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检测肾透明细胞癌(ceRCC)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M3(GSTM3)基因表达水平,观察其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探讨GSTM3基因甲基化与ccRCC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半定量RT-PCR检测ccRCC高转移潜能细胞系(RCC05-TXJ)、低转移潜能细胞系(RCC05-ZYJ)、24例原位ccRCC及其癌旁肾组织和14例ccRCC转移组织的GSTM3基因的表达水平.用去甲基化剂5-Aza-CdR干预RCC05-ZYJ,RT-PCR检测处理前后GSTM3基因的表达变化.用巢式BSP(nes-ted bisulfite sequencing PCR)检测10例原位ccRCC及其癌旁肾组织的GSTM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位点.采用巢式MSP(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CR)检测10例原位ccRCC及其癌旁肾组织、8例ccRCC转移组织甲基化情况.结果:RCC05-TXJ中GSTM3基因表达强度低干RCC05-ZYJ.5-Aza-CdR处理RCC05-ZYJ后,GSTM3基因表达强度高于处理前.24例原位ccRCC中17例GSTM3基因的表达强度低于其在癌旁肾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其余7例原位ccRCC中GSTM3基因的表达强度不低干其在癌旁肾组织中的表达.10例原位ccRCC及其癌旁和8例转移组织中,癌组织GSTM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为4例,癌旁组织2例(P=0.628),转移组织1例(P=0.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STM3基因表达与ccRCC的发生、转移密切相关,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会降低该基因的表达;初步筛选出ecRCC中GSTM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位点,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罗冲  周永宁  郭娴  杨永成 《医学争鸣》2009,(18):1659-1661
目的:探讨p16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特异性甲基化PCR(MSP)法检测p16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对照组未检测到CpG岛甲基化,胃癌细胞株均检测到CpG岛甲基化,23例(74%)胃癌组织检测到CpG岛甲基化.此外,17例(74%)癌旁组织检测到CpG岛甲基化.胃癌组织p16基因CpG岛甲基化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胃癌广泛存在p16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并且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抑癌基因CDH13及DAPK基因CpG岛甲基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和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的抑癌基因CDH13及DAPK的CpG岛甲基化的情况。结果肺癌组织 CDH13、DAPK 基因 CpG 岛甲基化率分别为47.5%(19/40)、40.0%(16/40),癌旁组织分别为27.5%(11/40)、30.0%(12/40),肺良性病变组织均为0。癌组织、癌旁组织CDH13、DAPK的CpG岛甲基化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但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与腺癌组织CDH13、DAPK的CpG岛甲基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存在CDH13、DAPK的CpG岛甲基化,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paf—1基因甲基化及表达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析40例CR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paf—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基因的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65%(26/40)的CRC组织Apaf-1表达明显下调,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f-1基因与患者的性别及浸润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的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paf-1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的26例CRC中20例出现甲基化,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的14例CRC中5例出现甲基化,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癌旁正常对照组织未检测到Apaf-1基因甲基化,提示甲基化是Apaf-1基因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结论Apaf-1基因与CRC的发生发展相关,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该基因失活的重要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yk(spleen tyrosine kinase)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发生、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61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ykmRNA的表达.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61例癌旁组织均检测到Syk基因的表达,胃癌组织有14例检测到Syk基因的表达,Syk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61例胃癌旁组织未发现有Syk基因启动于的甲基化。而61例癌组织中有21例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癌组织Syk基因启动于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31例胃癌组织中,有17例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有淋巴结转移的Syk基因启动于甲基化姓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Syk基因启动于甲基化是导致Syk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可能与胃癌的发生、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基因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BRCA1基因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RCA1 mRNA和蛋白在60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PS)联合TA克隆测序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BRCA1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分析BRCA1基因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相关性。结果BRCA1 mRNA和蛋白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率为51.7%(31/6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71.7%(43/60)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率为31.7%(19/60),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均未检测出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RCA1蛋白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r=-0.345,P=0.007)。结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导致BRCA1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参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16、P15、P14基因5'CpG岛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16、P15、P14基因甲基化程度,χ^2检验分析其甲基化程度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间关系。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P16、P15、P14 5'CpG岛甲基化扩增阳性化率分别为27.5%、17.5%、35%,而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未检测到三种基因5'CpG岛甲基化。P16、P14基因甲基化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P15基因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16、P15、P14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较高,三种抑癌基因5'CpG岛异常高甲基化,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启动子区 CpG岛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中的甲基化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MSP)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患者(维吾尔族20例,汉族20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 PDCD5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癌组织中PDCD5甲基化阳性率为80.0%(32/40),癌旁组织中甲基化阳性率为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CD5甲基化阳性率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相关(P <0.05);不同民族、性别、年龄食管鳞癌中 PDCD5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食管鳞癌癌组织中甲基化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DCD5甲基化率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DCD5在食管鳞癌中的甲基化率与民族、性别、年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高低发区食管癌p16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p16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高发区广东揭阳和低发区广东佛山之间的异同,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两地食管癌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SP)分别检测两地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两地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p16蛋白的表达。结果高发区75例标本中,食管鳞癌、癌旁及切缘组织的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41.3%(31/75)、13.3%(10/75)和6.7%(5/75)。鳞癌及癌旁组织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3%(22/75)和56.7%(17/30)。31例甲基化阳性标本中有2例(6.4%)检测到p16蛋白表达,而44例甲基化阴性的标本中有20例(45.5%)检测到p16表达;低发区55例标本中,食管鳞癌、癌旁及切缘组织的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18.2%(10/55)、5.5%(3/55)和0(0/55)。食管鳞癌、癌旁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20/55)和66.7%(20/30)。10例甲基化阳性标本中有1例(10.0%)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而45例甲基化阴性的标本中有19例(42.2%)检测到p16表达。两组鳞癌组织的p16基因甲基化率均明显高于癌旁及切缘组织(P〈0.05);p16蛋白表达与p16基因甲基化呈负相关。高发区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低发区,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癌组织p16蛋白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是高发区食管癌癌变过程的重要事件,而在低发区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不是其失活的主要机制。高、低发区可能存在不同的食管癌致癌机制。本研究从环境因素和p16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为高发区和低发区食管癌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分析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患者胃癌组织、正常胃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情况及蛋白的表达。结果: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33.3%和0(P〈0.05);hMLH1蛋白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8%和95.2%(P〈0.05);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MLH1蛋白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是引起蛋白表达缺失的主要原因,hMLH1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胰腺癌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检测56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14例正常胰腺组织、3株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CFPAC-1、SW1990)、1株正常肝细胞株(HL-7702)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检测用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前后胰腺癌细胞株RUNX3 mRNA的表达。分析RUNX3异常甲基化与胰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56例胰腺癌组织中,51.79%(29/56)存在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癌旁胰腺组织有10.7%(6/56)存在异常甲基化,而正常胰腺组织中未检测到RUNX3基因异常甲基化。RUNX3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患者病理分化程度(r=0.314,P=0.018)、淋巴结转移(r=0.370,P=0.005)显著相关。在5-Aza-cdR处理前,胰腺癌细胞株PANC1、CFPAC-1、SW1990的RUNX3 mRNA无表达或低表达,经5-Aza-cdR处理后各胰腺癌细胞株RUNX3 mRNA恢复表达。结论胰腺癌组织及胰腺癌细胞株均存在RUNX3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RUNX3启动子的高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降低有关,与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3.
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与喉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蛋白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Runx3DNA的表达,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55例喉癌组织标本中Runx3基因蛋白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无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喉癌组织中有32例(58.2%)检测到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Runx3蛋白的表达与性别、临床分型及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均P〉0.05);喉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Runx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092,P〈0.01)。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其基因失活的可能机制之一,在喉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原发性肝癌中p16基因表达及CpG岛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人原发性肝癌中 p16基因 m RNA转录水平变化与其基因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的关系 ,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狭缝印迹杂交检测 2 0例人原发性肝癌及相应的癌旁、远癌组织及 2例正常人肝组织中 p16基因 m RNA表达水平 ,以甲基化特异性 PCR分析各组织中 p16基因启动子区 Cp G岛的甲基化状况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例人原发性肝癌中 14例 (70 % ) p16 m RNA水平比远癌组织显著降低 ;13例 (6 5 % )显示 p16基因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 ,其中 84 .6 % (11例 )伴 p16 m RNA转录水平降低。结论 人原发性肝癌中存在高频率的 p16基因表达失活 ,其主要机制可能是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转录 ,在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Runx3表达及其甲基化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Runx3 mRNA的表达,同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Runx3甲基化状况。结果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癌旁正常组织中Runx3 mRNA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569±0.131、0.609±0.141、0.871±0.237,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Runx3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71.4%、62.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癌旁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Runx3甲基化。胃癌组织中Runx3甲基化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与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Runx3甲基化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频繁事件,通过对其检测,可能会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内在联系,建立基于启动子高甲基化抑癌基因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诊断方法 。方法 收集甲状腺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共46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2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17例。经提取DNA,设计并合成BSP引物,PCR扩增,采用亚硫酸氢盐法克隆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和Sequenom Mass ARRAY甲基化DNA定量分析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TIMP3基因启动子CpG片段的甲基化水平。结果 亚硫酸盐修饰测序结果 显示TIMP3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高甲基化克隆百分比为70%,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0%(P〈0.05)。TIMP3基因启动子区5个CpG位点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甲基化有呈较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异性。Sequenom Mass ARRAY提供的单一CpG位点甲基化定量数据显示TIMP3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甲基化率均值(0.28)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基化率均值(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3基因启动子3个CpG位点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均值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P3基因CpG-16及CpG-17位点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启动子甲基化检测的关键位点,有望成为甲状腺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洪珍珍  何欣  洪滔 《浙江医学》2014,(5):398-400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l)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35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相应正常组织中stat3、cyclinDl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鳞癌组织中stat3及cyclinDl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鳞癌组织中stat3mRNA的表达与cyclinDlmRNA的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stat3、cyclinDlmRNA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和病理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检测stat3、cyclinDlmRNA的表达可能有助干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分期的预测;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stat3基因在mRNA水平上对cyclinDl的调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人源肝癌细胞系中甲胎蛋白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人源肝癌细胞系甲胎蛋白(AFP)基因表达及不同区域甲基化状态,探讨肝癌发生的表达遗传学调控机制。方法:采用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bisulfite-assisted genomic sequencing,BAGS)技术,检测人源HepG2、SMMC-7721肝癌细胞系和人成纤维细胞中AFP基因启动子区及CpG岛区的甲基化水平,RT-PCR检测基因的表达,并分析相关性。结果:HepG2细胞高表达AFP,SMMC-7721细胞低表达AFP,成纤维细胞不表达AFP;在启动子区,HepG2细胞的非甲基化修饰位点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第一个和第二个CG位点,SMMC-7721细胞的甲基化程度较之高,而成纤维细胞甲基化程度整体很高;在CpG岛区,成纤维细胞的非甲基化修饰位点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第6个和第7个CG位点,SMMC-7721、HepG2细胞的甲基化程度较之高。结论:AF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与基因表达水平存在负相关,AFP基因CpG岛甲基化程度与基因是否表达有关,AFP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可能是AFP高表达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 cell-derivedgrowthfactor,PCDGF)、CD44v6、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tile-1,/CAM-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结肠癌组织和40例癌旁非癌组织中PCDGF、CD44v6、ICAM-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癌组织PCDGF、CD44v6、ICAM-1表达率分别为62.5%(25/40)、52.5%21/40)和62.5%(25/4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5.0%(2/40)、7.5%(3/40)和5.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17.2,27.1,P均〈0.01)。PCDGF、CD44v6、ICAM-1在癌组织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结论结肠癌中PCDGF、CD44v6、I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三者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及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新的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筛选标记基因和经典CIMP筛选标记基因在CIMP肺癌筛选中的作用,并分析CIMP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取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呼吸科50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提取DNA,进行甲基化转换后,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对新的CIMP筛选标记基因(SHISA3、CTSL1、C1ORF103和TMEM200B)和经典的CIMP筛选标记基因(CACNA1G、IGF2、NEUROG1、RUNX3)的启动子CpG岛区域进行扩增,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甲基化状态.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发生明显的甲基化,所研究的8个基因甲基化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4).其中RUNX3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及功能状态(PS)评分有关(P值分别为0.017、0.018).年龄>60岁的肺癌患者甲基化率高于≤60岁者(P=0.031).吸烟对CTSL1基因甲基化的影响也很大(P=0.018).结论 CpG岛甲基化表型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新的和经典的甲基化基因组合在CIMP肺癌筛选上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