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应用中的工业工程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的产业化及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一般将涉及到技术熟化、技术集成、提取物的有效性验证以及经济可行性评估等系列工业工程技术问题。广州美晨集团下属广州美晨高新分离技术有限公司从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及其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多年,并于2001年承担国家计委“十五”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示范项目和科技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本文就该技术产业化应用问题,进行了较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完成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课题,解决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成分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  相似文献   

3.
建立中药用"半仿生提取"研究的技术平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秀梅  张兆旺 《中成药》2006,28(4):614-616
近10余年来,在中药提取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十五”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在“中药提取技术与设备”项下,重点支持的项目排列顺序依次为:“半仿生提取技术,微波提取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强化浸取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微粉提取技术,纳米技术,动态逆流提取技术等”。半仿生提取法(Sem i-b ion ic Extraction M ethod,简称SBE法)是我们根据中药药效物质部分已知,大部分未知的现实,利用“灰思维方式”,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及其复方创立的一种提取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科技部组织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技部已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并于2001年12月底批复启动。项目研究内容包括以下4方面: ①中药生产关键技术及优质高效中药品种示范研究包括:指纹图谱、大孔吸附树脂、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程控和在线检测、膜分离、超微粉碎等技术的应用示范研究;优质高效中药品种示范研究;冬虫夏草、肉苁蓉、新疆紫草的繁育研究;30种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②重大难治疾病的中医药诊疗研究包括:中风病急性期、提高肺癌中位生存期、类风湿性…  相似文献   

5.
辛夷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 ,对中药辛夷进行萃取 ,应用气质联用方法对其萃取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最近正式启动。全国将有224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参加这一为期两年、总投资达6.8亿元的重要研究。 该项目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中药生产关键技术及优质高效中药品种示范研究。包括指纹图谱、大孔吸附树脂、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程控和在线检测、膜分离、超微粉碎等技术的应用示范研究;优质高效中药品种示范研究;冬虫夏草、肉苁蓉、新疆紫草的繁育研究;30种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②重大难治疾病的中医药诊疗研究。包括中风病急性期、提高肺癌中位生存期、类风湿性关…  相似文献   

7.
再论中药现化代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葛发欢 《中药材》2003,26(5):373-376
本文在“中药现代化与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应用”一文的基础上,从中药生产的最关键环节“中药提取分离过程”入手,简要论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及应用热点。并根据中药行业特点、笔者多年来应用的经验体会以及目前的状况,分析了该技术在中药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了该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应用的方法学问题,预测了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面的优点,并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和中草药除杂两方面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指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技术,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物理萃取技术。中草药为我国传统医药,在我国制药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传统的中药生产工艺十分落后,产品质量低,影响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同时还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改革传统落后的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八五”期间,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中草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 以及广州市重点攻关项目(有关超临界萃取)三项,首次系统地对近50个中草药品种进行了研究开发,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证明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可以应用于中草药领域,并具有提取萃效率高、生产周期短、有效成分不破坏、不残留有机溶  相似文献   

10.
新技术在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汤剂的重大改革,在该系列产品的研究生产中应用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超细粉体、喷雾干燥、干法制粒等新技术、新工艺。产品适应了中医临床需要,质量稳定可控,在实现中药标准化、产业化道路上走出了创新之路。本文对此均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5.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