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6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剖腹胆囊切除术(OC)在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72例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症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LC组38例,0t2组34例。观察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51.7±12.7)min、(98.6±25.5)ml、(6.2±2.9)d,OC组分别为(75.7±23.8)min、(134.6±36.6)ml、(9.2±3.7)d,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LC组较OC组低(P〈0.05)。结论对Child分级为A级和B级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病人采用LC治疗是相对安全的,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胆囊结石并肝硬化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4年25例合并肝硬化的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其中13例行LC,12例行OC。结果13例LC患者1例出现肺部感染;12例OC患者术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渗液4例,尿路感染3例;术中出血量LC组明显少于OC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LC组明显短于OC组P<0.0.5。结论LC治疗合并肝硬化的症状性胆囊结石症,具有明显的优点,与OC相比,LC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在肝硬化ChildA鄄B级病人中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优点、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72例,随机分成LC组39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组33例,同组按编号、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等收集和分析数据。结果:LC组和OC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6.0±4.1)min和(70.8±5.2)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97.7±4.03)ml和(133.9±8.64)ml(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2±1.9)d和(9.11±2.3)d(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4例)和27.3%(9例)(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患者用LC治疗优势明显,与OC相比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方式和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81例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4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血糖变化。结果LC与OC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C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其中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C组(P〈0.05)。LC组术中血糖明显低于OC组,但术前和术后血糖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可行,且安全有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尽量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5例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成LC组(54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51例),比较并分析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费用、术后并发症,肝功能的术前术后变化等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与OC组比较,LC组的手术时间 [52.5(35~150)min vs 70(45~150)min]少、住院时间[(3.9±2.9)d vs (9.5±4.8)d]更短,术中出血量[50(20~280)ml vs 75(30~500)ml]更少,肝功能、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术前术后的变化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11% vs 18%)、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术后的改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腹腔积液与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术前腹腔积液 (OR = 10.258, 95%CI 1.364-77.146, P=0.024)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 A、B级)行LC是安全可行的;与OC相比,其具有术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对肝功能影响小的优势;此类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与术前腹腔积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杰  杨健  孙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3):211-211,2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术的选择. 方法比较我院1998年10月~2002年4月46例糖尿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ny,OC)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LC组和OC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是(80±23)ml和(120±40)ml(t=-4.518,P=0.000);手术时间为(45±20)min和(69±28)min(t=-3.345,P=0.002);住院时间为(6±2)d和(11±3)d(t=-6.651,P=0.00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选择LC是安全的,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硬化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硬化病人92例,其中48例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为LSTC组(研究组),44例行腹腔镜胆囊完全切除术为LC组(对照组)。分析并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为(32.13±17.52)分钟、术中出血量为(92.52±35.67)ml,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为(49.11±23.26)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59.18±45.26)ml,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安全可行,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硬化(Child A、B级)病人可行的一个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7例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n=75)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n=72)。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费用、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较于OC组,LC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但总的住院费用较高;反映肝功能指标的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以及Child-Pugh评分在手术前后的变化更小,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ICU入住率、Child-Pugh分级术前术后的改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能Child-Pugh A、B级的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LC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对肝功能影响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式胆囊切除术(OC)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从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年龄超过70岁急性胆囊炎患者76例,分别采用LC(34例)与OC(42例)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胆囊切除术,且LC组无中转开腹的病例。LC组的手术时间为95.2±19.7 min,OC组的手术时间为86.8±21.2 mi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组术中失血>500 mL的有2例(5.9%),OC组术中失血>500 mL的有8例(19.0%)(P<0.05);LC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OC组(P<0.01)。总共有24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并发症(31.6%),其中LC组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OC组(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8月至2009年8月为73例血吸虫病肝硬化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70例,平均手术时间35min,术中出血50~100ml,3例中转开腹,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行LC安全可行,但要掌握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技巧、手术指征及围手术期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合并肝硬化的肝癌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肝硬化的肝癌的手术切除的手术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 1 9 9 7年 2月为界,将 2 2 9例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病死率。分析影响手术并发症、病死率的因素。结果 B组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A组 (P < 0. 0 5 ),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发症率、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 (P< 0. 0 5 )。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为影响并发症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前准确评估肝功能和未来肝残余量以决定手术范围;术中技术的改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防止胆漏;术后等量输液,使用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合并肝硬化的肝癌的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凋亡与肝硬变及原癌基因的关系。方法取正常人及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组织。行透射电镜检查,并检测其凋亡细胞及原癌基因表达。结果肝硬变患者肝组织内的凋亡细胞及凋亡指数高于正常人;肝组织原癌基因c-myc,c-fos和bcl-2均呈过度表达,而正常人肝组织则无表达。结论肝细胞凋亡在肝硬变的演变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原癌基因c-myc,c-fos和bcl-2参与肝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原位肝移植术后的内脏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PBOLT)术后 1年内内脏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15例因肝硬化行PBOLT患者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 1~ 3d ,7~ 15d ,3~ 6个月 ,1年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CDFI)测定门静脉血流平均流速 (PBV)、门静脉血流量 (PBF)、肝动脉搏动指数 (HA PI)、脾动脉阻力指数 (SA RI)、脾脏纵向直径 (LDS)、肠系膜上动脉搏动指数 (SMA 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并与 1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PBV ,HA PI ,SA 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肝移植术后 1年内基本恢复正常 ( P >0 .0 5 ) ;LDS明显缩小 ,但仍高于正常值 ;PBF于术后 1年仍较正常对照值高 ( P<0 .0 5 ) ;SMA PI于术后 1年较术前有所恢复 ,但仍低于正常对照值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内脏循环血流动力学紊乱在原位肝移植 1年内绝大部分得到恢复。说明肝移植术本身并不导致术后高血流动力学的发生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的早期内脏血流动力学紊乱可能与移植前已存在的病理生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年间收治的 2 1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为肝癌及梗阻性黄疸症状 ;术前正确诊断率76.2 %,B超 ,CT ,MRI ,ERCP和PTC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 14 .3 %,9.5 %,14 . 3 %,71.4%和10 0 %。行肝癌切除加胆管癌栓清除术 10例 ,肝癌切除加肝外胆管切除术 5例 ,单纯胆总管切开取栓加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 ) 3例 ,胆管癌栓清除加肝动脉灌注 (HIA ) 3例。术后 3年生存率 44 .4%,5年生存率 2 8.6%。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的诊断应选择多种检查手段 ,综合分析 ;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近 10年收治的 7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术前检查 ,术前改善肝功能 (将肝功能C级转变为A级或B级 )、纠正凝血机制障碍、降低门静脉压力 ,术中精细操作 ,尽量减少失血 ,术后加强监护 ,继续保肝、支持治疗 ,手术后 69例恢复良好 ,15例残留结石 ,5例发生慢性肝衰竭 ,2例发生肾功能不全 ,均经保守治愈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肝内外胆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尽早手术仍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临床活体肝部分移植术受体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活体肝部分移植术受体手术技巧。方法以在京都大学留学时经治的10例患者为对象,介绍肝部分移植受体手术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10例中男3例,女7例。年龄3个月~12岁。9例施行肝左外叶移植术,1例施行肝左叶移植术。手术时间10~15h,出血量1000ml左右,无肝期90~120min。手术顺利,全部受体顺利康复。结论受体手术应从手术切口选择、肝脏游离、肝门显露及解剖、短肝静脉和肝静脉的处理、血管和胆管的重建、创面处理及引流等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7.
MUC1在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UC 1在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化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3例原发性肝癌组织 (肝细胞癌 3 4例 ,胆管细胞癌 9例 )和 12例肝硬化及 6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可见MUC 1强阳性表达 ,阳性反应信号为棕黄色颗粒 ,主要位于细胞膜上 ;肝硬化病变组织中仅 2例可见MUC 1弱阳性反应信号 ;正常肝组织中未见MUC1表达。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其它两组肝组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MUC 1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肝癌组织的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化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门静脉有无癌栓两组之间有差异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可作为肝癌的辅助鉴别诊断指标 ,有可能作为肝癌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伴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并尽可能切除有癌栓的门静脉及从肝断面门静脉内取栓.术后分别采用化疗泵和微量泵化疗,并观察疗效.门静脉主干癌栓8例,死亡2例,6个月内复发4例;门静脉第1级分支癌栓11例,6个月内复发2例,6~12个月内复发6例;小分支癌栓4例,6~12个内复发1例(P<0.01).化疗泵化疗12例,6个月内复发5例,6~12个月内复发4例;微量泵化疗9例,6个月内复发1例,6~12个月内复发3例(P<0.01).结论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有效;术后首选微量泵持续灌注化疗;癌栓部位会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9.
巨块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联合或不联合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巨块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效果。方法  15例伴有门静脉癌栓的巨块型肝癌 ,均采用切除原发癌灶并取尽癌栓治疗 ,其中 5例患者留置门静脉化疗泵 ,术后 2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或联合门静脉化疗。结果 全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6,12 ,18个月生存期分别为 10 0 % (15 /15 ) ,80 .0 % (12 /15 ) ,60 .0 %(9/15 )。结论 手术仍是治疗巨块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手术后辅以介入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在肝硬变大鼠低蛋白血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肝硬变低蛋白血症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大鼠诱导肝功能的变化,并用辅酶Ⅱ(NADPH)硫辛酰胺脱氢酶组织化学法显示不同肝功能时期肝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分布。结果正常鼠肝脏NOS染色阴性;大鼠肝功能异常但无低蛋白血症时,肝小叶周边有少量散在的NOS阳性细胞,至肝硬变有明显低蛋白血症时,假小叶内肝细胞均为NOS染色阳性;停止注射TAA4周后,大鼠肝功能逐渐恢复,但仍有低蛋白血症,此时假小叶内肝细胞仍为NOS阳性,仅染色稍浅于肝功能明显异常时。结论肝硬变时肝细胞内NOS被激活而产生NO,后者通过抑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而可能参与肝硬变时低蛋白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