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青年(〈60岁)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对168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GAG结果进行回顾性讨论:分析冠脉病变支数与易患因素关系,比较危险因素聚集个数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阻塞积分的关系。结果中青年冠心病中有近98.21%有传统的冠心病易患因素,其中男性占(83eO/o)其次为吸烟占72o%,高血压占577%,早发冠心病家族史274%,糖尿病101%。冠脉病变支数与性别、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及血清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冠心病家族吏、BMI、UA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无显著相关性。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均增高,呈正相关性。结论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中青年冠心病主要易患因素,冠脉病变程度不仅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水平有相关性,还与危险因素累积数量有关,危险因素越多,冠脉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0例青年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病变特点。方法对比分析50例青年冠心病(≤45岁)患者和65例老年冠心病(≥60岁)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青年冠心病与老年冠心病比较分析,1)发病危险因素:青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增高明显,男性多见,阳性家族史和吸烟者较多,血尿酸升高明显;2)冠脉病变特点:青年冠心病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冠脉积分较低。结论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中,男性、阳性家族史、吸烟、血脂升高起重要作用,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主要发病形式,并且血脂血尿酸较高合并吸烟阳性家族史者冠脉病变重,预后差,应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10 ~ 2014-01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冠脉斑块狭窄,分为轻、中、重度组;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情况.比较各组间IMT以及斑块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颈动脉IMT值得检查以及斑块率可以预测冠心病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冠心病患者98例进行动脉造影为观察组,并以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胸痛者100例行动脉造影检查为对照组,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单支病变占56.12%,比例最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侵犯血管145支,前降支比例最高,占42.07%,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男性、高血脂及冠心病家族史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在男性、吸烟、糖尿病、高血脂及冠心病家族史等因素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男性、高血脂及家族史为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应对上述因素及早进行积极控制,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艳玲  黄从新  王风 《广西医学》2006,28(4):505-507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表现、危险因素与男性的差异.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4例女性患者和105例男性患者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危险因素.结果冠状动脉病变女性单支病变占44.1%,累及血管最多为左前降支79.4%(P<0.05),男性冠状动脉3支病变占38.1%(P<0.05);高血压病、糖尿病、家族史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女性血脂增高以高胆固醇为主,男性以高甘油三酯为主;女性组超过3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35.3%,男性组占66.7%,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女性冠心病以单支病变多见,左前降支是最易累及的血管,绝经是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病变支数的影响。 方法 首先对2005年6月~2009年1月入住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27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CTA检查,根据冠脉CTA结果,将资料根据冠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病变支数分别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直径>50%)及重度狭窄(直径≤50%)3组以及无病变、单支及多支(≥2支)病变3组,分别以χ2检验及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常见危险因素对冠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的不同影响。 结果:对冠脉的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的单因素分析分别发现:年龄(χ2=14.394, P=0.006)、高血压(χ2=6.445, P=0.040)、总胆固醇(TC)(χ2=10.344, P=0.006)、甘油三酯(TG)(χ2=7.084, P=0.029)及低密度脂蛋白(LDL)(χ2=8.162, P=0.017)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均有影响,而冠脉的病变支数主要受吸烟影响(χ2=15.842, P=0.000)。多因素分析发现:冠脉的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均以年龄(P均<0.01)、吸烟(P均<0.01)及TC(P均<0.05)作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发现年龄、吸烟及TC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病变支数均有重要影响;高血压、TG、LDL容易影响冠脉的狭窄程度,吸烟容易导致冠脉的多支弥漫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于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及间接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进行颈动脉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判断颈动脉斑块类型,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分析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在冠心病危险评估中的作用。结果:两组颈动脉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的增加,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的颈动脉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支数越多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越高;且斑块多为软斑块、含有软斑块为主的混合性斑块。实时三维超声对软斑和混合斑检出率在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存在可以预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明显的相关性。对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及斑块表面溃疡检出率方面实时三维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三维超声对颈动脉斑块表面有无溃疡检测优于二维超声。结论:颈动脉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可间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效预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共收集患者24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为依据将所有的患者分组,其中冠心病组176例,非冠心病组70例;将冠心病组患者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69例,双支病变组56例,三支病变组51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三组间的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具有较高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P<0.05);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具有较高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空腹血糖水平与中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221例,其中单支病变组67例.多支病变组154例,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mini积分系统定量评定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狭窄严重程度.以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6例)为对照组,分析空腹血糖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mini积分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空腹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2,P<0.01;r=0.284,P<0.05).结论 空腹血糖水平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密切相关,严格控制空腹血糖有助于中老年冠心病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5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上述患者按照不同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分组,分别探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个数、斑块面积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性(P<0.05);同时不同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能够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特别适用于体检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动态观察,值得广泛推广施行  相似文献   

11.
丁可可 《中外医疗》2010,29(26):6-7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24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182例和非冠心病组66例;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78例,双支病变组48例,三支病变组56例。测定血清尿酸(SUA),同时记录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增加(P〈0.05);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血清尿酸均高于单支病变组。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SUA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高血压和冠心病不伴高血压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在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冠脉造影方法确诊冠心病,采用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确定冠心病的类型,采用美国JNC7指南标准确诊高血压,采用酶法测定血清尿酸水平,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之间各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冠心病伴高血压和冠心病不伴高血压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除甘油三酯外,不同类型冠心病之间各危险因素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冠心病伴高血压组的血清尿酸水平略高于冠心病不伴高血压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的类型不影响血清尿酸的水平,冠心病伴高血压组的血清尿酸无明确的高浓度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防治冠心病提供客观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35例作为正常组,比较2组血尿酸水平;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2个亚组,观察比较冠脉狭窄程度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冠心病组中,多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且随着冠脉狭窄程度加重,血尿酸水平亦逐步提高。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能为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非冠心病患者29例,进行血清APN、尿酸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按病变范围分为对照组(29例)、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3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0~1分组(29例)、2~20分组(28例)、21~40分组(30例)、>40分组(25例)。结果 ACS组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均<0.05);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均<0.05)。对照组APN水平显著高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0.05);而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0.05)。0~1分组和2~20分组APN水平分别显著高于21~40分组和>40分组(均<0.05)。APN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负相关(=-0.584,<0.05);0~1分组和2~20分组血尿酸水平分别显著低于21~40分组和>40分组(均<0.05)。血尿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正相关(r=0.348,<0.05)。结论 APN、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稳定性、狭窄程度以及范围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并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男性肾结石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男性肾结石冠心病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合并肾结石的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设置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100例男性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这2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引发冠心病复合肾结石的危险因素;分别对其进行血尿酸检测,对比2组受检者的血尿酸水平,并根据血尿酸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对比2组中的冠心病复合肾结石比例,计算高尿酸血症和男性肾结石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男性肾结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血压过高、吸烟年限过长、BMI指数过高、总胆固醇过高、空腹血糖过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受检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非高尿酸血症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的冠心病复合肾结石比例明显更高(P<0.05)。高尿酸血症与男性肾结石冠心病密切相关,且呈正相关(r=0.589,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男性肾结石冠心病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加强对血尿酸的监测,并积极规避引发男性肾结石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减少男性肾结石合并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老年(〉60岁)和51例中青年(〈40岁)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危险因素中老年组高血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但中青年组家族史和吸烟因素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或P〈0.01);两组高血脂症、糖尿病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病变血管的支数以双支和多支病变为主(75.4%),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66.7%)。老年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共占92.3%,而中青年组占6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阳性率为93.8%,中青年阳性率仅为70.6%,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其冠脉病变以双支、多支、中重度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263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n=98)和冠心病组(n=165,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测定各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和血清尿酸与冠脉病变范围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的尿酸分别为(288.47±62.18)μmol/L和(436.32±65.3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与冠脉病变范围不相关,为临床医生提供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联。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306例)和对照组(321例),收集临床资料并测定血清尿酸及其他生物化学指标,结合造影情况,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尿酸水平(359.36±70.9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1.41±73.65)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尿酸水平也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61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9,95%CI:1.241~1.756;P=0.001)。结论本研究人群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冠心病发生及冠脉狭窄程度相关,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王品晓  杨鹏麟  林加峰  季亢挺  李嘉 《浙江医学》2011,33(7):1032-1033,1036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入选33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00例,双支病变组78例,多支病变组160例.测定3组空腹血尿酸、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最后分析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99.66±50.23)、(368.97±74.49)、(415.01±82.27)μmol/L,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高血压、血尿酸水平、TC、LDL-C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年龄、吸烟、空腹血糖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而TG、HDL-C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 >0.05).进一步采用偏相关分析,剔除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空腹血糖、TC、LDL-C对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后,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最后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y=0.104+0.006x.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尿酸水平有可能成为一项有价值的、能预测冠心病事件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