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蒺藜皂苷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软骨细胞培养和转染。采用DMEM培养液培养小鼠软骨细胞(ATDC5细胞),培养后采用转染试剂分别转染pcDNA-circ_0045714、pcDNA、si-circ_0045714、si-NC。(2)蒺藜皂苷浓度筛选。将ATDC5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一组正常培养(正常组),一组加入10 ng·mL-1的IL-1β(IL-1β组),其他组在加入10 ng·mL-1 IL-1β的基础上分别加入浓度为25μg·mL-1、50μg·mL-1、100μg·mL-1、200μg·mL-1、400μg·mL-1的蒺藜皂苷。培养后计算软骨细胞存活率,并确定后续实验蒺藜皂苷的浓度。(3)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检测。将ATDC5细胞分为对照组、IL-1β组、IL-1β+蒺藜皂苷低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紫菀酮对体外破骨细胞分化和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分析紫菀酮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诱导Raw 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将Raw 264.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紫菀酮1μmol·L-1干预组、紫菀酮2.5μmol·L-1干预组、紫菀酮5μmol·L-1干预组和紫菀酮10μmol·L-1干预组,空白对照组加入完全培养基,阳性对照组加入含25 ng·mL-1RANKL的完全培养基,其余各组分别加入含有相应浓度紫菀酮及25 ng·mL-1RANKL的完全培养基,培养5 d后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染色,统计各组破骨细胞数;(2)分析紫菀酮对Raw 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将Raw 264.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紫菀酮1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肿节风总黄酮对骨髓基质细胞-巨核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以及基质细胞状态的影响。方法:模拟骨髓微环境,建立KM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和巨核细胞共培养体系,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阿糖胞苷模型组、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肿节风总黄酮组7.80、3.90、1.95μg/ml剂量组,每组3个复孔。各组培养4天后分离巨核细胞进行涂片、染色、统计多倍体数目,流式细胞术分析巨核细胞CD61表达量,消化培养体系中贴壁的基质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情况,ELISA检测培养体系中TPO和SDF-1的含量。结果:与阿糖胞苷模型组相比,肿节风总黄酮7.80μg/ml和3.90μg/ml剂量组中多倍体巨核细胞数目显著增加,肿节风总黄酮7.80μg/ml剂量组巨核细胞CD61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肿节风总黄酮7.80μg/ml和3.90μg/ml剂量组显著降低基质细胞的凋亡率。肿节风总黄酮7.80、3.90、1.95μg/ml剂量组显著提高培养体系中TPO和SDF-1的含量。结论:肿节风总黄酮可能是通过抑制共培养体系中基质细胞凋亡促进"量"的增加,增进其分泌细胞因子TPO、SDF-1影响"质"的变化,改善骨髓微环境,促进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和产生更多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调控神经细胞自噬减轻脑缺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组(模型组)、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中药)组(25.0 g·kg-1)、JNK抑制剂SP600125(SP)组(5 mg·kg-1)、中药+SP组和JNK激动剂Anisomycin(Ani)组(15 mg·kg-1)6组。造模24 h后中药组和中药+SP组给予中药汤剂灌胃,连续给药3 d,其余各组灌胃等容积蒸馏水。神经功能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确定脑梗死体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结构变化;尼氏染色检测神经元损伤;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超微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A/B(LC3A/B)、自噬相关基因5(Atg5)、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1(Beclin1)、p62、B细胞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高糖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建立糖尿病心肌病(DCM)细胞模型,观察通心络胶囊对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葡萄糖不同浓度(45、65、75、100 mmol·L-1)及75 mmol·L-1葡萄糖+通心络胶囊不同浓度(20、40、80、160、300μg·mL-1)分别处理H9c2细胞24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75 mmol·L-1葡萄糖)、通心络胶囊组(75 mmol·L-1葡萄糖+160μg·mL-1通心络胶囊),给药干预24 h。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JC-1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ELⅠSA法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蛋白(P62、Beclin-1、LC3Ⅱ/Ⅰ)及AMPK-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75 mmol·L-1葡萄糖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黄芪甲苷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uman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HFLS-RA)增殖作用的影响,探讨其调控HFLS-RA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Jun氨基末端激酶1(JNK1)、c-Jun氨基末端激酶1/2(JNK1/2)蛋白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FLS-RA,采用TNF-α及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Ⅳ)干预细胞。本次实验共分为空白组(10%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细胞)、TNF-α组(10ng/mL TNF-α)、AS-ⅣH组(10ng/mLTNF-α+100μg/mLAS-Ⅳ)、AS-ⅣM组(10ng/mLTNF-α+50μg/mLAS-Ⅳ)、AS-ⅣL组(10ng/mLTNF-α+25μg/mL AS-Ⅳ)5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对TNF-α诱导的HFLS-RA增殖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JNK1、JN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黄芪甲苷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HFLS-RA细胞增殖,降低HFLS-RA中IL-6、JNK1、JNK1/2蛋白表达。结论:黄芪甲苷通过调控JNK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抑制TNF-α诱导的HFLS-RA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毛蕊异黄酮对氧糖剥夺再灌注BV2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BV2细胞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5μg·mL-1)、毛蕊异黄酮高剂量组(20μg·mL-1)、毛蕊异黄酮中剂量组(10μg·mL-1)、毛蕊异黄酮低剂量组(5μg·mL-1)。氧糖剥夺3 h后,各给药组换成含药的完全培养基,复氧6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含量;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BV2细胞极化;WesternBlot法检测BV2细胞的iNOS、CD20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BV2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NO、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免疫荧光双染检测中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NOS表达显著增强(P<0.01);Western Blot检测中iNOS蛋白表达明显上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大鼠模型,研究肿节风总黄酮对模型大鼠血小板以及骨髓细胞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依据外周血小板数目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ITP模型组、肿节风总黄酮0.0945、0.0630、0.0315g/kg剂量组和阳性药物醋酸泼尼松龙组。除正常组外,每只大鼠于第1、3、4、6、7、8天腹腔注射兔抗大鼠血小板血清(APS)建立ITP大鼠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第10天检测各组动物血小板数目,台酚蓝染色计算骨髓有核细胞活力,体外培养并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成集落数目。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肿节风总黄酮0.0945、0.0630、0.0315g/kg剂量组和醋酸泼尼松龙组大鼠血小板数量均显著增加,肿节风总黄酮0.0945、0.0630、0.0315g/kg剂量组骨髓单核细胞活力、相同时间内基质细胞贴壁率均显著提高,肿节风总黄酮0.0945和0.0630剂量组成纤维细胞集落数目明显增多。结论:肿节风总黄酮可以提升ITP模型大鼠血小板数量,可能是通过影响骨髓基质细胞改善了骨髓细胞微环境,进而促进巨核细胞分化生成血小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川陈皮素(Nobiletin)调节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HBZY-1细胞分为5组:正常组、LPS组(100 ng·m L-1LPS)、川陈皮素组(100 ng·m L-1LPS+40μmol·L-1川陈皮素)、AMPK/NLRP3信号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组(100 ng·m L-1LPS+0.5μmol·L-1雷帕霉素)、川陈皮素+雷帕霉素组(100 ng·m L-1LPS+40μmol·L-1川陈皮素+0.5μmol·L-1雷帕霉素)。MTT法检测HBZY-1细胞毒性和增殖;ELISA法检测HBZY-1细胞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杨梅苷对K562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和X射线致血小板减少症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杨梅苷干预K562细胞后,利用镜下拍照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吉姆萨染色观察多倍体形成情况;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纤维型肌动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细胞表面抗原CD41+/CD42b+的表达,从而验证杨梅苷促进巨核细胞分化的活性。采用4Gy X射线辐射昆明小鼠建立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将造模后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杨梅苷5、10 mg/kg组、阳性药rhTPO 3 000 U/kg组,给药第4、7、11 d时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象。给药第11 d, HE染色观察小鼠骨髓巨核细胞数目;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细胞CD41+/CD61+表达水平。杨梅苷干预K562细胞后,蛋白印迹法检测MEK和ERK蛋白及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杨梅苷10、20、40μmol/L组可显著促进K562细胞体积增大,多倍体细胞数目增多,纤维型肌动蛋白荧光强度增强,CD41+/CD42b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小鼠食管癌前病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0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6只、模型组26只、黄芪多糖组24只和全反式维甲酸组24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通过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喂养15周诱导制备食管癌前病变小鼠模型。造模完成后,黄芪多糖组50 mg/kg灌胃给药,1次/d; 全反式维甲酸组7.5 mg/kg灌胃给药,每2 d 1次; 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0.9%氯化钠溶液,1次/d,共10周。HE染色法观察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食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流氏细胞仪检测血液中CD3+、CD4+、CD8+T细胞和NK细胞比例; 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食管上皮组织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食管上皮组织呈现癌前病变或癌变,癌变率66.67%; 食管上皮细胞可见胞核大小不等、核分裂相增多等超微结构改变; 血液中CD3+、CD4+T细胞和NK细胞比例降低,CD4+/CD8+比值降低,CD8+ T细胞比例升高(P<0.05); 食管上皮组织STAT3、HIF-1α、VEGF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和全反式维甲酸组癌变率降低(P<0.05); 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明显改善; CD3+、CD4+ 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升高,CD4+/CD8+比值升高,CD8+ T细胞比例降低(P<0.05); STAT3、HIF-1α、VEGF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黄芪多糖组对各指标的调控作用均优于全反式维甲酸组(P<0.05)。结论: 黄芪多糖对小鼠食管癌前病变进展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及抑制STAT3、HIF-1α、VEGF转录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苦参素(Oxymatrine, OMT)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记忆性B细胞分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均等分成四组: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小鼠自由饮水法饮用DSS溶液诱导小鼠结肠炎模型,观察小鼠临床症状,体质量、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结肠长度及单位结肠质量指数等情况;HE染色后进行病理损伤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记忆性B细胞:CD19+CD27+IgG+、CD19+CD27+IgM+、CD19+CD27+FCRL5+、CD19+CD27+CXCR3+、CD19+CD27+CD38+记忆性B细胞水平和CD1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地参多糖(LLP)抗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在LLP(0、10、20、30,60 mg·mL-1)干预A375细胞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在LLP(0、30、60 mg·mL-1)干预A375细胞24、48 h后,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干预48 h后,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凋亡、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LP在10~60 mg·mL-1范围对A375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P<0.01),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30、60 mg·mL-1LLP处理细胞48 h后划痕宽度明显增加(P<0.05,P<0.01);LLP 30、60 mg·mL-1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P<...  相似文献   

14.
将3-琥珀酸-30-硬脂基甘草次酸(18-GA-Suc)插入甘草次酸(GA)-丹参酮ⅡA(TSN)-丹酚酸B(Sal B)脂质体(GTS-lip),制备甘草次酸(GA)受体介导的肝靶向复方脂质体(Suc-GTS-lip);通过UPLC比较Suc-GTS-lip与GTS-lip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并对Suc-GTS-lip进行活体成像追踪;考察Suc-GTS-lip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抑制的影响,并探究其改善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Sal B的AUC由(636.06±27.73)μg·h·mL-1降至(550.39±12.34)μg·h·mL-1,TSN的AUC由(1.08±0.72)μg·h·mL-1降至(0.65±0.04)μg·h·mL-1,GA的AUC由(43.64±3.10)μg·h·mL-1增至(96.21±3.75)μg·h·mL-1;组织分布结果表明,Suc-GTS-lip组肝脏中Sal B...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肝细胞LO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H2O2诱导并建立了LO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 CG)、H2O2损伤模型组(Model group, MG)、HYSA(0.125,0.25,0.5,1mg·mL-1)干预组(MG+0.125,0.25,0.5,1mg·mL-1HYSA)。分别利用MTT法、流式细胞术测定了细胞活力和凋亡程度;利用ELISA测定细胞内ROS、LDH、SOD、GSH-Px、MDA和CAT的活性及含量;Hoechst染色进一步观察细胞核凋亡状态;通过qRT-PCR技术测定细胞内VEGF、p38MAPK和凋亡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及VEGF/p38MAPK通路的蛋白表达。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五子衍宗丸干预肾病综合征SD大鼠对生精细胞T型Ca2+通道及顶体酶PPEF1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蒸馏水1 mL灌胃)、肾病模型组(蒸馏水1 mL灌胃)、肾病模型+雷公藤多苷组(雷公藤多苷0.04 mg·kg-1·d-1灌胃)、肾病模型+五子衍宗丸组(五子衍宗丸1.07 g·kg-1·d-1灌胃)、肾病模型+雷公藤多苷+低剂量五子衍宗丸组(雷公藤多苷0.04 mg·kg-1·d-1与五子衍宗丸0.54 g·kg-1·d-1同时灌胃)、肾病模型+雷公藤多苷+中剂量五子衍宗丸组(雷公藤多苷0.04 mg·kg-1·d-1与五子衍宗丸1.07 g·kg-1·d-1同时灌胃)、肾病模型+雷公藤多苷+高剂量五子衍宗丸组(雷公藤多苷0.04 mg·kg  相似文献   

17.
杨超群  朱伟珍  蔡飞霞 《新中医》2021,53(4):143-146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迪注射液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3+、CD8+、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人附睾蛋白4(HE4)、泌乳素(PRL)、血清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CD4+、CD4+/CD8+、CD3+、CD8+、NK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CD3+较治疗前降低,CD8+、NK细胞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CD4+、CD4+/CD8+、CD3+高于对照组,CD8+、NK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IFN-γ、IL-2、IL-4、IL-10、IL-6、HE4、PRL、TS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4、IL-10、IL-6、HE4、PRL、TS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FN-γ、IL-2水平高于对照组,IL-4、IL-10、IL-6、HE4、PRL、TS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细胞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杨晓玉  贾明璐  董敬远  张锐  陈思  王瑞 《新中医》2023,55(9):161-164
目的:观察扶正抑癌方联合吉非替尼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采用信封随机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吉非替尼片治疗,观察组予扶正抑癌方与吉非替尼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2.50%,高于对照组57.50%(P<0.05)。治疗前,2组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M (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IgA、IgG、IgM水平均升高,CD8+水平下降(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IgA、IgG、Ig...  相似文献   

19.
李成斐   朱萍  于佳  刘俊彦  刘叶玲 《陕西中医》2021,(8):1072-1075,107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TC方案(紫杉醇联合卡铂)对晚期卵巢癌气虚血瘀证疗效及对患者免疫通路相关靶基因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晚期卵巢癌气虚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TC方案化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每组均为54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控制率以及免疫通路相关靶基因表达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评分、CD4+、CD8+、CD4+/CD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CD40、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DL3(KIR2DL3)、人类淋巴细胞抗原DQA(HLA-DQ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MAPK3、CD40、KIR2DL3、HLA-DQA均比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CD4+、CD8+、CD4+/CD8+均比治疗前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控制率比对照组高(83.33%与64.81%,P<0.05); 两组治疗期间贫血、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降低等Ⅲ和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TC方案用于治疗晚期卵巢癌气虚血瘀证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水平及相关免疫通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内脏脂肪素(visfatin)参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1×105/mL),用visfatin(250μg·L-1)刺激HUVEC 4 h,以丹参酮ⅡA(30,60,120 mg·L-1))干预24 h,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金属基质蛋白-9(MMP-9)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s)信号转导通路中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活化情况。分别用p38 MAPK,ERK,JNK特异性抑制剂进行预处理细胞,再给予visfatin(250μg·L-1)刺激4 h,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s-CRP,TNF-α,MMP-9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上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MMP-9显著增高,细胞内p38 MAPK,ERK,JNK磷酸化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visfatin导致的hs-CRP,TNF-α,MMP-9高表达,并能抑制p38MAPK,ERK1/2磷酸化活化,但对JNK无显著抑制作用。用p38 MAPK,JNK,ERK1/2特异性抑制剂预刺激,可阻止visfatin诱导的hs-CRP,TNF-α,MMP-9细胞因子大量表达。结论:visfatin可能通过激活MAPK磷酸化信号通路,诱导炎症细胞因子高表达,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p38,JNK的激活,抑制visfatin诱导的炎症因子高表达,从而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