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园珍  许德顺 《浙江医学》2010,32(8):1253-1254
业已证实,纤溶系统在2型糖尿病(2-DM)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1(PAI—I)是纤溶系统非常重要的活性物质,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对维持微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可起到重要作用;而近年来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也受到临床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滑膜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PAI-1,PAI-2的表达。结果骨关节炎滑膜中PAI-1,PAI-2的阳性表达比例高于正常滑膜(P<0.05),骨关节炎滑膜中PAI-1与uPA、tPA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呈直线正相关关系。结论 PAI可能与骨关节炎软骨退变表现为长期慢性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脑梗塞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关系。方法:对31例健康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急性心肌梗死和17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测定。结果:与健康人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比值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则未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的明显变化。结论:动物粥样硬化性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形成与发展和机体内纤溶系统的活性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的侵袭及转移需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降解,涉及到很多蛋白水解酶类,其中包括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uPA)系统。uPA系统不仅促进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还参与癌细胞增殖与肿瘤血管形成。目前,一些研究已证明uPA系统对乳腺癌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对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本文对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1(plasminogen inhibitor 1,PAI 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治疗失败和引起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经研究发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在对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组织重塑,血管生成,细胞浸润增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针对他们的靶点干预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uPA、uPAR以及他们之间的作用关系做以介绍,同时将其作用靶点的干预策略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型的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CD_(8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薛重重 《医学综述》2005,11(10):881-883
尿激酶型的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系统uPA:它的表面受体及uPA的抑制剂(PAI-1、PAI-2)共同形成蛋白水解系统,在炎症及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就CD87的信号转导、在炎症及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简要综述如下。1 CD87的结构及功能1.1 CD87的结构尿激酶型的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非骨转移前列腺癌(non-BM PCa)患者及骨转移前列腺癌(BM PCa)患者血清和组织中uPA及uPAR表达.结果:BPH患者、non-BM PCa患者和BM PCa患者血清uPA及uPAR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n-BM PCa患者血清uPA及uPAR浓度高于BPH患者(P<0.01),BM PCa患者高于non-BM PCa患者(P<0.01).前列腺癌组织uPA表达阳性率83.34%,uPAR表达阳性率77.78%,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表达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PA、uPA表达与PCa的发生与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张英起  赵永同 《医学争鸣》1997,18(6):594-595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1SSUetypepl。Smlllogen。CtlV“-tor,t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在纤维蛋白存在的条件下,可使血浆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如果没有纤维蛋白的存在,它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的能力有限.当静脉给予药理剂量的tPA时,它与血栓处的纤维蛋白结合,同时把捕捉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的溶解在血栓处发生,而并非全身性,这样可以减少全身性出血副作用,这也更是tPA优于尿激酶和链激酶之处.tPAlha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肺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等.而天然来源的tPA非…  相似文献   

9.
蝮蛇抗栓酶对脑梗塞患者血浆tPA,PAI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思中  李光勤 《重庆医学》1996,25(4):240-241
蝮蛇抗栓酶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及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对脑梗塞具有治疗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是反映机体纤溶系统功能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蝮蛇抗栓酶对脑梗塞患者血浆tPA及PAI活性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测定脑梗塞患者蝮蛇抗栓酶治疗前后血浆tPA、PAI活性来了解该药对机体纤溶系统影响。  相似文献   

10.
uPA系统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其壮 《医学综述》2010,16(14):2140-2143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简称尿激酶,它是纤溶酶原的主要激活物之一。近年来发现uPA系统成分在肿瘤组织以及循环血中的高表达与多种肿瘤的病理特点、预后相关。已成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热点之一。现针对uPA系统成分的功能,在目前研究较多的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测定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赵仲生  茹国庆  马杰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4):2434-2437
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向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迁移的过程需要一系列蛋白水解酶的参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作为丝氨酸蛋白酶,与其受体结合后可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及血管新生心。本研究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胃癌血管生成、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甘油三酯与纤溶活性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患血浆高甘油三酯与纤溶系统异常对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度。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酶法、对51例脑梗死患及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和甘油三酯(TG)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浆高TG,高PAI-1与低tPA含量变化为脑梗死患异常变化的特征,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高甘油三酯通过改变纤溶活性是诱发脑梗死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变化意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干预影响。方法测定7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PAI-1的水平,与健康成年人43人作对照;并观察经ACEI治疗8周后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78例患者血浆uPA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I-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予以ACEI(福辛普利)10~20mg/d治疗8周后,ACEI治疗组患者PAI-1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患者明显下降(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外基质(ECM)的转化受到抑制;ACEI治疗可降低PAI-1水平,促进ECM的转归,延缓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中的某些成分可作为人类肿瘤的预后标志,其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其受体和抑制因子尤为重要。学者们对许多肿瘤的浸润、转移和预后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其受体和抑制因子的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其受体和抑制因子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患者生存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是近年特别关注的两个纤溶因子,它们除了纤溶效应外,还参与胞外基质降解、细胞修复和组织重塑等病理生理过程,现发现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但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集中在肿瘤,而对非肿瘤疾病的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步认识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uPA)及其受体(uPA receptor,uPAR)在肿瘤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以及肿瘤转移等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uPA系统是目前肿瘤治疗重要的分子靶点,关于抑制与uPAR结合以及PA抑制剂(PA inhibitor,PAI)的研究成为抑制肿瘤转移的新的思路。文中就近年有关的研究进展,综述uPA系统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及其在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纤溶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mRNA的变化与中枢神经二次损伤关系.方法使用Zea-longa方法连续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对脑出血大鼠模型脑内纤溶酶原与tPAmRNA表达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连续监测.结果部分脑出血大鼠于出血后第4天开始出现中枢神经二次损伤现象,约第7天为损伤的高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出血后第3天tPA mRNA表达出现明显增高,脑出血后7天纤溶酶原mRNA出现明显增高.结论纤溶酶原与tPA mRNA的改变可能与中枢神经二次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TNF-α、t-PA/PAI-1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比值,证明2型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患者TNF-α水平明显增高,t-PA/PAI-1比值明显减低。以便正确分析2型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变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关系,并分析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54例宫颈鳞癌、5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8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25%)、65.5%(51.7%)、81.5%(70.4%),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uPA和VEGF在CINⅠ级、Ⅱ级、Ⅲ级组织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宫颈鳞癌组,uPA和VEGF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统计学检验显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可能作为宫颈鳞癌的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的发生起促进作用,在宫颈鳞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反映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对50例冠心病患者在PCI(包括PTCA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前、手术后即刻和手术后4 d测定血浆中tPA和PAI的活性,并将冠心病患者的tPA、PAI浓度和tPA/PAI比值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tPA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AI活性明显增高,在PAI手术后即刻tPA活性较手术前明显降低,但术后4 d回升,较正常对照组仍然明显降低,较PCI手术前无明显差异 冠心病患者PAI活性在PCI手术后明显升高,与手术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但术后4 d下降,,较PCI手术前无明显差异,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存在着内皮损伤,导致手术后出现纤溶功能降低,而纤溶功能的低下会影响PCI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