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彤  冯碧英 《护理研究》2005,19(10):2014-20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乙型肝炎病人失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例有睡眠障碍的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疗程为4周,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记录和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治疗组病人在疗程第20天睡眠状况明显改善,在疗程第30天睡眠质量接近正常水平,睡眠指标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前后睡眠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可改善乙型肝炎病人失眠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失眠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0例肿瘤放疗患者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失眠相关因素。随机分为干预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失眠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肿瘤放疗患者失眠的原因依次为负性情感因素(恐惧、焦虑、抑郁)、疼痛、放疗副作用、经济压力、医疗氛围、婚姻家庭关系等。干预组睡眠状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肿瘤放疗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患者术前使用洛索洛芬钠对术后睡眠的影响。方法将86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术前采用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使用洛索洛芬钠止痛,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止痛,分别观察两组术后睡眠的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 d平均睡眠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前使用洛索洛芬钠的患者术后疼痛值降低,术后睡眠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洪健 《当代护士》2010,(2):36-37
目的探讨对骨折病人入睡困难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4例骨折住院病人的睡眠状况进行分析,针对造成其入睡困难的相关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3~4d后,再评价病人的睡眠状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病人的睡眠状况明显提高(p〈0.01)。结论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其减轻疼痛、解除经济顾虑等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助于骨折病人入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改善耳鸣患者失眠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因耳鸣出现失眠的患者100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患者睡眠障碍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睡眠质量RAS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患者睡眠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00),出现睡眠恶化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9)。结论针对耳鸣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够减少患者自身因素及生活习惯因素对睡眠的影响,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了解冠心病患者围术期护理需求,分析不同患者对护理需求的倾向,提升护理水平。方法本研究共分2个阶段完成,第1阶段采用自行设计手术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对148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患者的护理需求,第2阶段针对筛选的护理需求对64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和效果评价。结果在148例冠心病患者术前护理需求中,年龄与健康教育护理需求、生活护理需求、心理焦虑护理需求、休息与睡眠护理需求、排泄护理需求相关(r=0.476~0.745,P<0.05);经济状况与健康教育护理需求、生活护理需求、安全护理需求、心理焦虑护理需求相关( r=0.539~0.735,P<0.05);教育程度与健康教育护理需求、生活护理需求、安全护理需求、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护理需求、休息与睡眠护理需求相关(P<0.05),病情严重程度与手术操作、手术并发症、术后治疗、病床舒适程度护理需求及心理焦虑护理需求、休息与睡眠护理需求、排泄护理需求、疼痛护理需求相关( P<0.05)。术中护理需求中,年龄与麻醉护理、语言安慰、皮肤触摸护理需求相关( r值分别为0.783,0.754,0.734;P<0.05),经济状况与器械准备护理需求相关(r=0.674,P<0.05),教育程度与背景音乐、语言安慰护理需求相关(r值分别为0.649,0.689;P<0.05),病情严重程度与麻醉护理需求相关(r=0.693,P<0.05)。术后护理需求中,年龄与卫生护理需求、睡眠护理需求、健康教育护理需求相关( r 值分别为0.683,0.876,0.776,P<0.05),经济状况与健康教育护理需求相关(r=0.678,P<0.05),教育程度与口腔护理需求相关(r=0.769,P<0.05),病情严重程度与健康教育、饮食护理需求相关(r值分别为0.656,0.598;P<0.0  相似文献   

7.
王红娴 《全科护理》2012,(5):403-404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病人睡眠状况及失眠的原因。[方法]对90例老年病人的失眠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原因,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影响老年住院病人睡眠状况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的改变和对自身疾病的担忧两方面。护理干预后老年病人失眠发生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对老年病人失眠发生率、提高老年病人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 )对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将入住我科6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治疗,观察4周。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PS Q 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CBT 4周后,观察组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CB T能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睡眠状况,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程序对神经症患者失眠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6例伴失眠症状的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睡眠质量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入院3周PSQI评分与入院1周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入院3周时两组PSQI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减轻焦虑、调整睡眠、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奇花  石红婷  董亚贤 《全科护理》2014,(13):1169-1171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对帕金森病人精神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21例帕金森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68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自我护理。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1个月后采用相关精神量表对两组病人进行测评。[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一般情况、抑郁状况、睡眠状况、焦虑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自我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焦虑/躯体化、体重、认识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焦虑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对帕金森病病人实施自我护理,在减少相关药物使用的同时,有助于改善病人精神状况,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骨科术后患者睡眠情况的调查,找出影响睡眠的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骨科术后186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失眠原因、疼痛程度及缓解程度进行调查。结果 165位患者认为自己术后存在失眠,失眠原因:73.9%(122/165)为疼痛,61.2%(101/165)为体位不适,49.1%(81/165)为身体不适,37.0%(61/165)为心理因素,24.8%(41/165)为环境因素。术后睡眠时间明显少于术前在家睡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好的睡眠是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失眠的原因,采取准确可靠、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dexmedetomidine induce sleep balance treatment,DISBT)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2012年2-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治疗的62例慢性顽固性原发性失眠患者,按其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DISBT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 d,共行3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过度觉醒情况及睡眠结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过度觉醒情况、睡眠结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能有效降低失眠患者的脑皮质过度觉醒水平,纠正紊乱的睡眠-觉醒通路,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正确做好治疗前、中、后护理,是保障治疗安全和保持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实施护理干预改善骨折患者睡眠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睡眠状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80例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90例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观察组实施睡眠护理干预后 ,失眠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对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失眠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单盲分组方法将120例老年失眠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下两组患者的平均入睡时间、平均夜间觉醒次数、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残留效应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结果:干预组患者在1 h内入睡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平均夜间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日间残留效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老年失眠患者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的日间残留效应发生率,并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心脏介入术后患者失眠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脏介入术后睡眠情况调查表,对124例行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2%的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失眠,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患者为主(96%)。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早醒伴再入睡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失眠的原因依次为:肢体制动、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提高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心脏介入术后失眠原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奚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4):319-320,322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脏介入术后睡眠情况问卷调查表,对156例行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睡眠状况进行问卷筛查。结果93%的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失眠,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患者为主(96%)。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早醒伴再入睡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失眠的原因依次为:肢体制动、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环境因素及精神心理因素。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对心脏介入术后失眠有了进一步了解,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饮食调养和穴位按摩治疗社区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5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和干预组67例,两组患者在接受辨证施治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辨证饮食调养和穴位按摩。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得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干预)后,除睡眠障碍外,PSQI总分与睡眠质量等5个维度得分均明显较治疗(干预)前降低,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干预)后,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PSQI总分方面,干预组患者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结合饮食调养和穴位按摩治疗社区失眠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孔交替呼吸护理法对老年脑卒中合并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入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脑卒中合并原发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鼻孔交替呼吸法护理,比较两组睡眠结构参数以及睡眠质量。结果研究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快速眼球运动潜伏期(REMSL)、睡眠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睡时间>30 min、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孔交替呼吸护理法的实施,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合并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参数,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疾病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麦粒灸联合足部穴位按摩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合并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合并失眠患者88例,按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麦粒灸联合足部穴位按摩护理干预,持续干预2周.比较两组睡眠总...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后失眠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患者术后失眠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术后睡眠情况调查表,对A、B 2组各3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患者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A组(对照组)失眠原因的调查,对B组(实验组)30例患者有针对性地采取舒适卧位等相应护理对策.结果A组患者术后第1 d失眠率为93%.失眠原因依次为:肢体制动,排尿困难,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B组患者术后第1 d失眠率为80%.结论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