;(32 .6± 18.6 ) pg/ml]显著高于CPPSⅢB组和正常对照组EPS中的IL 8水平 [(2 72 6 .1± 2 77.5 ) pg/ml;(2 80 0 .0± 32 0 .2 )pg/ml]和TNF α水平 [(12 .6± 7.1)pg/ml;(12 .9± 10 .1)pg/ml](P均 <0 .0 1)。 结论 :检测EPS中IL 8、TNF α水平可能有助于CBP、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绝经前后妇女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白细胞介素 1(IL - 1) ,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水平变化及其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前臂尺桡骨中远端 1 3交界处桡骨骨密度 (BMD) ,小于 0 6 0 1g cm2 ( x - 2s)则诊为骨质疏松 (OP) ,据此将 5 5名妇女分为绝经前正常妇女 (NOP1) ,绝经后非骨质疏松妇女 (NOP2 ) ,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 (OP) 3组 ,测定其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中TNFα、IL - 1、IL - 6水平及血清中其他代谢指标。结果 OP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NOP1及NOP2组 (P <0 0 5 ) ,NOP2组虽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8) ;IL - 1、IL - 6在绝经后水平升高 (P <0 0 5 ) ,骨质疏松组升高更明显(P <0 0 1)。IL - 1、IL - 6、TNFα与年龄、绝经年限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与BMD、E2 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 ,与Ca Cr、Hyp Cr密切正相关 (P <0 0 5 )。血清PTH在OP组明显高于NOP1组 (P <0 0 5 )及NOP2组 (P <0 0 1) ,NOP1,NOP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 ,年龄的增长 ,是启动细胞因子IL - 1、IL - 6、TNFα生成的主要因素 ,增加的细胞因子促进骨吸收增多 ,随时间的延长导致骨质疏松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次短时血液滤过 (血滤 )与间断短时血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失衡的影响。方法对符合血滤指征的 5 8例SAP患者行单次短时血滤 (SS组 )治疗 17例、间断短时血滤 (IS组 )治疗 2 1例 ,2 0例未行血滤治疗者作为对照 (N组 )。观察各时点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6、IL 8和IL 10的血浆水平 ,以APACHEⅡ评分、液体平衡状况衡量病情变化。结果两血滤组APACHEⅡ评分在入组第 1天即显著下降 ,第 4天起显著低于N组 ,且IS组较SS组更低 ,P值均 <0 0 5。N组、SS组和IS组分别有 1、1、0例中转手术和 3、2、0例死亡 ,液体负平衡出现时间分别为入组 (5 9± 1 8)d、(3 5± 2 1)d和 (2 7± 1 4 )d。入组第 4天和第 10天 ,血滤组与N组比较促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下降 ,IL 10与促炎症因子的比值显著增高 ,IS组的TNF α和IL 6水平更低 ,P值均 <0 0 5。结论 血滤尤其是间断短时血滤可以有效纠正SAP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失衡 ,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糖尿病大鼠椎间盘组织中白介素 1α (IL 1α)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的含量变化 ,并对其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3 6只SD大鼠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18只 ,处理组用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 (strep tozotocin ,STZ)造成糖尿病。分别在第 1、 3、 4个月时 ,采用免疫酶联法 (ELISA法 )测定椎间盘组织中IL 1α和TNF α。结果 :在 3个不同时期 ,糖尿病组中IL 1α和TNF α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糖尿病组中IL 1α和TNF α的含量在 3个不同时期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时 ,椎间盘组织中IL 1α和TNF α的含量明显增加 ,并维持在较高水平 ,这可能与造成糖尿病患者椎间盘突出术后效果相对差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家兔缺血 再灌注期心肌组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6(IL 6 )的变化和芬太尼对其影响。方法  2 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C组 )、缺血 再灌注组 (IR组 )和芬太尼组 (F组 ) ,每组 8只。IR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 30分钟 ,再灌注 3小时 ;F组缺血前 2 0分钟缓慢静注芬太尼 5 0 μg/kg后 ,以 40 0 μg·kg-1·h-1速度维持 ;C组仅分离血管 ,不阻断血流。三组分别于缺血前 5分钟 (I0 )、缺血 30分钟 (I1)、再灌注 1小时 (R1)和 3小时 (R2 )取颈内静脉血 ,并于实验结束时取心肌组织 ,测定血清及心肌组织中IL 1β和IL 6浓度 ,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结构变化。结果 F组血清IL 1β在R1时达到峰值 ,为I0 的 2 98倍 (P <0 0 1) ,在R2 时下降 (P <0 0 5 ) ;IL 6在R2 时升高 ,为I0 的 1 33倍 (P <0 0 5 )。IR组血清IL 1β在I1~R2 时增高 ,分别是I0 的2 90、4 85和 3 88倍 (P <0 0 1) ;血清IL 6在R1和R2 时持续升高 (P <0 0 1) ,分别为I0 的 1 5 6、1 74倍。F组心肌组织中IL 1β及IL 6含量较C组增高 ,但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光镜下F组心肌中度水肿 ,白细胞散在浸润 ;IR组水肿严重 ,白细胞浸润明显。结论 缺血 再灌注时心肌组织和血清IL 1β、IL 6的合成增加 ,芬太尼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药克疣灵口服液治疗尖锐湿疣 (CA)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经克疣灵作用后的造模大鼠、CA患者外周血清及疣体组织白细胞介素 18(IL 1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 ,采用3 H 甲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3 H TdR)释放法测定经克疣灵作用后的造模大鼠脾脏及CA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 (NK)细胞活性。 结果 :动物实验克疣灵高剂量组TNF α、IL 18水平、NK细胞活性与模型组、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疣体组织TNF α、IL 18水平、NK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及P <0 .0 5 )。 结论 :克疣灵口服液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能显著改善造模动物细胞免疫缺陷 ,增强CA患者的细胞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重度烧伤后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重度烧伤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36例重度烧伤患者 ,随机分为 0 .3IU·kg-1·d-1(A组 )、0 .6IU·kg-1·d-1(B组 )及等渗盐水对照组 (C组 )。于伤后 3d开始用药 ,疗程 2 0d。观察不同时相点血清TNFα、IL 6、IL 8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rhGH各组TNFα、IL 6水平下降 ,B组降低时间出现较早、降幅较大 (P <0 0 1)。同时 ,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相应下降 ,呈显著正相关 (r =0 .972 3,P <0 .0 1)。 3组之间IL 8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结论 rhGH能影响 (降低 )重度烧伤患者机体炎症介质的水平 ,大剂量时表现明显 ,呈一定的量效关系。rhGH的应用作为辅助治疗时 ,对减轻严重烧伤后SIRS或MODS ,提高治愈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 (AP)早期白细胞介素 (IL) 1β ,IL 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与IL 1β转化酶 (ICE)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方法 将 10 5只小鼠分成正常对照组和腹腔注射蛙皮素AP模型实验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估 ,实时返转录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动态表达水平。结果 早期AP 12h内IL 1β及ICE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IL 1β :13 9.178± 95 .997(3h) ,15 2 .2 2 9± 71.2 87(6h) ,11.75 1± 3 .897(12h) ;ICE :4.3 0 6± 1.494(3h) ,11.14 0± 4.60 7(6h) ,3 .44 6± 1.185 (12h) ;P≤ 0 .0 5 ) ,并随时间逐渐下降 (IL 1β :H =2 7.992 ;ICE :H =3 1.2 5 9;P≤ 0 .0 1) ;IL 18与TNF α表达水平亦随时间逐渐降低 (IL 18:H =14 .5 72 ;TNF α :H =19.461;P≤ 0 .0 1)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早期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未造成组织病理学显著变化。结论 IL 1β与ICE是AP早期转录水平升高的细胞因子 ,可敏感反映AP进程 ;模型建立后的病理变化滞后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大鼠血清高迁移率蛋白 1(HMGB1)水平的变化规律 ,以及丙酮酸乙酯 (EP)对其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采用胰管逆行灌注人工胆汁的方法复制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组 ,n =8)、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SAP组 ,n =80 )、EP治疗组 (Treat组 ,n =3 2 )。Treat组建模 12h开始使用EP治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动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血清HMGB1水平。另设实验组研究EP对SAP大鼠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SAP组大鼠血清TNF α和IL 1β水平在建模 3~ 6h达高峰 ,12h即大幅下降。SAP组大鼠血清HMGB1水平在建模后 12h明显升高 ,至 2 4和 48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161.4± 2 2 .8) μg/L和(98.7± 15 .8) μg/L]。Treat组血清HMGB1水平在建模 2 4、48h [(95 .3± 3 0 .1) μg/L和(4 2 .2± 2 1.5 ) μg/L]明显低于SAP组(P <0 .0 5 )。而血清TNF α和IL 1β水平与SA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Kaplan Meier分析显示 ,EP治疗组动物生存时间 (71± 6)h明显高于SAP组 (4 6± 4)h (P <0 .0 0 0 1)。结论 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SAP的全身炎症反应。延迟的EP治疗仍能降低SAP大鼠血清HMGB1水平 ,延长动物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