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观察影响比浊法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因素.方法 选择30例健康对照组和204例病例组,观察不同的血小板计数及诱导剂浓度对糖尿病患者餐前与餐后、采血后的检测时间、诱导剂的种类互补等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随着血小板计数的减少或增加,血小板聚集率相应的减少或增加;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花生四烯酸(AA)浓度增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增大,相应的阿司匹林抵抗(AR)或氯吡格雷抵抗(CR)的检出率增高;服用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糖尿病患者对以ADP、COL、AA为诱导剂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其影响不同;未空腹及检测时间超过3 h重复性较差;服药2周后,COL、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不明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6个月后易重新出现CR.结论 血小板计数、诱导剂浓度、糖尿病疾病、空腹状态、检测时间与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相关,以ADP、COL、AA作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较单一的ADP更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1]。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近年来由于其PD的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很常见,包括精神异常,如:抑郁、焦虑、幻觉、淡漠、睡眠障碍等,从而PD的精神障碍是研究关注的焦点,也受到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罗奇花  石红婷  董亚贤 《全科护理》2014,(13):1169-1171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对帕金森病人精神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21例帕金森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68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自我护理。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1个月后采用相关精神量表对两组病人进行测评。[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一般情况、抑郁状况、睡眠状况、焦虑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自我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焦虑/躯体化、体重、认识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焦虑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对帕金森病病人实施自我护理,在减少相关药物使用的同时,有助于改善病人精神状况,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氯吡格雷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对血小板的抑制具有个体差异性.近来氯吡格雷抵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的检测方法有透光率集合度测定、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全血流式细胞仪等.防治氯吡格雷抵抗的对策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增加剂量或联合治疗等.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观察脑梗死组与高危组(脑梗死高危因素)CR发生率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
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68例、高危组59例、脑梗死组121例,采用光比浊法分别测定入组(氯吡格雷75 mg/d)2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服药2周后,出现CR者换用或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检测其2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非CR的脑梗死患者维持常规治疗,观察3个月、6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
结果 服药前,脑梗死组[(65.75±13.11)%]分别与健康对照组[(50.49±12.42)%]、高危组[(56.71±11.33)%]比较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显著性(t =4.534,P =0.000;t =7.829,P =0.000);服药2周后,高危组CR发生率为13.6%(8例),脑梗死组的发生率为29.75%(36例),且两组患者发生CR的患者中患糖尿病比例均较高(分别为50%和41.67%);换用或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70%CR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10%;服药3个月后脑梗死组未见新CR;服药6个月后脑梗死组新发CR者15例(17.65%)。
结论 脑梗死组CR发生率较高,CR在脑梗死患者中可能存在时相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1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经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确定有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征将病人分为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1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者119例(69.59%),稳定性斑块者52例(30.41%);不稳定性斑块组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高于稳定性斑块组;载脂蛋白A1(OR=3.92,95%CI 2.11~7.25,P=0.000)、空腹血糖(OR=1.34,95%CI 1.06~1.69,P=0.014)、尿酸(OR=1.01,95%CI 1.00~1.01,P=0.001)、高敏C反应蛋白(OR=1.33,95%CI 1.09~1.62,P=0.005)为发生不稳定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不稳定性斑块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与载脂蛋白A1、空腹血糖、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危险因素.方法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服用氯吡格雷(75 mg/d)10~ 14 d后采用光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根据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将病例分为CR组和氯吡格雷敏感(clopidogrel sensitivity,CS)组,比较两组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4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CR 组42例(28.57%),CS组105例(71.43%).CR组糖尿病(54.76%对11.43%;x2=31.054,P=0.000)、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史(80.95%对 26.67%; x2=36.251,P=0.000)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史(26.19%对3.81%;x2=16.400.P=0000)、服用钙通道阻滞药(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83.33%对54.29%;x2=10.810,P=0.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66.67%对42.86%;x2=6.803.P=0.009)和质子泵抑制药(47.62%对14.29%;x2=18.375,P=0.000)的患者比例以及血浆总胆固醇[(5.23±1.07) mmol/L对(4.60±1.11) mmol/L;t=3.121.P=0.002]、血糖浓度[(6.65±2.19)mmol/L对(5.43±1.15)mmol/L;t=3.442.P=0.001]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6.40±1.42)%对(5.48±1.09)%;t=3.780,P=0.000]均显著高于CS组.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优势比(odds ratio,OR) 13.71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667~112.784;P =0.015]、总胆固醇增高(OR2.828,95% CI1.574~5.080;P =0.001)、既往TIA史(OR16.627,95% CI4.691~58.934;P =0.000)以及长期服用CCB( OR 4.147,95% CI1.053~16.332;P=0.042)、ACEI/ARB( OR 4.841,95% CI 1.539~15.231;P=0.007)为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CR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糖尿病、总胆固醇增高以及长期服用 CCB和ACEI/ARB是C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183例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T2DM组80例、葡萄糖耐量异常(IGT)组45例和葡萄糖耐量正常(NGT)组58例,行空腹游离脂肪酸(fFFA)、2h游离脂肪酸(2hFFA)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定。结果T2DM组患者fFFA、2hFFA高于NGT组和IGT组[(0.65±0.30)mmol/L vs(0.55±0.27)mmol/L和(0.43±0.19)mmol/L,P=0.001,(0.31±0.15)mmol/L vs(0.22±0.14)mmol/L和(0.11±0.13)mmol/L,P=0.000],MoCA评分低于NGT组和IGT组[(16.01±11.62)分vs(22.34±6.42)分和(27.21±2.83)分,P=0.000];fFFA、2hFFA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891,-0.469,P<0.05)。结论 fFFA、2hFFA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口服丙戊酸(Valproate,VPA)和托吡酯(Topiramate,TPM)对癫癎患者长程视频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对152例单独应用丙戊酸和129例单独应用托吡酯至少两年无发作的癫癎患者脑电图进行分析和比较,所有患者进行至少2次24小时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期间间隔至少2年。结果:结果:丙戊酸钠组,136例患者癫癎发作波明显减少或消失,15例患者癫癎发作波无明显减少,1例患者癫癎发作波增加;托吡酯组,112例患者癫癎发作波明显减少或消失,16例患者癫癎发作波无明显减少,1例患者癫癎发作波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戊酸钠和托吡酯均可使症状性癫癎或原发性癫癎的临床发作得到控制,与脑电图的改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2013年3月~2014年1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服用氯吡格雷75 mg/d,于用药前、用药物后10~14 d后应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依据结果分为CR组和氯吡格雷敏感(clopidogel sensitivity,CS)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及MPV水平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MPV水平与CR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150例患者中,有44例(29.33%)发生CR,CS组106例。单因素分析中,CR组糖尿病、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史及总胆固醇水平等均高于CS组(P值分别为0.001、0.001和0.004);CR组MPV水平高于CS组[(9.55±0.40)fl vs(9.28±0.35)fl,P0.001]。而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MPV水平[比值比(odds ratio,OR)10.55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524~44.134,P=0.001]、总胆固醇(OR 1.561,95%CI 1.051~2.318,P=0.027)、既往TIA(OR 6.537,95%CI 2.475~17.262,P=0.000)、糖尿病(OR 7.632,95%CI 2.620~22.228,P=0.000)与CR相关。结论 MPV水平是C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作为CR的预测与筛查工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