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急慢性咽炎为临床常见病。急性咽炎是病毒传染、细菌感染及其它多种因素引起咽喉粘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即中医的风热型喉痹。慢性咽炎为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长期烟酒过度等引起的咽喉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即中医的“阴虚型喉痹”。我院协定处方咽炎方在临床上治疗急慢性咽炎,疗效确切,病人使用方便,现将其处方药物、制备工艺、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 处方金银花、菊花、麦冬、玄参、桔梗各1kg、胖大海0.5kg,千张纸0.3kg,甘草0.8kg,蔗糖,苯甲酸适量。2 制备工艺2.1 将金银花、菊花置挥发油提取器中浸泡30min,以水蒸…  相似文献   

2.
咽炎饮治疗咽炎疗效观察王春霞杨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广州市南方医院药学部510515急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在中医学中属“喉痹”范畴,是临床的常见多发病。笔者自1995年起采用纯中药制成的咽炎饮治疗急慢性咽炎60例,...  相似文献   

3.
口腔粘膜溃疡、口舌生疮、牙痛、牙龈肿痛,以及急慢性咽炎,是口腔及咽喉之常见多发病。笔者运用含化牛黄清心丸法,治疗上述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取牛黄清心丸约1克左右,放于患处,或置口中慢慢含化,待津液满口后,缓慢吞咽,每日数次。和×,男,40岁。1990年6月6日诊。口腔粘膜溃疡反复发作五年,近日来,口中溃疡又作,疼痛难忍,言语及进食困难。查体:舌下系带旁粘膜上有二处溃疡,直径约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咽喉肿痛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治疗咽喉肿痛30例临床观察胡津丽蒋彩云蒋中秋江苏省中医院(210029)咽喉肿痛是咽喉疾患中常见的病证之一,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急慢性喉炎和急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表现为咽喉部干燥,灼热、发痒、疼痛,或有异物感,或声嘶,甚至失音,一般以秋冬及冬...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河车慈菇利咽丸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咽炎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河车慈菇利咽丸,对照组给予复合维生素B片、咽炎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咽喉镜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2.7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河车慈菇利咽丸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和慢性单纯性咽炎有明显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以咽喉粘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弥漫性炎性反应为主,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其疗效不甚理想。我校门诊自2008年6月~2010年3月采用廉泉三穴治疗慢性咽炎急性发作28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咽源性咳嗽是指因咽喉疾病(如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而导致的咳嗽。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此种咳嗽9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咽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我院副主任中医师程仕泉积30余年临床经验,自拟清咽糖浆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慢性咽炎。特别是1995年4月至1996年9月,系统观察368例患者(其中慢性咽炎210例与健民咽喉片作对照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导于下:1一般资料1.1慢性咽炎治疗组:共210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08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67岁,平均41岁,病程3个月至2年半。1.2慢性咽炎健民咽喉片治疗对照组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6岁,平均39岁,病程4个月至2年。上述两组均系随机划分,其年龄与性别构成元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清爽爽咽喉片治疗慢性咽炎79例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陈艳,王国忠,李玉芬,卫兰香,张广德,李书良从1992年9月~1993年12月,我们用清爽爽咽喉片治疗慢性咽炎7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按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咽炎的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笔者采用纯中药自制成的咽炎丸治疗急慢性咽炎136例,并设对照组,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6例,男63例,女73例;年龄21~48岁,平均33岁;其中急性咽炎29例,慢性咽炎107例。对照组96例,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化风丹中不溶性砷盐和可溶性砷盐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18批化风丹中二硫化二砷和三氧化二砷的含量。结果:建立的二硫化二砷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7.61%,RSD 2.0%。三氧化二砷在4~16μg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7.77%,RSD2.1%。18批化风丹中二硫化二砷质量分数0.012~0.021 3 g·g-1,平均质量分数0.018 4 g·g-1,差异系数13.3%;三氧化二砷质量分数75.24~124.55μg·g-1,平均质量分数92.99μg·g-1,差异系数15.3%。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为化风丹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实验依据。不同批次化风丹中二硫化二砷和三氧化二砷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产地雄黄及其炮制品中主成分As2S2及可溶性砷盐As2O3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雄黄项下的滴定法测定不同产地雄黄及其炮制品中As2S2的含量,采用AFS-230E型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上述样品中可溶性砷盐As2O3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的雄黄及其炮制品中As2S2,As2O3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雄黄炮制后,炮制品中As2S2含量均提高,As2O3含量均明显降低。除吉林和江苏2个产地的的雄黄及其炮制品中As2S2含量<90.0%,其余样品均符合药典规定;且雄黄炮制品中As2O3含量均能控制在1.7 mg.g-1以下。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指导雄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闫彤  石国慧  吴韶  肖婷  沈光海  赵余庆 《中草药》2018,49(17):4148-4151
目的分析林下山参制浆后人参皂苷Re、Rg_1、Rb_1、Rg_3、Rh_1、Rh_2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HPLC-UV法,Innova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体积20μL;检测波长203 nm。结果林下山参中6种人参皂苷Re、Rg_1、Rb_1、Rg_3、Rh_1、Rh_2质量分数分别由制浆前的0.651、0.506、0.363、0.014、0.023、0.031 mg/g变化为制浆后的0.517、0.413、0.105、0.122、0.214、0.098 mg/g。人参皂苷Re、Rg_1、Rb_1、Rg_3、Rh_1、Rh_2分别在2.5~100 m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 5;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105%,RSD为1.25%~3.05%。结论林下山参中6种人参皂苷Re、Rg_1、Rb_1、Rg_3、Rh_1、Rh_2的含量在制浆前、后发生变化。林下山参制浆后人参皂苷Re、Rg_1、Rb_1的含量降低,稀有人参皂苷Rg_3、Rh_1、Rh_2的含量分别增高8.7、9.3、3.2倍。基于HPLC最佳分离参数建立的6种人参皂苷成分同时分析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林下山参浆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痔消栓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Kromasil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23℃,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分别在0.368~2.76μg,0.676~5.07μg,0.812~6.0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9,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3%,99.20%,99.35%,RSD分别为2.11%,1.88%,2.38%。结论:样品分离效果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痔消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郜玉钢  郝丽珊  董微  孟凡双  臧埔  赵岩  祝洪艳  张连学 《中草药》2017,48(12):2527-253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麦味参"(按人参-麦冬-五味子为1∶3∶1配伍)中20种活性成分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5℃。结果人参皂苷Rg_1、Re、Rf、Rb_1、Rg_2、Rc、Rb_2、Rb_3、Rh_2、F_1、Rd、F_2、Rg_3,原人参三醇,compound K,原人参二醇,3种五味子木脂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麦冬皂苷D均得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均在96%~102%,RSD均小于2%。结论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作"麦味参"的多成分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明目颗粒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DikmaDiamonsil(钻石)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03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52~2.112μg(r=0.999 3),0.914~5.484μg(r=0.999 2),0.910~5.460μg(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102.72%,101.89%,RSD分别为2.56%,2.16%,2.16%。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可同时测定中药活血益气方KLW中的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方法:中药活血益气方KLW采用超声提取,离心取上清液过0.2μm微孔滤膜后测试,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50mm,1.7 μm),以甲醇和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4 mL· min-,多反应监测测试方法(MRM)三七皂苷R1选择1 007.2/423.3 m/z;人参皂苷Rg1选择875.2/423.5 m/z;人参皂苷Rb1选择1183.3/487.3m/z定量.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在0.05 ~2.0 mg·L-1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7.7%,96.3%,97.1%.结论:方法简便、灵敏、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同时测定复杂复方KLW中3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和临床药学研究提供了实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宏胜  王树森  张雅敏  刘子荣  赵晨翔 《中草药》2015,46(16):2417-2420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保肝丸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野黄芩苷的量,对保肝丸的制剂质量提供保障。方法采用安捷伦Zorbax SB-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30℃;进样量为5μL。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野黄芩苷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0.287、0.126、0.182、0.305 mg/L,线性范围分别为4.427~141.668、6.055~193.750、3.255~104.167、5.729~183.333 mg/L。供试样品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野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76%、99.66%、99.43%、101.26%;精密度RSD分别为1.81%、1.79%、1.39%、1.51%;重复性试验RSD分别为1.71%、1.86%、0.97%、1.63%;稳定性试验RSD分别为1.62%、1.25%、1.10%、1.41%。供试样品每丸含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野黄芩苷的平均量分别为4.303、31.729、20.776、1.071μg。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平均回收率高,是检测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野黄芩苷质量浓度的可信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参总皂苷主要成分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康安  钱静  单进军  狄留庆 《中草药》2015,46(20):3045-3050
目的研究人参总皂苷中9种人参皂苷Rb1、Rb2/Rb3、Rc、Rd、Re、Rf、Rg1和Rh1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大鼠ig 200 mg/kg人参总皂苷后于不同时间点眼底静脉丛取血。生物样本采用正丁醇液-液萃取,经C18柱,应用梯度洗脱程序进行色谱分离(体积流量0.2 m L/min),应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检测。结果大鼠ig人参总皂苷后,血浆中可测得6种人参皂苷(Rb1、Rb2/Rb3、Rc、Rd、Re和Rg1),其中二醇型的人参皂苷(Rb1、Rb2/Rb3、Rc和Rd)的体内暴露程度及半衰期显著高于三醇型的人参皂苷(Re和Rg1)。结论建立的人参皂苷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大鼠血浆中各人参皂苷的测定及人参总皂苷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三七止血胶囊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方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2 min,乙腈19%→36%),Hypersil ODS柱(4.0 mm×200mm,5μm)为固定相,流速为1.0 mL·min-1,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45℃,载气流量1.5 L·min-1。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回收率分别为97.86%,96.24%和97.58%,RSD分别为1.36%,1.58%和1.13%(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三七止血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