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是近年来应用广泛治疗食管癌癌性狭窄的方法,能迅速缓解患者吞咽困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该法最大缺点是不能杀灭癌细胞,不能从根本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2].国外有报道应用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胶质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1-2],但疗效如何?目前国内外还少见报道.我们自2003年起至今对165例进展期食管癌应用125I粒子覆膜支架治疗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25I粒子覆膜支架治疗进展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是近年来应用广泛治疗食管癌癌性狭窄的方法,能迅速缓解患者吞咽困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该法最大缺点是不能杀灭癌细胞,不能从根本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2].国外有报道应用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胶质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1-2],但疗效如何?目前国内外还少见报道.我们自2003年起至今对165例进展期食管癌应用125I粒子覆膜支架治疗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食管支架是目前姑息治疗食管癌效果较好的方法之一,但该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125-碘粒子(125-I)是一种疗效肯定的低能放射粒子,早已应用于术中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我们自2003年8月起,自行设计将125-I粒子捆绑在带膜支架上治疗食管癌取得了初步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内镜下碘-12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已获临床证实[1],但仍有约25%的肿瘤可拮抗放射治疗[2].有研究表明,小剂量5-氟尿嘧啶有放射增敏作用[3].本研究将碘-125放射性粒子和氟尿嘧啶缓释粒子镶嵌至食管支架上,制成食管内放射化学治疗粒子支架,用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进行性吞咽因难是其临床主要症状,60%~70%的食管癌患者发现时已失去了手术机会[1].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包括手术和放疗后复发的患者)进食梗阻,而癌性食管气管瘘患者进食呛咳并发肺炎、纵隔炎、营养摄入障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以致不能进行下一步的放化疗.我院从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应用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共47例,疗效好,安全性高,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碘-125粒子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附有碘-125粒子的食管自膨式支架对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37例晚期(均为Ⅲ、Ⅳ期)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A组为应用普通自膨式支架治疗,B组应用附有碘-125粒子的自膨式支架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期。结果 A、B两组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均为100%,吞咽困难记分均从3.3分改善到1分,出血及支架移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5%、11.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碘-125粒子自膨式支架组的生存期为10.5个月,明显长于普通自膨式支架组的4.4个月(P<0.001)。结论碘-125粒子自膨式支架除能明显改善吞咽困难症状,还可对肿瘤进行组织间放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随着食管支架术治疗食管癌在临床中的应用,其相关并发症逐渐增多,尤其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问题日益受到临床关注[3-4].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原因是多方面的[1-2],内镜下采取再次支架术[6]及其他治疗方法均取得一定疗效.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可发生于支架近端、远端或腔内,给治疗增加难度.2009年9月至2012年10月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采用内镜下高频电预切开、电切联合探条扩张治疗食管癌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食管癌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并且绝大多数晚期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通过内镜下在食管病变部位置入支架改善患者食管癌吞咽困难的症状[2],已成为一种较理想的姑息治疗手段而被临床所认可[3]。但食管支架置入术也有相应的并发症,如不同程度的胸痛、出血、支架移位等,因此如何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回顾性分析鄄城县人民医院消化科2009  相似文献   

9.
<正>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高,每年造成400 000多人死亡~([1])。据《2015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报道,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虽有下滑趋势,但其死亡率仍较高。目前,其治疗方式包含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其中放射治疗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食管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多半患者发现时分期相对较晚,据报道约有40%~60%的患者因为分期较晚或手术风险高而不能手术[2]。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放射治疗是重要的晚期食管癌治疗方法.我们的前期研究已证实,食管鳞癌细胞株EC9706高表达环氧合酶-2(COX-2),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依赖地增加其放射敏感性[1],但确切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
廖江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35-4536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以放疗、化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为主[1],但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较大,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较难耐受.近来笔者以鸦胆子油乳剂口服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晚期消化道恶性病变侵犯压迫导致的管腔狭窄或梗阻,目前可采用植入具备支撑和引流功能的支架来缓解消化管腔梗阻症状,临床应用的管道支架主要分为塑料支架和金属支架两大类.虽然支架植入可有效缓解管腔梗阻的症状,提高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不能对肿瘤进行有效的治疗,也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随着^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实体恶性肿瘤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国内学者将微型125I粒子承载在管腔支架上,用于治疗消化管腔恶性梗阻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贲门癌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早期检出率低,一旦发现多为中、晚期.由于中、晚期贲门癌病变范围广,常侵犯周围组织及周围淋巴结转移,确诊时已有近1/3的患者不能手术切除.单纯外科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低,多数病人在2~3年死于复发和转移[1].本文就我院近年来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贲门联合介入胃左动脉灌注化疗加超液态碘化油、明胶海绵栓塞化疗治疗贲门癌患者,与同期28例贲门癌置入普通不带放射粒子支架以及全身静脉化疗的患者比较近期以及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疾病,80%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置入普通覆膜食管支架只是解决患者的吞咽困难问题,而将放射性碘-125粒子与食管支架整合制成的食管内照射支架,能对癌肿组织进行放射性治疗,有望达到延长生存期的目的。为此,我们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了普通自膨式钛镍合金支架和碘-125粒子自膨式钛镍合金支架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碘-125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对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58)和实验组(n=56),其中对照组给予普通支架置入治疗,实验组给予碘-125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比较术前及术后第1、2、3个月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和吞咽困难指数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并及时对症治疗;统计术后患者的生存期与存活率,并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和食管癌专用量表(OES-18)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1)两组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2)两组患者术后第1、2、3个月的KPS和吞咽困难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术前(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第2、3个月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3)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患者的生存期及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术前(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第2、3个月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碘-125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对食管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行为能力和吞咽困难状况,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远期疗效不确切,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是主要起源于食管鳞状黏膜上皮和柱状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食管癌症状不明显,其转移具有跳跃式的特点,目前治疗的效果尚不理想.尽管在肿瘤分期标准上仍然存在争议,但在手术或治疗前的准确分期,为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并且提高疗效的概率很大[1].超声内镜(EUS)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准确辨别病变部位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是评估食管癌如何手术的关键,可为食管癌术前分期提供依据[2].本研究对90例食管癌患者行EUS术前TN分期,在EUS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一2(IL-2)的表达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讨这种联合评估法在食管癌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80%的食管癌患者临床确诊时,局部病灶已经广泛浸润和(或)远处转移[1],失去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老年食管癌患者因体质和年龄问题对联合治疗耐受性差,以放射治疗为主,但放疗的局部控制率与远期生存率都较低,总体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在10%~15%[2].本文拟观察放疗同期胃镜下植入5-FU缓释粒子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7% ~ 29%的结直肠肿瘤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并发肠梗阻而需急诊手术[1].为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增加一期手术切除的可行性,术中灌洗、术中减压、结肠支架置入等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关于左半结肠梗阻治疗的研究已不少,预行结肠支架置入,后行一期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已逐渐成为医者共识,然而右半结肠梗阻行支架治疗者尚不多[2-5].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来因右半结肠急性肠梗阻行支架置入的5例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2年Topazian等[1]报道用金属支架扩张治疗胃出口恶性梗阻取得成功,之后国内外相继有多篇采用可膨式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梗阻的报道,但多数仍采用普通的食管或肠道支架来代替,其支架的口侧端口并无特殊设计,支架的胃内部分多不能与胃窦残腔壁贴合[2-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联合激光治疗颈段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再发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组15例患者经胃镜检查, 病理细胞学证实为食管恶性肿瘤, 颈段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再发狭窄, 癌肿上段距门齿16-20 cm; 隆起型病变采用内镜下高频圈套电切清除, 管状浸润性狭窄病变或不能圈套病变联合激光治疗, 并观察治疗前后食管直径大小、狭窄程度改善.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 术后12 h顺利进食, 无1例发生食管大出血、穿孔并发症, 治疗术前狭窄管腔直径约4±2 mm, 术后约13.5±2mm, 1 mo后完全有效11例, 显著效应3例, 有效应1例, 无效应0例, 有效率100%.结论: 内镜下高频电切联合激光治疗食管上段癌支架置入术后再发狭窄, 是目前治疗食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