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温病学卫气营血理论指导银屑病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用以分析温病病变的层次,概括温病的病理变化及证候类型,从而有效地指导温病的治疗。银屑病与温病病因都是温邪,传变特点都是初起邪在卫分,温邪由表入里,传入气分,进一步内传深入营分,并进而进入血分,因此可应用卫气营血理论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
卫气营血辨证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艳红 《中国针灸》1996,16(11):58-59
卫气营血辨证在针灸临床的应用卫气营血辨证乃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首创,概括了温病的病理变化及证候类型,是治疗温病的主要辨证方法。人体感受温热病邪,在正气不足、防御功能减弱或病邪的致病力超过了人体防御能力的情况下,病邪就会从口鼻而入侵犯人体而致病,传染...  相似文献   

3.
李莎 《河南中医》2016,(9):1515-1517
因妇人具有经、胎、产的特殊生理过程,温病学家叶天士在其著作《温热论》中特别指出了妇人温病的证治特点及规律。在治疗胎前温病时,一定要时时注意保护胎儿,防止正气受到损伤,邪热内陷威胁胎元。诚如叶氏云:"然须步步固护胎元,恐损正邪陷也"。产后温病的治疗,应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使邪气得去,正气得安。热入血室的治疗要兼顾经期的特殊生理,配以活血行气,祛邪通络。  相似文献   

4.
关于“卫气营血辨证”的表述,自有《温病学》教材以来就存在着与叶天士《温热论》原文相悖之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温病学》(以第五版、六版教材为例)指出:“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的。叶氏根据温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性,病程发展的阶段性,以及自己的实践观察,结合《内经》及前辈医家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将其引申发挥,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卫气营血辨证对温病的病理变化及证候类型进行了高度概括,以指导温病的治疗。”继而分别论述了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概念和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5.
浅析温病养阴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伤是温病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病理结果,温邪伤人每易伤津耗液.化燥伤津贯穿温病发展终始,它的出现直接影响了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因此,保阴护津是温病治疗之关键,津液固存对温热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决定性作用.温病的发展阶段不同,养阴的方法也不同.本文对养阴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运用规律进行浅要的分析,提出邪在卫表,辛凉甘润,禁汗护阴;邪入气分,清气逐郁;泄热保津;邪热入营,清营透热,滋阴生津;邪入血分,凉血散血,救阴增液.  相似文献   

6.
叶天士治疗温病在辨卫气营血的同时,还善于运用脏腑辨证、三焦辨证、体质辨证。对于湿温、暑温偏于湿热者,以三焦辨证为主,辅以卫气营血和脏腑辨证;对于风温、温燥、温热、暑温偏于热者,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辅以三焦及脏腑辨证。温病病者主要有阴虚、阳虚、气虚、气阴两虚、酒客等体质类型,进行体质辨证,指导临床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周桢  王倩  方荣 《中国中医急症》2023,(9):1560-1563
脓毒症相关肝损伤(SALD)是脓毒症常见的高病死率并发症,中医对此研究较少。笔者基于叶天士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提出SALD属于“血分证,热入血分”辨证范畴,以血热耗血为病机特征,以瘀血为关键病理因素,以此指导中医治疗SALD应在泄热凉血之余,配合破瘀养血,以期恢复肝之生理功能,及时“截断”血分证进一步发展。文章将结合文献查阅及前期临证研究探讨SALD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并论证以“凉血破瘀养血法”治疗SALD的中医思路,细化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的中医内涵,提供中医药治疗SALD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温病因邪热伤阴,津液不足,欲饮水自救,故烦渴欲饮。但温病热入营血之时,反不感觉口渴,吴鞠通将其解释为"邪热入营蒸腾,营气上升""上潮于口"。吴鞠通一说多为后世医家所接受,但细思其由确有穿凿附会之处。通过分析叶天士医案,结合经典理论,提出"热入营血反不渴"的实质或为热入心营,影响心主神明功能,心神不使,对津液损伤难以及时判明,导致对外邪的判断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9.
蓄血证有狭义、广义之分,仲景《伤寒论》下焦、膀胱瘀血之蓄血证为狭义蓄血证,其病位包括下焦肝肾、大肠、小肠、膀胱、尿道、冲任二脉及精室、胞宫,总以下焦少腹为主。现代中医学对蓄血证的认识有所发展,凡在里之瘀血与邪热深结,无论上、中、下焦,均可纳入广义蓄血证的范畴。以狭义蓄血证的证治规律指导广义蓄血证,临床运用大大扩展了仲景蓄血证经方的适用范围,对仲景"蓄血学说"予以了补充和完善。蓄血证的辨证治疗,宜以伤寒六经辨证为主导,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补充,两者结合方可形成完整的蓄血证辨治论治体系,并能有效指导临床,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出现,标志着温病学说体系的形成,并使其具有独立性与完整性,为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两大辩证法则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和明显区别。怎样从理论上使二者相互融合,并使之完善,以便更好地指导温热病的治疗,是本文力求解决的问题。1 类同的渊源与学说 1.1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就其产生的渊源来看有着基本类同之处,为几百年温病研究者所公认。卫、气、营、血是中医学的生理概念,出自《内经》,是组成人体、营养人体及护卫人体的四种基本物质。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营、卫、气等在疾病  相似文献   

11.
倪喆鑫  白玲玲 《河南中医》2016,(11):1864-1865
《伤寒论》中"热入血室"者大致可分两类:一者,男子或女子病阳明,下血,血室空虚,邪热乘虚进入血室;二者,妇人病伤寒,经水适来,血室空虚,热入血室,或与血结。然就"下血"与"经水适来"都会导致血室空虚,邪热乘虚而入,或与血结,发展为"热入血室"证,故可知"血室空虚,邪热内乘"是其病机所在。张仲景治热入血室有二法,一者热在血分、在脏,或可刺期门,或等其自血出,热随血出而病能愈;二者热在半表半里、在经者予小柴胡汤和解之。  相似文献   

12.
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皆是祖国医学外感热病的辨证纲领。温病的辨证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理论基础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意义共同之处是:分析病理变化、明确病变部位,掌握病势轻重、认识病情传变,归纳证候类型,为确立治疗方法提供依据。但两者之治疗角度不同,前者是以营卫气血是温病中的病理变化作为基础来考虑辨证的,后者是以三焦所属腑脏在温病中的病理变化作为基础考虑辨证的,由此可见,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临床应用时,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全面地指导温病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3.
黄菁 《江西中医药》2008,39(6):9-11
叶天士分阶段治疗(卫气营血辨证)与吴又可攻急驱邪(急证急攻)同为温病治疗的思路与大法,本文从温病的病因、辨证和治疗等方面对二者适应证的区别加以探讨,二者看似矛盾,但都强调了及时驱邪以扶正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杜桂琴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0):417-420
清代叶天士首创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倡导三焦辨证,二者纵横交织,形成一整套阐明温病证候与病机变化和传变过程的辨证论治体系,其实质是辨疾病病机由浅入深或由深浅出的动态变化,是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外感病,以及杂病的辨证论治具有指导作用,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为了阐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在现代临床上的指导作用,我们对836例温病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采用变量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做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是清·叶天士所创,是辨病变浅深层次的思维法则。叶氏在临床实践中,总结自刘河间以来防治温热病的医学成就,认识到温热病一般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出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微渴等证。根据肺主气属卫的原理辨为卫分证;如果温热邪气继续深入,则干扰脏腑气机,劫灼津液,出现壮热烦渴、汗多、便秘等证,辨为气分证;卫分证失治或气分证不解而继续深入,出现身热  相似文献   

16.
透热转气为温热病热入营分的治疗大法,首先由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提出,后世医家又称之为“清营泄热”、“凉营解毒”、“凉营透热”或“清气凉营”等。近年来各地编写的中医教材中,温病理论体系的卫气营血辨证内容基本相同,而对营分证治疗大法透热转气问题,则互有出入。大体有以下三点: ①、认为营分证的治疗宜清营泄热,即于清营分热邪药物中伍以轻清透邪之品,以冀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  相似文献   

17.
艾军 《广西中医药》1998,21(3):41-43
气分证是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分阶段是温病的发展期,为治疗和转归的枢机,直接关系到病情的传变和治疗的成败。就卫、气、营、血4阶段而言,气分阶段是疾病由浅入深、由轻变重的转折期,疾病处于关键时刻。因此,充分认识气分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以往言及气分证,常常重其热而轻其郁;详于热而略于郁。笔者从探析气分证病理“热炽”与“郁结”并存的角度,提出气分证治疗当“清热”与“解郁”并举,从而加深对气分证之证治规律的认识,以提高临证诊治效果。1 热炽与郁结是气分证的重要病理改变11 邪热炽盛 正盛邪实温热时…  相似文献   

18.
杨晓凤 《山西中医》2010,26(5):57-58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提出的三焦辨证,阐述了温病的演变规律,明确了温病的病位及病性,提出了相应的治法方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焦辨证与张仲景六经辨证对照有一纵一横之妙,与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结合有相辅相成作用。  相似文献   

19.
楼友根  楼鼎檩 《河南中医》2008,28(12):42-43
热入血室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月经情况、发热类型、神志异常、胁腹症状四大类,辨证要点有血之虚实、邪之寒热、部位之深浅三大点。本证虽有伤寒、温病之分,但总须依据热势之轻重、邪陷之深浅、病机之虚实,辨证施治。以透邪彻热,使不与血相结为治疗原则,而临诊不惑,认证无误是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从卫气营血辨证治疗银屑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屑病的传变规律与温病传变有相似之处,临床上应用卫气营血辨证治疗银屑病已经取得较好疗效,但理论探讨尚未形成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借鉴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探讨银屑病的治疗,重点从理论上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