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针刺治疗方法结合功能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功能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法进行上肢功能评分,并用测角器测量肩关节主动外展和被动上举的无疼痛范围。【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能不同程度地缓解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袁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40-141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例,研究组在神经发育学疗法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康复疗效。结果两组痉挛程度、站立及步行能力及步行速度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正香 《现代医学》2014,(6):661-663
目的:探讨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症状的效果,为脑瘫患儿提供更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功能锻炼、理疗、推拿、药物等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每天1次的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结果:治疗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明显提高,治疗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瘫患儿的痉挛状态,而辅以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改善脑瘫患儿痉挛状态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巴氯芬口服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口服巴氯芬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给巴氯芬片(宁波天衡制药)口服并进行痉挛肌牵拉及功能训练。观察2组患儿的肌张力与ADL变化。结果治疗1周、1个月和3个月后,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AD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巴氯芬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陈莉琳  郑佩儿  郑红 《当代医学》2011,17(13):63-64
目的评价干预模式差异对不同临床类型小儿脑瘫生活自理能力的疗效。方法研究组使用Bobath疗法+引导式教育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用Bobath疗法,采用ADL评定量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痉挛型脑瘫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小于3岁脑瘫患儿的疗效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脑瘫均有疗效,但早期(〈3岁)Bobath疗法+引导式教育疗效显著优于单用Bobath疗法,特别对痉挛型脑瘫,因此小儿脑瘫的治疗应遵行早期引导式教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药浴结合推拿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玉玲 《中外医疗》2009,28(23):81-82
目的观察中药浴结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62例痉挛型脑瘫惠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2组均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浴和推拿治疗,均治疗3个月。分别采Milani运动发育评价表和Vojta姿势反射评估精细动作和反射功能情况,同时应用改良Ashworth法进行肌张力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有效率为54.84%,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间肌张力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浴结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较单一康复训练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脑瘫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A、B组,同时给予物理学疗法(physical therapy,PT)、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语言治疗(speech therapy,ST),A组40例加用中药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社会适应行为(BSA)评定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同时测定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观察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第2次及第3次评估,2组组间及组内相比ADL、BSA、FMFM评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次评估时2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医院感染例次显著低于B组(P〈0.01),由此引起的医疗费用增加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协同治疗可提高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犁头草内服外敷对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草药犁头草对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非手术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草药犁头草内服外敷。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每2个疗程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6.67%、86.67%,对照组分别为20.00%、6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每2个疗程后ESR和CRP水平持续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各疗程结束后ESR、CRP的降低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草药犁头草配合抗生素治疗可提高临床慢性骨髓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并显著降低患者外周血ESR、CRP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以常规针刺疗法治疗,两组于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重及体重指数(BM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减肥对单纯性肥胖症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冠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2组给予一致的冠心病标准治疗和并发症处理,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治疗组加用通冠胶囊,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量化评分,并分别在入院时、治疗第7天和1个月后观察患者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ACS患者症状量化评分有不同程度地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其中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胸闷痛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气短、疲乏、心悸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第7天和1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的hs—CR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与入院时比较,P〉0,05),而治疗组患者的hs—CRP水平均下降(与入院时比较,P〈0.05),尤其在治疗1个月后下降更为明显(与治疗第7天比较,P〈0.05)。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的hs—CRP水平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冠胶囊可显著改善ACS患者的症状,并能降低ACS患者的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1.
樊林燕  乐凯  张红运 《重庆医学》2011,40(20):2010-2011
目的 观察舒筋活络中药结合水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高压氧、功能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每日辅助水疗1次.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改善及肌张力的缓解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筋活络中药结合水疗有利于加速痉挛型脑瘫患儿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对脑瘫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靳三针疗法治疗组(治疗组,针刺百会、颞Ⅰ针、曲池、内关、足三里、涌泉),模型组与治疗组均采用结扎单侧颈总动脉法复制脑瘫大鼠模型,其中治疗组于手术后24 h开始针刺,共14 d.各组于造模后15 d处死大鼠制备脑组织提取液.另取健康SD新生大鼠,取大脑海马部位,分离、扩增NS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SCs特征性标记Nestin与Brdu表达,以鉴定培养的细胞及体外分化能力.培养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低、高浓度组(分别加入100、300μL/mL.的治疗组脑组织提取液),培养1、3、5 d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形胶质样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神经丝蛋白(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观察各组NSCs分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NF、GFAP阳性细胞数,观察脑组织提取液促进NF、GFAP表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结果]扩增后的细胞球Nestin与Brdu均呈阳性,证实体外培养的细胞为NSCs,并处于分裂增殖旺盛期.细胞培养1、3、5 d后,NF、GFAP染色均呈阳性,且正常对照组阳性细胞少,低、高浓度组明显增多,呈浓度依赖性,表明NSCs已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同一时间段内低、高浓度组NF、GFAP阳性细胞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高浓度组在培养1、3、5 d后,NF、GFAP阳性细胞数也显著增高(P<0.05或P<0.01),表明治疗组脑组织提取液可促进NF、GFAP表达,且呈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靳三针疗法治疗脑瘫可能是通过促进NSCs的增殖和定向分化,从而达到修复脑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的小儿脑瘫痉挛性患儿综合治疗疗效。方法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康复训练、中医推拿治疗及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只给予康复训练及中医推拿治疗,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7±13.50)vs(23.52±12.41),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临床治疗中,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补益肝脾肾、益阳补阴、温阳通络、强筋壮骨,调节免疫能力,提高小儿脑瘫患儿治疗效果,为该病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FO)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Vojta法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踝足矫形器及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12周踝关节背屈角度、改良Ashworth评定、粗大运动(GFMF)下肢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背屈角度、改良Ashworth评定、粗大运动(GFMF)下肢功能评分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更有利于脑瘫患儿大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全球患病率0.15%~0.4%[1]。痉挛型脑瘫是所有脑瘫分型中占比最高的一型。姿势异常及运动功能障碍是痉挛型脑瘫特征性表现。目标导向性训练为患者设定目标导向式任务,重复训练以达到目标,当目标实现后,设定新的更高的目标,继而进入一个新的目标训练过程,从而使运动动机强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充分调动积极主动性[2]。  相似文献   

16.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易昕  蔡云飞 《安徽医学》2013,34(8):1070-10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75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37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快速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局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83例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TX-A局部肌肉注射、推拿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肉毒毒素注射和推拿治疗,以改良阿氏量表(MAS)评定肌张力,以运动评价量表(PRS)评定运动功能。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肌张力、PRS评分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肌张力、P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局部肌肉注射BTX-A结合推拿、康复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覃章平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71-273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以神经发育技术为基础的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力训练。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评分的五区水平相当,治疗后2个月,所有患儿五区的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而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A区、B区评分水平基本相当(P〉0.05),C区(P〈0.05)、D区(P〈0.01)和E区(P〈0.01)试验组均要高于对照组。至治疗6个月时,康复水平进一步提高。组间比较仍以C区、D区和E区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尤其对患儿的爬、跪、站、走、跑和跳能力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